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薯糖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薯,蛋白,辅酶,免疫调节,正交,水溶性,肠道。
甘薯糖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梅梅[1](2018)在《甘薯糖蛋白SPG-56的提取分离及抗结肠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目的是以忠薯1号为原料,从中提取分离出新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然后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及机制,为后续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结果:1、本课题通过水提取,等电沉淀,色谱和电泳法并通过MTT活性追踪,从忠薯1号中获得了有抗结肠癌活性的糖蛋白。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氨基酸分析仪分别鉴定了糖蛋白中糖和蛋白质的组成,并使用BALB/c裸鼠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探索了其抗肿瘤活性。生物质谱的实验结果显示,从忠薯1号中分离得到的糖蛋白其分子量为56 KD,于是将此化合物命名为SPG-56。SPG-56的相对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和97.1%,分别含有6种单糖和15种氨基酸。SPG-56所含的6种糖中阿拉伯糖的含量最高,高达0.92%,其次是含量为0.82%的半乳糖,含量最低的是0.17%的葡萄糖醛酸,而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木糖的叁者的含量相对来说差别不大,分别为0.21%、0.21%与0.23%。SPG-56中必需氨基酸达42.9%,所有氨基酸中含量丰富的氨基酸有叁种,分别是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及必需氨基酸缬氨酸,这叁种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4.2%,14.0%和9.5%。2、为了验证SPG-56的抗结肠癌活性,首先选择体外实验,运用MTT检测法剖析了SPG-56影响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在MTT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浓度的SPG-56,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SPG-56作用于HCT-116细胞24h以后,不同浓度下凋亡细胞的散布情况。我们的研究发现SPG-56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不仅仅跟药物的浓度产生了剂量性依赖性,还与药物作用的时间形成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SPG-56浓度的增大,细胞的凋亡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我们发现当SPG-56的浓度为80μg/mL时凋亡率达33.6%。因此我们推测,一定浓度下的SPG-56可能是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从而来实现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的。3、对于体内实验研究,选用雄性BALB/c裸鼠动物,通过灌胃给药SPG-56,观察和记录实验期间裸鼠的体重和瘤体积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SPG-56按照150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后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SPG-H(SPG高剂量,150 mg/kg)给药组(373.3±25.3 mm~3)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TC)(827.6±53.4 mm~3)。为了进一步验证动物以及流式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取肿瘤组织中的蛋白,采用WB实验分析了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PG-56各给药组的Casepase-3,Casepase-8,Casepase-9,以及Bax的表达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然而Bcl-2的表达却与之相反,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此同时进行了免疫组化的研究,其结果与WB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些结果表明,SPG-56可能是一种抑制结肠癌生长的潜在成分。4、基于以上结果,本课题对SPG-56抗结肠癌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裸鼠的粪便进行了16S DNA序列分析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分析。结果显示SPG-56组微生物种类丰富,NC(正常对照)组与LF(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乳杆菌)丰度显着高于TC组。而且SPG-56组LF的含量高于NC组与TC组,尤其是SPG-H组。气相色谱与质谱法连用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种类,结果显示粪便中含有的短链脂肪酸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而且乙酸的相对含量最高,SPG-H组的乙酸含量显着性高于其他组。雄性BALB/c裸鼠的动物实验表明口服给予SPG-56(150 mg/kg),发酵乳杆菌(2×10~8 cfu/0.2 mL)+SPG-56(150 mg/kg),SCFAs(20 mM/0.2 mL)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甘薯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新的糖蛋白SPG-56具有一定的抗结肠癌作用,它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动物肿瘤的生长,提高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增加发酵乳杆菌的含量,抑制与凋亡有关的蛋白或者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PG-56可能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这一发现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8)
田璐,李凌燕,王伟青,汪长钢,肖海峻[2](2018)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甘薯糖蛋白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薯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产自北京大兴区的甘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甘薯糖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响应面法筛选提取工艺,以粗糖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结果]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时间80 min,功率205 W,料液比1∶20(g∶m L)。此条件下糖蛋白粗品提取率为1.015 72%,经试验验证与模型预测值相差仅2%,表明其预测性良好。[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甘薯糖蛋白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甘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糖蛋白提取工艺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刘倩倩[3](2015)在《正交优化甘薯淀粉渣中糖蛋白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探讨提取液质量浓度、超声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实验优化糖蛋白提取工艺,得到的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度60目、提取液质量浓度0.6g/L、提取时间2.5h、液料比18、超声波功率300W、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糖蛋白得率的平均值为1.678%,表明该工艺可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5年13期)
