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靶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靶向,脂质体,动力学,纳米,蛋白,紫杉醇,姜黄。
肺靶向论文文献综述
张侠,焦放,高卫卫,胡春梅,郭晶[1](2019)在《异烟肼肺靶向磁性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与肺部富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介导的靶向治疗在结核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抗结核药物赋予了老药新剂型,可以使药物在人体内缓慢释放,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药物给药剂量和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颗粒能够穿透细胞膜,提高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纳米颗粒还可以减少给药次数、降低给药总剂量,靶向性强,提高抗菌活性。异烟肼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其对结核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力强;采用纯品INH和Fe3O4/CS/(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李孟雅[2](2019)在《肺靶向DTX-LP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癌是对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约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用于临床治疗NSCLC的多西他赛注射液(DTX-IN)具有用药量大及增溶剂聚山梨酯80容易引起过敏等毒副反应的不足。因此,研发具有肺靶向的多西他赛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由药物广泛分布带来的不良反应。本课题组选择以脂质体为载体,DTX作为模型药物,采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DBaumNC专利技术制备了多西他赛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DTX-LP),经前期实验结果证明,与DTX-IN相比,DTX-LP在兔体内具有显着的肺靶向,提高了治疗肺癌的效果,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肺靶向DTX-LP在兔、大鼠以及小鼠体内的代谢及其排泄情况是否存在种属差异性。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兔、大鼠和小鼠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段内收集的胆汁和粪便样品中DTX及其M1、M2、M3和M4四个已知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兔、大鼠以及小鼠体内的代谢实验显示,DTX-LP组与DTX-IN组的粪便样品中原药DTX以及代谢产物M1/3、M2、M4,胆汁样品中均发现了原药DTX以及M1/3、M2的存在。代谢物M4仅存在于粪便中而不存在于胆汁样品中,推测代谢物M4可能仅在肠内容物中或在粪便中形成。DTX-LP与DTX-IN两种制剂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基本一致,则推断DTX-LP不会出现代谢产物的安全性问题。2.与DTX-IN组相比,DTX在DTX-LP组中的代谢有所延迟,提示DTX-LP在体内代谢转化的时间延迟。3.在兔和大鼠粪便中两种制剂主要以原型药物DTX排出体外,占主导的代谢产物为M2。而小鼠粪便中两种制剂主要以代谢产物M2排出体外,其次是代谢产物M1/3,然后是代谢产物M4,最后才是DTX。这表明DTX的体内代谢具有一定的种属差异性。4.在兔和大鼠粪便中发现一种未经报道的m/z为839的代谢产物。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以DTX-IN为对照,研究了DTX-LP在兔、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经体内代谢实验表明,DTX-LP与DTX-IN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种类基本一致;脂质体只是延迟了DTX在体内代谢转化的时间,这为DTX-LP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证据;DTX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今后DTX-LP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唐倩,谈利红,余瑜,兰作平[3](2018)在《肺靶向抗癌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临床上抗肺癌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目前抗肺癌药物靶向性较弱,在攻击肺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组织细胞,毒副作用大是研究抗肺癌药物的难点。肺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国对于肺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靶向药物的载体方面,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载体,是广大医药研发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肺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肺靶向抗癌药物脂质体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30期)
