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末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噬菌体phi29,gp16蛋白,C端结构域,X射线小角散射
末端酶论文文献综述
武飞飞,蔡汝洁,陈婷,张云龙,陆昌瑞[1](2019)在《噬菌体phi29末端酶gp16蛋白C端结构域在溶液中的构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phi29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它的增殖和成熟过程需要将较大的子代DNA包装入一个空间极其有限的新生病毒衣壳中,这一步骤由其转运马达完成.转运马达具有叁个部分:头颈连接器蛋白(the connector)、pRNA和ATP水解酶蛋白(gp16).在结构预测中发现gp16蛋白的C端结构域可能与pRNA或DNA结合,但尚未有相关文献可以证明这种相互作用,因此其结构的解析成为研究其功能的关键.本文利用大肠杆菌SUMO表达系统,对噬菌体phi29 gp16蛋白的C端结构域进行重组构建并诱导表达后,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再用分子排阻色谱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质单体,纯度达到95%左右.最后用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对其构象进行分析,收集小角散射数据,当目的蛋白的浓度为1.3 g/L、所得到的目的蛋白的叁维结构与同源蛋白FtsK的晶体结构高度拟合,且通过CRYSOL软件反推计算的曲线与实验曲线高度重合.通过原核表达、纯化及结构分析,成功获得了该结构域在溶液中的状态信息.这一研究不仅为后续关于该结构域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刘慧娟,张伟,周卫红[2](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末端酶TerL的结晶化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很多,但耐药性结核菌的出现使得新的治疗方法,如噬菌体疗法越来越受重视.结核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它能够启动细菌细胞壁的溶解过程,裂解分枝杆菌,从而最终摧毁宿主菌,达到治疗效果.结核菌噬菌体末端酶在DNA包装过程中特异性地切割DNA连环体,通过产生成熟的病毒DNA而参与基因组包装,对末端酶的研究有助于对噬菌体疗法的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噬菌体SWU1基因组中末端酶的大亚基的基因Ter L为模板,构建了重组载体,再经过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后,利用一系列的纯化手段,得到了大量表达的高纯度的Ter L蛋白,并通过结晶条件的尝试,得到了其晶体,为末端酶Ter L结构的解析和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毛紫微,浦坚华,华亚[3](2016)在《末端酶在噬菌体包装过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专以细菌为宿主,主要通过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5个步骤进行,具有独特的核酸成熟和包装机制。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各种"超级细菌"已经出现,噬菌体治疗是代替抗生素类生物物品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包装、满头包装两种包装致病机制,及末端酶在这两种包装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发新的生物药品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宋少云,贾艳华,祝心舟,庞义[4](2013)在《末端酶及其在噬菌体包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的末端酶是一类寡聚体多功能蛋白,由大小亚基组成,在噬菌体DNA包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亚基是多功能酶,在包装中起主要作用;小亚基与基因组特异性结合,引导包装进程的进行。综述末端酶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噬菌体包装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3年11期)
毛紫微,吉文汇,杜斌,邹绮,严亚贤[5](2013)在《猪链球菌噬菌体SMP末端酶大亚基单位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末端酶(terminase)是dsDNA病毒包装过程中的必要功能蛋白,其大亚基单位在包装过程中往往行使全酶的作用,一般具有ATP酶活性和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噬菌体SMP是猪链球菌2型的烈性噬菌体,本研究以SMP基因组为模板,扩增SMP末端酶大亚基单位基因(TlsSMP),构建pEASY-E1-Tls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对TlsSMP融合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末端酶大亚基单位在大肠杆菌中呈可溶性表达,具有ATP酶生物学活性,在pH7、23℃和Mg2+存在的条件下,其活性最强,其他金属离子如Ca2+、Mn2+和Co2+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噬菌体的包装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魏桂民[6](2013)在《马铃薯SGAs合成末端酶基因5′侧翼序列克隆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病害一直是限制生产的主要因素,由于病害变异较快和害虫耐性的产生,育成品种很快散失抗性。因此,如何选育广泛、持久抗病虫品种成为马铃薯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马铃薯体内存在的糖苷生物碱(SGAs)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有异味、有毒性的甾醇类生物碱,影响到块茎的食用风味及加工品质,但与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育种家寄希望于通过调控马铃薯体内SGAs的含量和空间分布,使地上部分含有较高的SGAs而块茎中含量较低,以此来达到对病虫害具有较高的抗性,且又不引起马铃薯的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目的。SGAs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影响其合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矿质都会影响其形成和累积,有研究证明,SGAs生物合成代谢末端支路的茄啶糖基转移酶是茄碱或卡茄碱合成的关键酶。因此,通过对下游关键酶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进行研究,有可能发现重要的启动子,为在分子水平上调控SGAs的合成,开展SGAs合成的时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Genome walking kit分别克隆到sgt1、sgt2、sgt3起始密码子上游2183bp、2098bp、2392bp的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各启动子均具有启动子的核心元件TATAbox、CAAT box和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sgt1启动子:KC759163;sgt2启动子:KC331038;sgt3启动子:KC331037),其中sgt1启动子和sgt3启动子序列为首次公布。2.对sgt2启动子进行亚克隆,得到七个缺失片段,以pCAMBIA1304为基本双元载体,将sgt2启动子的七个缺失片段定向替换pCAMBIA1304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将其与gfp::gus融合报告基因融合,构建了sgt2启动子的七个缺失片段驱动报告基因gfp::gus的七个缺失表达载体。3.采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分析,应用GUS组织化学染色对sgt2启动子初步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各启动子片段均具有启动子的活性。起始密码子上游1078bp的启动子片段活性最高,起始密码子上游148bp的启动子片段仍然能够驱动gus的高表达;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洋葱表皮gfp瞬时表达对sgt2全长启动子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fp在洋葱表皮的细胞核和细胞壁处表达;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了转sgt2启动子的七个缺失表达载体及pCAMB IA1304表达载体的80余株抗潮霉素的烟草抗性植株(尚未进行鉴定)。(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5-29)
