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江阴市大阳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江阴市2144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意义重大,甚至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近年来我国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加强对各种建筑工程的重视程度,并基于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中每个细节进行严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其施工质量,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文中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要点

1混凝土性质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本身存在有别于其他材料的特性,例如抗压性能力、易混合性、长久耐用性等。混凝土经过混合、搅拌、凝固以后,可以有效抵抗外力施加的巨大压力,承受很大荷载,这就直接反映了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有砂石、水泥及水等,其中水泥、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泥和水的加入保证了混凝土的黏附性与流动性,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更加易于混合,在较强的黏附性作用下各种材料可以紧密混合在一起,易于施工程序操作,充分体现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在非荷载条件下,混凝土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化学收缩变形,由于干湿度不同、温度不同,混凝土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形,这就是混凝土的易变形性。

2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2.1混凝土的优点

高强耐久,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对比砖混结构,框架混凝土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房屋分隔自有多变;性能易调,方便满足各种结构工程的需要;环保,混凝土可以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2混凝土的缺点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包括混凝土钢筋腐蚀、炭化、侵蚀性介质腐蚀、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等。整体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也是近年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所以,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去,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而为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完善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外加剂的使用

一般来说,混凝土在浇筑后,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若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差大于25℃,气温的变化都可能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以及工程的质量。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应需采取一些办法来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减小。一般来说,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往往采取的措施是考虑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较高的技术手段,但是还应注重外加剂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外加剂一般应用在混凝土中。本文所说的外加剂主要为三种:减水剂、缓凝剂以及膨胀剂。

3.1.1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减水剂属于混凝土外加剂中的一种。减水剂的分类标准不同,减水剂的分类内容不同。若按照减水率进行划分,减水剂包括普通和高效两种减水剂。总的来说,减水剂的作用是延迟水化温峰的出现,使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降低。减水剂在应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减水剂的掺量不要过多。若减水剂掺量过多的话,会导致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更加严重,混凝土在初期水化过程中就出现表面开裂的现象及缓凝时间增加;其次,留意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损失情况。若采用的是高效减水剂,应留意其坍落度的损失情况,因为该减水剂的坍落度损失较快;最后,减水剂的选择应与水泥相匹配。若水泥与减水剂不相匹配,会造成水泥的应用效果不佳,所以需在施工前考虑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匹配程度。

3.1.2缓凝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缓凝剂属于外加剂中的一种。缓凝剂的作用是帮助混凝土拌合物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延长硬化的时间。缓凝剂的掺加有助于确保混凝土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塑性状态,进而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振捣处理,使多层浇筑更加方便。总的来说,缓凝剂延迟水化温峰的出现降低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情况,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3.1.3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大,收缩应力和温差应力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添加膨胀剂来补偿收缩。膨胀剂在应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温度的变化对膨胀剂的性能有所影响。一般来说,若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控制得不好的话,膨胀剂的性能就难以正常发挥;其次,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养护湿度的情况影响膨胀剂的性能。膨胀剂的反应离不开水,若水分不够,会导致膨胀剂未反应的成分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化学产物诸如钙化石,进而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破坏;最后,膨胀剂的发展应与强度发展相匹配。若膨胀剂的发展速度太快,会使膨胀剂的作用产生于塑性阶段,而膨胀所起的作用不大,反之,若膨胀发展速度较慢,则会影响混凝土的稳定结构。

3.2混凝土的运输

现阶段,较多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重要一项内容是混凝土的运输。运输时间的长短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混凝土的运输过程管理。混凝土的运输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首先,应确定出合适的运输工作计划;其次,运输工作计划的确定需要根据所建工程的特点,得出相应的材料所需量,然后制定出合适的运输步骤,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混凝土的分层以及离析等现象;最后,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进行控制,以满足所建工程的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加强混凝土运输过程管理的目的是要减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时间浪费现象,从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3.3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在受料斗上加满混凝土所需材料,且应安装上网筛,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从而避免物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因为空气的阻塞,而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进度有所拖延。若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了大粒颗径的骨料或者其他与混凝土无关的物体进入到施工的泵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排除,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泵管管口与下落的高度应控制在2m之内,且时间应有所保证,确保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所操作的流程小于混凝土初凝所消耗的时间。另外,混凝土一旦开始浇筑,应确保其连续浇筑,保证其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还应及时进行振捣。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应不低于50mm,进而使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减小。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振动棒的插入点也需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振捣棒在插入过程中与混凝土的角度为90度,且振捣棒的移动应按照砼的浇筑顺序来进行,从而避免混凝土的漏振现象;其次,混凝土的振捣棒的移动半径应不超过300mm;最后,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应为振捣半径的0.5倍。在振捣和浇筑的过程中,应使各项操作内容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最终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所保证。

4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技术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勇.探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4,(18).

[2]王涛.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0).

[3]史宣勇.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20).

标签:;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