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诠释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产者,柏拉图,解释学,文本,理论,责任,基本权利。
诠释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姜虹[1](2019)在《德青源成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德青源集团主办的“德青源·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签约授牌仪式”在德青源集团总部举行。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中国航天基金会事业发展部部长杨爱民、德青源集团总裁何愿平、德青源集团副总裁宋文昕、德青源集团副总裁王淑琴等领导(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01-18)
王天恩[2](2017)在《信息科技使诠释循环得以普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理解机制,诠释循环研究在诠释学中日显沉滞,而作为创构机制,诠释循环却在信息科技研究中悄然发展。在信息科技研究中,诠释循环经历了一个从实体理解到信息理解的过程。信息技术中关于本体工程(ontological engineering或 ontology(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1-28)
陈雨[3](2015)在《“诠释学循环”——概念、类型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为数不少的教科书和专着都在阐述法学方法论、尤其是法律解释理论时都会提到"诠释学循环"(hermeneutic circle)的概念。~([1])这不难理解:因为司法活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其来源包括成文法自身难免的缺陷与不圆满、语义理解的多样性以及由权威性和稳定性带来的滞后性,其次事实亦不易认定。裁判过程将法官、事实以及规则之间组成紧密联系。现实的复杂需要法官(本文来源于《法学方法论论丛》期刊2015年00期)
王骏[4](2015)在《论伽达默尔诠释学循环与柏拉图数的结构之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探讨而逐步建立哲学诠释学,而在柏拉图哲学中,数的结构是柏拉图理念论的范型,从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现实指向性、辩证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反映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循环思想与其的关联,揭示此种关联对于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姜哲[5](2015)在《“依经立义”还是“诠释循环”——意义生成的生存论形式构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诠释学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某些理论表达似乎已不言自明地成为"中国诠释学"的命题。在这种大而化之的逻辑之下,"依经立义"也被定义为意义建构与生成的重要模式。然而,对于"依经立义"的理论化与现代化,其首要任务是在"义意之辨"中"还原"其自身的意义场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并借之以西方现代诠释学,"依经立义"的"生存论形式构架"及"诠释循环"的诠释学内涵才能够真正地向我们显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5年02期)
杜强强[6](2015)在《论宪法规范与刑法规范之诠释循环——以入户抢劫与住宅自由概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规范体系,上下位阶规范之间具有紧密的意义关联。宪法当然是解释下位阶法律的基础与界限,但法律也可对宪法规范含义的确定产生积极影响。"入户抢劫"的刑法规范是国家履行对住宅自由保护义务的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对"户"的司法解释因此也是对住宅自由之规范领域的界定。我国刑法上的"户"在实践中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即"供他人生活"的场所,或者"供他人家庭生活"的场所。面对着这两种不同的解释,解释者应当选择更符合宪法的解释。通过合宪性解释的途径,宪法的价值理念得以注入部门法的实践,从而使得部门法能更好地承担保护基本权利的义务。(本文来源于《法学家》期刊2015年02期)
陈宋洪[7](2014)在《诠释循环视域中翻译研究范式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诠释循环是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翻译研究范式嬗变的重要因素。圣经诠释学的"语词-文本"循环专注于文本内部分析,导致了文本中心论的狭隘。方法论诠释学的"文本-历史语境"循环试图通过主观重建客观历史情境,却造成了作者中心论下译者的隐身。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历史主体"循环强调诠释者的主体张力,却将翻译研究引向译者中心论的误区。在克服恶性循环的反思中,赫施确立了诠释循环的起点,建立起辩证整体论思想。辩证整体论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对于促进诠释的良性循环与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谭明冉[8](2014)在《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循环既是发生于词语、句子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发生于作者、作品与他们所处时代之间的互动。这个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王夫之的解经特色。一方面,作为一个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主要是在诠释儒家经典和评论以前注疏的基础上发挥他的思想。另一方面,他虽然注重义理的阐发,但是也不自觉地受到他所处的时代思潮的影响。这表现在,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同时代人具有共同的话语主体,像经世致用和批判宋明理学。但是,作为宋明理学的卫道者,他又多方地吸收了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以建立其庞杂的集大成体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畅然[9](2013)在《诠释学循环的反转——戴震“由字以通其辞”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将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的"由字以通其辞"理解为从部分到整体的归纳过程,其实从哲学诠释学"前理解"的观念以及索绪尔语言学"语言·言语"的范畴看,却反传为凭借抽象的字对具体文本加以解码的演绎过程。"字"代表着读者理解文本的技能暨知识准备,代表着前理解。专业的训诂考据只是前理解之常识冰山中露出水面的那一角。命题、句子可以还原为概念、语词与其上下文(语境)之和。"语言·言语"的范畴中占第一性的是言语,因此概念和命题中也是命题占第一性。统一性暨差异性的建构总是根据人的处境需要来实时调整,因而尽管训诂考据的材料依共时性强弱而分层,但阅读本身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焦点。(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13年02期)
唐绍均[10](2013)在《论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与循环经济理论的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日渐突出的废弃产品问题,瑞典隆德大学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林赫斯特于1988年首次提出了"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概念,他指出生产者应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承担延伸责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要求生产者承担延伸责任为核心内容,生产者责任延伸对生态规律的遵循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原则;生产者责任延伸对"3R"原则的贯彻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生产者责任延伸对闭环反馈式循环目标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论的直接目标。因此,循环经济理论表明了生产者为应对废弃产品问题承担延伸责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当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诠释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理解机制,诠释循环研究在诠释学中日显沉滞,而作为创构机制,诠释循环却在信息科技研究中悄然发展。在信息科技研究中,诠释循环经历了一个从实体理解到信息理解的过程。信息技术中关于本体工程(ontological engineering或 ontolog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诠释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姜虹.德青源成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N].中华工商时报.2019
[2].王天恩.信息科技使诠释循环得以普遍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3].陈雨.“诠释学循环”——概念、类型及运用[J].法学方法论论丛.2015
[4].王骏.论伽达默尔诠释学循环与柏拉图数的结构之关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姜哲.“依经立义”还是“诠释循环”——意义生成的生存论形式构架[J].中国比较文学.2015
[6].杜强强.论宪法规范与刑法规范之诠释循环——以入户抢劫与住宅自由概念为例[J].法学家.2015
[7].陈宋洪.诠释循环视域中翻译研究范式的嬗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谭明冉.王夫之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李畅然.诠释学循环的反转——戴震“由字以通其辞”的解读[J].文化与诗学.2013
[10].唐绍均.论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与循环经济理论的诠释[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