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胡涛,马尧,战嵛华,陆伟,黄和

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胡涛,马尧,战嵛华,陆伟,黄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施氏假单胞菌A1501,葡萄糖,糖酵解途径,6-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胡涛,马尧,战嵛华,陆伟,黄和[1](2015)在《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A在施氏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糖代谢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保证了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供应。葡萄糖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最简单的单糖,是生物体的理想碳源。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具有广泛的、典型的微生物代谢途径,但是该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很低。基因组分析表明A1501菌缺少糖酵解(EMP)途径中编码6-磷酸果糖激酶的基因pfk A,初步认为这可能是A1501菌不能高效利用葡萄糖的原因。利用穿梭质粒p LAFR3将大肠杆菌的pfk A基因导入到施氏假单胞菌中,通过pfk A基因的异源表达重建A1501菌的EMP途径。测定了重组菌株的糖类代谢能力,结果表明pfk A基因的导入并没有赋予重组施氏假单胞菌更强的葡萄糖及其他糖类的利用能力,说明A1501菌葡萄糖利用的低效率除了缺乏pfk A外,还有其他的因素。研究也发现,导入pfk A的重组施氏假单胞菌对H2O2高度敏感,推测pfk A导入重建后的EMP途径可能影响了该菌的还原力合成,导致菌体对氧化胁迫的耐受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5年02期)

郑璐,柏中中,许婷婷,何冰芳[2](2014)在《D-乳酸高产菌菊糖芽胞乳杆菌Y2-8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乳酸高产菌菊糖芽胞乳杆菌Y2-8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960 bp的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磷酸果糖激酶(PFK)与其他乳酸菌PFK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但是其变构效应物结合位点存在差异。将pfk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上,获得重组菌E-pSE-pfk。进一步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重组菌的PFK比酶活达到4.89 U/mg,是优化前的4.79倍。采用低温诱导策略有助于实现菊糖芽胞乳杆菌pfk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4年04期)

张弛,王双辉,兰利琼,白林含[3](2014)在《盐藻磷酸果糖激酶DsPFK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活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盐藻磷酸果糖激酶DsPFK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2a-DsPFK.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IPTG诱导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DsPFK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获得大小44.4kDa的纯化蛋白,通过柱上复性的方法测定重组DsPFK蛋白的酶活为950U.(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烁,杜政德,高进良,高春生,刘飞[4](2014)在《鼻咽癌组织中6-磷酸果糖激酶-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酵解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1(PFK1)基因在鼻咽癌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病例-对照设计,鼻咽癌活检标本取自41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取自20例鼻咽部慢性炎性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采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PFK1mRNA的表达。结果:鼻咽部活检组织中,鼻咽癌组织中PFK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部炎性组织;PFK1mRNA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活检组织。结论:PFK1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标志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张卡,杜钰,陈宏文[5](2013)在《米曲霉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糖酵解途径的重要调控酶。以酿酒米曲霉CICC2012为材料,克隆获得PFK基因pfkA(GenBank登录号:KC113503.1)。序列分析表明:pfkA序列长度为2 722bp,含有2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2 358bp;PFK为785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蛋白,分子量86.0kDa,等电点6.38,含有2个PFK家族指纹结构;二级结构包含42.68%的α-螺旋,14.27%的β-折迭和43.06%的无规则卷曲;同源建模叁级结构PFK含有N端和C端的2个结构域,底物果糖-6-磷酸结合于N端结构域。采用进化树分析,发现米曲霉PFK与丝状真菌PFK亲缘性较近。(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郭艳利[6](2013)在《枇杷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枇杷果实由于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我国多数枇杷品种果实含糖量低,风味偏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枇杷的发展。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酶之一,调节糖酸之间的平衡,糖酵解速度主要决定于该酶活性,它是一个限速酶,对糖酵解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功能及对枇杷糖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对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成年枇杷树为材料,克隆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分析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在枇杷果实糖代谢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枇杷中分离得到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长度为1876bp,其中含有一个1710bp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69个氨基酸,5’UTR区88bp,3’UTR区78bp,含有一个poly(A)尾,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分析显示枇杷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磷酸果糖激酶蛋白的相似性达70%-90%以上。聚类分析表明,枇杷EjPFPb基因编码蛋白与蓖麻、杨树等植物的EjPFPb蛋白遗传距离较近,与烟草等距离较远。2,利用荧光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明确基因亚细胞分布及表达丰度,探索其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转入了载体的融合蛋白在细胞膜中是可见的。利用Real-TimeRT-PCR技术分析果实发育进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动态表达,结果显示枇杷两个品种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EjPFPb基因表达水平不同。3,最后利用烟草遗传转化体系对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烟草遗传转化体系,探索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在枇杷果实糖代谢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探索枇杷果实品质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3-06-01)

