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打印论文_尹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喷射打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织物,天线,按需,微结构,表面,电阻率,线路。

喷射打印论文文献综述

尹博[1](2018)在《织物表面喷射打印成形导线工艺条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是将电子信息系统与传统纺织品相结合,实现通讯、发热、形状记忆、传感、变色等功能的纺织品。因其具有智能化、交互式、功能高度集成化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作为连接电子信息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导电线路,因其制备工艺复杂,柔性差,导电线路宽度受限,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使得电子智能信息纺织品的应用受限。基于此,本文提出微滴喷射与化学反应原理相结合的织物表面导电线路成形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从反应工艺条件(硝酸银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组合、溶液的PH值、分散剂PVP的添加量)、织物结构及织物表面处理方法、后处理工艺等方面对打印成形银导线的沉积形貌及导电性能进行研究,为后续电子智能信息纺织品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课题组构建了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该系统由微滴产生模块、微滴喷射控制模块、图像采模块以及运动控制模块组成,依据气动式按需喷射原理和打印柔性导电线路的需要,系统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相应的实验研究。银导线打印成形工艺条件影响因素研究。利用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通过调节系统参数,将硝酸银与抗坏血酸依次沉积在基板上,两者反应成形银导电线路。采用单因素变量研究方法,分别以硝酸银、抗坏血酸溶液浓度,PVP添加量,溶液PH值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工艺参数银导线打印成形实验,对成形后的银导线进行方阻测量和SEM图分析可知:在稳定喷射条件下,当硝酸银浓度和抗坏血酸浓度分别为50%W/V和30%W/V时,反应生成的银导线平均方阻为2.92Ω/□,标准差为0.46Ω/□,导电效果较好;PVP在银导电线路反应过程中具有控制银微粒大小和改善粒子间团聚的作用,且当PVP含量为6%W/V时,SEM图显示银颗粒呈“米粒”状,颗粒间连接成网状结构;不同PH值条件下溶液反应情况不同,当溶液的PH=2~3时,反应生成银粒子较多,且颗粒形状规则统一。织物表面改性及成点、线实验研究。依据织物的组织结构,选取平纹、斜纹、缎纹组织的10种织物进行墨水微滴的定点沉积实验,通过分析微滴的扩散方向及扩散面积,初步确定斜纹织物e(100%纯棉,密度133×78,190 g/m~2)和缎纹织物j(100%纯棉,密度150×80,110 g/m~2)作为沉积基板;将两种织物分别采用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天然蜡乳液、阳离子脂肪酰胺TF449A四种溶液处理,后在织物表面进行硝酸银与抗坏血酸的定点反应实验,最终确定采用水性聚氨酯处理的缎纹织物j作为基底打印成形的银导线效果最佳,其表面银的相对含量可达69.83%。导线后处理工艺对导电性能影响研究。在水性聚氨酯处理过的缎纹织物j表面打印沉积成形一层、两层、叁层银导线,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打印叁层的银导线其颗粒大小均匀,为片状与球状结构,银粒子之间明显连接到一起。对其方阻进行测量,单层、两层、叁层的方阻均值分别为0.71Ω/□、0.23Ω/□和0.20Ω/□,方差由单层的0.57Ω/□减小到叁层的0.08Ω/□;对打印叁层的银导线进行冲压处理后,其表面更加平整,方阻均值由叁层未压之前的0.71Ω/□减小到冲压包覆处理后的0.41Ω/□,并经过水洗测试后其方阻也基本不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26)

