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干涉论文-张乾,赵强,梁亮,吴宏春,曹良志

共振干涉论文-张乾,赵强,梁亮,吴宏春,曹良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振干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振干涉,嵌入式共振计算方法,压水堆,燃料组件

共振干涉论文文献综述

张乾,赵强,梁亮,吴宏春,曹良志[1](2018)在《压水堆相邻燃料棒间的高阶共振干涉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水堆中不同燃料类型相邻的燃料组件中的出现的高阶共振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超细群求解慢化方程和嵌入式共振计算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精细能谱形状和多群共振截面计算误差的分析,结果表明,高阶共振干涉现象随着慢化剂密度降低而增强,对共振计算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在二氧化铀(UO2)与钚铀氧化物混合燃料(MOX)的混合组件中,截面的最大相对误差达10%。通过对嵌入式共振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可以有效地处理该共振干涉现象,提高具有复杂设计的燃料组件的共振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在多种工况下的多燃料混合组件中,共振截面的相对误差降低至3%以下。(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S2期)

李颂,张乾,赵强,李佩军[2](2018)在《精确处理共振干涉效应的子群参数制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子群参数制作方法在单共振核素的条件下计算子群参数。然而,该方法中的单共振核素假设与燃料成分中多种核素并存的情况不相符,不能精确处理多核素之间的共振干涉效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子群参数制作方法,使用多核素等效截面制作共振积分表,在子群参数制作过程中考虑共振干涉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子群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新的子群参数可更精确地处理共振干涉效应。(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杜澜,王鸣,邓彩松,郭余庆,潘庭婷[3](2018)在《非对称圆环槽-圆环狭缝结构的共振干涉光谱及传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圆环槽和圆环狭缝的干涉型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设计了结构,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研究了其干涉光谱和传感原理,得到了仿真结果和光学响应特性。该结构主要利用非对称半圆环凹槽-环形狭缝的结构,形成两干涉臂、四光束干涉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作为非对称圆环槽-圆孔干涉仪和线性槽-缝-槽干涉仪的一般化结构,非对称圆环槽-圆环狭缝(S-Gs)干涉仪有更强的光透射和更好的传感特性,传感灵敏度最高为线性槽-缝-槽干涉仪的10倍。仿真结果证实了该干涉光谱随环境折射率变化偏移,展现了良好的传感特性,有助于微型生化传感器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周航[4](2018)在《在B、D介子叁体非轻子衰变中研究中间共振态干涉对CP破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实验上已经在B介子系统中发现较大的Charge-Parity(CP)破缺现象,以及在D介子系统可能存在CP破缺的迹象,这些都迫切需要理论给予解释。标准模型中,CP破缺源于描述夸克混合的Cabibbo-Kobayashi-Maskawa(CKM)矩阵中的弱相角,但其仅能给出非常小的CP破缺,不足以解释目前实验上所观测到的结果,这也意味着需要引入大的强相角来解释大的CP破缺现象。本文在强子叁体非轻子衰变过程中,讨论了通过中间共振态干涉效应引入的强项角对CP破缺的影响。在研究强子衰变CP破缺时,需要准确计算其衰变振幅,而其中包含非微扰的强子矩阵元是最难处理的部分。本文举例介绍了叁种强子矩阵元处理方法(朴素因子化方法,QCD因子化以及Factorization-assisted topological-amplitude(FAT)方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文中利用上述强子矩阵元处理方法计算B、D介子叁体衰变过程中弱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进而在叁体衰变相空间中研究中间共振态干涉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本文在D介子单Cabibbo压低叁体非轻子衰变过程D0→K+K-π0,考虑中间共振态K*(892)+和K*(892)-在相空间内的干涉。D介子单Cabibbo压低衰变过程的CP破缺是CKM压低的,小于10-4。当考虑了中间共振态干涉效应,相空间内的微分CP破缺最大可以达到3 × 10-4,局域CP破缺也可以达到1.1 × 10-4。另外在B介子叁体非轻子衰变过程B-→ K-π+π-,考虑一个矢量共振态K*(892)0和一个标量共振态f0(980)在相空间内的干涉,发现局域CP破缺最大可以达到30%左右。(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乾,赵强,曹良志,吴宏春[5](2018)在《复杂燃料成分的多核素共振干涉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振干涉现象广泛存在于反应堆系统中,是影响共振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提出的干涉因子方法,其计算效率难以适用于燃耗过程中的复杂燃料成分。基于改进的伪核素理论与超细群慢化方程求解程序,提出了一种针对实际压水堆燃耗过程的快速共振干涉计算方法。对于燃耗过程中的复杂燃料成分,在均匀问题和压水堆栅元几何下进行了共振自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与严格的超细群计算及蒙特卡罗方法相当,效率上优于干涉因子方法,适用于压水堆燃耗过程中的快速共振计算。(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李琳,马浩然,王培屹[6](2016)在《转静干涉流场的激励特征与叶盘结构的共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叁维非定常转静干涉流场进行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转静干涉流场对叶盘结构激励的特征,包括尾流激励中的频率成分和空间成分,以及这些特征成分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叶盘结构共振条件,总结并提出了从抑制共振的角度确定静子结构周期数的设计原则,即静子结构周期数的确定应使其产生的尾流激励的频率特征中不包含叶盘结构的频率成分,以及空间分布特征中不包含对应该频率模态节径的谐波成分.给出了基于转静干涉流场特征参数估算尾流激励主要频率成分和空间成分的公式,使这一确定静子结构周期数的原则在设计阶段可方便实施.数值分析结果对这种估算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不需对转静干涉叁维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即可对静子结构周期数的合理性(是否会引起共振)做出判断.(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德裕[7](2015)在《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相位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具有实时检测和无需标记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到生化领域来检验分子的结合或是测量待测溶液的折射率。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研究重点开始转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相位检测。相位检测系统的结构复杂,易受噪声的影响。为了抑制系统的噪声,开始将共光路的空间干涉法与相位检测相结合设计实验系统。本文以检测液体的折射率为目的,设计膜层结构激发SPR,搭建干涉型SPR相位检测的实验系统,研究折射率变化与相位的关系。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改进传统的膜层结构,设计并加工制造新的样品槽V形槽,将二者结合注入待测液体构成SPR的激发装置,这个装置具有易清洗,寿命长的特点。根据菲涅尔公式对多层膜结构的反射率和相位进行推导并给出推导式,得到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和相位。然后以此为依据,模拟研究SPR角度检测和相位检测下的特征曲线。重点是研究金属膜种类和厚度、入射光源的波长和角度、待测溶液折射率等可变因素对其特征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SPR发生时,P光反射光强会出现最小值,此时相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上述的可变量都对特征曲线有影响。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基础,研究两个点源干涉的模型,模拟迭加光强的周期性变化;并以等倾干涉为理论模型,模拟光程差改变对干涉图样的影响。然后改进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光路并进行干涉实验,观察中心光斑的光强能量变化。此系统中利用分束棱镜来替代两个玻璃板,能有效地简化光路。通过使用压电陶瓷位移平台来控制光程的改变,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对改进的实验系统进行检验,使测量的半周期值达到纳米量级。搭建干涉型SPR相位检测实验系统,需要将角度检测和改进的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相结合,并引入偏振分束棱镜得到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利用琼斯矩阵对实验系统进行理论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此系统分别研究入射角度,溶液折射率与相位的关系。实验时需要利用角度检测检测出溶液的共振角,将V形槽的位置设置在共振角附近,通过改变入射角度或是不同折射率的溶液,来观察相位的变化。最后的实验表明在共振角附近,入射角度,溶液折射率都与相位成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宁,蒋凤英,金贻荣,李绍,邓辉[8](2013)在《超导量子干涉仪及其在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量子干涉仪利用约瑟夫森结宏观量子干涉效应,是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磁通探测器件。对超导量子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报道了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搭建了一套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系统并获得具有较高信噪比的水样品1H质子NMR谱及叁氟乙醇的纯J-耦合谱,同时还测到了清晰的自旋回波信号。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背投影重建方法,尝试并成功获得了水样品和生物样品的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像。采用8 nm粒径的超顺磁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对比增强剂,研究了磁性纳米粒子对1H核自旋纵向弛豫时间T1的影响,据此演示了磁性纳米粒子T1加权对比度增强成像实验,所得二维核磁共振像随极化时间的不同显示出显着的对比度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3年09期)

