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变论文-王飞,于东睿,孙鹏,毕永民,陈立君

楔形变论文-王飞,于东睿,孙鹏,毕永民,陈立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楔形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歼击机飞行员,胸腰段,椎体楔形变,腰椎间盘突出症

楔形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于东睿,孙鹏,毕永民,陈立君[1](2019)在《歼击机飞行员胸腰段椎体楔形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歼击机飞行员胸腰段椎体楔形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相关。方法选取2006年—2010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歼击机飞行员作为观察组。根据年龄分层随机选取同期来院改装体检的40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作为对照组,2组再根据有无楔形变将分为楔形变亚组和无楔形变亚组。采用脊柱X线分析软件在腰椎侧位片上测量并计算T11-L1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胸腰段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测量腰椎核磁轴位像上突出物最大矢状径,并记录椎间盘突出节段数。结果观察组胸腰段椎体楔形变发生率、楔形变椎体数量、椎体楔形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楔形变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楔形变亚a组比无楔形变亚a组胸腰段后凸角大(P<0.05),而2个亚组间腰椎前凸角、椎间盘突出节段数和突出物最大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楔形变亚b组比无楔形变亚b组胸腰段后凸角大(P<0.05);2个亚组间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歼击机飞行员胸腰段椎体楔形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没有力学影响。(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吴晓,刘奇元[2](2018)在《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热弯曲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热弯曲问题.研究表明:在热状态下,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两固定端支承反力不为零;随着楔度比逐渐增大,变截面梁两端的弯矩比逐渐减小,即两端的弯矩逐渐趋于相近.当温度沿梁高呈线性分布时,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任意截面弯矩都不相同,所以会发生弯曲变形.文中,还指出了有关文献研究两端固支等截面梁热弯曲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8年01期)

申志强,夏军,吴克刚,胡其高,程盼[3](2018)在《楔形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和自由振动的求积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Newmark组合梁模型和平面应力模型分别建立考虑界面滑移的楔形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维和二维求积元单元。对组合梁的弯曲、自由振动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将两类单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楔形变截面组合梁的弯曲问题,可以采用自由度较少,计算成本较低的一维模型;对于自由振动问题,一维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一阶振动模态;若需对高阶振动模态进行分析,可选用更为准确的二维模型。(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晓,罗佑新[4](2017)在《剪力对楔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出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截面高度表达式,利用静力平衡方程确定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时的中性层位置,得到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在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讨论分析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楔度比、剪力、长高比等对矩形截面双模量梁弯曲正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楔度比的增大,楔形矩形变截面梁弯曲拉、压正应力绝对值逐渐减小.当矩形截面双模量梁的长高比小于一定比值,剪力会对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正应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到了拉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的情况,采用经典材料力学理论进行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弯曲应力计算分析是不合适的,应该采用双模量材料力学理论对梁弯曲应力进行分析计算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7年04期)

谭丽菲,吴晓,罗佑新[5](2017)在《楔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变形时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出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截面高度表达式,利用静力平衡方程确定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时的中性层位置。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的弯曲微分方程,推导出了外载荷作用下梁的挠度表达式。通过算例,讨论了楔度比、长高比、剪切效应对楔形矩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变形时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楔度比的增大,梁的弯曲挠度逐渐减小;随着长高比的增大,双模量材料简支梁、悬臂梁中点的弯曲挠度均逐渐增大,各向同性悬臂梁的中点弯曲挠度也逐渐增大;对于拉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的双模量材料梁的弯曲挠度计算,用经典材料力学理论计算是不合适的,应采用双模量材料力学理论进行分析计算。(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朱东,王良[6](20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楔形变与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椎体楔形变与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其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行骨密度、膝关节X线片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的53例绝经女性患者为PMOP组,5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女性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椎体楔形变程度、骨密度和Cobb角,同时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及空腹晨尿,测定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的血清水平。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MOP的影响因素。结果 PMOP组T11~L2的椎体Cobb角[(6.35±1.02)、(5.47±0.93)、(5.09±0.89)和(4.32±0.63)度]与TL Cobb角度数[(8.94±1.67)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3±0.46)、(1.87±0.67)、(2.11±0.57)、(1.75±0.53)和(3.82±0.73)度],骨密度(BMD)[(0.713±0.103)g/cm2]和骨矿含量(BMC)[(38.24±6.33)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23±0.125)g/cm2和(44.53±7.06)g],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21.66±3.51)μg/L]、骨钙素(BGP)[(4.26±0.86)μg/L]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31±4.01)和(6.38±1.06)μg/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8.33±1.02)U/L]水平高于对照组[(6.34±0.76)U/L],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 x)[(73.52±11.30)nmol/L BCE/mmol/L Cr]水平高于对照组[(51.33±8.24)nmol/L BCE/mmol/L 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OP患者的BMD、BMC、血清B-ALP、BGP水平与TL Cobb角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735、-0.876和-0.725,P<0.05),血清TRACP-5b水平与尿NT x水平和TL Cobb角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817,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ALP、TRACP-5b是PMOP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3.14、0.81)。结论 PMOP患者的骨生化指标能够预测椎体楔形变程度,尤其是血清B-ALP、TRACP-5b水平,可为其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7年04期)

