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腐蚀论文-任维鹏,齐闯,范少敏,梁照森,肖程波

热腐蚀论文-任维鹏,齐闯,范少敏,梁照森,肖程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腐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S,GTD111,高温合金,热障涂层,热腐蚀

热腐蚀论文文献综述

任维鹏,齐闯,范少敏,梁照森,肖程波[1](2019)在《DS GTD111合金及YSZ/CoCrAlY型热障涂层在950℃的热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B-PVD技术在DS GTD111合金表面沉积制备YSZ/CoCrAlY热障涂层,研究了DSGTD111合金及热障涂层在950℃的热腐蚀行为,进行了腐蚀动力学及腐蚀产物分析。结果表明:950℃涂盐条件下热腐蚀100 h,热障涂层试样粘结层表面氧化物或腐蚀产物层的厚度与试验合金相比有很大程度的减小,施加热障涂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合金抗950℃熔盐热腐蚀能力,热障涂层失效开裂部位为TGO与粘结层界面。950℃涂盐条件下热腐蚀100 h,YSZ/CoCrAlY型热障涂层的热腐蚀行为受合金基体影响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高博,王磊,宋秀,刘杨,杨舒宇[2](2019)在《预氧化对Co-Al-W基高温合金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900℃常氧分压(900-PreO)、950℃常氧分压(950-PreO)和1000℃低氧分压(1000-LPreO)预氧化应用于Co-Al-W基高温合金,研究其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行为,利用XRD、SEM和EDS表征了合金氧化层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采用900-PreO、950-PreO和1000-LpreO均可获得结构致密的预氧化层。1000℃氧化时,900-PreO预氧化层中的Cr2O3层进一步氧化而减薄,削弱了其对O及金属元素扩散的阻碍,致使氧化增重与未预氧化合金的情况相近;1000-LPreO预氧化生成的TiTaO4层易开裂,导致氧化层脱落严重,抗氧化性能较差;而950-PreO预氧化生成的CoCr2O4和Al2O3层致密且连续,氧化层的保护性强,氧化增重减缓。Co-Al-W基高温合金的热腐蚀中,950-PreO预氧化层中的CoWO4和Al2O3层阻止腐蚀介质进入合金基体,腐蚀增重锐减超过了80%。(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倪进飞,洪嘉,刘光明,李茂东,张民强[3](2019)在《NiCrAlY涂层在模拟烟气中的热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速火焰喷涂在Super304H钢表面制备NiCrAlY涂层,研究了表面涂覆Na_2SO_4+K_2SO_4+Fe_2O_3盐膜的NiCrAlY涂层在650℃不同SO_2含量模拟烟气环境中的热腐蚀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对该涂层及其高温腐蚀产物的成分、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在含0.15%(质量分数)SO_2的模拟烟气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随着SO_2含量的升高腐蚀加重,涂层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NiCr_2O_4并含有少量Fe_2O_3;由于腐蚀介质通过涂层缺陷向内扩散,在涂层与基体界面生成了硫的富集腐蚀产物带。(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9年08期)

余竹焕,刘蓓蕾,王盼航,梅自寒,费祯宝[4](2019)在《热腐蚀对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合金因优异的高温强度,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已成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热腐蚀是造成涡轮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失效的重要机制之一,深入研究高温合金热腐蚀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发展服役条件下的热腐蚀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综述了热腐蚀对高温合金疲劳性能、持久性能、蠕变性能以及其他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元素调控技术,表面防护涂层,激光喷丸技术等高温合金的多种防护措施,为发展耐热腐蚀高温合金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06期)