陈丽[4](2018)在《Y19130137ICAM-1介导的肺靶向地塞米松纳米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kB)信号通路是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通路,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断NF-kB信号通路,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具有深刻意义,然而其不良反应局限了其应用。本研究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为模型药物,构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单克隆抗体修饰地塞米松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以期将地塞米松高效递送至病变肺部,在发挥疗效的同时潜在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AL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地塞米松为模型药物,单硬脂酸甘油酯(monostearin,MS)为固态脂质,中链脂肪酸甘油脂(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为液态脂质,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monostearate,PEG2000-SA)和单氨基终端的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monoamino-terminate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stearate,NH2-PEG2000-SA)为两性脂质材料,以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阴离子地塞米松NLCs。以N,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为链接,制备anti-ICA]M-1单抗修饰阴离子地塞米松NLCs(ICAM/DEX/NLCs)和 anti-IgG 单抗修饰阴离子地塞米松 NLCs(IgG/DEX/NLCs)。基于表面电荷对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控制脂质总量不变,以3%质量比的硬脂胺(octadecylamine,ODA)代替原处方中3%质量比的MS,采用相同方法制备anti-ICAM-1单抗修饰阳离子地塞米松NLCs(ICAM/DEX/ODA-NLCs)和anti-IgG单抗修饰阳离子地塞米松NLCs(IgG/DEX/ODA-NLCs),进一步考察并比较阴、阳离子地塞米松NLCs的理化性质等特性、以及对ALI的修复作用。制备得到的ICAM/DEX/NLCs,IgG/DEX/NLCs,ICAM/DEX/ODA-NLCs和IgG/DEX/ODA-NLCs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相对均一。纳米粒粒径相近,分别为 249.9±21.5 nm,229.3±17.2 nm,235.9±1.8 nm 和 227.9±7.4 nm;Zeta 电位分别为-30.3±0.5mV,-28.7±1.1mV,37.4±0.7mV 和 34.2±3.3mV;包封率分别为 90.11%±1.34%,85.72%±0.84%,82.93%±0.94%和 81.39%±3.23%;载药量分别为 3.62%±0.05%,3.49%±0.03%,3.34%±0.04%和 3.28%±0.13%。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NLCs中药物均可持续释放24 h以上,累积释放率达59.0%以上。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line,EAhy926)为模型细胞,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构建ALI炎症内皮细胞模型,考察地塞米松NLCs的细胞毒性。地塞米松NLCs对活化的EAhy926细胞的抑制率存在剂量依赖性。阴离子ICAM/DEX/NLCs和IgG/DEX/NLCs的细胞半数致死量(IC50)在 600 μg/mL 以上,阳离子 ICAM/DEX/ODA-NLCs 和 IgG/DEX/ODA-NLCs 的 IC50值在600μg/mL以下,IC50值随着ODA的修饰而减小。细胞摄取研究表明,相对于 ICAM/DEX/ODA-NLCs,ICAM/DEX/NLCs 在静息的 EAhy926 细胞上的摄取效率较低,而在活化的EAhy926细胞上的摄取效率较高;相对于IgG/DEX/NLCs,ICAM/DEX/NLCs在活化的EAhy926细胞上同样体现出显着摄取优势。研究结果提示阴离子ICAM/DEX/NLCs可潜在性更高效的将地塞米松转运至活化的内皮细胞、从而提高对病变内皮的干预能力。细胞转运研究表明,ICAM/DEX/NLCs经CAM介导的内吞途径(CAM-mediatedendocytosis)被EAhy926细胞摄取。以Balb/c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暴露式气管滴注脂多糖构建ALI小鼠模型,之后经尾静脉静注给药,考察地塞米松NLCs在正常小鼠和ALI小鼠模型体内的肺分布。相对于ICAM/DEX/ODA-NLCs,ICAM/DEX/NLCs在正常小鼠体内的肺分布较低,而在ALI小鼠模型体内的肺分布较高;相对于IgG/DEX/NLCs,ICAM/DEX/NLCs在正常小鼠和ALI小鼠模型体内的肺分布均较高。研究结果提示阴离子ICAM/DEX/NLCs可潜在性更高效的将地塞米松递送至ALI小鼠肺脏、从而提高对病变肺脏的修复效力。此外,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考察游离地塞米松、ICAM/DEX/NLCs、IgG/DEX/NLCs、ICAM/DEX/ODA-NLCs 和IgG/DEX/ODA-NLCs对ALI小鼠模型的体内药效。经给药24 h,ICAM/DEX/NLCs对小鼠肺内TNF-α和IL-6炎性因子水平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药物,同样,对炎症细胞浸润也强于其他药物。此外,相对于其他治疗药物,ICAM/DEX/NLCs在给药12h和24h后更显着的修复了 ALI小鼠模型肺内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及肺泡隔增厚等病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阳离子ICAM/DEX/ODA-NLCs,所制备的阴离子ICAM/DEX/NLCs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显着的炎症内皮细胞内在化特性和在ALI小鼠体内的肺分布优势。可通过良好的肺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功能,潜在性的改善地塞米松在ALI小鼠模型体内的肺分布,有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实现对ALI的安全、有效治疗。(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刘忠洪,张梨,王丽娟,余瑜[5](2018)在《肺靶向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肺靶向多西他赛脂质体(DTX-LP)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本研究结合固体分散与泡腾技术制备DTX-LP,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TX含量;考察DTX在不同媒介中的溶解情况;对比高速离心法和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DTX-LP的包封率。