刘朋虎,谢宝贵,邓优锦,江玉姬[7](2013)在《草菇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克隆、结构及不同菌株中表达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福建主栽品种屏优一号PY分离到2个不能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PYd21、PYd15,二者配对杂交得到可正常出菇异核菌株H15-21。用solexa测序技术对PYd21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 sequencing),对PYd15、PYd21、H15-21的菌丝体分别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对8个样品(PYd15、PYd21、H15-21的菌丝体,H15-21出菇后的原基、钮扣期菌柄、蛋形期菌柄、伸长期菌柄和成熟期菌柄)mRNA等量混合物进行转录组测序。克隆测序了PYd21与PYd15中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比对结果表明二者序列一致。利用转录组数据对PFK基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3,494bp,有12个外显子、11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457bp,编码818个氨基酸,5′端非翻译区(5′UTR)长度281bp,3′端非翻译区(3′UTR)全长103bp;RNA在加工过程中存在1种可变剪切类型、6个可变剪切位点。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FK基因在PYd21、PYd15及H15-21中的标准表达量分别为71.08、120.61、251.85(transcriptper million cleantags,TPM),表达量依次升高,与菌丝生长速度显着正相关。并且异核菌株H15-21表达量高于2个单孢菌株之和,基因表达存在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表达谱数据切实可靠。(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何炜,周平,张建福,逯平杰,苏轶[8](2012)在《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基因(F2KP)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影响生物碳积累和分配的调控关键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激酶和酯酶两种催化活性的双功能酶。本研究在已获得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蔗叶F2KP(命名为SoF2KP-L)的基础上,以蔗茎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不同长度的同源片段,分别命名为SoF2KP-S1、SoF2KP-S2和SoF2KP-S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oF2KP-L翻译的蛋白具有完整的激酶和酯酶结构域,SoF2KP-S1、SoF2KP-S2和SoF2KP-S3所含开放阅读框长度均小于SoF2KP-L,其中SoF2KP-S1翻译的蛋白只具残缺的激酶结构域;SoF2KP-S2翻译的蛋白具完整激酶结构域但缺失酯酶结构域;SoF2KP-S3只能翻译数个氨基酸即终止翻译。选择双功能域完整的SoF2KP-L构建表达载体,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RT-PCR证实,SoF2KP-L在转基因植株成熟叶中转录表达。碳水化合物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成熟叶片中可溶性总糖/淀粉、还原糖/淀粉、蔗糖/淀粉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关分配比率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提示,甘蔗中可能存在不同的F2KP转录产物,并初步证实甘蔗SoF2KP-L在光合组织中对蔗糖和淀粉的分配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甘蔗F2KP基因的功能及为甘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姚秋阳,杨玉芹,崔柳苏,苏辉昭,李瑞芳[9](2010)在《野油菜黄单胞菌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6-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不可逆反应。本研究利用pK18mobsacB自杀质粒采用同源双交换的方法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中的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XC_0872)进行缺失突变,获得无标记的缺失突变体DM0872。表型检测结果显示DM0872突变体不影响野油菜黄单胞菌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利用,不影响胞外多糖的合成,也不影响其致病性。该结果显示糖酵解途径在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地位并不重要。另外,我们利用RT-PCR方法检测了XC_0872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XC_0872在Xcc8004中是转录的。而之前曾有报道称黄单胞菌中无法检测出6-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这表明XC_0872进行了转录后调控从而使6-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到限制。本研究为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糖酵解途径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揭示野油菜黄单胞菌中该途径的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0年06期)

何炜,叶冰莹,周平,郑钊,张积森[10](2009)在《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等植物玉米、水稻的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F2KP)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甘蔗叶片中扩增F2KP的cDNA片段,命名为SoF2KP-L.该cDNA片段长2 178 bp,含2 0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9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甘蔗F2KP与其它已知的高等植物F2KP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D-乳酸高产菌菊糖芽胞乳杆菌Y2-8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960 bp的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磷酸果糖激酶(PFK)与其他乳酸菌PFK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但是其变构效应物结合位点存在差异。将pfk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SE380上,获得重组菌E-pSE-pfk。进一步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重组菌的PFK比酶活达到4.89 U/mg,是优化前的4.79倍。采用低温诱导策略有助于实现菊糖芽胞乳杆菌pfk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胡涛,马尧,战嵛华,陆伟,黄和.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A在施氏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表型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

[2].郑璐,柏中中,许婷婷,何冰芳.D-乳酸高产菌菊糖芽胞乳杆菌Y2-8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J].生物加工过程.2014

[3].张弛,王双辉,兰利琼,白林含.盐藻磷酸果糖激酶DsPFK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活测定[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李烁,杜政德,高进良,高春生,刘飞.鼻咽癌组织中6-磷酸果糖激酶-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5].张卡,杜钰,陈宏文.米曲霉磷酸果糖激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3

[6].郭艳利.枇杷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3

[7].刘朋虎,谢宝贵,邓优锦,江玉姬.草菇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克隆、结构及不同菌株中表达量分析[J].菌物学报.2013

[8].何炜,周平,张建福,逯平杰,苏轶.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基因(F2KP)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

[9].姚秋阳,杨玉芹,崔柳苏,苏辉昭,李瑞芳.野油菜黄单胞菌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的初步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

[10].何炜,叶冰莹,周平,郑钊,张积森.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磷酸果糖激酶基因论文-胡涛,马尧,战嵛华,陆伟,黄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