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专利属于发电机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组、第一散热机构和用于容纳发电机组的散热箱,散热箱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散热箱的底端内侧设于支架,发电机组固定设于支架的顶端,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出风管、第一冷凝器本体和带输出轴的电机,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贯穿散热箱的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第一叶片设于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第一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第一出风管的另一端正对电机的侧面,第一冷凝器本体连接于第一出风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对发电机组降温的同时,可以对电机降温,避免电机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影响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第一散热机构和用于容纳发电机组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散热箱的底端内侧设于支架,所述发电机组固定设于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出风管、第一冷凝器本体和带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贯穿散热箱的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第一叶片设于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的另一端正对电机的侧面,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连接于第一出风管上。
设计方案
1.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第一散热机构和用于容纳发电机组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散热箱的底端内侧设于支架,所述发电机组固定设于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出风管、第一冷凝器本体和带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贯穿散热箱的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第一叶片设于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的另一端正对电机的侧面,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连接于第一出风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管正对电机的一端为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叶片、转轴、第二出风管和第二冷凝器本体,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散热箱右端内侧,所述第二叶片连接于转轴上,所述第二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设于第二出风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管延伸至散热箱内的一端正对第二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连接架和万向轮,所述连接架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另一端与万向轮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电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尽快散失掉,以保障发电机组不过热、并正常运转。现在常用的发电机组冷却器有光管管束结构,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管束,再通过外部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现有发电机机组的散热方式单一,大多采用风机散热,但是没有对风机内部的电机进行降温,使电机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风机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电机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对驱动风机的电机散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组、第一散热机构和用于容纳发电机组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散热箱的底端内侧设于支架,所述发电机组固定设于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出风管、第一冷凝器本体和带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贯穿散热箱的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第一叶片设于电机输出轴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的另一端正对电机的侧面,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连接于第一出风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发电机组工作的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叶片转动,并向发电机组吹风,吹向发电机组的冷风将发电机组上热量从第一出风管排出,当热风沿着第一出风管排出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冷凝器本体将热风冷却为冷风,并吹向电机,对电机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叶片转动产生的冷风对发电机组降温;另一方面可以将排出的热风冷却后吹向电机,对电机散热,避免电机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出风管正对电机的一端为喇叭状。将第一出风管正对电机的一端设为喇叭状,可以使第一出风管排出的冷风大面积接触电机的侧面,从而使电机的散热速度变快。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叶片、转轴、第二出风管和第二冷凝器本体,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散热箱右端内侧,所述第二叶片连接于转轴上,所述第二出风管的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设于第二出风管上。第一叶片转动产生的冷风吹向发电机组后,携带发电机组上的热量从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排出,当热风从第二出风管排出的过程,通过第二冷凝器本体将热风冷却为冷风,然后吹向第二叶片,同时带动第二叶片转动,第二叶片转动产生的冷风吹向发电机组的右侧面,对发电机组降温。本方案设置第二散热结构可以加快发电机组的降温,而设置第二出风管与散热箱的底端连通,可以快速将散热箱的热风排出。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出风管延伸至散热箱内的一端正对第二叶片。设置第二出风管正对第二叶片,可以使第二出风管出来的风正对着第二叶片,从而使第二叶片快速转动。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连接架和万向轮,所述连接架一端与散热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另一端与万向轮连接。在散热箱的底端设置滑动机构,便于移动发电机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发电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散热箱1、第一出风管2、第一冷凝器本体3、电机4、第一叶片5、发电机组6、支架7、连接架8、万向轮9、进气口10、第二出风管11、第二冷凝器本体12、转轴13、第二叶片14。
如图1所示:发电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组6、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用于容纳发电机组6的散热箱1,散热箱1的顶端设有进气口10,散热箱1的底端内侧设于支架7,散热箱1的底端设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连接架8和万向轮9,连接架8一端与散热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架8另一端与万向轮9连接发电机组6固定设于支架7的顶端;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叶片5、第一出风管2、第一冷凝器本体3和带输出轴的电机4,电机4输出轴的自由端贯穿散热箱1的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1内,电机4的输出轴与散热箱1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叶片5设于电机4输出轴的自由端,第一出风管2的一端与散热箱1的底端连通,第一出风管2的另一端正对电机4的侧面,并与电机4的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冷凝器本体3连接于第一出风管2上,第一出风管2正对电机4的一端为喇叭状。
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叶片14、转轴13、第二出风管11和第二冷凝器本体12,转轴1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散热箱1右侧内部,第二叶片14连接于转轴13上,第二出风管11的一端与散热箱1的底端连通,第二出风管11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1顶端,并延伸至散热箱1内,第二冷凝器本体12设于第二出风管11上,第二出风管11延伸至散热箱1内的一端正对第二叶片14。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当发电机组6工作的同时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第一叶片5转动,并向发电机组6吹风,吹向发电机组6的冷风将发电机组6上热量从第一出风管2和第二出风管11排出,当热风沿着第一出风管2排出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冷凝器本体3将热风冷却为冷风,并吹向电机4,对电机4散热;而从第二出风管11排出热风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冷凝器本体12将热风冷却为冷风,然后吹向第二叶片14,同时带动第二叶片14转动,第二叶片14转动产生的冷风吹向发电机组6的右侧面,对发电机组6降温。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927234.9
申请日:2019-06-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5(新疆)
授权编号:CN209748358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H02K9/06
专利分类号:H02K9/06;H02K9/10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西拓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西拓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北京南路467号中核大厦B座11层
发明人:陈双塔;沈京山;刘奇志;郝云飞;马晓俊
第一发明人:陈双塔
当前权利人:西拓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