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梳理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经验,提出以“遵循青年人才发展规律,激发原始重大创新能力”为导向、完善新时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广东省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计量学家赵红洲[1]率先提出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记忆力方兴未艾、而理解力云若转轴的时期,即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好的时期。杰出科学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而首次贡献的最佳成名年龄为33岁左右。皇甫志军[2]从SCI引文案例论证了这种观点。薛风平[3]统计分析了1901—2003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经济学4个学科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认为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平均年龄为40.16岁,35岁取得成果最多。黄金创造期大致是26~46岁年龄段。刘俊婉[4]通过对1901—200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统计分析发现,31~41 岁正好是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生理年龄高峰期,也就是中青年时期。周爱民[5]用新方法、新模型进一步实证了科学发现年龄定律。门伟莉等[6]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都呈上升趋势,诺贝尔奖获奖者平均成果年龄目前在44~47 岁之间。樊向伟等[7]系统总结了科研产出高峰期的若干研究模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思路与方向。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具有最佳年龄规律,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创新强省,近年来日益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青年人才数量日益增加,但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相比差距明显。本文主要对广东近年科技人才政策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广东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4)若患者在进行腹部CT检查前,曾进行过钡剂灌肠等其他造影检查且有造影剂残留的,不能进行CT检查,防止造影剂残留于肠内形成伪影,导致图像质量欠佳。
1近年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相关政策
1.1 广东青年科技人才总量排名全国前列,但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博士和博士后规模看,广东省当前存量博士和博士后约5万人,排名全国前列;从201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看,广东地区招生人数为3 225人,排名全国第四。但从2015年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地博士招生人数看,北京地区2015年博士招生人数为21 302人,占全国博士招生总量的29%,是广东省当年招生人数的6.6倍,是广东省目前博士及博士后存量的40%,相比之下,广东省显得非常不足,即使与上海地区(6 336人)、江苏地区(6 570人)比较,广东省也存在较大差距,仅为上海和江苏地区的一半,与广东省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创新强省身份极其不符,详见表1。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提出增加广东高校博士研究生指标的建议,他指出,“博士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科研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创新能力。广东每万人中,博士生的平均招生计划仅为0.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4;广东70万研发人员中,博士生的数量不到4%,低于全国水平的6.5%。这两项指标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市均有显著差距。” [8]
表1 2015年北上广苏四地研究生招生人数
地区博士招生数/人博士招生数占比/%硕士招生数/人硕士招生数占比/%北京市属8061.1010 9561.91北京地区21 30229.1481 21614.14上海市属9901.3512 7942.23上海地区6 3368.6736 5166.36江苏省属1 5772.1622 1073.85江苏地区6 5708.9948 3358.42广东省属1 1111.5215 1742.64广东地区3 2254.4126 7954.46
1.2 广东拔尖青年人才数量日益增加,但与北京、上海和江苏相比差距明显
以国家引进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为例,截止目前广东省共有入选者311名,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从首批启动至2018年间,入选人数(每年一批)分别是2名、13名、11名、14名、18名、59名、58名74名和62名,入选人数日益增加,尤其是近4年,入选人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对截止2016年6月国内31个省市高校6项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1)入选者进行分析,从入选总量看,广东入选367人,排名全国第五,但远低于北京(1 500人)、上海(814人)、江苏(629人);从万名专任教师中拔尖青年人才数量看,广东每万名专任教师中顶尖青年人才数量为38人,排名全国第八,远低于北京(214人)、上海(197人)、江苏(60人),详见表2。
表2北上广苏四地国家级拔尖青年人才分布情况
地区万名专任教师中拔尖人才数量/人排名/位合计国家级拔尖青年人才数量排名/位973青年/人青年长江/人国家杰青/人国家优青/人国家引进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人国家培养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人北京21411 50011560586321404114上海19721972814832263169293江苏6046293131821813920833广东388367501012551238
1.3 近年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主要政策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日益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2008年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提出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2010年出台《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出台《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内首创资助35周岁以下本土年轻科学家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2014年出台《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每年遴选培养100名左右科技青年拔尖人才,每人给予30万元支持;2017年初出台《关于广东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每年资助400名40岁以下的优秀科研人才到海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实施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支持外籍(境外)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在广东省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12月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拓宽培养途径、加大引进力度、推进顺畅流动、搭建发展平台和加强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8条创新举措,加快集聚一大批优秀拔尖青年人才,预计省财政投入63亿元引进培养集聚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多项措施属全国首创或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重引进、轻培养”导向明显,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和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存在明显差异。