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艺学论文_鲁枢元,张雅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文艺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文艺学,文艺,批评,自然生态,人类,人文学科。

生态文艺学论文文献综述

鲁枢元,张雅玲[1](2019)在《生态文艺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艺学是选取现代生态学的视野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批评、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侧重点在于探讨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文学艺术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兴起,鲁枢元教授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长期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注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化,已出版着作近二十种,代表作有《创作心理研究》《超越语言》《精神守望》《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空间》《心中的旷野》《陶渊明的幽灵》《文学的跨界研究》(共叁卷)以及英文版着作The Ecological Era and Classical Chinese Naturalism:A Case Study of Tao Yuanming等,主编有《文艺心理学大辞典》《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等,并主持编印《精神生态通讯》《生态文化研究通讯》,曾荣获第十叁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柯布共同福祉奖"(美国)等。美国当代着名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称赞他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的人物","柯布共同福祉奖"授奖词中称他为"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在下面的访谈中,鲁枢元教授回顾了自己治学生涯的点滴,分享了生态文艺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他认为,人类的文学活动是一个系统,文学理论研究也是一个系统,仅仅把这个系统放置在人类社会的框架内进行考察是不够的,文学研究的空间应该扩大到包括自然界在内的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对于人文学科而言,他相信研究的前提是人的自由意志、自然情性,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朱玉纯[2](2017)在《从生态文艺学视角看刘勰的文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吸收了前代各家的思想精髓,这里只论述其中与生态文艺学有关的部分。刘勰在"文之枢纽"之首的《原道》篇提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1]3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1]3人自天地之心而生,心灵产生了语言,语言产生了文采,所以文与天地并生。刘勰以自然事物为喻,无论是龙凤的鳞羽,还是虎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0期)

朱自奋[3](2017)在《走向世界的生态哲学诗人陶渊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艺学家、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教授关注生态文艺的创作与批评已二十多年。2014年,他的专着《陶渊明的幽灵》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7年5月,《陶渊明的幽灵》英译本《生态时代与中国古典自然哲学——以陶渊明为个案的研究》作为外语教学(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6-26)

王宇慧[4](2016)在《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艺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度消费导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现象频繁发生,人类对自然界索取呈现出疯狂的、无法控制的趋势。消费社会中的人类将消费视为构建自己身份的重要符号,高消费、提前消费成为区分人与人等级的重要标志,人像是从地上连根拔起,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和信仰。当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越来越紊乱、人类的精神生态圈越来越失衡,作为扎根于艺术土壤的诗和文学应该有所作为,解救深陷于消费社会中的人的空虚的灵魂,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依靠,重新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重新实现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互动。(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宇慧[5](2016)在《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艺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度消费导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现象频繁发生,人类对自然界索取呈现出疯狂的、无法控制的趋势。消费社会中的人类将消费视为构建自己身份的重要符号,高消费、提前消费成为区分人与人等级的重要标志,人像是从地上连根拔起,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和信仰。当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越来越紊乱、人类的精神生态圈越来越失衡,作为扎根于艺术土壤的诗和文学应该有所作为,解救深陷于消费社会中的人的空虚的灵魂,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依靠,重新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重新实现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互动。(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龚丽娟[6](2016)在《从“绿色之思”到“生态诗学”——生态文艺学的范式生发、转换与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艺学是20世纪90年代生态思潮下的新型学科形态,意在用生态学观点、理论与方法,探究文学与艺术现象的生态美蕴,及其与自然、社会及人的精神状态的生态审美关系,乃至文艺内在的生态(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02期)

黄秉生,黄文吉[7](2015)在《自然:民族文艺之根性——民族生态文艺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生发、壮大、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的进程,文化的变迁大都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所决定和制约的。在远古时代,人类直接利用和依靠自然,人对自然充满着依恋、崇敬之情,形成了原始文化的类型;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部分地改造自然,但对自然还保持着一种敬畏、崇拜的态度,形成了农业文明时期的文化类型,这时的人类文化还是一种依生范式,即对自然的依赖和(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5年10期)

李启军[8](2015)在《生态文艺学建构的理论原点——兼论曾永成与鲁枢元奠基之作的理论建构努力》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5月、12月,曾永成《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和鲁枢元《生态文艺学》先后出版,标志着生态文艺学在我国正式提出并开始学科理论建构。走过了15年的学术历程,生态文艺学的理论建构是否已经"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1)?遗憾的是,在这两部着作之外,我们没有看到对生态文艺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理探讨和具有更加自觉的生态文艺学问题意识的新着出现,这种几乎原(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5年09期)

武润泽,张浩然[9](2014)在《生态文艺学发展之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危机与日俱增,对于生态文艺学的关注与研究也日益增多,甚至可以称为"爆炸式增长"。但是若以学科门类来比较的话,生态文艺学的发展还是略显滞后。本文即从学科之惑、理论之惑、思维之惑叁个方面,浅析现代生态文艺学自身存在的不足与所面临的困难,以期探求生态文艺学更好的发展之路。一、学科之惑命名的争议:自生态文艺学诞生之日起,关于其命名的争议就从未停止。最为强烈的一个声音就是在不断追问"生态文艺学"和"文艺生态学"的区别。(本文来源于《当代小说(下)》期刊2014年12期)

宋坚[10](2013)在《生态文艺的绿色之维—论生态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艺学是对传统文艺理论形态加以合理改造而建构的新理论形态,它旨在运用生态审美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的整个文学活动。建构新时期中国生态文艺理论,首先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资源,整合儒道释文化的生存智慧;其次,合理地吸收西方生态批评理论资源,确立自身的学术品位和理论品格,为中国生态批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真正建立起自身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模式,形成具有当代性和时代精神的生态文艺理论,并在文艺实践活动中加以灵活运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3年02期)

生态文艺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吸收了前代各家的思想精髓,这里只论述其中与生态文艺学有关的部分。刘勰在"文之枢纽"之首的《原道》篇提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1]3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1]3人自天地之心而生,心灵产生了语言,语言产生了文采,所以文与天地并生。刘勰以自然事物为喻,无论是龙凤的鳞羽,还是虎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文艺学论文参考文献

[1].鲁枢元,张雅玲.生态文艺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J].鄱阳湖学刊.2019

[2].朱玉纯.从生态文艺学视角看刘勰的文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7

[3].朱自奋.走向世界的生态哲学诗人陶渊明[N].文汇报.2017

[4].王宇慧.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艺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5].王宇慧.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艺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龚丽娟.从“绿色之思”到“生态诗学”——生态文艺学的范式生发、转换与升华[J].文艺争鸣.2016

[7].黄秉生,黄文吉.自然:民族文艺之根性——民族生态文艺学探索[J].文艺争鸣.2015

[8].李启军.生态文艺学建构的理论原点——兼论曾永成与鲁枢元奠基之作的理论建构努力[J].文艺争鸣.2015

[9].武润泽,张浩然.生态文艺学发展之惑[J].当代小说(下).2014

[10].宋坚.生态文艺的绿色之维—论生态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

论文知识图

阴山人面像岩画

标签:;  ;  ;  ;  ;  ;  ;  

生态文艺学论文_鲁枢元,张雅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