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哲学转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哲学转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怀玉[1](2018)在《政治文化哲学“转向”之图绘与作为“图绘”的政治文化哲学:一种空间化反思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当代"政治与文化哲学转向"的问题?西方马克思学在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面前把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市民社会化,这显然是一条以牺牲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基本方法论为代价的学术思想道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辩证法,仍然是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哲学的当代发展途径的关键所在,只不过不可能再因袭经济决定论与阶级斗争本质还原论的老路,而应当赋予其一种空间化的解释维度。在这方面,阿尔都塞的结构决定论与再现性认识论,斯图亚特·霍尔的解构决定论与偶然链接论,以及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特别是詹姆逊的"认知图绘论",仍然给我们以许多有益启示。这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哲学,其可能的理解方向之一是具有空间想象力与反思力的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文化政治或美学政治。(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郭勇健[2](2016)在《论美学的文化哲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的美学研究已经显示出文化哲学转向的苗头,其表现有叁:走向修辞论美学,走向主体间性美学,建构中国美学。修辞论美学开始注重文学批评的文化背景;主体间性美学在经验的意义上就是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建构中国美学则将美学与文化的关系提上议程。美学的转向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以往美学的缺陷使得美学不得不自我超越,将自己转变或提升为文化哲学。以康德美学代表的以往美学有叁个主要缺陷:审美论、自律论、普遍人性论。审美论是对艺术的狭隘化;自律论忽视了艺术还有他律的一面;普遍人性论所设想的超历史、超文化的主体,其实并不存在。美学的文化哲学转向必然带来叁个学术后果:从审美到艺术;从自律性到泛律性;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文化具有二重性,即文化和超文化。超文化性说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存在以往所认定的二元对立。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仍然具有普遍性,但这普遍性表现为文化间性的普遍性。(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6年08期)
刘亚玲[3](2016)在《文化哲学视域下图书馆学科关怀性思维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范式主导着一个学科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趋势,也决定着一个学科实践探索的逻辑途径和生存样态图书馆学科关怀性思维,以人的"文化成长"为逻辑起点,以"关系性"存在为研究范式,以"建构性"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文化哲学视域下图书馆学科的关怀性思维转向,为解决现代性场景下图书馆学科发展悖论提供了有价值的内生性线索。(本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肖楠[4](2013)在《从军事哲学到军事文化哲学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文化哲学是在传统军事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新兴的研究方向。从军事哲学到军事文化哲学的转向,具有深刻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从未来信息化战争、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军营生活多样化、军事软实力提升等方面来说,这一转向是军事实践活动的现实需求。从文化哲学、军事哲学和军事文化学等学科领域来说,这一转向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从传统军事哲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军事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还存在着文化转向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孙慧[5](2012)在《文化批判与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卡西尔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哲学语言转向的实质内容就是从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反思转向了文化批判。卡西尔参与了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并以文化为中介推进了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反思,体现了现代哲学的中介化、历史性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同时,在现代哲学陷入要么科学化、要么文学化的困境之时,卡西尔以对符号的意义理论的新阐释,为现代哲学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实现了其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2年09期)
张志强[6](201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的文化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哲学的转向,这种文化哲学的转向和20世纪哲学的其他转向是否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其文化根源是什么?弄清楚上述问题,无论是对于我们深刻领会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还是对于我们领会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特质,意义都是重大的。(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2年02期)
刘振怡[7](2009)在《新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范式是指在哲学研究当中,哲学理性分析、反思和批判活动的最基本的运思方式和路数,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哲学怎样进行研究的问题。一种新的哲学理解范式的生成是从叁个层次上来实现的: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突出的理论旨趣。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哲学理解范式:一个是寻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意识哲学理解范式,一个是探究价值意义的文化哲学理解范式。文化哲学是内在于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领域和人的生存活动之中的文化机理和运行方式,它的凸显是对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支配地位的思辨意识哲学研究范式的一种反抗。文化哲学的自觉是现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向,在这个转向过程中,新康德主义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康德主义从“价值”问题入手,重新建构了哲学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哲学自然科学化的方法倾向,实现了哲学的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旨趣。通过对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卡西尔等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的文化哲学思想挖掘,认真梳理了新康德主义流派实现哲学研究范式转向的理论脉络,深入剖析了其哲学研究范式对传统思辨意识哲学的超越。在此基础上,审视了新康德主义之后哲学研究方法发生的深刻嬗变、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联,并对中国当下文化哲学发展进行了反思。(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9-04-01)