Sanju,Lamichhane[5](2019)在《EBCs用硅酸钇陶瓷的合成和表征及CMAS热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高温合金是最常用的发动机耐高温材料。随着推重比增加,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温度急剧增加。氮化硅陶瓷和硅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与镍基高温合金相比,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如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等,因此用氮化硅陶瓷和硅基陶瓷基复合材料代替镍基高温合金作为新一代先进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环境障涂层(EBCs)作为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硅基陶瓷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免受高温水氧降解和熔融氧化物腐蚀的涂层防护技术,可在恶劣工作环境条件下保护硅基陶瓷(SiC、Si_3N_4)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动机热端轻质部件,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开展热障涂层和环境障涂层材料、制备工艺与高温损伤机理及可靠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一代和第二代EBCs防护的主体涂层材料以莫来石和钡锶铝硅酸盐陶瓷为主。科学家们对硅基陶瓷表面制备莫来石和钡锶铝硅酸盐陶瓷涂层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由于高温热应力涂层剥落、化学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因素限制,他们只能用于1200~oC以下的热载荷服役环境。近年来,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在高温水氧环境中较低的降解速率的稀土硅酸盐陶瓷(Re_2Si_2O_7/Re_2SiO_5),有望成为最新一代的环境障涂层材料。NASA设计的第叁代环境障涂层由硅粘结层、莫来石中间层和稀土硅酸盐外层组成。作为新一代的环境障涂层材料,γ-Y_2Si_2O_7的热膨胀系数与SiC相近,热匹配度非常好,且具有优秀的抗水蒸汽腐蚀能力,但抗钙镁铝硅石(Calcium-Magnesiu-Alumino-Silicate,CMAS)腐蚀性能及高温失效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稀土硅酸盐力学、热学及耐腐蚀性能随成分和晶体结构变化显着,但成分和微结构对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仍不清楚。因此,建立稀土硅酸盐成分-晶体结构-高温性能-失效机理关系的清晰关联和可靠数据库,可以指导面向高端EBCs涂层的合理选材和工艺优化。由于Y_2Si_2O_7陶瓷具有优良的环境耐久性、低的热膨胀系数(CTE)、较低的热导率与良好的化学相容性,本文选择Y_2Si_2O_7陶瓷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分别探索了采用固-液反应法合成稀土硅酸盐Y_2Si_2O_7陶瓷粉体、采用无压烧结制备稀土硅酸盐陶瓷块体的工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Y_2Si_2O_7陶瓷的组织结构,采用阿基米德法、激光热导仪和高温热膨胀仪分别测试了在不同温度烧结的稀土硅酸盐陶瓷的密度、热扩散系数/热导率与热膨胀系数,评估了不同温度烧结的稀土硅酸盐陶瓷在恒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和抗CMAS腐蚀性能。本文采用可有效降低合成温度的固-液相法制备Y_2Si_2O_7粉体,然后进行冷等静压和无压烧结来提升Y_2Si_2O_7陶瓷的致密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粉末与陶瓷的相组成进行鉴定。实验完成后,发现Y_2Si_2O_7的热膨胀系数与碳化硅(SiC)基体的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较低的热导率也可确保其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EBC候选材料。本文通过改变添加剂LiYO_2的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Y_2Si_2O_7,XRD分析表明在合成过程中有杂相的生成。为此,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烧结助剂并控制合成温度来实现γ-Y_2Si_2O_7纯相陶瓷的制备。本文选择LiYO_2作为烧结助剂来进行液-固相合成,首先采用Li_2CO_3和Y_2O_3按摩尔比在1000~oC下保温3h经过研磨后制备LiYO_2烧结助剂,然后球磨混粉后无压烧结。结果发现,在γ-Y_2Si_2O_7合成过程中未加入LiYO_2时,Y_2Si_2O_7相为主相,Y_(4.67)(SiO_4)_3O相为第二相。当合成温度升至1500~oC保温2小时,主相为Y_(4.67)(SiO_4)_3O,第二相为Y_2Si_2O_7。在添加LiYO_2烧结助剂的情况下,在1450~oC保温4小时发现陶瓷材料中Y_(4.67)(SiO_4)_3O杂相很少,Y_2Si_2O_7相的纯度很高。值得注意的是,当温度升至1500~oC时,又清楚地观察到杂相。因此,得到Y_2Si_2O_7纯相的合适烧结工艺参数为:温度1400~oC至1450~oC、保温时间4小时内。显然,合成Y_2Si_2O_7陶瓷时除调控烧结助剂LiYO_2含量之外,对温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本文采用激光热导仪测定了Y_2Si_2O_7块体的热扩散系数,进而计算出热导率。为此,考虑了一个圆柱状试样,其直径为12.7 mm、厚度为2.7 mm。为获得Y_2Si_2O_7陶瓷的热扩散系数,激光闪光扩散法的测试温度范围为25~oC-1200~oC,保护气氛为氩气。在测量程序之前,将块体背面涂上两层薄薄的金和碳,以防止激光束的直接传输,这种涂层过程也有助于减少热闪光通过样品的辐射传输。