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式电流互感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第一壳体、设于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磁芯、缠绕于磁芯上的绕组和固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均固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铰接并且两者之间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把手的端部开设有接线口,每个把手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其一端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伸长机构,所述伸长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内腔内的伸长杆和设于内腔出口处开设有卡槽,所述伸长杆的一端伸出内腔,所述内腔出口处的宽度大于其位于把手内的宽度,其位于内腔内的一端固设有卡块。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对电缆进行测量时加长把手的长度以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壳体(1)、设于第一壳体(1)一侧的第二壳体(2)、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的磁芯(3)、缠绕于磁芯(3)上的绕组(4)和固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均固设有把手(5),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铰接并且两者之间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中心孔(11),所述把手(5)的端部开设有接线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把手(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其一端连通的内腔(52),所述内腔(52)内设有伸长机构(6),所述伸长机构(6)包括滑移连接于内腔(52)内的伸长杆(61)和设于内腔(52)出口处开设有卡槽(5411),所述伸长杆(61)的一端伸出内腔(52),所述内腔(52)出口处的宽度大于其位于把手(5)内的宽度,伸长杆(61)靠近把手(5)的一端固设有球形的连接块(613),连接块(613)的直径与内腔(52)的直径相同,并大于伸长杆(61)的直径,卡块(62)固设于连接块(613)的侧壁上,在伸长杆(61)完全拉出的位置处时,卡块(62)会卡在内腔(52)内并能够在内腔(52)内转动到与卡槽(5411)卡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壳体(1)、设于第一壳体(1)一侧的第二壳体(2)、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的磁芯(3)、缠绕于磁芯(3)上的绕组(4)和固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侧均固设有把手(5),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铰接并且两者之间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中心孔(11),所述把手(5)的端部开设有接线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把手(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其一端连通的内腔(52),所述内腔(52)内设有伸长机构(6),所述伸长机构(6)包括滑移连接于内腔(52)内的伸长杆(61)和设于内腔(52)出口处开设有卡槽(5411),所述伸长杆(61)的一端伸出内腔(52),所述内腔(52)出口处的宽度大于其位于把手(5)内的宽度,伸长杆(61)靠近把手(5)的一端固设有球形的连接块(613),连接块(613)的直径与内腔(52)的直径相同,并大于伸长杆(61)的直径,卡块(62)固设于连接块(613)的侧壁上,在伸长杆(61)完全拉出的位置处时,卡块(62)会卡在内腔(52)内并能够在内腔(52)内转动到与卡槽(541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53),所述连接槽(53)内转动连接棘轮(541),所述卡槽(5411)位于棘轮(541)的相邻两个齿之间,所述棘轮(541)远离伸长杆(61)的一侧设有棘爪(543),所述棘轮(541)与棘爪(543)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53)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42),所述连接杆(542)的两端与把手(5)转动连接,所述棘爪(543)设于连接杆(5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42)的一端伸出把手(5)设置,所述连接杆(542)伸出把手(5)的一端固设与连接杆(542)同轴设置的转轮(54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42)上套设有扭簧(545),所述扭簧(545)的一端与连接杆(5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槽(53)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杆(61)包括与内腔(52)滑移连接的第一杆体(611)和设于第二杆体(61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杆体(612),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612)相互套设,并且第一杆体(611)与第二杆体(612)、相邻第二杆体(612)之间均设有防止两者相互脱离并且在第二杆体(612)拉出后不会回缩的限位组件(6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3)包括设于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远离把手(5)一端的第一挡环(631)和固设于第二杆体(612)靠近把手(5)一端的第二挡环(632),所述第二挡环(632)位于相邻的第一挡环(631)内侧,所述第一挡环(631)内侧的侧壁能够与第二挡环(632)外侧的侧壁相贴,所述第二挡环(632)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634),所述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靠近自身第一挡环(631)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外螺纹(634)相配合的内螺纹(6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钳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最内侧的第二杆体(612)的端部固设有拉环(63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中,一般用于开关频率脉冲电流的检测,作为控制、驱动或者保护信号。常用的脉冲电流互感器都采用环形磁芯,制作组装时,将信号绕组绕制在磁环上,被采样的电流信号则穿过磁环上绕若干圈,这样就能在信号绕组上获得需要的脉冲电流信号。