陆艳梅[7](2013)在《SGAs合成代谢末端酶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对马铃薯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苷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loids,SGAs)是茄科和某些百合科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毒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和药物活性,可以增强植物对病原物及非生物逆境的抗性,但马铃薯块茎中SGAs含量超过一定值就会对人和动物产生毒性。调控SGAs的合成和空间分布,提高地上部分SGAs的含量,对于提高马铃薯抗病性将具有重要的的作用和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光合组织特异启动子rbcS驱动的茄啶糖基转移酶(SGT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和马铃薯进行遗传转化,用以调控马铃薯体内SGAs的空间分布,特异的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SGAs的含量。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以含有茄啶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质粒pMD-T/sgt1,pMD-T/sgt2和pMD-T/sgt3为模板,亚克隆得到基因sgt1、sgt2、sgt3,与报道的sgt1、sgt2、sgt3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3%、99.5%、99.5%,其ORF分别为1470bp、1470bp、1500bp。2.采用PCR方法,以马铃薯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到光合组织特异启动子rbcS,与报道的rbcS相应序列同源性达到98.9%。3.以植物表达载体pCEPSPS为基础载体,在多克隆位点依次引入rbcS启动子、sgt1/sgt2/sgt3目的基因和nos终止子。构建了由光合组织特异启动子rbcS驱动的pCENr-sgt1、pCENr-sgt2、pCENr-sgt3植物表达载体,并将pCENr-sgt3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得到工程菌。4.采用含pCENr-sgt3的农杆菌工程菌对烟草T12进行了转化,共获得56株再生植株;采用PCR筛选出了11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9.6%;除草剂抗性筛选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具有对草甘膦的抗性,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烟草植株基因组中并能够表达。5.利用马铃薯试管薯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CENr-sgt3转化夏波蒂和陇薯3号2个优良品种,获得9株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的鉴定及sgt3的表达水平检测有待进一步测定。(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毛紫微[8](2013)在《猪链球菌噬菌体SMP末端酶大亚单位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 Suis)是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流行范围最广、致病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猪链球菌,能导致猪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和人的脑膜炎,甚至会致人死亡,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预防、治疗猪链球菌病一般采用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菌株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困难,基于噬菌体的治疗策略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末端酶(Terminase)是dsDNA病毒包装过程中的必要功能蛋白,其大亚单位在包装过程中往往行使全酶的作用,一般具有ATP酶活性和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猪链球菌噬菌体SMP是一株猪链球菌2型的烈性噬菌体,但目前对该噬菌体的末端酶的编码基因和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将通过大肠杆菌系统重组表达猪链球菌噬菌体末端酶大亚单位(TlsSMP),并研究TlsSMP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文利用SWISS-MODEL、NCBI CDD和PSIPRED等蛋白结构分析软件预测了噬菌体(SMP)末端酶大亚单位,结果显示,末端酶大亚单位具有一个结构域。基于蛋白叁级结构的预测发现,末端酶大亚单位与G2P(噬菌体SPP1核酸酶功能域)同源性最高,达到30.5%,重迭区域位于240aa-412aa处,预测的末端酶大亚单位具有末端酶的结构特征。为了制备末端酶大亚单位,本文应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系统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TlsSMP。以噬菌体SMP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SMP末端酶大亚单位基因(TlsSMP),构建pEasy-E1-Tls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通过IPTG(终浓度为0.4mmol/L)于16℃诱导表达15h,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分析,确定其为53.26kD大小的TlsSMP融合蛋白。Western-blotting实验进一步表明,TlsSMP融合蛋白可被特异性血清识别,呈可溶性表达。为了揭示重组TlsSMP的生物学功能,应用His-trap纯化柱纯化了融合蛋白,经浓缩后,浓度可达1-1.5mmol/L。基于磷酸检测试剂盒测定了TlsSMP融合蛋白水解ATP产生无机磷酸的水平,确认其具有ATP酶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TlsSMP在pH7、23℃和Mg2+存在的条件下,其ATP酶活性最强,其它金属离子如Ca2+、Mn2+和Co2+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了ATP酶活作用外,末端酶大亚单位是否还具有限制性内切酶及DNA连接酶的作用,尚待进一步验证。