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值,在每个温度下进行了叁次测量试验。另一方面,根据Y_2Si_2O_7陶瓷块体的化学成分计算了其比热容。采用Neumann-Kopp函数计算C_p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Y_2Si_2O_7陶瓷的导热系数降低;对于不同温度下烧结的陶瓷来说,温度的下降趋势是相同的,且所获得的热导率值在相似范围内。在1400~oC、1450~oC和1500~oC下制备的Y_2Si_2O_7陶瓷中,观察到1400~oC烧结体的导热系数最低,其他两种情况的导热系数基本相同。1400~oC烧结制备的Y_2Si_2O_7陶瓷在高于300~oC时热导率为3 W/m·K,而在高于1200~oC时热导率为2.2 W/m·K。为了计算Y_2Si_2O_7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本文采用了高温双转子流量计测量了烧结陶瓷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加热速率为5~oC/min,温度区间为室温-1200~oC,连续记录数值,同时使用标准和认证氧化铝的已知热膨胀系数值对所得值进行校正;测试用试样尺寸为4 mm×4 mm×25 mm。结果表明,热膨胀系数与温度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虽然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制备Y_2Si_2O_7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趋势相似,但1400~oC烧结Y_2Si_2O_7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最高,而1500~oC烧结体的热膨胀系数最小。1500~oC烧结Y_2Si_2O_7陶瓷在1200~oC时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4.5×10~(-6)K~(-1)。本文所做CMAS热腐蚀试验的材料为自制的CMAS粉体。CMAS粉体采用CaO、MgO、Al_2O_3和SiO_2为原料,将35mol.%CaO、10mol.%MgO、7mol.%Al_2O_3和48mol.%SiO_2混合,以乙醇为介质进行球磨48h,经80~oC干燥并在1200℃下热处理4h,破碎研磨后得到腐蚀用CMAS粉体。Y_2Si_2O_7陶瓷采用LiYO_2烧结助剂,使用固-液相法得到的Y_2Si_2O_7粉体经过200MPa冷等静压后在1400/1450/1500~oC下烧结2h得到的块体陶瓷,尺寸约为4×4×4mm;对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Y_2Si_2O_7陶瓷在1300~oC下进行高温氧化试验。腐蚀时间从2小时增加到32小时,未观察到明显的反应,只伴随着微小的晶粒长大。说明在空气环境下高温氧化试验,Y_2Si_2O_7陶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后一步在CMAS热腐蚀条件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Y_2Si_2O_7陶瓷在CMAS腐蚀下的变化,本文对不同温度烧结制备的Y_2Si_2O_7陶瓷在1300~oC下进行了2、4、8、16和32小时等不同时间的CMAS热腐蚀处理。测试前将CMAS粉末铺平在每一个块体的表面上,然后将试样置于坩埚中,并在1300~oC下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2、4、8、16和32小时。从XRD分析和SEM观察可见,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Y_2Si_2O_7陶瓷进行CMAS腐蚀试验时,陶瓷的表面形貌发生了变化。当CMAS腐蚀试验在1300~oC进行2小时后,CMAS粉末开始熔化,到4小时时基本完全熔化。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由于CMAS的腐蚀作用,Y_2Si_2O_7陶瓷的表面出现一些孔洞,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经过CMAS热腐蚀,Y_2Si_2O_7陶瓷表面出现一些长条杆状晶粒,与原Y_2Si_2O_7陶瓷类球状的晶粒外形不同,并随着时间增加,Y_2Si_2O_7陶瓷表面的晶粒基本全部转化为长条杆状晶粒。从腐蚀的截面形貌来看,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反应层的厚度逐渐增加、裂纹增多,最终导致Y_2Si_2O_7陶瓷表面层的剥落。从EDS能谱和XRD分析可见,表面腐蚀反应层中晶粒形状的变化涉及到Y_2Si_2O_7陶瓷表面材料物相的转变。综上所述,本文制备Y_2Si_2O_7陶瓷所测得的热膨胀系数与硅基陶瓷(氮化硅和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且Y_2Si_2O_7陶瓷的导热系数也很低。Y_2Si_2O_7陶瓷的低热膨胀系数和低导热系数的结合证明了它是一种非常适合高温结构件表面环境障涂层的候选材料。Y_2Si_2O_7陶瓷易与镁钙-铝硅酸盐(CMAS)发生化学反应而被腐蚀。这些CMAS粉体会随着运行时燃气轮机中的高温空气进入热端部件而引起热腐蚀失效。在1300~oC工作温度下CMAS粉体发生熔化和热腐蚀,Y_2Si_2O_7陶瓷表面伴随着CMAS的熔化出现气孔和裂纹,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CMAS对Y_2Si_2O_7陶瓷表面的热腐蚀逐渐加剧,出现开裂和脱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宗鹏[6](2019)在《Re和ppm级S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氧化和热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组织稳定性和优异的抗氧化、抗热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不同Re和ppm级S含量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900~oC下热腐蚀性能及机制的影响及Re和ppm级S在不同温度下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氧化性能及机制的影响进行研究。