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顿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多普勒,超声,重构,心动,栓塞,房颤。
心房顿抑论文文献综述
窦防修[1](2018)在《阿托伐他汀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及心房顿抑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对左心房功能及心房顿抑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治疗,比较两组左心房功能及心房顿抑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A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左心房最大应变值(S)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房颤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左心房功能,缩短心房顿抑发生时间,维护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王光磊,钱阳明[2](2014)在《脑栓塞合并心房顿抑的预后及其抗凝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脑栓塞合并心房顿抑患者占房颤发生脑栓塞患者的百分率及其预后,探索其抗凝治疗方案,以达到改善预后及减少复发。方法选择急性脑栓塞同时合并心房顿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促进脑代谢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华法林2.5 mg/d,至少4周,然后继续服用24个月。治疗过程中检测凝血系列项目。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不服用华法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病死率,致残率及随访24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疗效显着,虽然存在出血并发症,但在密切监测下应用仍比较安全,值得普及和推广。(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袁华斌,李建刚,杨维亮[3](2012)在《心房扑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3例房扑患者复律后2小时、1天、1周和1月的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小于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测定上述时间点血浆BNP,并与2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房扑患者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39.68%,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恢复正常;复律后1天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复律后1天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着高于无心房顿抑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扑复律后BNP与心房顿抑关系密切,较高的血浆BNP水平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2年03期)
李宏松,卢英民,韦彩雯,宋蕾,李志华[4](2012)在《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超声检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检测,探讨心房顿抑与BNP的关系。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入选对照组患者20例。在房颤复律后2h、1d、1周和1个月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定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并测定上述时间点及复律前血浆BNP。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45.0%,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时恢复正常;持续性房颤组复律后2h左房顿抑的发生率为61.6%,A峰和AFF至1个月时恢复正常。2组复律后1d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着的相关性,在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着高于无顿抑发生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血浆BNP水平与跨二尖瓣A峰有相关性,较高的血浆BNP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有助于了解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封盼攀,马康华[5](2010)在《心房顿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出现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暂时性的失调,是复律后心房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如何有效地防治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的研究热点。现就心房顿抑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0年02期)
潘伟,方长庚,张小勇,光雪峰,杨溶海[6](2008)在《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顿抑关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顿抑的关系。方法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慢性房颤组68例和窦律组103例。将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比较房颤组复律前与窦律组、以及复律前后血浆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复律前较窦律患者hsCRP升高,分别为(6.3±1.2)mg/L和(2.3±0.4)mg/L;复律后hsCRP为(13.6±3.7)mg/L,较复律前升高。结论慢性房颤患者hsCRP升高,且hsCRP与心房顿抑相关,是心房顿抑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期刊2008年08期)
俞申妹,章莉丽[7](2007)在《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顿抑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房颤)是引起栓塞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但房颤成功复律后短期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仍较高[1]。目前认为复律后心房功能恢复不全特别是心房顿抑的发生导致复律后血栓形成[2]。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房颤复律(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07年20期)
袁安彩,陈颖敏,何奔[8](2007)在《心房顿抑与房颤后心房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邵蕾,张秋艳,谢颖坤,祝淑娜,郑晓慧[9](2006)在《心房顿抑犬D-二聚体及GMP_(140)浓度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犬心房顿抑模型,观察相应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12只犬麻醉后经静脉将导管插入右心耳,进行持续快速起搏300min(450次/min),其间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护。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是否存在自发性回声显像现象并评价左、右心房大小及功能。所有指标均在窦性心律下测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快速起搏5h后双房内径明显扩大,LAEF、RAEF及二尖瓣瓣尖水平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明显下降,证实心房顿抑发生。起搏后GMP140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结论心房顿抑时血栓前状态形成可能与血流瘀滞、血小板话化和高凝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吴长君,刘秋颖,张春梅,刘露阳,石惠杰[10](2006)在《超声心动图对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研究房颤患者电转复后的左房顿抑。方法房颤患者60例,于除颤后1天、3天、7天和1个月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房内径、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E和VA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将除颤后24h与4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除颤后3天、7天、1个月与除颤后1天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患者除颤后VA、VTIA、AFF、AEF、LAAEV、LAAEF、Va均明显减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30%患者于除颤后7天恢复正常,其余在除颤后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房颤患者除颤后心房功能减低,即出现心房顿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心房顿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脑栓塞合并心房顿抑患者占房颤发生脑栓塞患者的百分率及其预后,探索其抗凝治疗方案,以达到改善预后及减少复发。方法选择急性脑栓塞同时合并心房顿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促进脑代谢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华法林2.5 mg/d,至少4周,然后继续服用24个月。治疗过程中检测凝血系列项目。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不服用华法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病死率,致残率及随访24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疗效显着,虽然存在出血并发症,但在密切监测下应用仍比较安全,值得普及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顿抑论文参考文献
[1].窦防修.阿托伐他汀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及心房顿抑发生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
[2].王光磊,钱阳明.脑栓塞合并心房顿抑的预后及其抗凝治疗[J].武警医学.2014
[3].袁华斌,李建刚,杨维亮.心房扑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
[4].李宏松,卢英民,韦彩雯,宋蕾,李志华.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与脑利钠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
[5].封盼攀,马康华.心房顿抑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
[6].潘伟,方长庚,张小勇,光雪峰,杨溶海.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顿抑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
[7].俞申妹,章莉丽.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顿抑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
[8].袁安彩,陈颖敏,何奔.心房顿抑与房颤后心房重构[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
[9].邵蕾,张秋艳,谢颖坤,祝淑娜,郑晓慧.心房顿抑犬D-二聚体及GMP_(140)浓度变化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6
[10].吴长君,刘秋颖,张春梅,刘露阳,石惠杰.超声心动图对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顿抑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