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朱昆[1](2015)在《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与规范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地面沉降灾害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面沉降的监测已经成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简称DFOS)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近年来已在地面沉降变形监测中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为了规范这一技术在地面沉降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制定相应技术规范十分必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近几年来在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地面沉降DFOS技术的原理、方法、适用范围、感测光缆种类与性能、布设与安装、数据处理与分析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最后初步形成了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规范。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阐述,阐明了制定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规范的重要性。(2)详细介绍了地面沉降DFOS技术中BOTDR、BOTDA、FBG三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变形特点,总结出了土体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形监测、大变形监测、感测光纤布设工艺和温度补偿中的技术等监测难点。(3)详细介绍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监测中的解调仪器、感测光缆与传感器、温度补偿光缆、传感器的布设工艺等关键技术。(4)研究并构建了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并给出了感测光缆的性能评价标准。(5)采用垂向直埋式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对苏州盛泽地面沉降监测点进行了野外现场监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表明BOTDR感测技术、FBG位移计和渗压计,均可精确地定位砂层位置以及土体变形的趋势。(6)采用水平向直埋式和水平向定点式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对无锡杨墅里地裂缝监测点进行了野外现场监测,表明钢丝绳感测光缆和定点分布式感测光缆不仅对光纤内部纤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与土体的耦合良好;定点式布设方法能够有效的定位出地裂缝的发生位置和土体的变形趋势。(7)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规范。
郑玉萍,韩晔,王巍,王淼,陆阳[2](2014)在《天津辛口镇分层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使用分层标对不同层位不同岩性地层进行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是进行地面沉降规律与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以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分层标为例,对2005年-2009年地面沉降分层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区潜水-微承压、第Ⅱ、第Ⅲ含水层沉降量呈逐年减小趋势;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及第Ⅰ承压含水层沉降量与本层地下水开采关系较小,其沉降量主要由介质弹性形变量组成;第Ⅳ承压含水层仍处于匀速沉降阶段,第Ⅱ、Ⅲ含水层削减开采量未对本层沉降起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地下水开采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郑玉萍,王巍,韩晔,王淼,陆阳[3](2014)在《天津市西青区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面沉降是天津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短缺而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以西青区郑庄子分层标为中心选取局部模拟区,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开展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流场相关关系数值模拟。建立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确定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对比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证明模拟效果良好,地下水流场曲线与地面沉降曲线拟合情况理想。分析表明,在保证参数与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基本相符的情况下,虽然数值模型方法计算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值存在误差,但整体能反映其沉降变化过程。
陈明忠[4](2012)在《地面沉降监测一孔多用标技术关键与应用实效》文中研究指明在系统总结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岩标兼地下水监测井和分层标兼地下水监测井的一孔多用标技术,并在上海两座地面沉降监测站中得到成功应用。论述了一孔多用标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应用效果,总结了一孔多用标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以助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进步与防治工作深化。
严学新,张阿根,龚士良,顾为栋,万贵富,李勤奋,黄小秋,俞俊英,曾正强,朱恒银[5](2006)在《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标技术与重大典型建筑密集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文中认为地面沉降在世界各国均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城市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日渐突出,给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岩标、分层标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控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地面沉降监测标的设计、施工尚无一整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工艺流程,仅有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积累的点滴经验,也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其技术进步及推广应用因之受到很大局限。
龚士良,顾为栋[6](2002)在《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文中提出基岩标是地面变形监测、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基准设施 ,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标是新近研制的新标型 ,其标孔口径为 10 0 0mm。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了其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
顾为栋,龚士良[7](2000)在《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岩标是地面变形监测、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基准设施,文章介绍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标的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
