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诊断论文_丁治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抗原,旋毛虫,程序性,试剂,疟原虫,蛋白。

免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丁治南[1](2019)在《浅谈弓形虫病免疫诊断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弓形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弓形虫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各部位,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且感染率高,致死率高,是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本文将简单介绍弓形虫病的几种免疫诊断技术,以期为准确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栗绍刚,李丹,李静宜,郭东星,吴赵永[2](2019)在《疟原虫的形态学及快速免疫诊断研究与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诊断失误会造成患者误诊、漏诊甚至死亡。血涂片的染色镜检是疟疾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旨在对感染人体的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以及卵形疟原虫P.ovale和叁日疟原虫P.malaiae在红细胞中的各期形态进行系统梳理,以提高形态诊断过程中的准确率。本文对2018年疑似疟疾样本的快速检测试剂条(RDT)和镜检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虽然RDT检测快速、易于操作,但镜检仍然是疟疾确诊的金标准。同时定期形态学培训及质控考核应该成为疟疾检测实验室的常规工作。(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立,林仁勇,房彬彬,李亮,毕晓娟[3](2019)在《多房棘球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 TPx)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EmTPx蛋白,并初步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沙鼠中分离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取EmTPx的cDNA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mTPx,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免疫小鼠制备抗EmTPx重组蛋白(rEmTPx)的多抗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rEmTPx的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通过间接ELISA试验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结果 PCR扩增EmTPx基因片段长度为582 bp,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mTPx构建正确,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10~3,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可被鼠抗rEmTPx多抗血清识别,以rEmTPx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AE患者血清,特异抗体的敏感性为66.2%,特异性为87.5%。结论成功构建了pET28a-EmTPx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蛋白具有Em原头蚴天然TPx的生物学功能表位,且具有一定的免疫学诊断价值,可作为AE血清学诊断的候选靶抗原。(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毕国学[4](2019)在《10年内成为全球免疫诊断龙头企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记者 毕国学)在龙岗区宝龙街道,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辉龙)。他们从事生命健康产业生物医疗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迄今,亚辉龙逾300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06-25)