研究表明,制得的DTX-LP平均粒径为(0.72±0.23)μm,Zeta电位为-27.5 m V,表面荷负电。DTX在0.5~100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2.00%,室温放置0~8 h内稳定性RSD≤2.00%,回收率在99.96%~108.05%之间。当以生理盐水、0.2%吐温80的生理盐水、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作为媒介,通过高速离心法测得DTX-LP的包封率分别为(91.15±1.07)%、(85.28±3.75)%、(79.76±2.71)%(n=3),而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得DTX-LP的包封率分别为(95.46±0.29)%、(93.61±2.75)%、(87.83±1.23)%(n=3),生理盐水能够完全溶解微量的、未包封的游离药物。通过分析对比,选择鱼精蛋白凝聚法、以生理盐水作媒介,更适用于亚微米级、表面荷负电的DTX-LP包封率的测定,能避免表面活性剂及高速离心对脂质体膜结构的影响,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行性好、准确度高。(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5期)
杨振磊[6](2017)在《肺靶向的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特地唑胺(Tedizolid phosphate)是第二代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由美国CUBIST生物制药公司研发。作为特地唑胺的前药,在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磷酸特地唑胺能通过磷酸酯酶的催化转化为特地唑胺。特地唑胺的抗菌机理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合成细菌蛋白质并发挥抗菌效果。因此,它与其它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的现象较为少见。临床研究表明,与利奈唑胺(第一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相比,磷酸特地唑胺的半衰期更长,临床疗效更好,且缩短了近一半的治疗周期。然而,磷酸特地唑胺在室温下不稳定,易水解,贮藏和运输不便。用于肺炎的治疗,肺部靶向性不高。而单纯靠增加剂量来提高肺部药物浓度和平均滞留时间,会导致耐药性发生的风险。脂质体,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缓控释系统,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性药物皆可被其包封。尤其作为抗菌药物载体有着诸多优势:①.改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学分布;②.提高抗菌药的抗菌效果并降低致病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③.具有部位靶向选择性。此外,粒径和电位是影响脂质体被动肺靶向的重要因素。因此,阳离子脂质体除具有以上优势外,由于粒径较普通脂质体大且荷正电具有较好的肺靶向性,可以提高肺部的药物浓度及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还可以减少脂质体在贮存期间的粒径变化,维持脂质体的稳定性。总之,对于抗菌药载体来说,阳离子脂质体不仅稳定性和肺靶向性有所提高,而且具有生物膜亲和性强,对于肺炎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课题以磷酸特地唑胺为模型药物,以注射用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法制备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目的在于提高磷酸特地唑胺的稳定性和部位靶向性,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生。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磷酸特地唑胺普通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表征;体外释药性和初步安全性评价;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试验研究评价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的缓释性和靶向性。1.磷酸特地唑胺普通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表征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磷酸特地唑胺的含量,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辅料对药物的含量测定干扰较小,且精密度和回收率的结果也都满足测定的要求。超滤离心法具有高回收率,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可用于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根据磷酸特地唑胺的溶解特性,选择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对制备方法和处方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后确定了采用逆相蒸发法来制备磷酸特地唑胺的脂质体,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最佳的处方工艺;按照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形状呈类球形,且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84.9±8.3)nm,平均Zeta电位为(-22.8±0.15)mV,包封率为(55.10± 1.94)%,载药量为(4.51 ±0.24)%,平均 pH 值为 6.83 ±0.06,符合注射要求;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2.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表征分别制备了壳聚糖包裹的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c-TDZA-Lips)和硬脂胺修饰的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SA-TDZA-Lips),通过对分子量、用量、体积比以及电位等单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了 c-TDZA-Lips的最佳处方。