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苯乙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羧酸,活性,生物,氯苯,衍生物,异构,论文。
氯苯乙酮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许艳,袁莉萍,曹瑾,倪长春,沈宙[1](2007)在《对氯苯乙酮肟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高活性的新农药化合物,通过2-取代氨基-1-对氯苯乙酮-1-肟与卤代烃反应,设计并合成了35个对氯苯乙酮肟醚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抑菌及除草活性,其中C9、C12在500mg/L时对蚜虫Aphis craccivaora的致死率达到100%;C10、C12、C15和C23在1000mg/L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abarinus的致死率达到100%;C29、C30和C31在500mg/L时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的抑制率达到95%以上;C29、C30、C33和C35在100mg/L时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杨春龙,蒋木庚,倪珏萍,俞幼芬,张湘宁[2](2003)在《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及其ω-氯代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二氯苯为原料 ,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 ,合成了 11种 2 ,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 5种2 ,4 ,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 ,总收率为 4 0 %~ 6 0 % ,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 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 ,其中化合物 2 ,4二氯苯乙酮肟 1萘氧 2丙酸酯对黏虫 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 83 3% ;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 2 ,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 ( 4a)等 9个化合物 ,但致死率均小于 5 0 %。化合物 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着的杀细菌活性。 2 ,4二氯苯乙酮肟 2 ,4二氯苯甲酸酯等 4个化合物分别对水稻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 3种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文中还对合成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杨春龙[3](2002)在《2,4-二氯苯乙酮及其α-取代衍生物缩酮与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 1-[2-(2,4-二氯苯基)-4-R(H)-1,3-二氧戊环-2-基1甲基-1H-1,1 4-叁氮唑类杀菌剂的合成研究 1-[2-(2,4-二氯苯基)-4-R(H)-1,3-二氧戊环-2-基1甲基-1H-1,2,4-叁氮唑类杀菌刑有戊环唑、甲环唑、乙环唑、丙环唑等品种。国际上每年销售额1亿美元以上的叁唑类杀菌刑中有少数品种已过或将过专利期,丙环唑就是其中之一,该品种年销售额超过2亿美元,极具开发价值与应用前景。这一系列的化合物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具有很强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果树、蔬菜、种子处理等。其合成有数种路线,但何种合成途径比较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原科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好,缺少比较性研究,无详细的数据可供参考。对不同合成路线及影响合成收率与产物质量的因素,如适宜催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及溶剂等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是这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及立体异构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结果表明,氯化法、溴化法或后环化法叁种途径均可合成戊环唑、甲环唑与丙环唑。氯乙酸酰氯化后与间二氯苯酰基化,合成2,4,α-叁氯苯乙酮,再与二醇环合生成相应的缩酮,缩酮与1H-1,2,4-叁氮唑或1,2,4-叁唑钠缩合可得到目标化合物,氯化法总收率30%左右,产物纯度比较低。间二氯苯与乙酰氯酰基化合成2,4-二氯苯乙酮,溴化合成α-溴-2,4-二氯苯乙酮,与1,2-二醇环合生成相应的缩酮,缩酮再经缩合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溴化法总收率40%左右,产物质量好。α-溴-2,4-二氯苯乙酮与1H-1,2,4-叁氮唑缩合合成α-1H-1,2,4-叁氮唑-2,4-二氯苯乙酮,再与1,2-二醇环合也可得到目标化合物,但收率只有20%左右,产物纯度也比较低,只有25~45%,且提纯困难。重要中间体与目标化合物戊环唑、甲环唑与丙环唑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各化合物的结构吻合。 