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沙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阿拉善左旗,阿拉善,林下,神木,蒙古族,固氮菌。
沙生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郝彦丰[1](2020)在《张应龙的别样治沙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还记得2019年的夏秋之际,记者来到神木市圪丑沟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却发现这里已经被一片片绿洲覆盖,放眼望去,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置身这样的美景,很难想象:17年前,这里还是“栽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荒漠之地。这片绿色传奇的创造者便是张应龙。(本文来源于《榆林日报》期刊2020-01-03)
张国民,王思淇,王罡,呼延洋,乔小宁[2](2019)在《榆林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建设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成绩可喜,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生境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林方式和造林树种单一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丧失和流失非常严重,许多树种的野生资源面临灭绝或濒危,人工林树种遗传多样性剧减,并逐步丧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为此,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标志着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进入了按"路线图"发展的新时代。在全球森林面积锐减、物种濒危加速、森林健康受到威胁、森林功能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人类应对发展问题的共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林木,将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陈娟丽,赵学勇,刘新平,张雅秋,罗永清[3](2019)在《降雨量对科尔沁沙地3种沙生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面。通过野外增减雨试验,研究了降水变化对科尔沁沙地3种沙生植物生长特性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6月植被平均密度最大,7月平均盖度最大,降雨量增加60%时,植被盖度最大,为58.0%。(2)增雨区的主要植物为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减雨区主要植物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降雨量减少60%时,蒺藜在6、7、8月密度分别为70%、80%、79%,显着高于其他植物。(3)降雨量减少时,3种沙生植物的相对含水量(RWC)减少,而细胞膜透性增加;蒺藜RWC高于雾冰藜和猪毛菜,但是丙二醛(MDA)正好相反;蒺藜的耐脱水能力和细胞膜的耐伤害程度强于雾冰藜和猪毛菜。(4)随着降雨量的增加,3种植物的光能转化效率(F_v/F_m、ΦPSⅡ)逐渐增加,但随干旱天数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5期)
孔建东[4](2019)在《沙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造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沙生植物由于其新奇的外形,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的花卉博览会展区及植物园专类园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分析了沙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及造景情况,从沙生植物应用方式、沙生植物类型搭配、沙生植物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种植和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2期)
袁立敏,武永智,张胜男,薛博[5](2019)在《复合型微生物肥对沙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肥在土壤改良、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有诸多优势,研发适合沙漠风沙土环境的微生物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选取Rhizobium sp.、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mucilaginosus接种于草炭土载体,制备具有固氮、溶磷和溶钾功能的微生物肥,并通过对杨柴、沙冬青、甘草开展微生物肥应用实验,确定复合型微生物肥配方,掌握其与无机肥等的促生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肥对杨柴生长促进作用显着,杨柴的高度、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是未施加微生物肥风沙土处理的5. 74倍、8. 56倍、4. 66倍;确定具备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复合型微生物肥配方为N(2~3)P2K(2~3),其对沙冬青、甘草的生长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该复合型微生物肥在第2个生长季依然有较强的肥效,杨柴生物量、高度均显着高于未施加微生物肥风沙土处理,分别达到了8. 96倍和2. 41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杨洋[6](2019)在《叁种沙生植物茎叶形态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沙旱生植物的形态及组织结构对地域分异的响应,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及毛乌素沙地的羊柴(Hedysarum laeve)、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测量、石蜡切片技术及叶片解离技术,观察、分析叁种植物茎、叶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并就其形态、结构与生态因子间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采自不同地区的叁种植物茎、叶在形态、解剖结构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羊柴和小叶锦鸡儿茎、叶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差异最显着,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小果白刺茎、叶形态结构的差异最显着。(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叁种植物茎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和直径增加,髓腔直径减小,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变厚,栅栏组织越发达,海绵组织退化、甚至消失,主脉维管束直径变大,气孔密度减少。(3)由于干旱环境的长期影响,羊柴茎、叶解剖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异细胞,具有抵御干旱及贮藏等功能,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靠近上、下表皮一侧单位面积异细胞数量增加。(4)对不同地域叁种沙生植物的茎、叶各被测指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知:年均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是影响其形态、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茎的表皮厚度,直径以及髓腔直径,叶厚,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气孔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汪昱坤[7](2019)在《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变得越发明显,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的背景下,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治沙防沙任务显得尤为重要。沙地植物园的研究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沙地植物园应该在所处地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供游览科普场所的同时,还原当地湿地、草原、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重现自然风光,保护自然环境。