通过对电位的单因素考察,确定了 SA-TDZA-Lips的最优处方。制备的c-TDZA-Lips和SA-TDZA-Lips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均呈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两种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的Zeta电位均从荷负电转变成了荷正电。c-TDZA-Lips和SA-TDZA-Lips的粒径分别为(214.3±4.2)nm 和(194.9±2.93)nm,平均 Zeta 电位分别为(19.5±2.10)mV 和(20.4±1.10)mV,包封率分别为(55.38±2.18)%和(53.52土2.18)%,平均pH值分别为4.30和8.86,符合注射要求;叁批脂质体的重现性试验结果表明,处方工艺重现性良好,制备工艺可行。3.磷酸特地唑胺普通脂质体与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及初步安全性评价采用动态膜透析法比较TDZA-Lips,c-TDZA-Lips和SA-TDZA-Lips叁种磷酸特地唑胺脂质体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相比于TDZA-Inj组,TDZA-Lips,c-TDZA-Lips和SA-TDZA-Lips叁种脂质体体外释药曲线相似,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缓释效果,且释放曲线与weibull方程相符。其中c-TDZA-Lips释放相对更缓慢,SA-TDZA-Lips次之。另外,从体外溶血试验的结果来看,TDZA-Lips和SA-TDZA-Lips都未发现溶血或凝集,因此制剂安全可靠,可供静脉注射。而c-TDZA-Lips除2号管以外,其余试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初步安全性不合格,不可用于静脉注射。4.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磷酸特地唑胺在小鼠血浆和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以磷酸特地唑胺注射剂为对照制剂,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TDZA-Lips和SA-TDZA-Lips后的血浆药物动力学和在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中分布的变化,计算了各个制剂组在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和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向参数。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TDZA-Inj组相较,TDZA-Lips组和SA-TDZA-Lips组的平均滞留时间(MRT 0-6)分别延长到2.39倍、2.80倍,血浆清除率CL分别减少了 0.64倍和0.71倍,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到1.15和1.51倍,AUC0-∞分别增加了 1.76倍和2.40倍。这些变化都有助于提高磷酸特地唑胺的抗菌效果。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经硬脂胺修饰后的SA-TDZA-Lips组在肺部的AUC增加了 0.72倍。这是由于经硬脂胺修饰后的脂质体带有正电荷,与肺部细胞的亲和力增强,摄取增加。SA-TDZA-Lips组在肺部的相对摄取率Re为1.527>1,具有肺靶向性。这些均说明硬脂胺的修饰使得脂质体在肺部的分布增加,靶向性增强,这对于肺部炎症的治疗有很大优势。综上,本研究构建的硬脂胺修饰的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与预期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点相符。由于抗菌药应用广泛,是大部分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因此,此项研究所构建的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有望成为上用于慢性肺炎临床治疗的重要载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4)
黄贵东,邓俊刚,李江,邓航[7](2017)在《姜黄素明胶微球肺靶向治疗与抗肺纤维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靶向姜黄素明胶微球在大鼠组织分布及肺纤维化大鼠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别尾静脉给予大鼠姜黄素明胶微球和姜黄素注射液,采用HPLC法测定各脏器姜黄素含量,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以博来霉素造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尾静脉给予姜黄素明胶微球、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病理切片比较大鼠肺纤维化情况。结果:姜黄素明胶微球主要分布于肺部,具有良好的肺靶向性,连续给药28 d后,姜黄素明胶微球组大鼠抗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姜黄素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肺靶向性,其靶向抗肺纤维化治疗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7年03期)
王杰[8](2017)在《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在中国,肺癌已取代肝癌成为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总发病率的80%左右。目前,临床上NSCLC的化疗常用方案选择用铂类、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等抗癌药物,但由于缺乏靶向性而用药量大,加之溶媒容易导致较大的毒副作用,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使用。因此,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就是研发具有肺靶向的制剂。本课题组选择脂质体技术,以DTX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和水化技术相结合研制的新型多烯紫杉醇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DTX-LP),经研究能将DTX主要传递至肺部,从而显着提高了DTX的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基本上解决了脂质体肺靶向给药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此,本课题组以DTX注射液(docetaxel injection,DTX-IN)为参照,拟研究DTX-LP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主要探讨具有肺靶向性DTX-LP的代谢情况。