以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为例,按目前广东省政策,同为国家优青或青年长江学者,如为本土人才,最多可获得“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50万元生活补贴,如为引进人才,则可申请“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认定中“青年拔尖人才”B类项目,获得实际年薪酬收入1倍的生活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30万元,可连续资助5-10年,即同是国家优青或青年长江学者,引进人才比本土人才最高可多获得250万元生活补贴,且本土青年科技人才需通过竞争性评选才可获得,而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只需经过认定。大部分单位对引进青年科技人才,除了在职称方面有明显优惠外(通常直接给予正高职称),还有各种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相比之下,本土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科研经费争取难且额度小、晋升渠道窄且机会小等问题。对全国第一至五批次国家引进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进行分析发现,五批次有 35%左右入选者是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去美国进修,再从美国引回国内。将“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区分对待,从国外或省外回来才能获得更多支持,在政策上强化“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导向,扭曲了政策的引导作用。
2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存在问题
2.1 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顶层设计不足,且支持政策相互衔接不足、缺乏整体布局
发达国家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制定方面,普遍遵循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规律如下:一是青年科技人才最富创造力,最可能在原创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如前所述,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科研人员在其青年时期即25~45岁之间,专业知识完成基本积累,思维长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受传统学术思想禁锢较小,创新意识强烈,创业意识突出,各类“创意”容易闪现,最富创造力,最可能取得原创创新突破。 二是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科研起步阶段,创新成果产出需要足额经费支持及一定时间积累。青年属于各类人才中相对“弱势群体”,主要体现为争取科研经费渠道少、难度大和资助小,科研“第一桶金”难挖到,研究经费不充足,常常沦为科研“二把手”,难以获得职业独立。同时,职业起步阶段的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方向有待摸索明确、研发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研究团队需要逐步组建,研究成果产出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因此在政策导向上也需要给予青年人才足够的照顾。三是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生活起步阶段,面临住房、婚姻和子女等诸多压力。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相比于生命的其他时期,青年时期往往是个人家庭、事业的最关键时期,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也最大,因而住房、婚姻和子女是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最关注的问题[10],为解决这些问题,青年科技人才往往需要支出较大资金和投入一定时间精力。与当前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相比,青年科技人才收入水平仍较低,科研付出和薪酬待遇还不能完全“成正比”且存在一定“滞后期”,尤其近年来快速上涨的房价,给青年科技人才造成极大生活压力,大部分青年为此疲于奔命,难以拥有体面的生活,仍停留在为生存发愁阶段,难以潜心研究。
2.2 “重引进、轻培养”问题仍旧突出,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待遇悬殊
综上可见,广东省对青年人才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支持方式日益丰富,支持范围日益扩大,尤其近两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聚焦博士和博士后这一青年人才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动和服务好”为发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加快博士和博士后吸引培养,极大激发了国内外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创新创业积极性,对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2.3 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不足,忽视对本科生、硕士生中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目前广东省人才政策虽在政策制定时,会提及或强调加强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在具体政策制定实施时,往往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不足。以“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为例,虽然在申报条件中明确企业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不受职称限制,但前三批293名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中,来自企业的仅为26人,仅占8.87%。此外,企业青年科技人才中大量积聚一批本科生、硕士生,其中不乏一些已获得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然而目前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项目中,大部分设定了需为博士申报门槛,将本科生和硕士生中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拒之门外,这容易挫伤这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广东省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
2.4 部分青年科技人才政策亟待落实和优化,博士后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广东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发展的政策,有部分尚未实施或有待调整优化,例如,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在站博士后培养及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政策已出台但尚未启动实施,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因相关规定面临政策调整问题,亟待调整优化。此外,广东省博士后制度本身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因为博士后是一种过渡期的工作经历,且有时间限制(一般2年),因此大部分博士后在站开展科研任务时,须为自己两年后的出路寻找对策,因此难以专心安心科研,“骑驴找马”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非常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通常选择出国进修或直接就业而不选择读博士后,但目前由于对博士后的大力支持,许多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原本要直接招聘的副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等岗位,均改成招聘博士后从事同类工作,这对单位而言明显利大于弊,但对青年科技人才而言,一方面博士后还有出站要求加重无形负担,另一方面博士后工作经历相比副研究员等工作经历显得“含金量”不高,不利于青年人职业发展。因此,为更好发挥广东省博士后政策其对青年科技人才吸引集聚作用,还需在具体执行中完善其制度存在的上述不足。
2.5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大量青年科技人才被引导到“短平快”项目上,难出“大成果”