邹淑亭[2](2017)在《微图案化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规律与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电喷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基于增材原理制造微纳结构或者功能性产品的新型微尺度3D打印技术,其具有精度高、打印材料广泛、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特点,尤其是对于高粘度液体材料,具备可打印低于喷嘴尺寸一个数量级图案的独特优势,在诸多领域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然而电喷印的成形机理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喷印的研究并不深入,揭示其打印的内在规律,获得较为理想的打印工艺窗口,实现各种功能性材料在不同材质基板上的高精度微图案化以满足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依旧是当前亟待研究及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围绕理论分析、工艺优化实验研究、微尺度图案化案例研究叁个方面,针对两种典型材料体系(聚合物、纳米银导电油墨)对电喷印工艺参数影响规律及打印工艺窗口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并通过3类不同打印材料及3种不同材质衬底的高精度图案化验证了所获得打印规律和工艺优化窗口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结合电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围绕锥射流喷射模式、锥射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电喷印的喷射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UV油墨制备、工艺参数影响及规律、打印工艺窗口优化叁个方面对电喷印打印聚合物材料进行了具体的实验研究。系统研究并揭示了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工艺参数对泰勒锥和打印图形的影响及其规律;优化出针对同一喷嘴较为理想的喷印工艺窗口,并采用内径60μm的喷嘴,实现了光敏聚合物材料(4200cps)最小线宽3μm打印。此外,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打印工艺参数间接控制泰勒锥形状和尺寸,进而实现对于打印图形精度和质量有效控制的新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和研究结果为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的打印分辨率、图形质量和打印稳定性改进及提高奠定了基础。(3)针对印刷电子、3D结构电子及高精密电子器件等对超微细导电电路(电极)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银导电油墨材料的打印规律,优化出适于不同材质衬底的打印工艺窗口。最终采用内径60μm的喷嘴,实现了高粘度(9500cps)纳米银浆在PET、玻璃、硅片衬底上线宽低于5μm(最小线宽2μm)的高精度打印,并通过烧结与电阻率测定,获得最小电阻率为6.54μΩ·cm。(4)开展了电喷印微尺度图案化应用案例研究。通过3类不同打印材料(光敏聚合物、高粘度纳米导电银浆、高银含量纳米导电油墨)及3种不同材质衬底(PET、硅片、玻璃)的微尺度图案化,采用内径60μm喷嘴实现了高银含量超高粘度(-20000cps)纳米导电浆料在硅片基板(6μm)银导线及高粘度纳米导电银浆在PET基板(线宽3μm)、玻璃衬底(线宽8μm)上银网格透明电极打印,验证了所获得工艺优化影响规律及打印工艺窗口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秦丽丽[3](2017)在《虽小众,但它是微结构打印的佼佼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匀金属微滴喷射技术是基于喷墨打印的原理,由美国Orme在1993年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它是基于“离散-迭加”的成型原理。通过液滴喷射器产生均匀金属微滴,同时控制叁维基板运动,使金属微滴精确沉积在特定位置并相互融合、凝固,逐(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7-10-28)