目的本文以DTX-IN作为参照,在肺靶向下,考察新型DTX-LP在兔药代动力学参数、组织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的异同。探讨肺靶向对DTX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阐明新型DTX-LP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并进行初步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评价。方法1.建立兔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中DTX含量测定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建立兔血浆和组织样品中DTX含量测定的RP-HPLC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3.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一定时间点的DTX兔血药浓度,运用DASver2.0软件进行分析和拟合,获取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4.采用HPLC方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兔体内主要组织器官的DTX浓度,考察组织分布,并评价DTX-LP的肺靶向性。5.将DTX-LP与兔肺匀浆、兔肝匀浆和兔肝微粒体在体外共孵育,考察其体外代谢情况。将DTX-LP注入兔体内,考察其体内代谢情况。6.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兔给药后不同时间间隔尿液和粪便中DTX含量,考察排泄量和排泄率。结果1.建立了兔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中DTX含量的UPLC-MS/MS测定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相对回收率均在88.3%~109.4%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均≥81.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1.3%,能够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2.建立了兔血浆和组织样品中DTX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杂质峰少,且不影响DTX的测定;相对回收率均在86.2%~118.0%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均≥78.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0.9%,能够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3.将DTX-LP和DTX-IN分别静脉注入兔体内后,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叁室模型,相应的AUC(0-t)、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09mg/L·h、0.024h、1.53h和1.963mg/L·h、0.057h、0.465h。其中,DTX-LP的t1/2α显著缩短,约为DTX-IN的0.42倍,这表明DTX-LP能快速从体循环中分布到靶器官;而t1/2β显著延长,约为DTX-IN的3.3倍,则有利于发挥DTX在体内的抗癌作用。同时,DTX-LP的血浆清除率CL为0.636L/h·kg,是DTX-IN的1.64倍,这也表明DTX-LP更容易从血液循环中消除,而进入到靶器官肺中。4.确证了DTX-LP具有高度的肺靶向性。在注射0.5h,DTX-IN在兔体内的DTX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肾、脾、肝、心、肺、胃和脑,其中肺部药物浓度仅为3.124μg/g。此时,DTX-LP的肺部DTX浓度则高达58.657μg/g(二者相差约19倍),同时,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这使得肺部的DTX浓度显着增加,而明显降低了血液、心、肾、胃的DTX浓度,有利于降低DTX在这些部位的毒副作用。DTX-LP组肺组织的靶向指数TI值为11.77;总靶向效率TE值为61.26%;重量-总靶向效率TQe值为52.83%,与DTX-IN相比,DTX-LP提高了DTX在肺组织的TQe值达到8.5倍之多,这表明DTX-LP具有高度的肺靶向性。5.针对本课题研究需要,提出了兔肺匀浆的DTX药物代谢研究理念。经试验发现,DTX-LP和DTX-IN两种制剂在兔肺匀浆中基本不代谢;在肝匀浆中的DTX含量分别下降了29.1%和38.0%,在肝微粒体中的DTX含量分别下降了23.7%和23.9%;在体外兔肝匀浆孵育时,找到两种代谢产物,其中一种结构与已知代谢产物M-2相符,另一种Mun-1(分子量821)是一种新的代谢产物;在DTX-LP与DTX-IN两种制剂的兔体内代谢中发现代谢产物9种,其中已知代谢产物4种,即为M-1、M-2、M-3和M-4,新的代谢产物5种,即为Mun-1、Mun-2、Mun-3、Mun-4和Mun-5。DTX-LP和DTX-IN两种制剂在兔体内的代谢基本一致。6.给药后0-48h内DTX-LP组从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的DTX的排泄量分别为183.9μg和7.21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2%和0.36%;而DTX-IN粪便和尿液的排泄量分别为359.0μg和13.0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7.9%和0.65%。无论粪便还是尿液的累积排泄量和排泄率,DTX-LP组均显着低于DTX-IN组。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DTX-LP,与DTX-IN相比,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组织分布以及在尿和粪中的排泄都有显着的差异。新型DTX-LP改变了DTX在体内的分布,未改变DTX的代谢,DTX-LP与DTX-IN两种制剂体内外代谢基本一致。给药后,在DTX-LP与DTX-IN两种制剂的兔体内代谢中发现代谢产物9种,其中已知代谢产物4种,即为M-1、M-2、M-3和M-4,新的代谢产物5种,即为Mun-1、Mun-2、Mun-3、Mun-4和Mun-5。DTX-LP在肺部不代谢。