影响1-[2-(2,4-二氯苯基)-4-R(H)-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叁氮唑合成的因素较多。不同催化剂及用量对环合收率有影响,发现4%的HXA可使各类缩酮的收率超过95%。不同的1,2-二醇完成环合所需要的回流脱水时间不同,乙二醇6h即可,1,3-丁二醇需要10h以上。缩合反应的适宜温度130℃左右,时间16h左右,延长反应时间,收率基本不再提高。溶剂的种类影响溴化时副产物的产生,使用溶二2,4-Aisvil苯乙酮及儿O-取代衍生物缩酮与肪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二生物活性阶究开I}1能使工-涣-2,个二氯苯乙酮的含量达到“%以上。添力。稳定剂可以避免缩酮不稳定所引起的分解现象。采用与硝酸成盐结晶的方法,使丙环哇的含量大幅度提高到97%。2 丙环哇(loo吨/年)L业生产拔术研究 以涣化法的具体反应步骤及反应条件为依据,设计了年产100吨丙环吐原油L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建立了丙环哇及其中间体的分析方法。生产装置建成后,叁批料试运行结果表明,丙环哇生产工艺路线合理,操作规程与安全规程切实可行。生产的丙环哇原油,呈褐色油状液体,平均含量68.77%,收率66.78%。精制后得到浅黄色丙环哇精油,含量达97%,全程平均总收率53.83%。经过初步核算,年产100吨97%丙环吐原油固定资产投资约150万元,生产流动资金200万元,项目总投资约350万元。预计销售成本 1997.3万元,产品销售收A 3242.9万元,全年4j税 1245.6万元。目前产品全部出口,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生产的丙环哇精油及其硝酸盐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测定了对小麦赤霉病菌(G。bb。。。ila z。。d、。J、麦纹枯病菌(njzoctonia c。。。ans)、水稻恶苗病菌(Fussri。。onjjjro。d、水稻稻瘟病菌(尸yjcujarj。g。is。a)、黄瓜炭疽病菌(coil。totrjcn。o功jcuj。raf及蔬菜灰霉病菌(etrrtis ci。灯扔六种植物病原菌的队;。值,并与汽巴-嘉基有限公司提供的丙环吐样品进行了比较。丙环哇精油的抗菌活性除了对水稻恶苗病菌以外,对其它五种病原菌均高于对照药剂。丙环吐硝酸盐的毒力不及丙环哇原油,如果考虑丙环哇硝酸盐的分子量组成,则与对照药剂基本相当,但其运榆方便,易配制成水乳剂,生产成本低,且随时可转化为精油。3 丙环哇顺反异构体与光学异构体制备、分离及检测的初步研究 丙环哇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其中ZR,4卜与ZS,4卜构型属)烦式外消旋体;ZS,一卜与ZR,4R-构型属反式外消旋体。J烦反异构体及各构型生物活性不同。ZR,48-体与ZRS,4S-体杀菌活性强,其它构型杀菌活性较弱,且对种子萌发或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故制备、分离及检测各旋光异构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无单一异构体的丙环哇商品在市场上出现,也未有丙环哇各旋光异构体的分析方法公开发表。单一异构体的丙环哇要实现商品化,在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方面尚有不少工作要做。 利用R卜卜a-甲基节胺与a-羟基戊酸消旋体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盐,再经过优先结晶得到S-a-羟基戊酸,BH;还原后可获得S叫,2-戊二醇,最后合成了丙环哇的非对映异构体2旺,4卜丙环哇。然后对丙(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氯苯乙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 ,经过酰基化、肟化、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 ,合成了 11种 2 ,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和 5种2 ,4 ,ω三氯苯乙酮肟羧酸酯 ,总收率为 4 0 %~ 6 0 % ,这类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中有 10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 ,其中化合物 2 ,4二氯苯乙酮肟 1萘氧 2丙酸酯对黏虫 3龄幼虫的致死率为 83 3% ;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还有 2 ,4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 ( 4a)等 9个化合物 ,但致死率均小于 5 0 %。化合物 4a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着的杀细菌活性。 2 ,4二氯苯乙酮肟 2 ,4二氯苯甲酸酯等 4个化合物分别对水稻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 3种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文中还对合成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苯乙酮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许艳,袁莉萍,曹瑾,倪长春,沈宙.对氯苯乙酮肟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7
[2].杨春龙,蒋木庚,倪珏萍,俞幼芬,张湘宁.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及其ω-氯代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
[3].杨春龙.2,4-二氯苯乙酮及其α-取代衍生物缩酮与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