戚惠民,顾为栋,龚士良[8](2000)在《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文中研究表明基岩标是地面变形监测、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基准设施。介绍了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标的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
戚惠民,龚士良[9](2000)在《上海新一轮地面沉降监控网络规划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5年开始实施的上海新一轮地面沉降监控网络建设,旨在实现全市地面沉降的全方位监控,并使之率先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工程之一。
二、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与规范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现状 |
1.2.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 |
1.2.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
1.2.3 水准测量 |
1.2.4 监测标技术 |
1.2.5 小结 |
1.3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制定监测规范的必要性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原理 |
2.1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 |
2.1.1 BOTDR感测技术 |
2.1.2 BOTDA感测技术 |
2.1.3 FBG感测技术 |
2.1.4 DFOS技术对比分析 |
2.2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原理 |
2.2.1 地面沉降的变形特点 |
2.2.2 地面沉降分布式监测的难点 |
2.2.3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面沉降DFOS监测中关键技术研究 |
3.1 概述 |
3.2 解调设备 |
3.2.1 BOTDR解调仪 |
3.2.2 BOTDA解调仪 |
3.2.3 FBG解调仪 |
3.3 感测光缆与传感器 |
3.3.1 定点分布式感测光缆 |
3.3.2 金属基索状分布式光纤感测光缆 |
3.3.3 FBG静力水准仪 |
3.3.4 FBG位移计 |
3.3.5 FBG渗压计 |
3.4 地面沉降监测中温度补偿光缆 |
3.5 布设工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 |
4.1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组成 |
4.2 方案设计子系统 |
4.3 感测光缆子系统 |
4.3.1 感测光缆的检测与评价 |
4.3.2 感测光缆的布设工艺 |
4.4 信号采集子系统 |
4.5 数据处理子系统 |
4.6 监测分析子系统 |
第五章 苏州盛泽地面沉降DFOS监测实例研究 |
5.1 概述 |
5.2 监测方案 |
5.3 试验过程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无锡杨墅里地裂缝DFOS监测实例研究 |
6.1 概述 |
6.2 监测方案 |
6.3 试验过程 |
6.4 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规范初步编制 |
7.1 总则 |
7.2 术语,符号 |
7.2.1 术语 |
7.2.2 符号 |
7.3 基本规定 |
7.3.1 监测方法 |
7.3.2 监测工作程序 |
7.4 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 |
7.4.1 光纤解调仪的选择 |
7.4.2 感测光缆与传感器的选择 |
7.4.3 感测光缆与传感器的植入 |
7.4.4 监测过程 |
7.4.5 数据处理与整理 |
7.4.6 监测结果评价 |
7.4.7 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 |
7.5 监测报告模板 |
7.5.1 监测报告内容 |
7.5.2 监测报告模板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2)天津辛口镇分层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及地面沉降背景 |
1.1 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 |
1.2 地面沉降背景 |
2 分层标埋设及监测层位介绍 |
3 分层地面沉降及水位监测特征 |
3.1 分层地面沉降特征及构成分析 |
3.1.1 总沉降量动态特征 |
3.1.2 沉降量构成特征分析 |
3.2 水位分层监测特征及成因分析 |
3.2.1 C3及其之上层位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 |
3.2.2 C4、C5层位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 |
3.3 对各层位沉降规律的讨论 |
(3)天津市西青区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1.1 模拟区简介 |
1.2 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 |
1.3 地面沉降背景 |
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 |
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2.1.1 含水层划分 |
2.1.2 边界条件 |
2.1.3 地下水流特征 |
2.2 数学模型 |
2.2.1 水流模型 |
2.2.2 土力学特征模型 |
3 西青区地面沉降数值模拟 |
3.1 数值模型建立 |
3.1.1 网格剖分 |
3.1.2 模拟期及初始条件 |
3.1.3 边界条件 |
3.1.4 源汇项的处理 |
3.1.5 参数的选择 |
3.1.6 力学参数的处理 |
3.2 模型模拟与验证 |
3.2.1 拟合方法 |
3.2.2 水位及流场拟合 |
3.2.3 地面沉降模拟 |
4 模拟结果分析 |
4.1 误差分析 |
4.2 三维水流模型与地面沉降对应关系分析 |
(4)地面沉降监测一孔多用标技术关键与应用实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理 |
2 结构设计 |
2.1 钻孔结构 |
2.2 保护管 |
2.3 标杆 |
2.4 扶正器 |
2.5 标底 |
2.6 水位测口与主标头 |
3 施工技术 |
3.1 成孔工艺 |
3.2 扫孔与调浆清孔 |
3.3 井管 |
3.4 下管 |
3.5 下入保护管及压标 |
3.6 填砾 |
3.7 止水 |
3.8 洗井与抽水试验 |
3.9 下入标杆 |
3.1 0 安装主标头及测口 |
4 应用实践与效果分析 |
4.1 实施情况 |
4.2 监测数据分析 |
5 结语 |
(7)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基岩标设计原理 |
4 基岩标施工技术 |
5 结语 |
四、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面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与规范初探[D]. 朱昆. 南京大学, 2015(04)
- [2]天津辛口镇分层地面沉降特征及成因[J]. 郑玉萍,韩晔,王巍,王淼,陆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5)
- [3]天津市西青区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J]. 郑玉萍,王巍,韩晔,王淼,陆阳. 地下水, 2014(04)
- [4]地面沉降监测一孔多用标技术关键与应用实效[J]. 陈明忠. 上海国土资源, 2012(03)
- [5]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标技术与重大典型建筑密集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A]. 严学新,张阿根,龚士良,顾为栋,万贵富,李勤奋,黄小秋,俞俊英,曾正强,朱恒银. “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 2006
- [6]上海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J]. 龚士良,顾为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2(S1)
- [7]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J]. 顾为栋,龚士良. 上海地质, 2000(04)
- [8]大口径竖井式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J]. 戚惠民,顾为栋,龚士良. 岩土工程技术, 2000(03)
- [9]上海新一轮地面沉降监控网络规划建设[J]. 戚惠民,龚士良. 上海建设科技,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