美国1996年设立了“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是美国政府给予独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奖励对象为在生物、医学和物理等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学家,每年奖励60左右,获奖者可在未来5年内分期得到总额30万美元的研究奖助金[14]。印度政府自1974年起设立了国家科学院青年科学奖,旨在发现和鼓励具备非凡学术潜力和创造力并为科技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将获得1枚铜质奖章、获奖证书及25 000卢比,并有机会获得种子基金提供的研究资助等。俄罗斯政府于1995年设立青年学者国家科技奖,每年设立20个奖项,2005年该奖项更名为俄罗斯联邦政府青年学者科技奖,获奖者将被授予“政府青年学者科技奖”称号和相应的奖金、证书,每项奖金50万卢布[15];2013年俄罗斯科学院宣布设立青年科学家优秀学术成果奖,激励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领域钻研。新西兰政府于2010年设立卢瑟福发现奖助金,旨在资助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上8年以下的优秀研究人员开展独立研究,为新西兰培养未来科学领军人才,获奖者未来5年可获得80万新元(约60万美元)科研经费支持[10]。
实验组患者急救和疼痛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国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经验借鉴
3.1 遵循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前,广东省除博士和博士后相关政策外,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其他政策均是零散分布于各类高层次人才政策或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中,尚无出台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明确全省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对各类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进行优化和整体布局。另外,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也存在相互间定位雷同、重复资助、衔接不良等问题。如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定位区别不明显;“珠江人才计划”博士后资助项目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的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可重复资助;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规定已获省或国家人才类项目的不得再次申报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但“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未有如此规定,这意味着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不能入选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但入选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后,仍可入选“广东特支计划” 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两个省级层面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存在政策不协调问题。此外,广东省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政策还存在普惠性不足、重引进轻培养和重立项轻管理等情况,直接导致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内部拔尖与普通、海归与本土之间学术资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属于“锦上添花”的政策偏多,“雪中送炭”的政策偏少,政策难以普惠青年科技人才。
3.2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
如前所述,广东省当期尚无出台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吸引培养集聚相关政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缺乏方向性引领,各类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相对零散,存在定位雷同、重复资助和衔接不良问题,因此亟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顶层设计,明确全省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针对目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遵循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规律和科研规律,对各类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进行优化和整体布局,打造“定位清、衔接良、广撒面、出拔尖、引育并举、成果为重、错位支持和全方位资助”立体支撑的政策体系,以实现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和出成果”为目标,吸引培养集聚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产出一批原始重大创新成果,为实现广东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简化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申报流程及申报材料提交,将青年科技人才从各类项目申报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用于科研。二是优化各类项目的评审组织,实施分类评价、小同行评议,增加境外专家数量、隐藏申报人年龄和所在单位等,为青年科技人才在各类项目申报评审中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评审条件。三是侧重考查其科研潜力,鼓励出“代表性创新成果”,不过多强调成果的数量。同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探索科研“无人区”“冒险区”。另外,国外均比较重视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环境建设,美国通过打造一流的大学、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宽松失败的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资源共享机制和积极促进大学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营造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氛围。日本政府通过完善官、产、学合作研究体制,促进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合作,并通过将公共机构和大学在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新知识在社会产生的经济价值的部分收益返还到科研后动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13]。
3.4 设立青年科技人才相关奖项,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创新
青年科技人才考评机制不尽合理,评价导向过多关注论文数、项目数、经费数等定量指标,缺乏对创新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定性评估,导致青年科技人才无法专心专注研究[9]。这类情形在青年引进人才中尤为明显,通常在其入职合同中既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要求,如每年或每两年需申请到哪一级别或者多少金额的科研项目,需发表多少篇哪一级别论文等,恨不得引进人才立即出成果,这种短期的、量化的考评制度,极大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对创新、冒险的兴趣和内驱力,阻碍对新领域的探索,使青年科技人才在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风险度较高的关键研究“点位”上,不敢恋战或绕道而行,大量青年科技人才被引导到“短平快”项目上,难以干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难出“大成果、代表性创新成果”,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科研规律,也与各国扶持青年科技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在其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做出重大原创科技创新的目标背道而驰。
随着HRZ三联抗痨药阳离子脂质体用量的增加,Zeta电位值逐渐由负变正[(-11.07±1.32)mV、(4.03±1.32) mV、(12.5±1.4) mV、(15.33±0.55)mV],该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相符。见表1,图6。
4完善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对策建议
