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后对课堂教学的首要基础和前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已融入了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授小学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时,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构建策略
步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已经不期而至。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电子白板、多媒体现代化教室等等,已经慢慢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趣味化。但不管怎样变化,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的讲解完课程、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听课效果,是教师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为例,简单论述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和策略。
一、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内涵
目前阶段,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或设备主要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课堂、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平板电脑等。在教学时,教师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结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讨论、探究、对话、分析实践等教学方式,来开展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多方互动以及课内课外知识的穿插融合,形成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要想完整地构建起这样的一个高效课堂,在其中起着基础作用的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项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式,并将其合理的安排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可以使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有效化。
二、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优势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多样化的功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多种思路和方法,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再担心只用口和笔是否能让学生听懂,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堂或交互式白板,为学生播放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来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同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除了带给学生更加多层次的视听享受外,还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消化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受资源、管线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天然气发电机组发展还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广东地区是我国目前气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华东地区是燃机最集中的地区(见图2)。
三、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遇到的主要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体发育的限制,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面对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枯燥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甚至出现畏难情绪抗拒学习数学。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课堂教学效率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清楚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易懂且乐在其中。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在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学生在测量教师的课桌,其中一个学生拿米尺量完,但还差一点,然后另一个帮忙量剩下的部分,量出来是5分米。教师可以借助这张图做小数的导入,让学生看图后思考5分米不够1米,那桌子的长度怎样表示呢?当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桌子,看看是否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那么,在这几个问题的导入下,学生就会对小数的学习产生较大的探究欲,就会去自主思考“小数是什么?它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那么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导入内容顺利进行展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的意义。
四、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研究对象的古代文献记载一致(只有两处始建记录且时间统一),故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比”的第一点。乡土建筑的地域性差异较大,不应拘泥于研究对象与“法式”对比,应充分研究地方建筑特色,参考“法式”,综合分析判断。本文着眼于总结金溪明代牌坊门楣题注惯例,通过比较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建造年代。
五、 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导入,高效渗透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是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通过以往所学知识点来进行归纳和推理,进而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新学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以便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将单一的数学知识扩展,这样在学习数学时就会降低难度,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想做到这点,单纯地书本或黑板是无法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常常会学了前边忘了后边,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前后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充分串联在一起,并借助屏幕将概念总结在一起,方便学生学习。
对断路器合闸弹簧压缩量调节后,再次进行机械特性测试时,发现断路器合闸时间及合闸不同期时间皆满足厂家技术标准要求,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断路器机械特性曲线也无异常,如图2所示。但是,断路器三相合闸速度却始终低于厂家技术标准要求的2.9~3.6 m/s。
比如说,在学习“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白了小数的概念,并通过后续的深入学习明白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换算,由此掌握一位小数的意义和概念。那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借助微课小视频将后续知识点一段段的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并推断出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甚至是四位小数的意义,明白十分之一就是0.1、一百分之一就是0.01、一千分之一就是0.001。当全部学完后教师可以再放一个总结性的微课视频,将小数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就会相对轻松且明白的掌握小数意义的概念,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在这整个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巧妙地将各个递进的知识点进行了融洽的连接,让知识得以清晰地连接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简化了教学流程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一种趋势。但是,在很多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个框架,徒有其表而无较大的作用,一堂课下来看似形式多样、教学环节紧凑,可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或具备了多少数学素养并不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只是应用了信息技术及设备,并没有将其有效地融合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中,所以不但阻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也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二)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
课前导入环节作为一节数学课的开始,虽然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其在整节课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甚至为整节课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奠定了基调。因此,在讲解“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前,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将学生的感官与屏幕展示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意义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小数初始就形成一个关于小数的概念性框架,并激发起学生对小数意义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小数概念的这部分知识是分为了两部分进行教学的,其中一部分是作为基础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中进行的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是联系生活中具体的情境来认识小数;而关于小数的第二部分的学习,则是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章节,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小数基础的一个递进,也是学生全面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所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以“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并让学生明白分数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因此,在以《小数的意义》为例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让学生清晰明白地了解到小数的意义及其延伸扩展内容。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在诸多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尤其是在学习效果、毕业、就业等方面。可以使学生实现在学业中的成就,如顺利获得学位、从事心仪的职业等,甚至可以因此而受益一生。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保证学生顺利毕业甚至帮助就业上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巩固,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是由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组合而成的,其中,课堂练习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将大半的时间留给学生、留给练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最讨厌的就是做数学练习,原因无他就是太枯燥、无趣了,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练习对学生是一种折磨,对教师的教学也毫无用处。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喜好及心理特点,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用在线课堂、校内学习系统、多媒体教室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数学闯关游戏题,就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完“小数的意义”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在线课程系统把练习题设置成闯关的模式,第一关是简单地让学生看图写出小数,如: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一张放大的尺子,上面标好不同的刻度,让学生数出刻度并写出相应的小数;第二关则是将相同的分数和小数连在一起,如:和和和0.75等;第三关是把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打乱顺序让学生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第四关是把不同的小数、分数混合进行排序,如:学生只有全部正确地完成一关的练习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关,以此类推,在逐步闯关的过程中,用时最少的学生最终获胜,可以获得相应的课堂奖励,而用时最多的几个学生则将面临小惩罚。这样的游戏方式大大地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练习还是这些练习,但无形中却增添了很多竞争和乐趣,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其中,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练习效果,并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逐步巩固了相应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今后教学的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发成熟和广泛,因此,教师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学习要求,合理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为品.渗透数学思想发散数学思维巩固数学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7.
[2]邓先果.借信息化之东风,着力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刍议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J].课程教育,2017.
[3]温伟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以《小数的意义》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
作者简介:
李光德,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