ppm级S的增加对合金900~oC氧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在1000~oC和1100~oC时,随着S含量的不断增加,合金氧化增重趋势越明显,而且,温度越高,S对合金氧化行为影响越明显。ppm级S的增加虽未改变合金的氧化产物,但改变了合金氧化层结构。ppm级S的增加,加速了Ta的外扩散,影响了氧化铝及含Ta尖晶石连续氧化层的形成及稳定性。ppm级S的增加降低了合金表面氧化膜/基体之间的粘附性,增加了合金表面的孔洞和裂纹,促进了氮化物的生成,进而恶化了合金的恒温氧化性能。ppm级S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了合金的热腐蚀孕育期,导致合金最终氧化增重依次增加,恶化了合金的热腐蚀性能。ppm级S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外氧化层在熔盐中的稳定性,促进网状Al_2O_3的形成以及内硫化的发生,导致合金表面鼓包和剥落,降低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Re的增加使得合金的氧化性能先降低后增强;1.0Re合金的氧化性能最差,2.0Re合金的氧化性能最好。Re的增加,增大了Ta的扩散速率,使得Ta和Al竞相生长,影响了氧化铝及含Ta尖晶石连续氧化层的形成及稳定性。当Re=1.0wt.%时,Ta和Al的扩散速率基本相同,降低了合金表面氧化膜的致密性,恶化了合金的恒温氧化性能。Re含量的增加,明显延长了合金的热腐蚀孕育期,导致合金最终氧化增重依次降低,增强了合金的热腐蚀性能。Re含量的增加增强了外氧化层在熔盐中的稳定性,促进连续Cr_2O_3的形成以及阻碍了内硫化的发生,增强了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胥保文,柳苏洋,张祥,王宏宇,崔万里[7](2019)在《预氧化铝硅涂层在1150℃下混合硫酸盐中的热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预氧化处理对改善金属粘结层在超过1 000℃时抗热腐蚀性能的有效性,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预氧化铝硅涂层在1 150℃下混合硫酸盐中的热腐蚀行为,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预氧化处理能够较好地改善铝硅涂层在超过1 000℃时的抗热腐蚀性能,并且其热腐蚀动力学曲线在前60 h内呈现出近似抛物线规律;然而,预氧化铝硅涂层一旦发生内氧化,其腐蚀较未预氧化处理的将更加迅速,这与其在热腐蚀前期抗氧化元素Al的消耗较大有关。(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张永秋[8](2019)在《NaVO_3等熔盐对Yb_2Si_2O_7块体的热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Yb_2Si_2O_7具有良好的高温相稳定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及在硅酸盐中较好的水氧腐蚀抗力,成为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EBCs)的理想材料。目前,对Yb_2Si_2O_7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氧腐蚀和CaO-MgO-Al_2O_3-SiO_2(简称CMAS)腐蚀的研究上,熔盐热腐蚀的研究报道还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NaVO_3、V_2O_5和Na_2SO_4熔盐对Yb_2Si_2O_7块体材料的热腐蚀行为,为Yb_2Si_2O_7这种先进EBCs材料的腐蚀防护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VO_3为弱酸盐,但热腐蚀作用较强,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腐蚀Yb_2Si_2O_7陶瓷块体。在500℃-900℃时,腐蚀反应产物为YbVO_4和少量SiO_2。YbVO_4呈两端带有四面角锥的杆状,SiO_2呈层片团聚状。从500℃到600℃,YbVO_4晶体尺寸有所增加,700℃-900℃时YbVO_4晶体变化不明显,但层片团聚状的SiO_2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呈椭球状。腐蚀深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500℃到900℃分别为3.5μm、3.9μm、4.7μm、4.8μm和5.2μm。在480℃及以下温度未检测到YbVO_4等腐蚀产物,腐蚀前后Yb_2Si_2O_7样品重量无变化,表明NaVO_3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热腐蚀临界温度为低于熔点的500℃。500℃-900℃腐蚀后因出现YbVO_4产物,腐蚀样品比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重量有少量增加。(2)在1000℃-1250℃高温下,NaVO_3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腐蚀产物只有YbVO_4,形貌也是两端带有四面角锥的杆状,温度升高数量递减;同时腐蚀深度逐渐减少,分别为4.6μm、3.9μm和3.0μm。1300℃-1500℃时,腐蚀产物变为Yb_2SiO_5,形貌为多边形颗粒,温度升高数量逐渐增加。(3)V_2O_5为酸性氧化物,700℃-900℃时与Yb_2Si_2O_7陶瓷块体发生热腐蚀反应,腐蚀产物为颗粒状YbVO_4,颗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数量减少;腐蚀深度逐渐增加,分别为2.6μm、3.4μm和3.8μm。腐蚀介质酸性的强弱导致腐蚀产物YbVO_4的晶体形貌不同,NaVO_3为弱酸盐,与Yb_2Si_2O_7陶瓷块体进行腐蚀反应时YbVO_4的形核率低,晶体生长发达呈长杆状;V_2O_5呈酸性,发生腐蚀反应时YbVO_4形核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形貌为颗粒状。