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715913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钳形阻性电流互感器,包含:第一铁芯;第一线圈,绕制在所述的第一铁芯的外壁上;第二铁芯,与第一铁芯并列排布形成双铁芯;第二线圈,绕制在所述的第二铁芯的外壁上;第三线圈,绕制在所述的双铁芯的外壁上;其中,所述的第一线圈的正向同名端、第三线圈的正向同名端和第二线圈的反向同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线圈的反向同名端、第三线圈的反向同名端和第二线圈的正向同名端相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对比文件能够提供一种抗甘涛能力强,信号稳定的钳式电流互感器,但是在对高压线缆进行测量时,装在现场的高压断路器,其升高座一般在距离地面2.5-4米,离高压线很近,如果由人工爬上设备实施钳形电流互感器的挂装和拆卸操作,存在不可预期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电缆进行测量时加长把手的长度以提高安全性的钳式电流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壳体、设于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磁芯、缠绕于磁芯上的绕组和固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均固设有把手,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铰接并且两者之间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把手的端部开设有接线口,每个把手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其一端连通的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伸长机构,所述伸长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内腔内的伸长杆和设于内腔出口处开设有卡槽,所述伸长杆的一端伸出内腔,所述内腔出口处的宽度大于其位于把手内的宽度,伸长杆靠近把手的一端固设有球形的连接块,连接块的直径与内腔的直径相同,并大于伸长杆的直径,卡块固设于连接块的侧壁上,在伸长杆完全拉出的位置处时,卡块会卡在内腔内并能够在内腔内转动到与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高压线缆进行测量时,将伸长杆从内腔内抽出,而后转动伸长杆将卡块卡入到卡槽内,完成对应伸长杆的固定,在两个把手上的伸长杆均拉出之后,而后握住两个伸长杆并转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穿过开口,高压电缆通过两者之间的开口进入到中心孔内,而后再反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时开口闭合,这样既可对电缆进行测量,再测量完成之后,转动两个伸长杆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取下,再将卡块与卡槽分离,将伸长杆送回到内腔内,以进行下一次的测量,由于伸长杆加长人到高压线缆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转动连接棘轮,所述卡槽位于棘轮的相邻两个齿之间,所述棘轮远离伸长杆的一侧设有棘爪,所述棘轮与棘爪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伸长杆拉出之后,转动伸长杆,伸长杆转动并带动卡块转动,卡块转动到棘轮的两个齿之间后,棘爪会卡住棘轮从而防止棘轮反转,进而将卡块固定在卡槽内,固定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把手转动连接,所述棘爪设于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使棘爪与棘轮分离,这样卡块可以从卡槽内返回,进而伸长杆送回到内腔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伸出把手设置,所述连接杆伸出把手的一端固设与连接杆同轴设置的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轮并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以使得棘轮与棘爪相互分离,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伸长杆送回到内腔内之后,连接杆在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反转,使得棘爪自动回到原位与棘轮相互啮合,以便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长杆包括与内腔滑移连接的第一杆体和设于第二杆体内的至少一个第二杆体,相邻的两个第二杆体相互套设,并且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邻第二杆体之间均设有防止两者相互脱离并且在第二杆体拉出后不会回缩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伸长杆拉出时,第二杆体会先于第一杆体拉出,在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均拉出之后,通过限位组件对相邻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两个第二杆体之间进行固定,并防止第把手的长度会大幅度增加,以提高了电流互感器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远离把手一端的第一挡环和固设于第二杆体靠近把手一端的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位于相邻的第一挡环内侧,所述第一挡环内侧的侧壁能够与第二挡环外侧的侧壁相贴,所述第二挡环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靠近自身第一挡环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拉出之后,转动第二杆体,使第二挡环拧入到相应的内螺纹上,在拧到与相应的第一挡环相贴时停止,这样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以及相邻两个杆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固定,在对高压电缆测量完成之后,反向转动第二杆体可以将第二杆体滑入到相邻的外侧第二杆体或者第一杆体内,方便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于最内侧的第二杆体的端部固设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环将第二杆体和第一杆体拉出,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远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伸长机构以保证在对高压电缆进行测量时更为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的端部开设连接槽,并在连接槽内设置棘轮与棘爪从而比较方便地对卡块进行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棘爪设置在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杆可以将棘轮与棘爪进行分离,以方便伸长杆返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11、中心孔;2、第二壳体;3、磁芯;4、绕组;5、把手;51、线缆;52、内腔;53、连接槽;54、卡紧组件;541、棘轮;5411、卡槽;542、连接杆;543、棘爪;544、转轮;545、扭簧;6、伸长机构;61、伸长杆;611、第一杆体;612、第二杆体;613、连接块;62、卡块;63、限位组件;631、第一挡环;632、第二挡环;633、内螺纹;634、外螺纹;635、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钳式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磁芯3、绕组4和把手5。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呈半圆形,并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一端相互铰接,两者的另一端相互紧贴,并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开设有圆形的中心孔11,高压电缆在测量时设于穿入到中心孔11内,磁芯3共有两部分并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内,并且两端磁芯3相互铰接,绕组4缠绕于两段磁芯3上,把手5共有两个并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把手5均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铰接的一侧。其中一个把手5的一端开设有两个接线口,接线口出连接有线缆51,用于对连接电流测量设置。