阚建全,夏雪娟,李冠楠,吴金松,郑炯[4](2015)在《加工处理对甘薯糖蛋白免疫调节和降胆固醇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实验室提取的甘薯糖蛋白-1(sweet potato glycoprotein-1,SPG-1)为原料,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对其蛋白免疫调节和降胆固醇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热处理、酸碱处理、紫外光照射、微波处理对甘薯糖蛋白SPG-1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和降血清总胆固醇作用的影响。结果:热处理温度和p H值对甘薯糖蛋白SPG-1的免疫调节和降胆固醇作用的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超过100℃、p H<3.5或>7.5时,糖蛋白处理组的吞噬指数(k)、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半数溶血值(HC50)和血清胆固醇下降率(ΔTC)均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糖蛋白处理组的吞噬指数(k)和血清胆固醇下降率(ΔTC)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而微波处理60 s以上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或极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甘薯糖蛋白SPG-1加工处理过程中应避免70℃以上的高温,选择合适的p H值范围(3.5~7.5),避免较长时间(>60 s)的微波处理。(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师超,何雅蔷,卞科[5](2013)在《黄肉甘薯糖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肉甘薯为材料,探索了水提法制备甘薯糖蛋白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甘薯糖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物料粒度为80目,浸提时间为1h,浸提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5,浸提次数为1次。在该优化条件下甘薯糖蛋白的含量为17.730mg/g。方差分析表明,物料粒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甘薯糖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19期)
师超,林江涛,卞科[6](2013)在《黄肉甘薯糖蛋白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度开发薯类产品,以黄肉甘薯为材料,探索其糖蛋白的抗氧化作用,以期为甘薯产品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经水溶浸提、乙醇沉淀、脱游离蛋白和透析等方法,从甘薯中提取糖蛋白;并研究了其对O2-、·OH和H2O2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和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肉甘薯糖蛋白对邻苯叁酚自氧化产生的O2-、Fe-H2O2体系产生的·OH和H2O2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并具有较好的抗食用油脂氧化作用和还原能力。以上活性都与糖蛋白的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黄肉甘薯糖蛋白拥有良好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18期)
梁婧婧,苏锡辉,孟宪军,史铁嘉,段亚琪[7](2013)在《甘薯水溶性糖蛋白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甘薯水溶性糖蛋白(SPG)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肝脏组织切片及血液检测结果显示:甘薯糖蛋白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甘薯糖蛋白可能是通过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结合,对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8期)
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8](2013)在《甘薯糖蛋白对高血脂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鼠长期食用高脂饲料可使体重明显增加,导致脏器脂质积累及病变。主要研究甘薯糖蛋白(SPG)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及各种脏器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甘薯糖蛋白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体重比值,提高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且对肝脏、胸腺、脾脏、肾脏、心脏等器官无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3年03期)
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9](2011)在《甘薯水溶性糖蛋白一级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现代提取纯化工艺从甘薯中得到了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纯品。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糖蛋白分子中存在O-糖肽键,甘薯糖蛋白是以α-1,6键连接的糖链,其糖苷类型主要为吡喃型。甘薯糖蛋白分子中含有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11期)
王金亭[10](2010)在《甘薯糖蛋白化学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糖蛋白是一种独特粘蛋白,是甘薯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该文综述甘薯糖蛋白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学功效,并介绍有关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0年05期)
甘薯糖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薯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产自北京大兴区的甘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甘薯糖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响应面法筛选提取工艺,以粗糖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结果]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时间80 min,功率205 W,料液比1∶20(g∶m L)。此条件下糖蛋白粗品提取率为1.015 72%,经试验验证与模型预测值相差仅2%,表明其预测性良好。[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甘薯糖蛋白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甘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糖蛋白提取工艺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薯糖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梅梅.甘薯糖蛋白SPG-56的提取分离及抗结肠癌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田璐,李凌燕,王伟青,汪长钢,肖海峻.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甘薯糖蛋白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8
[3].刘倩倩.正交优化甘薯淀粉渣中糖蛋白提取工艺[J].山东化工.2015
[4].阚建全,夏雪娟,李冠楠,吴金松,郑炯.加工处理对甘薯糖蛋白免疫调节和降胆固醇功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
[5].师超,何雅蔷,卞科.黄肉甘薯糖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
[6].师超,林江涛,卞科.黄肉甘薯糖蛋白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
[7].梁婧婧,苏锡辉,孟宪军,史铁嘉,段亚琪.甘薯水溶性糖蛋白对大鼠脂肪肝及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3
[8].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甘薯糖蛋白对高血脂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
[9].梁婧婧,苏锡辉,史铁嘉,孟宪军.甘薯水溶性糖蛋白一级结构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1
[10].王金亭.甘薯糖蛋白化学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J].粮食与油脂.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