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排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污染物,系数,通量,能源消费,互联网,湖南省。
排放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遵,钟东南[1](2019)在《基于动态平滑系数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的减排问题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一个焦点。本文以1978-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数据,首先描述该我国碳排放量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然后从能源消费角度,采用动态平滑系数回归模型,从时间维度具体研究不同时间段我国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碳排放随能源消费依次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降低、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四个阶段。(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6期)
职音,苑丽,董建国[2](2019)在《基于模型测算约束污染物排放前提下的地表水断面达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通过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地表水体的输入响应关系;以河流断面允许污染物通量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反向模拟,核算上游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进行污染减排校核,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建议,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排放实现断面水质达标。(本文来源于《干旱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马肖迪,谭晓波[3](2019)在《基于LMDI模型的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对湖南省2003—2016年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了科学地计算,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并且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了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6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逐年递增的演变趋势,净碳排放量从2 579.24万t增加到7 303.76万t;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和能源碳排放强度效应均是正效应因素,其中经济规模效应为首要贡献因素;能源强度效应和土地规模效应为负效应因素,整体来看抑制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作用小于促进的强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继峰,顾阿伦,张成龙,孙振清[4](2019)在《“十四五”中国分省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展望——基于CMRC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梳理新常态以来各省经济布局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利用中国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hina Multi-Region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MRCGE),对"十四五"时期各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及碳排放进行了模拟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将有13个省市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16个省市人均GDP在1.0万~1.5万美元之间,各省经济有望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预计2025年各省能源需求总量可达54.5亿tce(由于数据原因,未测算西藏),"十四五"年均增长约为1.5%,能源需求仍保持低速增长。同时能源需求的重心逐步从东部向中部转移,而西部地区能源大省的用能比重基本保持稳定,这与各地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导向基本一致。(3)"十四五"时期各省的碳排放(主要考虑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约为5.4%,绝大部分省份降幅超过4.0%。近年来碳强度显着下降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本文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李寿国,宋宝东[5](2019)在《互联网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性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采用200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碳排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采用线性面板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发展提高了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存在倒"U"型关系,对外开放和城镇化程度提高减少了人均碳排放量,第二产业增加提升了人均碳排放量。考虑门槛效应时,互联网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槛,即互联网发展与碳排放是倒"U"型的关系,当地区互联网水平处于中低水平时,互联网发展显着增加了地区的人均碳排放,当互联网发展水平越过门槛时,互联网发展又表现为抑制碳排放的增长。(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刘力钢,陈金[6](2019)在《基于消费剥离视角的沿海地区旅游经济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模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面板数据,对消费剥离视角下的旅游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新型脱钩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山东省旅游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碳排放在旅游业碳排放结构中占比较大;(2)消费剥离视角下的旅游业增加值(TVA)显示,截至2017年山东省旅游业尚未成长为支柱产业;(3)2006-2017年山东省旅游经济与旅游业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和强脱钩,应持续关注二者发展速度,保持相对均衡。(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刘学渊,何超,马志磊,李加强,张荣柱[7](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拖拉机NO_x排放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农用拖拉机的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尤为严重。因此掌握拖拉机排放特性从而有效控制其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车载排放系统(PEMS)对拖拉机实际耕地作业的排放进行测试,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拖拉机NO_X排放预测模型及泛化能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有效预测拖拉机NO_X的排放特性。(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李想,吉敏全[8](2019)在《基于LMDI模型的叁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式,测算2008—2017年叁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总量。采用LMDI法,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对叁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析,表明从平均贡献率来看经济产出效应最为显着,从变化趋势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已逐渐替代人口规模效应成为影响叁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叶婉露,阚睿哲,李研,杜兰,程笑婕[9](2019)在《基于水质模型的合流制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项目采用SWMM构建区域水质模型,结合城市典型年降雨,评估了合流制区域末端3个排水口排水总量及污染负荷。针对项目区域,搭建了合流制区域管道模型、下垫面产汇流与管网耦合模型,选用饱和函数累积方程模拟污染物累积过程,雨水冲刷规律选用指数函数冲刷方程表征。结合河道水质环境考核要求,选取COD、氨氮、TP为水环境容量控制因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片区叁个排水口年排水总量为421.4万m3,典型年降雨量情况下均为出现排口排水,污染负荷COD为713.5t、氨氮为91.5t、TP为9.1t,为合流制改造及水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期刊2019-10-19)
邢红[10](2019)在《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基于弹性脱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数据测算碳排放总量,借助弹性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利用等维灰色递补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工业部门;原煤和电力碳排放量占总量1/2左右;江浙、湖南与四川分别成为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中心;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先后经历:较理想的弱脱钩状态恶化为增长连结甚至扩张的负脱钩状态,逐渐改善为增长连结或弱脱钩状态,再进一步改善为弱脱钩或强脱钩状态;③2016—2026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及GDP均持续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现出弱脱钩状态,而排放与能源消费呈现出增长连结状态,该状态与理想的强脱钩状态尚有一定的距离。(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10期)
排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了通过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地表水体的输入响应关系;以河流断面允许污染物通量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反向模拟,核算上游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进行污染减排校核,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建议,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排放实现断面水质达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放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遵,钟东南.基于动态平滑系数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9
[2].职音,苑丽,董建国.基于模型测算约束污染物排放前提下的地表水断面达标控制[J].干旱环境监测.2019
[3].马肖迪,谭晓波.基于LMDI模型的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李继峰,顾阿伦,张成龙,孙振清.“十四五”中国分省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展望——基于CMRCGE模型的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9
[5].李寿国,宋宝东.互联网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9
[6].刘力钢,陈金.基于消费剥离视角的沿海地区旅游经济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模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C].第十九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刘学渊,何超,马志磊,李加强,张荣柱.基于BP神经网络的拖拉机NO_x排放模型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8].李想,吉敏全.基于LMDI模型的叁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
[9].叶婉露,阚睿哲,李研,杜兰,程笑婕.基于水质模型的合流制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2019
[10].邢红.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基于弹性脱钩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