杨正,张志友,李淑红,高福华,杜惊雷[9](2013)在《单模共振干涉光刻曝光显影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纳米光栅的加工需求,提出一种以柱形光栅耦合结构为基础的单模共振干涉光刻方法。该方法以柱形光栅耦合结构为掩模,结合光刻胶和基底层形成介质波导,入射光经过光栅衍射后以特定衍射级次(±1级)进入光刻胶形成干涉条纹,光刻胶作为波导层,可将入射光光强增强25~50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采用441nm的入射光,通过模拟计算,可以得到周期小于λ/3、凹槽宽度为42~88nm(λ/10~λ/5)的纳米结构。(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魏海潮,李晓,王志斌,赵冬娥,陈媛媛[10](2013)在《弹光调制干涉具共振热动态模型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弹光干涉具在工作时,由于机械振动和外界环境温度引起的晶体内部温度累计从而导致共振频率漂移的问题,建立了弹光调制干涉具共振热动态模型。通过对串联共振模型的阻抗特性分析,得到了弹光调制干涉具的热耗散功率、反馈电流和反馈电流相对于驱动电压的相位的关系。通过对热动态模型共振单元的分析,最终推导出了干涉具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和共振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率方程,以及得出了干涉具共振热动态模型的频率稳定状态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证弹光干涉具得到最大光程差,必须采用锁相频率跟踪,时刻保持驱动频率与干涉具共振频率一致。(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3年04期)

共振干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子群参数制作方法在单共振核素的条件下计算子群参数。然而,该方法中的单共振核素假设与燃料成分中多种核素并存的情况不相符,不能精确处理多核素之间的共振干涉效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子群参数制作方法,使用多核素等效截面制作共振积分表,在子群参数制作过程中考虑共振干涉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子群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新的子群参数可更精确地处理共振干涉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振干涉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乾,赵强,梁亮,吴宏春,曹良志.压水堆相邻燃料棒间的高阶共振干涉现象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8

[2].李颂,张乾,赵强,李佩军.精确处理共振干涉效应的子群参数制作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3].杜澜,王鸣,邓彩松,郭余庆,潘庭婷.非对称圆环槽-圆环狭缝结构的共振干涉光谱及传感特性[J].光电子技术.2018

[4].周航.在B、D介子叁体非轻子衰变中研究中间共振态干涉对CP破缺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8

[5].张乾,赵强,曹良志,吴宏春.复杂燃料成分的多核素共振干涉计算方法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6].李琳,马浩然,王培屹.转静干涉流场的激励特征与叶盘结构的共振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16

[7].刘德裕.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相位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8].王宁,蒋凤英,金贻荣,李绍,邓辉.超导量子干涉仪及其在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材料进展.2013

[9].杨正,张志友,李淑红,高福华,杜惊雷.单模共振干涉光刻曝光显影模拟研究[J].光学学报.2013

[10].魏海潮,李晓,王志斌,赵冬娥,陈媛媛.弹光调制干涉具共振热动态模型的分析与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3

标签:;  ;  ;  ;  

共振干涉论文-张乾,赵强,梁亮,吴宏春,曹良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