吴姗[4](2017)在《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成形微细导线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的发展过程中,连接各电子元件的导电线路与织物的柔性化集成制备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织物表面导电线路制备工艺复杂、导线宽度受限、成本高、柔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滴喷射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织物表面导电线路成形的方法。利用开发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以纺织物为基板,进行导电线路的打印成形。在织物表面打印导电线路过程中,由于织物具有多孔结构,直接在其表面沉积导线会出现液体渗透、扩散现象,严重影响成线质量,且在打印导线过程中,基板速度、沉积序列等工艺参数都会对成形导线的导电性能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对织物润湿性及沉积形态的影响,确定出适合沉积导线的织物基板;在硝酸银和抗坏血酸溶液按需稳定喷射情况下,进行织物表面点阵沉积试验,分析了两种溶液定点沉积反应后点的尺寸均匀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织物表面沉积导线试验研究,研究了基板速度和沉积序列对成形导线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高质量导电线路提供指导。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实验平台构建。根据气动式按需微滴喷射原理和微滴喷射打印导线的实验需要,搭建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实验平台包括四个模块:微滴喷射装置、脉冲压力产生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为后续织物表面导电线路的打印成形提供设备支持。不同处理方法对织物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以实际的微滴扩散面积为依据,结合织物组织结构和纤维类型,优选出沉积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并确定适宜的织物作为沉积基板。从微滴沉积状态和润湿时间以及微滴扩散面积叁个方面出发,对改性处理后织物润湿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阳离子脂肪酰胺TF449A处理后的织物,微滴在经纬密度为446×338的机织平纹纯棉织物表面的沉积效果最佳,接触角为78.5°,润湿时间从1.9s增加至178.2s,微滴扩散面积从2.13 mm~2减小至0.47mm~2。织物表面硝酸银和抗坏血酸微滴定点沉积试验研究。利用搭建的实验平台,在实现硝酸银和抗坏血酸按需稳定喷射的基础上,进行两种溶液定点沉积反应试验研究,研究了定点沉积反应后的沉积形态、点的尺寸均匀性及反应后的产物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两种溶液定点反应后的沉积形态较好,点的均匀性较好,反应后的产物是Ag,在织物表面附着一层银颗粒物。织物表面不同工艺参数成形导线试验及性能研究。基于微滴喷射打印化学反应沉积原理,对织物表面不同基板速度和不同沉积序列成形导线进行研究,获得二者对成形导线微观形貌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工艺参数成形导线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大,线宽先增大后减小;沉积序列不同,成形导线形态不同,且沉积序列为XKXK、XKXKXK和XKKXK(X=硝酸银,K=抗坏血酸)的导线线宽均匀,导线边界光滑。成形导线微观形貌研究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大,织物表面生成的银颗粒先增多后减少;当沉积序列为XKXK、XKXKXK和XKKXK时,生成的银颗粒较多,主要以类球状、片状的形式存在,颗粒间连接紧密,颗粒团聚不明显。成形导线导电性能研究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大,导线的方阻均值和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当沉积序列为XKXK、XKXKXK和XKKXK时,成形导线导电性较好;成形导线导电性验证结果表明,成形导线具有导电性,初步实现了织物表面导电线路的打印成形。(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5-23)

刘金玲[5](2017)在《RFID标签天线喷射打印成形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达到资料存取的技术。因其具有非接触、可实现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食品检测、图书管理等领域。标签天线作为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性能、低成本的制备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常见的制备方法有:线圈绕制法、电镀法、蚀刻法、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但这些方法所制备的标签天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成本高、不易弯折、工艺复杂及污染环境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微滴喷射与化学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RFID标签天线。通过开发的气动式双喷射头微滴喷射系统,在铜版纸基板上进行点阵沉积试验、不同速度下硝酸银成线、成形不同线宽导线以及棉织物基板上不同速度下导线成形等试验研究,为RFID标签天线的打印成形奠定基础。气动式微滴喷射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由微滴产生模块、微滴喷射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等组成。其中STM32微控制系统用来实现微滴产生、移动平台移动和图像采集等的协调动作。不同基板表面导线沉积试验研究。以铜版纸为沉积基板,进行了硝酸银和抗坏血酸点阵沉积试验、基板不同速度下硝酸银成线试验、不同宽度的导线成形试验以及电阻率测试试验研究。通过对点阵沉积试验中微滴大小进行测量及计算,得到系统喷射微滴的均匀性较好;不同速度下硝酸银的沉积试验得到边缘光滑度与基板的运动速度有关;采用了多列部分重迭并接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宽度的导线;通过测试和计算得到铜版纸基板上导线的电阻率为1.57×10~(-5)Ω.m。以棉织物为沉积基板,由于直接在棉织物表面沉积导线会出现溶液扩散的现象,因此采用TF449A对棉织物表面进行了预处理;研究了不同速度下织物表面导线的打印成形,基板的速度较小时,断点情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其导电性较差;速度较大时会出现断点,可通过多层打印来提高导线的导电性。半波偶极子天线仿真及试验研究。设计了半波偶极子天线的尺寸和形状,采用Ansoft HFSS软件平台对铜版纸和棉织物两种基板上半波偶极子天线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天线谐振频率、谐振点回波损耗S_(11)参数等。利用前期打印较好导线的试验条件,按照预先设计的偶极子天线尺寸和形状设定喷射打印硝酸银和抗坏血酸的轨迹,在铜版纸和棉织物基板上打印成形半波偶极子天线。半波偶极子天线参数的检测。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gilent E5071B对两种基板上制备的半波偶极子天线进行检测,得到铜版纸基板上天线的谐振频率为2.07 GHZ,天线参数S_(11)为-26.91 dB,天线的带宽为1.63~2.60 GHZ;棉织物基板上天线的谐振频率为2.12 GHZ,天线参数S_(11)为-14.66 dB,天线的带宽为1.84~2.70 GHZ。检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利用微滴喷射与化学沉积方法直接制备RFID标签天线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5-23)

