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私合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私,模式,政府,美国,融资,机制,行政。
公私合作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罗亚利[1](2019)在《美国档案数字化公私合作模式研究及启示——以NHPRC与ProQuest公司合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国家历史出版和档案委员会(NHPRC)与Pro Quest公司合作为例,介绍美国公共档案馆与私人机构档案数字化公私合作模式,提出对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启示包括:拓展合作内容、遵守来源原则、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开拓附加项目,以期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发挥档案价值、增强档案馆活力。(本文来源于《浙江档案》期刊2019年10期)
张洪瑞,吕洁华[2](2019)在《生态公益林建设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探讨——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背景下,基于公私合营融资模式(PPP),阐述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融资模式(TOT,转让-运营-转让)。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对林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融资困境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TOT融资模式运用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可行性与运营过程,对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运营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构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保障机制,为东北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的顺利引入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张萌[3](2019)在《普惠性幼儿园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PP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关键保障因素是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应该遵循统筹兼顾、利益共赢原则,设计成本核算方式、分担主体与比率,以及支付方式等制度安排。通过构建政府、私人、家庭的一般均衡模型,动态演绎普惠性幼儿园项目资金循环过程,并利用陕西省X市的实证数据测算保教费、财政补贴标准以及教育成本分担比率等重要变量。研究表明PPP模式能够减轻家庭的教育成本分担压力,"公建民营"与"民营公助"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有效实施方案。由此提出建议:加快PPP模式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各级财政统筹协调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与长效机制;明确教育成本分担类别、财政补贴方式、PPP合约期限等实施规则;多种方式拓展私人资本投资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晓伟,牛睿[4](2019)在《社会创新融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公私合作模式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融资模式运用了"社会影响力债券"和"为成功付费"的融资组合,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社会创新融资模式在设计理念、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上更加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公私合作模式变革和转型升级。在创新融资模式运行中,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协调和联结作用尤为关键,全方位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最大程度上对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机构进行放权和赋能,这些做法共同形成了以融资为主线的公私合作新格局。(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何倩琦[5](2019)在《环境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目的是发展环境生态保护的公益事业。从法学视角出发完善环境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有利于促进环境合作治理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从而保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但目前我国环境公私合作治理存在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环境合作治理普遍存在轻视运营的现象、环境合作协议的纠纷解决适用法律困难以及环境合作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导致此困境的法律原因主要有叁方面:从立法方面来看,环境合作治理相关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实体规定不合理,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缺位;从执法层面来看,环境合作治理中的执法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执法不规范以及配套执法措施不完善,执法队伍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政府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最后从司法层面来看,法律规范以及学界对环境合作协议的定性不明确,致使环境合作协议纠纷解决适用法律困难。因此相对应的,主要从立法、执法以及纠纷解决叁方面对环境合作治理模式予以完善。在立法方面,应当解决法律规范间的冲突,完善环境合作规范的实体规定,完善税务优惠、项目融资以及项目退出等条款和制度,激励社会资本方参与环境合作项目;在执法方面,设置相对独立的专门公私合作监督机构,完善环境合作中执法配套制度,如制定公私合作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具体化政府临时接管环境项目的条款;在纠纷解决方面,首先明确环境合作协议应为行政协议,其次规范环境合作协议纠纷的行政诉讼程序,最后强化协商、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适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31)
刘云波,涂晓君[6](2019)在《国际职业教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特点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PP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正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职业教育生产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是否涉及产权问题,国际职业教育PPP模式可以被划分为四类制度安排。这四类典型实践案例呈现出了互利共赢、项目问责诉求增强、深入教学活动中心和教育技术创新等特点。借鉴国外经验,国内PPP探索应着重解决职业教育供需不平衡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从强化监管、设立指引信息平台和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叶光亮,王世强,王煜[7](2019)在《预算约束下的最优公私合作模式与福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不同所有权结构下,政府预算约束对公私合作项目中企业的质量创新和成本创新投入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分析引入使用者付费条款对缓解政府预算压力的作用。研究发现,若政府面临预算约束,当创新溢出效应或成本创新负效应较大时,项目由政府所有更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合理配置用于两类创新的资金,更可能提升社会福利。使用者付费条款可降低公私合作项目中的政府支出,弱化政府预算约束对创新投入水平的限制作用,同时将创新的外部性内生到企业决策过程中。此时项目由企业拥有在节约政府支出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更可能提升社会福利。本文从预算约束和创新收益的分配方式出发,在经济学理论方面为公私合作项目的有效设计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宋辉[8](2019)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科技创新领域公私合作(ppp)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发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科技创新领域,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命题。鉴于相比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PPP合作,科技创新PPP合作中的利益主体关系及利益诉求更为复杂,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公私双方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功能与利益诉求,并基于相互间的利益冲突揭示科技创新领域PPP合作难点所在,提出基于政府(公方)PPP遴选分类的ERBE、FSVSF模式与"契约设计+Shapley"激励模式。(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马玉斐[9](2019)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公私合作模式(PPP)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基础设施一般投资巨大,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若由政府直接投资,可能导致政府债务持续增加,运用公私合作(PPP)模式可有效减轻公共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负担,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目前PPP模式在我国尚未成熟,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学术界对PPP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项目公平和政府责任叁个方面,取得了大量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分歧。(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顾昕[10](2019)在《互动式治理的叁个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这一概念在学界、政界和社会各界中流行开来,本身就蕴含着对社群治理的憧憬。人们不再认为传统的、等级化的行政化治理是国家行动或政府行为的唯一方式,甚至在有的领域也不应该是主要的方式。在国家从统治向治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将社群治理纳入行政治理就成为政府转型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3-04)
公私合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背景下,基于公私合营融资模式(PPP),阐述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融资模式(TOT,转让-运营-转让)。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对林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融资困境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TOT融资模式运用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可行性与运营过程,对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运营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构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保障机制,为东北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的顺利引入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私合作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罗亚利.美国档案数字化公私合作模式研究及启示——以NHPRC与ProQuest公司合作为例[J].浙江档案.2019
[2].张洪瑞,吕洁华.生态公益林建设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探讨——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9
[3].张萌.普惠性幼儿园公私合作(PPP)模式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4].田晓伟,牛睿.社会创新融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公私合作模式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9
[5].何倩琦.环境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法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9
[6].刘云波,涂晓君.国际职业教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7].叶光亮,王世强,王煜.预算约束下的最优公私合作模式与福利分析[J].学术研究.2019
[8].宋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科技创新领域公私合作(ppp)模式构建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9
[9].马玉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公私合作模式(PPP)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顾昕.互动式治理的叁个模式[N].北京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