重视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不区分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本土,予以同等对待、等同支持,逐步减小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和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支持上的差距。如对同样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国家级科研奖励、产生重大创新成果的,无论引进人才还是本土人才,予以同样的资金支持或奖励。健全青年科技人才考评机制,以代表性创新成果为核心导向,以“成果”作为人才辨识的唯一标准,鼓励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共同进步。此外,鉴于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科研起步阶段,成果产出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特别侧重考察其科研潜力。
4.1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完善引育并举、错位支持和全方位资助立体支撑的政策体系
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设立了CAREER项目及一系列博士后资助项目,国防部设立了“青年研究人员计划”、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了“独立之路计划”,海军设立了“青年研究计划”等,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瑞典组织实施了“未来研究领军”项目及青年科技人才“研究资助120%”政策,“研究资助120%”政策指向青年科技人才多拨付20%的研究资助金,使其可雇佣研究支撑人员或支付子女保育费,在研究中减少家庭问题羁绊[11]。法国于1999年实施了“激励青年学者协作行动计划”,2005年实施了“青年研究人员计划”,2009年实施了“博士后返回计划”,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回流,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发展[12]。这些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项目或计划,主要是帮助青年获得启动资金、组建团队,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充分利用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产出创新成果。
我们用Java语言编码实现了第四节所述系统,并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中,服务器环境为:Intel(R) Xeon(R)CPU E7-4820 V2@2.00GHz 2.00GHz,128G 内存,centos7 x64 操作系统。 需要展现的数据为2017年云南省6 000千米输电线路的高清航拍数据(约 12.4TB)。
4.2 加大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力度,打造吸引培养集聚青年科技人才的高端创新平台载体
研究表明,一流平台通常拥有一流的科研设备和研究队伍,科研成果产出效率高,向上发展空间大,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长期发展。对青年海外人才而言,与待遇相比其更注重未来发展的平台,因此大部分会选择在中国声誉处于前列的一批大学或科研机构作为引进单位,人才引进单位“马太效益”也十分明显。对前五批国家国家引进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分析发现,排名前十的引进单位引进的青年千人占总人数的46%,都是国内一流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此外,据省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完全统计,近年广东省博士毕业生中有近八成人员留在省内工作,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创新资源大省,对省内博士生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但广东省博士招生数量是北京的15%,是上海、江苏的一半,省内博士生资源不足。实际上,北京之所以高层次人才资源和青年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关键因素就是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国家队”大院大所高度集聚。因此,加大省内高校、科研机构扶持力度,长期坚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扶持省内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支持鼓励有条件地市联合国内外高校合作共建地方院校,壮大广东省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规模,提升广东省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建设水平,打造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载体,是吸引培养集聚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4.3 加大对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营造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良性竞争、齐头并进”良好环境
当前,各地高层次人才抢夺已蔓延至向青年科技人才争夺,广东亟需针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遵循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全面营造适应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做出重大原始创新。
4.4 优化各类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贯彻实施,最大化发挥其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推动作用
加快推动各项青年科技人才政策落实,对于已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及时进行总结梳理优化,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实施,同时加强各类项目之间的协调衔接,形成“错位支持、梯次扶持”支撑体系。此外,在各类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于探索,集中精力出大成果,并建立对出“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重金奖励制度;加大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以企业博士后工作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研发实力强的企业招收博士后,尽可能在各类项目中保留或增加本科生、硕士生中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申报途径,“不拘一格降人才”。此外,完善博士后引进培养制度,针对博士后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建立博士后与特聘副研究相衔接制度,进一步落实青年科技人才编制事宜并明确公开获得编制的标准,减少博士后在粤工作顾虑,安心专心科研。
地理条件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地理条件为南充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必要保证。首先,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同一季节雨热、光照和水资源丰富,气温适宜,生长季节长。并且,南充市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大体各占1/3,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其次,南充地处成都和重庆中间地带,交通优势突出。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南充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区域优势,借助交通网线延伸,南充市又可以更好地吸附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更好地驱动经济发展。
4.5 设立南粤青年创新奖,充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潜力和创造力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急需通过认可改善自己的科研状况,这个时期的奖励和资助往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世界各国也普遍设立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奖励,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潜力和活力。且从一省角度出发,设立青年科技人才相关奖项,也有助于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争取“国家级”项目支持和科研奖励。此外,青年科技人才处于潜能爆发的黄金时期,最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世界各国之所以大力扶持青年科技人才,目的就是希望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利用科学创造最佳时期创造重大创新成果。与此同时,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开展非共识项目研究,探索从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力争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4.6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安居工程,解决青年科技人才最大的后顾之忧