每个把手5的内部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内腔52,内腔52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且其一端伸出到把手5远离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端,并且内腔52的轴线方向沿着把手5的长度方向设置,内腔52内设有伸长机构6,伸长机构6包括伸长杆61和卡块62,伸长杆61呈圆柱形并且插设在内腔52内,伸长杆61与内腔52滑移连接,卡块62位于伸长杆61靠近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端,并且伸长杆61靠近卡块62的一端固设有球形的连接块613,连接块613的直径与内腔52的直径相同,并大于伸长杆61的直径,卡块62固设于连接块613的侧壁上,把手5对应内腔52出口处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53,所述连接槽53内设有与卡块62配合的卡紧组件54,卡紧组件54包括棘轮541、连接杆542和棘爪543。棘轮541与轴向方向与内腔5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并且其两端与棘轮541转动连接,连接杆542与棘轮541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并且连接杆542的两端与连接槽53的侧壁转动连接,棘爪543连接于连接杆542的中部并与棘轮541相互啮合,并且棘轮541的相邻两个齿之间为卡槽5411。

连接杆542的一端伸出把手5,并且其伸出把手5的一端固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转轮544,并且连接杆542的两侧均套设于扭簧545,扭簧545的一端与连接杆5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槽53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对高压线缆51进行测量时,将伸长杆61从内腔52内抽出,而后转动伸长杆61将卡块62卡入到卡槽5411内,完成对应伸长杆61的固定,在两个把手5上的伸长杆61均拉出之后,而后握住两个伸长杆61并转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穿过开口,高压电缆通过两者之间的开口进入到中心孔11内,而后再反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时开口闭合,这样既可对电缆进行测量,再测量完成之后,转动两个伸长杆61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取下,再将卡块62与卡槽5411分离,将伸长杆61送回到内腔52内,以进行下一次的测量,由于伸长杆61加长人到高压线缆51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安全。

在伸长杆61拉出之后,转动伸长杆61,伸长杆61转动并带动卡块62转动,卡块62转动到棘轮541的两个齿之间后,棘爪543会卡住棘轮541从而防止棘轮541反转,进而将卡块62固定在卡槽5411内,固定稳定。转动连接杆542,使棘爪543与棘轮541分离,这样卡块62可以从卡槽5411内返回,进而伸长杆61送回到内腔52内,转动转轮544并带动连接杆542进行转动,以使得棘轮541与棘爪543相互分离,更为方便。在伸长杆61送回到内腔52内之后,连接杆542在扭簧545的回弹力作用下反转,使得棘爪543自动回到原位与棘轮541相互啮合,以便下次使用。

如图3和图4所示,伸长杆61包括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均为圆柱形,第一杆体611与上述连接块613固定连接,第二杆体612共有两个并且同轴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杆体612设于第一杆体611内,另一个第二杆体612插设于上述第一杆体611内,第二杆体612与第一杆体611、两个第二杆体612之间设有限位组件63,限位组件63包括第一挡环631和第二挡环632,第一挡环631和第二挡环632均呈圆环形,并且第一挡环631共有两个并分别固设于第一杆体611和外侧的第二杆体612远离把手5的一端,第二挡环632共有两个并分别固设于两个第二杆体612靠近把手5的一端,第一杆体611和与第一杆体611相贴的第二杆体61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内螺纹633,内螺纹633靠近第一挡环631设置,第二挡环632的外环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634,内螺纹633与外螺纹634相互啮合,并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杆体612的端部固设有拉环635,拉环635位于第二杆体612的外端。

在将伸长杆61拉出时,第二杆体612会先于第一杆体611拉出,在第一杆体611与第二杆体612均拉出之后,通过限位组件63对相邻的第一杆体611与第二杆体612、两个第二杆体612之间进行固定,并防止第把手5的长度会大幅度增加,以提高了电流互感器使用的安全性。在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拉出之后,转动第二杆体612,使第二挡环632拧入到相应的内螺纹633上,在拧到与相应的第一挡环631相贴时停止,这样第一杆体611与第二杆体612以及相邻两个杆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固定,在对高压电缆测量完成之后,反向转动第二杆体612可以将第二杆体612滑入到相邻的外侧第二杆体612或者第一杆体611内,方便稳定,通过拉动拉环635将第二杆体612和第一杆体611拉出,更加省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钳式电流互感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110.X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88866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H01F 38/30

专利分类号:H01F38/30;H01F27/02;H01F27/06;H01F27/0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北京市北方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市北方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兴民大街38号

发明人:王静

第一发明人:王静

当前权利人:北京市北方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钳式电流互感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