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论文-王路漫

近代文学论文-王路漫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近代文学,理性,现实主义

近代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路漫[1](2019)在《试论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坪内逍遥艺术论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文学也进入到了近代化的状态,准确来说日本近代文学当中的"近代性"逐渐增强。这种现象在坪内逍遥的艺术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坪内逍遥成长于明治维新期间,接受了相当丰富的西学思想和西方文化,这种情况决定了坪内逍遥文学艺术论的特点和内容。坪内逍遥的艺术论主要包含叁个方面,即理性的呈现、展现较强的现实主义以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学思想。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丽雯[2](2019)在《论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爱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日本着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心》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代表人物"夫人"的语言表达,分析其使用的女性用语的特征,从而分析近代日本女性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勾勒出近代日本女性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马昕[3](2019)在《近代文学研究的几个新动向——以《文学遗产》杂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五年《文学遗产》杂志对近代文学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近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六个方面的新动向:第一,注重具有跨学科视野的融合性研究;第二,注重由文献整理与考订向文学本体研究的提升;第叁,对文学史细节的梳理探查与对文学发展宏观大势的阐释相结合;第四,跳出"从个案到个案"的研究陷阱,使冷门个案研究具有理论纵深与宏阔视野;第五,注重新旧文体之间的渗透式研究;第六,以七十年民族心史呼应社会关切。(本文来源于《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张婷婷,刘蒙歌[4](2019)在《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形式及其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从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着眼,以代表作家的作品创作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梳理并分析近代社会背景下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创作的形式特点及其流变规律。着重对作品内容进行解读,凸显作品的创作意图,剖析其创作形式发生流变的内外动因,揭示日本儿童文学的创作目的及其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郭浩帆,颜梦寒[5](2019)在《近代女性文学期刊《莺花杂志》若干问题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莺花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孙静庵、胡旡闷夫妇编辑,他们同时也是杂志最主要的作者。《莺花杂志》以登载小说为主,风格偏重香艳,旧着新作兼收并蓄,所刊载内容品类之繁,在同时期文学期刊中几乎首屈一指。其营销策略与同时期的文学期刊如《眉语》等基本相同,但又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特色。《莺花杂志》虽只出版了短短叁期,但其栏目之多样、内容之繁富、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家国情怀,充分说明它是一份特色鲜明品味较高的女性文学期刊,无论在近代文学还是近代编辑出版史上,《莺花杂志》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刊物主编胡旡闷的编辑、创作以及演剧方面的才华和成就长期被世人忽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重新评估。(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冰[6](2019)在《日本近代文学对莫高窟藏经洞的文学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使得东西方的经济、贸易、文化得到了极大地交流融合与发展。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第17窟)封存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初的写经、绢画等各类古籍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敦煌热潮并由此产生了"敦煌学"。受中国汉文学与"敦煌学"影响,部分日本作家进行了诸多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文本内涵分析日本叁部作品中藏经洞描写的异同,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藏经洞形象,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对藏经洞乃至敦煌形象建构的影响。在聚焦敦煌题材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日本丝路文学的建构模式如何体现日本近代"丝绸之路"文化认知的基本特征与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李少飞[7](2019)在《社会学视野下的近代文学与近代传播研究——评《近代文学与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文学有旧文学的影子,也带有新文学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近代文学处于被忽略的境况。近年来,近代文学受到关注,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古代文学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与传播学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传播学为人们认识近代社会提供了新视角。国外汉学研究者利用理论话语的优势,获得一系列成果,国内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晚清传媒和文学的关系,将近代报刊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代文学与传播》是包礼祥编着的有关近代文学和传播的专着。《近代文学与传播》从近代文学的传播情况入手,对近代文学的发(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9年10期)

王达敏,李思清,马昕,潘静如,马勤勤[8](2019)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格局(笔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是古典文学的终结,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迈着趑趄的步伐,从中世纪走向现代世界;中国文学体系也跬步日积,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并驾齐驱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近七十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先后崛起了两个研究范式: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二是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在这两个范式笼罩下,中国近代文学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研究范式的潜力虽然还未完全掘尽,但其局限早已有目共睹;中国文学体系的现代转型研究范式因其解释尚具一定的有效性而仍在学界流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不足之处也引起学者注意。这里刊出的五篇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对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在宏观层面,马昕的《"晚清"还是"近代"》认为,"近代"概念依托旧民主主义文学研究范式,内中隐含着进化论的思路;"晚清"概念则与传统文学史观念接榫,内中隐含着更多变化和可能,因此用"晚清"替代"近代"或者预示着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转移。为构建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的自足空间,揭示其自性所在,马勤勤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发生学问题》以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文类的兴起为例,说明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于共时空间中异常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场域。民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存在,在现有文学史体系中却无立锥之地,王达敏在《文学史如何妥置民国古典文学》中为民国古典文学回归文学史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路径。在微观层面,李思清的《近代文学视野中的"Christian Literature"》对新教传教士在华文学活动的研究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认为,传教士不仅带来了西学,也通过编、译、写等方式参与了近代中国的文学生产。潘静如的《近代诗词的"未充分经典化"及其研究》认为,由于近代诗人、词家距今太近,其作品并未充分经典化。因此,学者在研究中应慎选方法,以免出现"研究的热情与密度超过了被研究对象所能承受的阈值"的尴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重镇。此次笔谈的四位作者李思清、马勤勤、马昕、潘静如是我文学所的年轻同事。他们与文学所另外数位青年学者一起,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学术群体。这一群体的学者春秋正盛,有鸿鹄之志。他们治学刻苦,又好深湛之思,或握灵蛇之珠,或抱荆山之玉。可以预断:他们与全国其他青年学者一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另开新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9](2019)在《2019年“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15日—16日上午,"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与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十数位中青年学者做了发言报告。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研究员、苏州大学文学院罗时进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孙之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剑教授以及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周明初教授、朱则杰教授等专家担任嘉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关爱和[10](2019)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7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文学是指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之间近80年间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在百年风云激荡中,完成了"他新"与"自新"的双重任务。"他新"是中国近代文学参与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全过程,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自新"是中国近代文学借助民族更新的力量,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嬗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经历了单一革命叙事,到革命叙事、现代化叙事、挑战反应叙事等多元叙事的学术发展过程。文章分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时期,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情况,旨在展示学术嬗变的雪泥鸿爪。(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9期)

近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日本着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心》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代表人物"夫人"的语言表达,分析其使用的女性用语的特征,从而分析近代日本女性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勾勒出近代日本女性人物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路漫.试论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坪内逍遥艺术论的个案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2].赵丽雯.论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爱情观[J].文化学刊.2019

[3].马昕.近代文学研究的几个新动向——以《文学遗产》杂志为中心[J].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9

[4].张婷婷,刘蒙歌.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形式及其流变[J].青年文学家.2019

[5].郭浩帆,颜梦寒.近代女性文学期刊《莺花杂志》若干问题考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冰.日本近代文学对莫高窟藏经洞的文学形象建构[J].文化学刊.2019

[7].李少飞.社会学视野下的近代文学与近代传播研究——评《近代文学与传播》[J].新闻与写作.2019

[8].王达敏,李思清,马昕,潘静如,马勤勤.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格局(笔谈)[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2019年“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70年[J].社会科学战线.2019

标签:;  ;  ;  ;  

近代文学论文-王路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