孙阁阁[5](2019)在《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与鉴定及用于免疫诊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的生的或者不熟的肉类所导致的。近年来在我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也已发生了多次人体旋毛虫病暴发,因此,旋毛虫病作为了一种新现和再现的人兽共患疾病,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旋毛虫病的诊断主要集中在肌肉幼虫阶段的旋毛虫抗原。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CT)建议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作为诊断旋毛虫的金标准。然而,当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用于检测旋毛虫感染小鼠或猪的血清时,抗旋毛虫抗体IgG直到感染后3-4周才能检测到阳性;并且感染旋毛虫的病人在感染28天以后抗旋毛虫的抗体阳性率才能达到100%。因此,在旋毛虫感染后存在有2~3周的“窗口期”(window phase)。在旋毛虫的生活史中,肠道感染性幼虫(IIL)和成虫是旋毛虫对宿主肠黏膜的侵入期,其ES蛋白最早与肠黏膜直接接触并相互作用,能够接触宿主的免疫系统首先引起宿主的免疫应答;因此,IIL和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含有刺激宿主产生早期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在旋毛虫感染后的早期,最早出现的抗旋毛虫抗体也是针对这些抗原的。由于旋毛虫感染宿主后4周才发育为成囊期幼虫(肌幼虫)且被包裹在胶原囊中,肌幼虫接触宿主的免疫系统比较晚,因此宿主产生的抗肌幼虫抗体也比较晚。所以,现在迫切的需要从旋毛虫肠道期虫体中鉴定和筛选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抗原。本研究运用血清学诊断的方法检测旋毛虫成虫ES抗原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从成虫ES蛋白中筛选出旋毛虫假定的丝氨酸蛋白酶(Trichinella spiralis putative serine protease,TsSP)进行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同时检测rTsSP对旋毛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疫苗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材料方法1旋毛虫、实验动物、血清、菌种及细胞系不同种旋毛虫在本实验室传代保种备用。整个实验所用的动物均购买于实验动物中心。血清:旋毛虫不同种属、弓形虫、裂头蚴、日本血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以及其他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细胞系:IEC,C2C12,于本实验室液氮中冻存。载体和菌种:克隆载体pGEM-T,表达载体pQE-80L,宿主菌为BL21,为本实验室冻存。2旋毛虫成虫ES抗原的早期诊断价值评估AW ES-ELISA诊断旋毛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准备30只雌性BALB/c小鼠,感染不同剂量的旋毛虫(100条/只和500条/只)。AW ES-ELISA检测旋毛虫早期和轻度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最后AW ES-ELISA检测旋毛虫感染早期及晚期病人血清及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进一步评估AW ES对旋毛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旋毛虫假定的丝氨酸蛋白酶(TsSP)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及鉴定将早期感染血清识别的成虫ES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后,从被鉴定的蛋白中挑选出了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旋毛虫假定的丝氨酸蛋白酶(Trichinella spiralis putative serine protease,TsSP)。应用NCBI,ExPasy,SignalP3.0serve及TMHMM Server v.2.0等在线软件分析预测了TsSP的结构域、理化性质、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并纯化,将纯化后的rTsSP皮下接种免疫小鼠,获得rTsSP免疫血清,Western-blot检测rTsSP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通过RT-PCR和q-PCR检测TsSP基因在旋毛虫不同发育虫期是否转录及转录水平的高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TsSP在不同发育虫期虫体表面及内部的表达;对不同虫期虫体进行石蜡包埋及冰冻组织切片,通过IFA观察TsSP在不同时期虫体的具体定位;制备不同虫期的可溶性蛋白,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TsSP蛋白在不同虫期是否表达及表达量的高低。4 TsSP与宿主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及其功能鉴定通过Far-Western、ELISA及IFT分析了rTsSP与小鼠肠上皮细胞(IEC)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不同稀释度的抗rTsSP血清、感染血清及正常血清分别与肠道感染性幼虫(IIL)混合后,分别接种到IEC单层中体外孵育2h进行幼虫体外侵入实验,镜下观察不同血清对IIL侵入IEC的抑制作用。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检测抗rTsSP血清对虫体的杀伤作用,镜下观察幼虫的活性和巨噬细胞粘附情况,并计算幼虫死亡率,并将抗rTsSP抗体依赖的ADCC作用后的ML经口感染小鼠,计算ADCC作用后肌幼虫的感染率。5 rTsSP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按重度(500条/只)、中度(300条/只)及轻度(100条/只)3个剂量,将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小鼠,每组各10只,感染后开始隔天采血,rTsSP-ELISA检测rTsSP对旋毛虫早期感染血清的识别、检测rTsSP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检测旋毛虫感染猪血清,旋毛虫感染早期及晚期病人血清及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进一步评估rTsSP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的潜在应用价值。6 rTsSP在免疫保护中的应用为了评估rTsSP的免疫保护作用,每只小鼠皮下免疫20μg rTsSP,隔10天免疫1次,共免疫3次,检测免疫后抗rTsSP抗体水平及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并计算成虫和肌幼虫的减虫率;并用霍乱毒素亚单位(CTB)作为佐剂,通过滴鼻途径对小鼠接种rTsSP。间隔10d免疫1次,共免疫3次,分别检测滴鼻免疫后肠道内总的和特异性sIgA水平;肠道分泌sIgA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数量;检测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诱导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计算感染后收集不同天数成虫和肌幼虫的减虫率。7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分析软件和Graphpad Prism对所有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图表绘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资料方差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结果1.成虫ES抗原的早期诊断应用成虫ES-ELISA检测感染旋毛虫不同剂量后不同天数的小鼠血清,结果表明,成虫ES抗原与粗抗原和肌幼虫ES在检测感染100条旋毛虫感染血清时,分别在感染后8、12及12天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IgG,在检测高剂量组(500/条)时分别在10,8,10天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用这3种抗原分别检测旋毛虫早期和晚期病人血清结果表明,成虫E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100%和97.48%。2.TsSP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TsSP基因(GI:164521948)序列全长为1372bp,编码429个氨基酸残基,其分子质量为47.55kDa,等电点为8.73;不稳定指数为42.25,脂肪指数为71.52,总的平均亲水性是-0.360,认为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该蛋白N端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区域,无跨膜区。预测TsSP为分泌型蛋白,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在18-19位氨基酸残基之间,表明成熟的肽段始于第19位氨基酸,具有信号肽SP序列,认为其能够分泌到细胞外。该蛋白在第37-277位之间是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Tryp-SPC。I-TASSER预测TsSP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3.TsSP的克隆表达及鉴定设计PCR外引物和具有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内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大小为1236bp的TsSP基因,将TsSP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中,双酶切后将TsSP基因再连接到表达载体pQE-80L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染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对连接成功的单菌落加入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发现在45.2kDa处出现一条明显条带,而未经诱导的细菌未见此条带,表明TsSP重组蛋白表达成功。