冯叶婷[8](2008)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研究”是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总是文化的人,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世界,文化一直作为人类社会的深层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在现代性的语境中,文化正逐渐显示出它的无比复杂性和丰富性,文化(Culture)是英语中两叁个最为复杂的单词之一。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为关注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的哲学,它蕴涵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批判维度和文化哲学立场。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使其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久远生命力,并能不断变化出新的生成机制或生长点的思想或理论。20世纪以来,狂飙突进的现代化运动一路高歌,疾驰在人类历史的大路上,思想家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对人类生存境遇和存在状态的反思与批判,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就成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一道最具犀利锋芒的理论风景线。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力求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模式。以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为代表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学派继承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对英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后果进行了深刻的文化批判,形成了有别于法兰克福等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思想。本篇论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他学术流派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思想,着重探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转向。源于20世纪“文化研究”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扬弃英国文化传统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的命题,实现了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政治批判的审视文化的立场转向;在批判继承利维斯主义的“文化即对完美的追寻”与“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明的对立”理论之后,提出了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论,为大众文化正名,实现了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建构文化的视角转向。马克思曾经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同体,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的价值局限和英国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与困境,试图从文化层面上,建构一种指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实现了文化价值旨趣的转向。专门研究这种重大转向对于全面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走向,深刻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独特视角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思考现实的文化发展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实践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8-06-01)
邓文华[9](2008)在《浅析西方文化哲学的四次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方(人类)文化哲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最终使得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等人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而卡西尔则在整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邓文华[10](2008)在《浅析西方文化哲学中的四次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使得一个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而恩斯特.卡西尔则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最终形成。(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文化哲学转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的美学研究已经显示出文化哲学转向的苗头,其表现有叁:走向修辞论美学,走向主体间性美学,建构中国美学。修辞论美学开始注重文学批评的文化背景;主体间性美学在经验的意义上就是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建构中国美学则将美学与文化的关系提上议程。美学的转向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以往美学的缺陷使得美学不得不自我超越,将自己转变或提升为文化哲学。以康德美学代表的以往美学有叁个主要缺陷:审美论、自律论、普遍人性论。审美论是对艺术的狭隘化;自律论忽视了艺术还有他律的一面;普遍人性论所设想的超历史、超文化的主体,其实并不存在。美学的文化哲学转向必然带来叁个学术后果:从审美到艺术;从自律性到泛律性;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文化具有二重性,即文化和超文化。超文化性说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存在以往所认定的二元对立。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仍然具有普遍性,但这普遍性表现为文化间性的普遍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哲学转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怀玉.政治文化哲学“转向”之图绘与作为“图绘”的政治文化哲学:一种空间化反思视角[J].河北学刊.2018
[2].郭勇健.论美学的文化哲学转向[J].上海文化.2016
[3].刘亚玲.文化哲学视域下图书馆学科关怀性思维转向[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
[4].肖楠.从军事哲学到军事文化哲学的转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孙慧.文化批判与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卡西尔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J].社会科学战线.2012
[6].张志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的文化根源[J].改革与开放.2012
[7].刘振怡.新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9
[8].冯叶婷.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转向[D].山西大学.2008
[9].邓文华.浅析西方文化哲学的四次转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邓文华.浅析西方文化哲学中的四次转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