鼓励各市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采取分层资助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按月提供住房补贴,降低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住房、租房压力,吸引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前来广东就业;支持鼓励各市建立人才公寓,在人才公寓中保留一部分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公寓,按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提供顶尖青年科技人才居住,为顶尖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并逐年扩大服务范畴;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出成果、出大成果”,对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以上的顶尖青年科技人才,按其在粤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政府提供的青年科技人才公寓;多渠道解决青年科技人才住房难题,实现青年科技人才在广东先“安居”后“乐业”。
注:
1)6项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指973青年科学家、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引进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国家培养类重点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作者将此六大项目入选者称为顶尖青年人才(本文称为拔尖青年人才)。截止2016年6月,这6项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累计入选8 172人,其中高校有5 935人,占比73%。
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放眼全球经济发展,直面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显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使命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的责任感和对全球生态问题关注的危机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红州.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4):29-44.
[2]皇甫志军.从SCI引文案例看“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J].图书馆杂志,2000(7):28-30.
[3]薛风平.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奖者取得成果年龄分布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1-14.
[4]刘俊婉.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创造的特征[J].科学学研究,2009,27(9):1289-1297.
[5]周爱民.科学发现年龄定律的再探讨[J].科技视界,2012(11):88-89.
[6]门伟莉,张志强.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规律研究: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3(8):1152-1159.
[7]樊向伟,肖仙桃.科研产出高峰期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15(5):100-105.
[8]杨丽萍,李舒瑜,甘霖,等.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共话”高等教育[N].深圳特区报,2018-03-07(7).
[9]牛萍,曹凯.关于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若干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13(5):32-35,63.
[10]王海峰,罗长富,李思经.关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4(3):131-135.
[11]乌云其其格.发达国家加大力度扶持青年人才[J].中国人才,2014(7):60-61.
[12]刘敏.法国博士后制度及相关政策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8):26-30.
[13]吕元.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式概论:以发达国家及我国主要省市为例[J].特区经济,2015(10):151-152.
[14]尹志欣,王革.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的研究与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9):70-76.
[15]李强,李晓轩,吴剑楣.国外政府青年科技奖项设置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奖励,2015(12):64-70.
SuggestionsonImprovingtheSupportPolicyofYou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TakingGuangdongProvinceasanExample
Chen Min, Liu Zuojing, Chen Jie, Chen Jianxin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510033,China)
Abstract:Taking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mbing existing problems of policies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mmariz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round the world, and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polices for supporting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are guided by“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young talents’ development and motivating their original significant innovation abilities”.
Keywords:youth;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talents;support;policies;Guangdong province
收稿日期:2018-05-07,修回日期:2018-09-05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支撑机构能力提升建设”(2016B070713001)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9.06.005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6-0029-06
作者简介:陈敏(1985—),女,广东兴宁人,学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和创新政策研究;刘佐菁(1982—),女,广东陆丰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政策;陈杰(1990—),男,湖北黄冈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才战略;陈建新(1978—),男,广东广州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管理与研究。
标签:科技人才论文; 青年论文; 广东省论文; 人才论文; 政策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6期论文;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支撑机构能力提升建设”(2016B070713001)论文;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