综上所述,DTX-LP极大提高了DTX在肺部的浓度,而相应降低了在血液、心、肾等其他器官组织的DTX浓度,延长了DTX从体内的消除过程,有利于DTX更好的发挥药效,同时也降低了DTX的全身毒副作用,而增加了DTX的用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子臣[9](2017)在《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肺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靶向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为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该酶常见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抑制剂,从而阻断肿瘤之间的信息传递,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国内市售的吉非替尼制剂为片剂,口服吸收慢,生物利用度低且伴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在血浆中容易被代谢为低活性物质失去临床作用。纳米粒作为一种纳米级微观药物载体传输系统,具有生物膜的透过性,透过肿瘤血管在肿瘤组织聚集,即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并能保护药物免于在血浆中代谢失活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本实验以无毒、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的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为载体原料,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以改善吉非替尼在血浆中的分布代谢,降低给药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靶组织内聚集性,减少不良反应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方法结合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纳米粒相关文献及预实验结果,本实验采用离子胶凝法,以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为载体材料,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建立体外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对最优处方制备的载药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形态、粒径分布、表面电位、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的考察。依据相关文献建立小鼠血浆及组织中吉非替尼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对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吉非替尼溶液作为对照品,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为实验制剂,以小鼠为受试动物,进行组织分布实验,测定各组织及血浆中吉非替尼浓度并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而对肺靶向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进行靶向性初步研究。结果本课题建立的体外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的要求。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的最优处方为:吉非替尼的质量浓度为1mg·m L-1,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 mg·m L-1,鱼精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 mg·m L-1。最优处方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质量评价表明该纳米制剂为结构完整、大小均一稳定的具有蓝色乳光的胶体溶液,为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平均粒径为169 nm,Zeta电位为+23.7 m V,在p H=5.8处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较高的累积释药率,在4℃环境下能稳定地存储。本课题成功建立了小鼠体内高效液相检测方法,体内分布实验表明,与吉非替尼口服液相比,纳米粒在小鼠的肝、脾、肺等组织浓度较高,肺组织浓度最高。结论制备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纳米粒的方法简单成熟,处方优化后制备的纳米粒是结构完整、大小均一稳定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微球,粒径分布集中,表面荷正电,体外溶出度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稳定性好。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证明,与吉非替尼口服液相比,纳米粒注射液除了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肺组织靶向性,从而能够改善吉非替尼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殷爱玲,郭立玮,朱华旭,唐志书,李博[10](2016)在《SPG膜乳化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肺靶向微球及其体外释放、体内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SPG膜乳化法是一种优越于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将Tet(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制备成粒径均一可控、包封率较高、性质稳定的肺靶向微球.在对乳化压力、蠕动泵流速和乳化剂HLB值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用聚乳酸(PLA)为囊材,通过正交实验优选Tet-PLA肺靶向微球制备工艺,制得的Tet-PLA微球粒径均一可控、包封率较高、性质稳定,平均载药量为12.2%,包封率为81%,Span值0.67,MV为3.16μm.