鉴于噬菌体末端酶在噬菌体等病毒包装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可为研制安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控制dsDNA病毒感染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牛继平[9](2012)在《马铃薯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酶基因克隆及相关miRNA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苷生物碱(SGAs)是一类存在于茄科植物和百合科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与植物抗逆性和产品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茄啶:糖基转移酶(SGT)为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关键酶,研究其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酶蛋白特性,对于调控植物体内SGAs合成及其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SGTs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马铃薯块茎的sgt1、sgt2和sgt3叁个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了叁个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性质及功能;利用micro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量明显的microRNA,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调控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相关酶及中间产物相关的microRNA,为进一步分离酶蛋白和研究其活性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调控植物体内SGAs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其他遗传系统中表达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马铃薯块茎表皮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3个糖基转移酶(SGT1、SGT2和SGT3)基因cDNA。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sgt1、sgt2和sgt3叁个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467~1518bp,编码488~50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注册的高等植物SGT酶基因核苷酸序列(U82367.2、DQ218276.1和DQ266437)的同源性均在99.12%以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了3个糖基转移酶cDNA编码的酶蛋白结构和特性,发现3个基因都具有UDPG糖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及重要的功能位点,pI为5.52~5.62,叁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糖基转移酶单体结构模型相似,都为糖基转移酶家族成员,具有合成类固醇糖苷生物碱的功能。克隆的3个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sgt1,JN695005;sgt2,JN695006;sgt3,HM188447)。2.以5个基因型马铃薯块茎及叶片为试验材料,经红光诱导后提取smallRNA,采用Illumina-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光诱导和非诱导的马铃薯都块茎及叶片进行测序,构建马铃薯miRNA库,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马铃薯块茎和叶片中调控马铃薯糖苷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miRNA。研究发现,在马铃薯四个miRNA库中共检测到差异表达明显的153个已知的miRNA,分别属于115个miRNA家族,其表达丰度在1~123803之间。通过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1条miRNAs参与调控的56个靶基因直接或间接参与糖苷生物碱的合成。其中发现有30个靶基因直接参与调控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酶基因(sgt1、sgt2和sgt3)的合成。(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黄斌,李瑞珍,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10](2010)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8例;按组织学分组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SCC组24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结果在NILM、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56%、14.09%、15.00%、42.11%、67.35%、100%。在正常或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06%、7.74%、54.76%、100%。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01)。hTERC基因在HR-HPV阳性与阴性组中扩增率为29.08%与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1%、92.54%、82.35%和83.04%。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0年15期)
末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很多,但耐药性结核菌的出现使得新的治疗方法,如噬菌体疗法越来越受重视.结核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它能够启动细菌细胞壁的溶解过程,裂解分枝杆菌,从而最终摧毁宿主菌,达到治疗效果.结核菌噬菌体末端酶在DNA包装过程中特异性地切割DNA连环体,通过产生成熟的病毒DNA而参与基因组包装,对末端酶的研究有助于对噬菌体疗法的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噬菌体SWU1基因组中末端酶的大亚基的基因Ter L为模板,构建了重组载体,再经过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后,利用一系列的纯化手段,得到了大量表达的高纯度的Ter L蛋白,并通过结晶条件的尝试,得到了其晶体,为末端酶Ter L结构的解析和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末端酶论文参考文献
[1].武飞飞,蔡汝洁,陈婷,张云龙,陆昌瑞.噬菌体phi29末端酶gp16蛋白C端结构域在溶液中的构象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2].刘慧娟,张伟,周卫红.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末端酶TerL的结晶化初步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毛紫微,浦坚华,华亚.末端酶在噬菌体包装过程的作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
[4].宋少云,贾艳华,祝心舟,庞义.末端酶及其在噬菌体包装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3
[5].毛紫微,吉文汇,杜斌,邹绮,严亚贤.猪链球菌噬菌体SMP末端酶大亚基单位的活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
[6].魏桂民.马铃薯SGAs合成末端酶基因5′侧翼序列克隆及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13
[7].陆艳梅.SGAs合成代谢末端酶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及对马铃薯遗传转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
[8].毛紫微.猪链球菌噬菌体SMP末端酶大亚单位的生物学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9].牛继平.马铃薯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酶基因克隆及相关miRNA筛选[D].甘肃农业大学.2012
[10].黄斌,李瑞珍,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