在600℃及以下进行热腐蚀试验,没有发生腐蚀反应,表明V_2O_5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热腐蚀临界温度约为700℃。(4)在≤900℃较低温度下,Na_2SO_4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无热腐蚀作用。在≥1000℃时,Na_2SO_4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产生热腐蚀作用,腐蚀产物为Yb_2SiO_5和硅酸钠Na_2O·xSiO_2,形貌为带有凹坑的多边形,并且温度对腐蚀产物Yb_2SiO_5的数量及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腐蚀深度有一定的影响。1000℃-130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反应驱动力增大,腐蚀产物Yb_2SiO_5增加;在更高的1400℃-1500℃,由于Na_2SO_4沸点为1404℃,Na_2SO_4挥发使其浓度下降,腐蚀作用减弱,故腐蚀产物Yb_2SiO_5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000℃-1500℃高温下,Na_2SO_4对Yb_2Si_2O_7陶瓷块体的腐蚀深度先增加后减少,这与腐蚀产物Yb_2SiO_5的数量随着热腐蚀试验温度变化的原因相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林程[9](2019)在《C_f/SiC表面Si/(Er_2SiO_5,Er_2Si_2O_7)/热障涂层的CMAS热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C)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极有发展潜力的热端材料。然而在工作温度高于1200℃时,大气中的环境沉积物(CMAS)会熔化并腐蚀热端部件,这大大的制约了C_f/SiC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采用Er_2SiO_5,Er_2Si_2O_7稀土硅酸盐陶瓷作为涂层材料,研究CMAS对两种稀土铒硅酸盐的腐蚀行为。本文通过固相合成法首先制备Er_2SiO_5,Er_2Si_2O_7粉末,对该粉末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后进行高温烧结制备块体。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C_f/SiC基体表面制备Er_2SiO_5,Er_2Si_2O_7陶瓷涂层,然后分别研究CMAS对硅酸铒块体及涂层的腐蚀行为。由CMAS对稀土铒硅酸盐块体的高温腐蚀试验发现,由于CMAS对稀土铒硅酸盐有较好的润湿性,Er_2SiO_5,Er_2Si_2O_7中的Er及Si元素会被溶解到CMAS中,并析出柱状的Ca_2Er_8(SiO_4)_6O_2磷灰石相,这种磷灰石相具有阻挡CMAS进一步侵蚀涂层的作用。试验发现在与CMAS反应后Er_2SiO_5相比Er_2Si_2O_7生成Ca_2Er_8(SiO_4)_6O_2磷灰石相的速度更快。由CMAS对稀土铒硅酸盐涂层的高温腐蚀试验发现,在腐蚀8h后CMAS渗透Er_2SiO_5涂层深度仅为5μm,在腐蚀48h后,未脱落的涂层部分CMAS渗透深度约20μm。在CMAS腐蚀Er_2Si_2O_7涂层48h后,CMAS渗透深度大概为200μm,几乎渗透整个涂层。Er_2SiO_5涂层相比Er_2Si_2O_7涂层表现出优异的抗CMAS性能。CMAS对两种稀土铒硅酸盐涂层腐蚀过程中:CMAS与Er_2SiO_5快速反应并生成致密的Ca_2Er_8(SiO_4)_6O_2磷灰石相反应层,封堵住涂层表面孔洞及微裂纹,能有效阻止CMAS进一步渗透。CMAS与Er_2Si_2O_7反应很慢,随着时间延长,CMAS将完全与Er_2Si_2O_7涂层反应,所形成的Ca_2Er_8(SiO_4)_6O_2磷灰石相反应层极不致密,抗CMAS腐蚀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崔修斌,朱正邦,李杰[10](2019)在《热腐蚀环境下动力传输试验方法与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转向架装置在运行中会经历很多苛刻复杂的工况,例如液体腐蚀环境、沙尘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交变扭矩载荷、交变弯曲载荷等。在此工况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橡胶密封圈在高温高湿环境、交变载荷下发生异常,导致密封失效,从而使得转向架内部的结构受到腐蚀断裂。故在转向架装置研发中,需要进行试验验证。本文将提供一种转向架装置在热腐蚀环境下平稳实现动力传输的试验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一套试验系统,解决了转向架装置试验验证的技术难题。本方法与系统成功的复现了转向架装置的实际工况,并得到了相关试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热腐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900℃常氧分压(900-PreO)、950℃常氧分压(950-PreO)和1000℃低氧分压(1000-LPreO)预氧化应用于Co-Al-W基高温合金,研究其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行为,利用XRD、SEM和EDS表征了合金氧化层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采用900-PreO、950-PreO和1000-LpreO均可获得结构致密的预氧化层。1000℃氧化时,900-PreO预氧化层中的Cr2O3层进一步氧化而减薄,削弱了其对O及金属元素扩散的阻碍,致使氧化增重与未预氧化合金的情况相近;1000-LPreO预氧化生成的TiTaO4层易开裂,导致氧化层脱落严重,抗氧化性能较差;而950-PreO预氧化生成的CoCr2O4和Al2O3层致密且连续,氧化层的保护性强,氧化增重减缓。Co-Al-W基高温合金的热腐蚀中,950-PreO预氧化层中的CoWO4和Al2O3层阻止腐蚀介质进入合金基体,腐蚀增重锐减超过了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腐蚀论文参考文献