符合粒径在2μm以上的粒子被肺机械滤取的要求,可通过静脉给药,使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从而达到肺靶向目的.Tet-PLA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属于一级释放模型和Higuchi方程模型,说明微球的释放是混合型,释放机制是由PLA聚合物的降解溶蚀和扩散相结合的作用.经过分别测定Tet水溶液与Tet微球中Tet在小鼠体内分布,结果表明,Tet以微球混悬液形式给药后,在肺部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而以水溶液形式给药后,血浆及各个组织中分布都比较广泛.靶向评价指标T_e~Q值表明,水溶液中Tet在肺部分布仅6.97%,而微球混悬液中有89.69%Tet可富集于肺.微球静注给药后可改变Tet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使其具有显着的肺靶向性,并在肺部缓慢释放,这将有助于肺肿瘤的治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采用膜乳化法制备靶向微球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成果将为Tet临床抗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给药方案,同时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靶向制剂研究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欧盟医药生物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5)
肺靶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肺癌是对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约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用于临床治疗NSCLC的多西他赛注射液(DTX-IN)具有用药量大及增溶剂聚山梨酯80容易引起过敏等毒副反应的不足。因此,研发具有肺靶向的多西他赛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由药物广泛分布带来的不良反应。本课题组选择以脂质体为载体,DTX作为模型药物,采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DBaumNC专利技术制备了多西他赛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DTX-LP),经前期实验结果证明,与DTX-IN相比,DTX-LP在兔体内具有显着的肺靶向,提高了治疗肺癌的效果,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肺靶向DTX-LP在兔、大鼠以及小鼠体内的代谢及其排泄情况是否存在种属差异性。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兔、大鼠和小鼠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段内收集的胆汁和粪便样品中DTX及其M1、M2、M3和M4四个已知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兔、大鼠以及小鼠体内的代谢实验显示,DTX-LP组与DTX-IN组的粪便样品中原药DTX以及代谢产物M1/3、M2、M4,胆汁样品中均发现了原药DTX以及M1/3、M2的存在。代谢物M4仅存在于粪便中而不存在于胆汁样品中,推测代谢物M4可能仅在肠内容物中或在粪便中形成。DTX-LP与DTX-IN两种制剂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基本一致,则推断DTX-LP不会出现代谢产物的安全性问题。2.与DTX-IN组相比,DTX在DTX-LP组中的代谢有所延迟,提示DTX-LP在体内代谢转化的时间延迟。3.在兔和大鼠粪便中两种制剂主要以原型药物DTX排出体外,占主导的代谢产物为M2。而小鼠粪便中两种制剂主要以代谢产物M2排出体外,其次是代谢产物M1/3,然后是代谢产物M4,最后才是DTX。这表明DTX的体内代谢具有一定的种属差异性。4.在兔和大鼠粪便中发现一种未经报道的m/z为839的代谢产物。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以DTX-IN为对照,研究了DTX-LP在兔、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经体内代谢实验表明,DTX-LP与DTX-IN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种类基本一致;脂质体只是延迟了DTX在体内代谢转化的时间,这为DTX-LP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证据;DTX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今后DTX-LP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靶向论文参考文献
[1].张侠,焦放,高卫卫,胡春梅,郭晶.异烟肼肺靶向磁性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与肺部富集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李孟雅.肺靶向DTX-LP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唐倩,谈利红,余瑜,兰作平.肺靶向抗癌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8
[4].陈丽.Y19130137ICAM-1介导的肺靶向地塞米松纳米粒对急性肺损伤的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刘忠洪,张梨,王丽娟,余瑜.肺靶向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6].杨振磊.肺靶向的磷酸特地唑胺阳离子脂质体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D].山东大学.2017
[7].黄贵东,邓俊刚,李江,邓航.姜黄素明胶微球肺靶向治疗与抗肺纤维化作用研究[J].华夏医学.2017
[8].王杰.新型肺靶向DTX-LP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7
[9].王子臣.吉非替尼壳聚糖鱼精蛋白肺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靶向性初步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7
[10].殷爱玲,郭立玮,朱华旭,唐志书,李博.SPG膜乳化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肺靶向微球及其体外释放、体内分布[C].2016年中国-欧盟医药生物膜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