Western blot分析显示,rTsSP蛋白能被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和抗rTsSP血清识别,表明rTsS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RT-PCR和qPCR结果表明TsSP基因在旋毛虫不同发育虫期(ML,IIL,3dAW,6dAW和NBL)均转录,并且各个发育期转录水平没有差异(P>0.05)。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表明TsSP在旋毛虫的各个虫期均表达,并且在IIL和NBL表达水平相对较高;IFA结果显示,TsSP在以上5个虫期均表达,并且主要定位在虫体的表皮,杆状体和胚胎部位。4.TsSP与宿主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及其功能鉴定4.1 rTsSP与肠上皮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分别通过Far-Western、ELISA及IFT分析了rTsSP与小鼠肠上皮细胞(IEC)的特异性结合作用,Far-Western结果显示抗rTsSP免疫血清识别了24条蛋白带,分子量为14.4kDa~86.5kDa,而rTsSP不能与C2C12蛋白结合,表明rTsSP能与IEC蛋白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亦发现rTsSP能与IEC蛋白结合且具剂量依赖性。IFT发现rTsSP可与IEC和肠粘膜特异性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rTsSP与IEC的结合部位是细胞膜与细胞质。4.2抗rTsSP抗体对幼虫侵入IEC的抑制或阻断作用体外侵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血清稀释度(1:50)时,抗rTsSP血清、感染血清及正常血清组的幼虫侵入率分别为31.48%,15.84%及84.16%(P<0.01),且抗rTsSP抗体对幼虫的侵入作用具有抗体剂量依赖性,随血清稀释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表明抗rTsSP抗体对幼虫侵入IEC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3抗rTsSP抗体依赖的ADCC对旋毛虫幼虫的杀伤作用将抗rTsSP血清、感染血清及正常血清分别与新生幼虫(NBL)和肌幼虫(ML)共孵育,再分别加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镜下观察幼虫的活性和巨噬细胞粘附情况,并计算幼虫死亡率。结果显示当血清稀释度为1:100时,抗rTsSP血清能促进巨噬细胞对NBL和ML的粘附。抗rTsSP血清对NBL和ML的细胞毒性分别为52%与44.67%,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的21.33%和18%(P<0.01);细胞毒性具有抗体剂量依赖性,且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果表明抗rTsSP抗体依赖的ADCC在体外对NBL和ML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将抗rTsSP抗体依赖的ADCC作用后的100条ML经口感染小鼠,与正常血清组相比,感染后3d与42d的成虫与肌幼虫减率分别为89.4%和36.50%,表明抗rTsSP抗体可通过ADCC方式杀伤ML,并可明显降低ML的感染性及其在肠道中的发育。5.rTsSP的诊断价值在旋毛虫重度、中度和轻度感染小鼠,rTsSP-ELISA分别在感染后8、7及7天检测到抗rTsSP抗体,并且在感染后16、10及10天抗体检测阳性率达到100%;rTsSP-ELISA检测旋毛虫感染小鼠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rTsSP-ELISA诊断早期和晚期旋毛虫病人时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和100%,对于早期旋毛虫病人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肌幼虫ES诊断的敏感性(75%,P<0.05);rTsSP-ELISA诊断旋毛虫病人的特异性(99.49%)明显高于ES-ELISA的特异性(91.41%)(P<0.05)。6.rTsSP的免疫保护6.1皮下接种rTsSP诱导的免疫第1次与第2次免疫后血清中rTsSP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末次免疫后10d抗rTsSP抗体IgG效价为1:10~5;免疫后10、20、30及40d,IgG1水平明显高于IgG2a(P<0.01),表明rTsSP免疫小鼠诱导了Th2型为主的体液免疫应答。与PBS组相比,rTsSP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在攻击感染后5d的成虫减虫率分别是52.70%和10.30%(P<0.05);感染后42d,rTsSP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分别是52.1%和3.66%(P<0.05)。结果表明,rTsSP皮下免疫小鼠可诱导明显的免疫保护。6.2经鼻接种rTsSP诱导的免疫保护用rTsSP经鼻免疫小鼠可引起明显的肠道总sIgA及TsSP特异性sIgA水平升高;血清TsSP特异性抗体IgG/IgM/IgA水平亦明显升高;在免疫接种小鼠的十二指肠中能检测到更多的杯状细胞/酸性粘蛋白和IgA分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rTsSP免疫组的IFN-γ,IL-4和IL-10水平显着增加。末次免疫后10d用300条幼虫攻击感染,与PBS对照组相比,感染后3、5、7、9d的成虫减虫率分别是49.95%、61.30%、68.30%及71.10%(P<0.001);感染42d免疫组和佐剂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分别是62.1%及13.9%(P<0.001)。结果表明,rTsSP经鼻免疫小鼠后诱导了明显的肠道sIgA应答及全身的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并对旋毛虫攻击感染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果。结论1.旋毛虫成虫ES抗原对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个新的诊断抗原来源;2.克隆表达了旋毛虫TsSP,TsSP在旋毛虫的各个虫期均有转录和表达,主要定位在虫体的表皮,杆状体和胚胎;3.rTsSP蛋白能够与肠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抗rTsSP抗体能够抑制旋毛虫体外侵入肠上皮细胞,抗rTsSP抗体能够介导巨噬细胞对NBL和ML的杀伤作用。TsSP可能是旋毛虫对IEC的主要侵入蛋白;4.rTsSP-ELISA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旋毛虫病潜在的早期诊断抗原;5.rTsSP蛋白皮下/经鼻免疫小鼠后,诱导了局部粘膜和全身的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并对旋毛虫攻击感染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杨琳,李勇超,张腾华,邓乙晓,杨锦[6](2019)在《肿瘤精准免疫诊断综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cancer immunotherapies)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有望像抗生素改变抗感染治疗一样改变肿瘤治疗范式。抗PD-1/L1和抗CTLA-4抗体药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药物,使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成了数倍的提升,被认为是真正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方式。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并且存在耐药、超进展、不良反应等问题。如何准确筛选出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有多个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并且有望被用于临床筛选治疗获益人群;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也存在很多缺陷。未来,围绕免疫治疗敏感性和副反应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能成为一个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珍妮,薛鸾,谢君,朱乃硕[7](2018)在《α-烯醇化酶的翻译后修饰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诊断意义。经过原核表达、Ni柱纯化等操作,成功得到ENO1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分别进行瓜氨酸化及氨甲酰化修饰,得到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α-enolase peptide,cit-ENO1)、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arbamylatedα-enolase peptide, carp-ENO1)以及瓜氨酸化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carbamylatedα-enolase peptide, cit-carp-ENO1)。选取RA患者30例(RA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者3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探究未修饰的蛋白以及这3种修饰后的蛋白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通过SPSS软件构建ROC曲线对不同修饰蛋白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当cut-off值取95%的特异度时,carp-ENO1的灵敏度为26.7%,cit-ENO1的灵敏度为46.7%,cit-carp-ENO1的灵敏度为63.3%。ENO1蛋白修饰之后对RA检出率显着提高,提示瓜氨酸化或者氨甲酰化之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8年05期)