本文选取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植物园及沙地植物园的概念、发展进程、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北方常见的沙生植物及其用途进行分析和整理,对陕北地区文化和沙生植物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和凝练,并结合对国内外植物园、沙地植物园经典案例的分析,总结沙地植物园设计的相关理论策略、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本文通过对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设计的思路主题、景观布局及其节点植物进行设计,从而展示榆林市在长期治沙固沙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沙生植物,展现榆林市的沙生植物文化和长久以来所奋斗的“人进沙退”成就,营造别样的荒漠和沙漠景观,并提供市民游客科普、游憩、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通过对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这一案例进行设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得出榆林当地的风俗文化和沙生植物文化内涵。其中榆林地区的风俗文化主要包括陕北说书、陕北唢呐、靖边跑驴、陕北道情、府谷二人台等形式,同时分布规律是以长城为界限,划分南北,南边以农耕文化为主,而长城北部则以游牧文化为主。榆林地区的地形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沙生植物,从而衍生出沙生植物文化坚强、生命力顽强、忠贞不渝的丰富内涵。2.通过初步研究统计,我国北方常见的沙生旱生植物共计30科60属67种,其中以豆科植物为主。根据功能用途,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食用、饲用、药用、固沙造林、油料作物等九大类。3.以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为设计实践,对该项目基地进行综合分析。以展示沙生植物、沙生植物文化和榆林当地风俗文化为设计主题;以倡导人类重视自然、重现自然、保护自然为设计理念;以植物园、沙生植物资料的收集整理、陕北风俗文化沙生植物文化与项目景观设计的融合为设计思路,完成景观实践方案设计,并对各个分区及其对应景观节点进行设计和植物搭配设计。希望通过本次对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的设计研究得到的结论,能对其他的沙地植物园在设计方法和思路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兴蕾,梁飘飘,赵敏杰,冯金朝,刘颖[8](2019)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六种常见沙生植物的营养成分与氨基酸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生植物资源量大、生长快、占地面积广,是改善环境和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但其饲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由于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出现牧草匮乏,商品牧草供应量严重不足,导致畜草矛盾日益增加。沙生植物平茬收获,充分挖掘沙生植物的潜在饲用价值,开发、生产非常规饲料,对推动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至关重要。选择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珍珠猪毛菜(简称珍珠)、红砂、油蒿、骆驼刺、柠条锦鸡儿(简称柠条)和沙米六种常见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学方法测定样品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钾(K)、钠(Na)和钙(Ca)等14种营养成分和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胱氨酸(Cys)、苏氨酸(Thr)等17种氨基酸含量,并与四种常规饲料(优质玉米、NT-2级稻谷、GB-2级大豆和GB-3级苜蓿草粉)进行比较,获得沙生植物营养价值和潜在饲用价值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六种沙生植物的CP含量、EE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CF含量高于泌乳母牛日粮中CF占日粮干物质的13%,等同于或优于以上四种常规饲料。(2)该研究中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化学评分(CS)的结果为:六种沙生植物都含有17种氨基酸,且组成较为均衡。其中油蒿、骆驼刺、柠条和沙米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优质玉米和NT-2级稻谷。Leu和Lys分别是3种沙生植物红砂、骆驼刺、柠条和珍珠、优质玉米、NT-2级稻谷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而Thr和Met+Cys分别是油蒿和沙米、GB-2级大豆、GB-3级苜蓿草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柠条和沙米的营养价值高于常规饲料GB-3级苜蓿草粉,且六种沙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均高于优质玉米和NY-2级稻谷。综上表明,研究区常见的六种沙生植物不仅具有生长快、地上生物量大和耐刈割等特点,更具有较大的饲用开发潜力,是荒漠、半荒漠地区良好的饲料来源,研究结果为指导饲料氨基酸的平衡和合成氨基酸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1期)
王丽,张斌武,桂翔,杨阳,谢菲[9](2018)在《不同盐碱胁迫下阿拉善荒漠区3种沙生植物幼苗体内脯氨酸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集自阿拉善荒漠的3种沙生植物蒙古沙冬青、白沙蒿和花棒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50mmol/L、100mmol/L、200mmol/L、300mmol/L) NaCl、KCl、Na_2CO_3和NaHCO_3处理下幼苗内的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观测期内,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的胁迫处理均显着提高了脯氨酸在蒙古沙冬青、白沙蒿和花棒幼苗叶片中的累积。相同胁迫条件下,白沙蒿幼苗中脯氨酸的累积水平高于花棒,花棒高于蒙古沙冬青。(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杜芳,苏日古嘎[10](2018)在《阿拉善蒙古族生态文化视野下的沙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善盟地处于荒漠区,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知识丰富而独特。通过调查、访谈和收集自然资源、民族风俗,以及文化中的阿拉善蒙古族生态观及民间生活中的植物资源利用方式,分析了阿拉善蒙古族的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传统知识。结果发现:崇拜自然植物、树木以及神山、圣水是阿拉善蒙古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阿拉善蒙古族对植物资源利用方式以药用、食用、饲用、文化利用为主。(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沙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成绩可喜,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生境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林方式和造林树种单一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丧失和流失非常严重,许多树种的野生资源面临灭绝或濒危,人工林树种遗传多样性剧减,并逐步丧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为此,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标志着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进入了按"路线图"发展的新时代。在全球森林面积锐减、物种濒危加速、森林健康受到威胁、森林功能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人类应对发展问题的共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林木,将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生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郝彦丰.张应龙的别样治沙路[N].榆林日报.2020
[2].张国民,王思淇,王罡,呼延洋,乔小宁.榆林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建设必要性[J].现代园艺.2019
[3].陈娟丽,赵学勇,刘新平,张雅秋,罗永清.降雨量对科尔沁沙地3种沙生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9
[4].孔建东.沙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造景特点[J].现代园艺.2019
[5].袁立敏,武永智,张胜男,薛博.复合型微生物肥对沙生植物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6].杨洋.叁种沙生植物茎叶形态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汪昱坤.榆林市沙地植物园沙生植物展示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王兴蕾,梁飘飘,赵敏杰,冯金朝,刘颖.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六种常见沙生植物的营养成分与氨基酸组成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王丽,张斌武,桂翔,杨阳,谢菲.不同盐碱胁迫下阿拉善荒漠区3种沙生植物幼苗体内脯氨酸变化规律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8
[10].杜芳,苏日古嘎.阿拉善蒙古族生态文化视野下的沙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J].林业资源管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