肖渊,刘金玲,申松,陈兰[6](2017)在《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沉积过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沉积成形微细导电线路中,明确微滴在织物表面碰撞和渗透过程是成形高质量导电线路的前提。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在喷射系统可控喷射条件下,对微滴与织物表面的碰撞、铺展及渗透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及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微滴在织物基板表面的碰撞过程与固体基板类似,几乎未发生渗透现象;由于毛细压差的作用,不同织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渗透速率急剧增大,出现快速芯吸现象,且织物经纬密度越小,芯吸效果越明显;微滴在织物表面的扩散形状由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扩散面积与织物润湿性有关,随润湿性的减弱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吴姗,肖渊,刘金玲,张津瑞,申松[7](2017)在《织物表面不同序列喷射打印成型导线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沉积序列对成形导线性能的影响,利用开发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以棉织物为基板,进行不同沉积序列沉积成形导线实验,对成形导线进行形态分析、方阻测量及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沉积序列为XKXK、XKXKXK、XKKXK的导线线宽均匀,导线边界光滑,形态较好;导电性较好,方阻均值较小,分别为1.91Ω/sq,1.41Ω/sq,1.71Ω/sq;反应生成的银颗粒主要以类球状、片状形式存在,并有一定的团聚现象,颗粒间连接比较紧密.(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肖渊,刘金玲,吴姗,申松,张津瑞[8](2017)在《纸基RFID标签天线喷射打印化学反应沉积成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射频识别(RFID)标签天线制备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微滴按需喷射3D打印与化学沉积技术相结合制备半波偶极子天线的方法。利用构建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喷射系统,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系统按需喷射条件下产生硝酸银与抗坏血酸微滴的一致性以及基板运行速度对成线均匀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成形导线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和制备了半波偶极子天线,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产生的微滴均匀性较好;基板速度小于或等于0.5mm/s时,硝酸银成线边缘光滑度较好;成形导线的电导率为1.57×10~(-5)Ω·m;打印成形的半波偶极子天线谐振频率、谐振点回波损耗S_(11)参数等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RFID标签天线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肖渊,蒋龙,陈兰,罗俊[9](2016)在《微滴喷射打印银导线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技术制备柔性导电线路过程中导线宽度受限、墨水制备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微滴喷射与化学沉积技术相结合成形导电线路的方法。利用构建的双喷头气动式微滴喷射系统,以浓度为1.96mol/L的硝酸银和1.31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进行按需喷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A4复印纸为基板进行不同沉积序列银导线成形试验,并对沉积成形银导线的方阻进行测量及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高速摄像机,获得了两种材料微滴成形的完整动态过程及形态变化;方阻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序列次数的增加,银导线方阻的平均值由2.659Ω/□降低到0.045Ω/□,方阻的标准偏差由2.563Ω/□减小到0.022Ω/□;不同沉积序列次数成形导线SEM照片显示,随着沉积序列的增加,银导线内部孔洞减少,银微粒数量增加。(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11期)

晁艳普[10](2016)在《陶瓷浆料按需喷射打印沉积系统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陶瓷零件脆性大、硬度高、复杂形状受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微滴按需喷射技术应用到陶瓷零件打印成形的新方法。通过分析陶瓷浆料按需喷射打印沉积成形工艺原理,完成了试验系统总体结构、喷射装置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陶瓷浆料单个微滴按需喷射,以及点阵、线条、平面和实体的打印沉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满足陶瓷浆料微滴的按需喷射和打印成形,验证了所开发的按需喷射打印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6年11期)