黄河,李燕,黄建超,梁莉琴,王瑞[8](2018)在《6种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检测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的检测效果。方法在四川省仁寿县选择64例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者和327名流行村常住居民为检测对象,采用1种血吸虫循环抗原试剂和5种血吸虫抗体试剂,共6种免疫诊断试剂分别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试剂2~试剂6)血吸虫抗体试剂对64例循环抗原阳性者血清检出率分别为42.19%、43.75%、54.69%、35.94%、32.81%,在327名流行村常住居民中循环抗原试剂检出率为2.14%;5种(试剂2~试剂6)抗体试剂检出率分别为55.96%、40.98%、57.19%、26.61%、15.60%。在常住居民6种免疫诊断试剂中除试剂2与试剂4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试剂间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提高血吸虫现症感染免疫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化,积极探索适宜传播阻断地区的诊断方法及其组合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陈振华[9](2018)在《新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在免疫诊断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自1986年首次发现,在诸多领域已取得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量子点主要应用在细胞成像等基础医学研究。高质量的量子点主要从有机溶剂中合成,其胶体性质与临床诊断领域要求的水相环境不相容,因此,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较少。虽然有报道指出可以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制备水溶性量子点,但水溶性量子点的量子产率较低,而且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团聚。鉴于此,本研究将量子点与纳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相结合,制备出新型的量子点纳米材料,并初步应用于体外诊断领域,以开发新型免疫层析检测和近红外均相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本研究利用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抗体的标记物并结合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研制出基于量子点纳米材料免疫层析的同步检测病人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CYFRA21-1)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含量的免疫分析试剂(Quantum dot-doped 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based lateral flow test strips,QPs-LFTS)。数据表明,该分析试剂在优化条件下对CYFRA 21-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3至480 ng/mL对CE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8至680 ng/mL;对CYFRA21-1的分析灵敏度为0.16ng/mL,对CEA的分析灵敏度则为0.35ng/mL。该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均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自制试剂临床血清样本测值与化学发光测值相关性良好(R2CYFRA 21-1 = 0.9862,P<0.0001;R2CEA =0.9509,P<0.0001)。同时,本研究利用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抗体的标记物并结合氧通道技术,研制出基于量子点纳米材料的近红外激发化学发光检测人血清中CEA含量的免疫分析试剂(QDs-doped nanoparticles based near-infrared-initiated chemiluminescent homogeneous immunoassay,QNiCA)。实验数据表明,该分析试剂在优化条件下对CE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2至490ng/mL,分析灵敏度为46pg/mL。该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均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该自制分析试剂临床血清样本测值与化学发光测值相关性良好(R2=0.99718,P<0.0001)。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量子点纳米材料,成功研制出免疫层析检测试剂和近红外均相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分别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CYFRA 21-1和CEA分析物。研究表明,本课题研制的量子点纳米材料免疫层析检测试剂和近红外均相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的各项指标满足临床检测试剂要求,其血清样品测值与同类进口试剂测值有良好相关性。本论文深入的研究了量子点纳米材料作为标记物能够提高分析灵敏度,扩大线性范围,提高检测效率等优点;也研究了基于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可行性,并有望通过进一步优化,替代国外昂贵试剂应用于临床检测和基础医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冬艳,华欣,张志峰,叶记林,季琰[10](2018)在《免疫检查点及PD-1/PD-L1抑制药在肿瘤免疫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的研究热点PD-1/PD-L1通路在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意义,再对目前PD-1/PD-L1抑制药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期为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免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诊断失误会造成患者误诊、漏诊甚至死亡。血涂片的染色镜检是疟疾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旨在对感染人体的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以及卵形疟原虫P.ovale和叁日疟原虫P.malaiae在红细胞中的各期形态进行系统梳理,以提高形态诊断过程中的准确率。本文对2018年疑似疟疾样本的快速检测试剂条(RDT)和镜检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虽然RDT检测快速、易于操作,但镜检仍然是疟疾确诊的金标准。同时定期形态学培训及质控考核应该成为疟疾检测实验室的常规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丁治南.浅谈弓形虫病免疫诊断技术[J].中国动物保健.2019