[1].任维鹏,齐闯,范少敏,梁照森,肖程波.DSGTD111合金及YSZ/CoCrAlY型热障涂层在950℃的热腐蚀行为[J].铸造技术.2019

[2].高博,王磊,宋秀,刘杨,杨舒宇.预氧化对Co-Al-W基高温合金高温氧化和热腐蚀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9

[3].倪进飞,洪嘉,刘光明,李茂东,张民强.NiCrAlY涂层在模拟烟气中的热腐蚀行为[J].腐蚀与防护.2019

[4].余竹焕,刘蓓蕾,王盼航,梅自寒,费祯宝.热腐蚀对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铸造.2019

[5].Sanju,Lamichhane.EBCs用硅酸钇陶瓷的合成和表征及CMAS热腐蚀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张宗鹏.Re和ppm级S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氧化和热腐蚀行为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9

[7].胥保文,柳苏洋,张祥,王宏宇,崔万里.预氧化铝硅涂层在1150℃下混合硫酸盐中的热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9

[8].张永秋.NaVO_3等熔盐对Yb_2Si_2O_7块体的热腐蚀行为[D].吉林大学.2019

[9].朱林程.C_f/SiC表面Si/(Er_2SiO_5,Er_2Si_2O_7)/热障涂层的CMAS热腐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10].崔修斌,朱正邦,李杰.热腐蚀环境下动力传输试验方法与系统[J].环境技术.2019

标签:;  ;  ;  ;  ;  

热腐蚀论文-任维鹏,齐闯,范少敏,梁照森,肖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