喷射打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电喷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基于增材原理制造微纳结构或者功能性产品的新型微尺度3D打印技术,其具有精度高、打印材料广泛、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特点,尤其是对于高粘度液体材料,具备可打印低于喷嘴尺寸一个数量级图案的独特优势,在诸多领域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然而电喷印的成形机理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喷印的研究并不深入,揭示其打印的内在规律,获得较为理想的打印工艺窗口,实现各种功能性材料在不同材质基板上的高精度微图案化以满足其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依旧是当前亟待研究及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围绕理论分析、工艺优化实验研究、微尺度图案化案例研究叁个方面,针对两种典型材料体系(聚合物、纳米银导电油墨)对电喷印工艺参数影响规律及打印工艺窗口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并通过3类不同打印材料及3种不同材质衬底的高精度图案化验证了所获得打印规律和工艺优化窗口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结合电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围绕锥射流喷射模式、锥射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电喷印的喷射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UV油墨制备、工艺参数影响及规律、打印工艺窗口优化叁个方面对电喷印打印聚合物材料进行了具体的实验研究。系统研究并揭示了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工艺参数对泰勒锥和打印图形的影响及其规律;优化出针对同一喷嘴较为理想的喷印工艺窗口,并采用内径60μm的喷嘴,实现了光敏聚合物材料(4200cps)最小线宽3μm打印。此外,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打印工艺参数间接控制泰勒锥形状和尺寸,进而实现对于打印图形精度和质量有效控制的新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和研究结果为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的打印分辨率、图形质量和打印稳定性改进及提高奠定了基础。(3)针对印刷电子、3D结构电子及高精密电子器件等对超微细导电电路(电极)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银导电油墨材料的打印规律,优化出适于不同材质衬底的打印工艺窗口。最终采用内径60μm的喷嘴,实现了高粘度(9500cps)纳米银浆在PET、玻璃、硅片衬底上线宽低于5μm(最小线宽2μm)的高精度打印,并通过烧结与电阻率测定,获得最小电阻率为6.54μΩ·cm。(4)开展了电喷印微尺度图案化应用案例研究。通过3类不同打印材料(光敏聚合物、高粘度纳米导电银浆、高银含量纳米导电油墨)及3种不同材质衬底(PET、硅片、玻璃)的微尺度图案化,采用内径60μm喷嘴实现了高银含量超高粘度(-20000cps)纳米导电浆料在硅片基板(6μm)银导线及高粘度纳米导电银浆在PET基板(线宽3μm)、玻璃衬底(线宽8μm)上银网格透明电极打印,验证了所获得工艺优化影响规律及打印工艺窗口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射打印论文参考文献

[1].尹博.织物表面喷射打印成形导线工艺条件影响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2].邹淑亭.微图案化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规律与工艺优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3].秦丽丽.虽小众,但它是微结构打印的佼佼者[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

[4].吴姗.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成形微细导线基础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5].刘金玲.RFID标签天线喷射打印成形基础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6].肖渊,刘金玲,申松,陈兰.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沉积过程试验研究[J].纺织学报.2017

[7].吴姗,肖渊,刘金玲,张津瑞,申松.织物表面不同序列喷射打印成型导线实验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7

[8].肖渊,刘金玲,吴姗,申松,张津瑞.纸基RFID标签天线喷射打印化学反应沉积成形[J].光学精密工程.2017

[9].肖渊,蒋龙,陈兰,罗俊.微滴喷射打印银导线基础研究[J].功能材料.2016

[10].晁艳普.陶瓷浆料按需喷射打印沉积系统设计与实验[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6

论文知识图

按需式喷射打印沉积系统电喷射打印: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喷...连续式喷射打印沉积系统喷射打印固相生物传感器示意图拓展实验(a)微喷射打印(b)细...

标签:;  ;  ;  ;  ;  ;  ;  

喷射打印论文_尹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