[2].栗绍刚,李丹,李静宜,郭东星,吴赵永.疟原虫的形态学及快速免疫诊断研究与临床应用[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9

[3].孙立,林仁勇,房彬彬,李亮,毕晓娟.多房棘球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步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4].毕国学.10年内成为全球免疫诊断龙头企业[N].深圳商报.2019

[5].孙阁阁.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与鉴定及用于免疫诊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杨琳,李勇超,张腾华,邓乙晓,杨锦.肿瘤精准免疫诊断综合评估[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7].王珍妮,薛鸾,谢君,朱乃硕.α-烯醇化酶的翻译后修饰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诊断价值[J].现代免疫学.2018

[8].黄河,李燕,黄建超,梁莉琴,王瑞.6种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检测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9].陈振华.新型量子点纳米材料在免疫诊断领域的研发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8

[10].王冬艳,华欣,张志峰,叶记林,季琰.免疫检查点及PD-1/PD-L1抑制药在肿瘤免疫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免疫组化在诊断移植肺排斥反应中的作...号节点诊断结果基于免疫多Agent协作方法的无线传感...故障诊断软件总体框架(a)量子点复合荧光微球免疫检测示...诊断Agent工作流程

标签:;  ;  ;  ;  ;  ;  ;  

免疫诊断论文_丁治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