何守玉,张强华,唐慧斌,闵继康,袁永健[7](2016)在《椎体楔形变与椎间盘退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体楔形变和椎间盘突退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畸形(DK)的贡献。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DK患者。纳入标准:a、DK后凸角>20°,冠状面畸形<30°,b、年龄45~70岁。评估指标:冠状面Cobb角,胸腰段后凸角(KA),评估椎体及椎间盘节段包括顶锥(AV)及顶锥上下各两个椎体(AV-1,AV-2,AV+1,AV+2)与椎间盘(AV-1D,AV-2D,AV+1D,AV+2D),椎体楔变角(VCA),椎间盘楔变角(DCA),椎体前缘高度(AVH),椎体后缘高度(PVH),椎间盘前缘高度(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DH)。根据椎体及椎间盘楔变角计算椎体(VCA/KA)及椎间盘贡献率(DDCA/KA);根据椎体及椎间盘前后缘高度计算椎体(1-AVH/PVH)及椎间盘楔变率(1-ADH/PDH)。比较椎体与椎间盘前后缘高度、不同节段椎体与椎间盘楔变率及贡献率的差异,分析后凸角分别与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率的相关性。结果:共30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岁。冠状面Cobb角平均30.3°,矢状面后凸角46.8°。AV-2,AV-1,AV,AV+1,AV+2楔变率分别为15%,20%,25%,24%,20%,其中AV-2,AV-1,AV楔变率与后凸角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AV-2D,AV-1D,AV+1D,AV+2D楔变率分别为2%,11%,-2%,-7%,其中AV-1D,AV+1D楔变率与后凸角密切相关(P<0.05)。AV-2,AV-1,AV,AV+1,AV+2椎体贡献率分别为14%,16%,31%,23%,15%,椎体总贡献率为99.65%,且顶锥贡献率明显大于临近椎体贡献率(P<0.05);AV-2D,AV-1D,AV+1D,AV+2D椎间盘贡献率分别为0.35%,0.5%,-0.3%,-0.2%,椎间盘总贡献率0.35%。顶锥上端临近椎间盘的贡献要明显大于远端临近椎间盘的贡献(P<0.05)。结论:DK在后凸节段存在明显的椎体楔形变及椎间盘前缘高度的塌陷,椎体的楔形变及椎间盘塌陷与后凸畸形明显相关。就对后凸贡献率而言,椎体(>99%)的贡献要远远超过椎间盘(<1%)的贡献,并且顶锥的楔形变对后凸的贡献要明显大于临近椎体或椎间盘对后凸的贡献。(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韦祎,田伟,刘波,行勇刚,王永庆[8](201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椎体楔形变的影像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据统计,20%的绝经后女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椎体压缩骨折好发于脊柱胸腰段,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诊断主要依靠脊柱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后椎体楔形变现象[2]。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椎体X线视觉半定量测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钱敏,鹿翰,史奉伟,康莉莉,彭伟[9](2015)在《楔形变截面柱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非线性板壳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楔形变截面柱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探讨了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楔率和构件长细比等对楔形变截面柱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的影响,与此同时考虑了腹板局部屈曲和构件整体屈曲;并与现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中有效截面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5年06期)

邹韬[10](2015)在《高温下楔形变截面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门式轻钢结构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如较高的强度、重量轻、安装方便、较好的抗震性、施工迅速等优点。但是由于钢结构的耐火性比较差,随着火灾的发生温度会随着燃烧时间逐渐升高导致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力学性能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构的承载性能被很大程度的削弱,建筑整体的安全使用存在隐患,经火灾后极易发生破坏而导致倒塌。故而,钢结构抗火性能研究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对高温下楔形变截面钢梁的性能做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总结了钢材在高温作用下,随温度变化的热工性能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给出了高温下钢材内部温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并讨论了钢材内部温度和钢材屈服温度的计算方法;(2)讨论了火灾下热传导的基本方式和火灾作用下室内升温曲线,以端部作用集中力的悬臂梁为例,分析了高温下楔形变截面钢梁内部正应力及其合力、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和横向正应力的计算方法;(3)推导了高温下楔形变截面梁自由扭转和翘曲扭转时的线性应变能计算公式,得到了其弯扭屈曲的总应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高温下楔形变截面梁段的临界弯矩,并通过算例将其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理论公式的精度满足理论和工程计算要求;(4)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楔形变截面钢梁进行了高温下的弯扭屈曲分析,将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本文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4-24)

楔形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了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热弯曲问题.研究表明:在热状态下,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两固定端支承反力不为零;随着楔度比逐渐增大,变截面梁两端的弯矩比逐渐减小,即两端的弯矩逐渐趋于相近.当温度沿梁高呈线性分布时,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任意截面弯矩都不相同,所以会发生弯曲变形.文中,还指出了有关文献研究两端固支等截面梁热弯曲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楔形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于东睿,孙鹏,毕永民,陈立君.歼击机飞行员胸腰段椎体楔形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9

[2].吴晓,刘奇元.两端固支楔形变截面梁的热弯曲讨论[J].空间结构.2018

[3].申志强,夏军,吴克刚,胡其高,程盼.楔形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和自由振动的求积元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4].吴晓,罗佑新.剪力对楔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应力的影响[J].力学季刊.2017

[5].谭丽菲,吴晓,罗佑新.楔形变截面双模量梁弯曲变形时的解析解[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朱东,王良.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楔形变与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

[7].何守玉,张强华,唐慧斌,闵继康,袁永健.椎体楔形变与椎间盘退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贡献[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韦祎,田伟,刘波,行勇刚,王永庆.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椎体楔形变的影像学测量[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9].钱敏,鹿翰,史奉伟,康莉莉,彭伟.楔形变截面柱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研究[J].安徽建筑.2015

[10].邹韬.高温下楔形变截面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标签:;  ;  ;  ;  

楔形变论文-王飞,于东睿,孙鹏,毕永民,陈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