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锦瑞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靖边七小718500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三、重视错题的分析;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因此,对这些基本的知识和计算法则,学生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这些计算法则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1.抓好口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练习口算时,老师给学生计时,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老师平时一定要坚持布置好有关口算的家庭作业,并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提高口算的计算能力。
2.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训练。
3.寻求简便算法,提高计算技能与速度。
在练习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计算的性质和运算定律,探求计算的简便方法,提高计算技能与速度。
4.运用估算,准确判断计算结果,节约验算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
当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训练要持之以恒。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老师写评语指错。
老师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学生了解错误以后,把错题重做一遍,这样既改正了错误又加深了对正确知识的巩固。
2.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3.学生纠错本纠错。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4.课堂作业再反馈。
老师要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1.自主动手动脑,弄清算理。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
2.老师积极引导,讲清算理。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必须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退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参考资料
[1]郑文越编选《乌申斯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