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刘明月,王利,李营

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刘明月,王利,李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党员数字教育平台,在线学习环境设计,参与度

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月,王利,李营[1](2019)在《党员数字教育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对用户参与度的影响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员教育工作也在新兴媒体等技术领域展开探索,以各类党员教育数字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党建"逐渐发展起来并引起关注。虽然这些平台因操作便捷等优点获得认可,但其学习环境设计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党员数字教育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展开研究,了解其对学习者参与度的影响,并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借鉴,提高高校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巩固强化党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5期)

黄庆双[2](2019)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预警系统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预警是提升混合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何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学习预警,是混合学习领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由核心目标层、工具层、内容层、技术层和结果层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学习预警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并在总体设计框架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预警系统模型和干预机制过程模型。最后,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搭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习预警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为教学者实现个性化指导和精准教学搭建技术平台。(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11期)

臧海翔[3](2019)在《创新型体育学习环境的设计——基于OECD“7+3”学习环境框架理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对OECD"7+3"学习环境框架理论下创新型体育学习环境设计进行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是一个以多国家政府携手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的专项论坛,推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是该组织重要课题之一。2008年,OECD教育与研究创新中心(CEIR)开启了一项面对青少年学习的"创新型学习环境"(InnovativeLearningenvironments,ILE)研究项目,旨在为年轻人组织安排学习的创新方法,希冀运用关于学习和创新的前瞻性观念对当代的教育改革进程产生积极影响。2017年,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CEIR)发布了创新型学习环境"7+3"框架(ILEframework,以下简称OECD"7+3"框架),以对21世纪创新型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参考。OECD"7+3"框架由7条基本设计原则与3个创新学习维度构成,其中7条学习原则作为"学习环境"中所有活动与设计的根本,位于该框架的核心,并通过外围的3个创新维度优化这些原则实施的条件。其中7条基本学习原则包括:学习中心原则、交往与合作原则、情绪与动机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原则、挑战学习难度原则、形成性动态反馈原则、横向贯通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上通过创新教学核心、学习领导力和形成性评价周期、拓展能力和视野的合作关系3个创新维度来维持学习环境的创新性。另外,OECD基于案例分析将"学习环境"中的教育者(谁教)、学习者(谁学)、内容(教什么)、资源(用什么教)称为"核心要素"。在创新型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是虚拟教室中的学伴甚至家长;教育者可以是相关行业或者领域的专家、成人或者学生同伴;内容的重点针对于21世纪学习者要具备的能力,如社会学习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可以来自网络的数字化资源。需要强调的是,这四个元素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动力系统(教学法、教学组织)推动着四个要素运作与相互作用。OECD将这四个核心要素及其动态关系称为"教学内核"(pedagogicalcore)。OECD"7+3"框架理论勾勒出来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的概念,涵盖着学习过程及学习发生的场景,是一个包含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学习生态系统"(learningeco-systems)。在这个"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主要参与者与其他的变量因素处于一种有机融合的状态;合作、探究贯穿于整个学习环境的设计;领导力是分享的,并高度聚焦于学习与设计;社交媒体和信息通信技术在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学习和教育常常是"技术富集"的;大量的新工具被开发出来用于评价,并被广泛使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健身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创新性的设计体育课堂学习环境,构思以学习者开展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主动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建构活动是新一轮教学改革对于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OECD"7+3"框架经过近10年的探讨与研究,几乎凝聚了OECD对于学习环境设计所有的研究成果,该框架是基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出的,对于学科教学具有普适性。因此,通过借鉴OECD"7+3"框架来设计体育课堂创新型学习环境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本研究在介绍OECD提出的"7+3"框架理论基础上,反思与构建体育课堂创新型学习环境,为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培育全面型的21世纪人才提供参考。结论如下:OECD"7+3"学习环境框架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面向发展"21世纪学习能力"公布的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该框架以七条基本学习原则为核心,并通过叁个创新维度优化学习环境条件,旨在构建一种以"学习驱动"的学习系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依据OECD"7+3"学习环境框架理论,得出颠覆传统体育教学的目标序列——从"技能中心"走向"学习中心"、颠覆传统体育教学的设计模式——从线性过程设计走向非线性过程设计、颠覆传统体育课堂的学习境脉——从"封闭式学习"走向"学习共同体"等创新型体育学习环境的设计启示,并据此提出创新型体育学习环境的设计路径:横向贯通:建立广泛的体育学习伙伴关系;协同合作:加强体育教师的普遍专业合作;学科整合:促进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技术应用:开展技术驱动的体育教学;动态评估:采用真实的形成性评价。(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朱春烟[4](2019)在《关注需要 指向生活——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的小学应用文教学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行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应用文写作的分量在增加,其作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道已经得到了教材编写者的重视。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应用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写作交往性语境虚化、写作策略性知识模糊、写作形成性评价缺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没有将应用文写作与小学生当下的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没有将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本文来源于《新教师》期刊2019年10期)

王丽娟[5](2019)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工作流的网络教学云平台设计与实现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及无线通讯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移动硬件设备的普及也让互联网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就信息技术在教育学习中的应用来看,相关技术发展为实现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技术和渠道支持,在当前终身学习背景下,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目前,放在网络技术兴起,泛在学习引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研究趋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放在学习的基本内涵和模式,分析基于工作流的网络教学云平台设计和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0期)

聂巍[6](2019)在《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全面延展教与学的行为,极大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充分提升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能力。当然,数字化学习环境也正面临诸多新的考验与变革。本文基于学习分析视角,探讨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主要论述建设协作式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评估几点内容。(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逯行,沈阳[7](2019)在《基于智能技术的“新工科”研究生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工科研究生培养,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实验室、产学研结合实践场景等,基于这种认识的学习环境设计与评价,过于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学生个体体验。本研究通过强调学习环境应当与"新工科"研究生培养需求之间动态平衡,分析产业发展需求、交叉融合实践需求、科研发展需求、个人需求中包含的六种主体需求:贡献性、连接性、确定性、增长性、意义性、多样性;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提供的智能化认知有效功能、智能化情感功能、智能化物理情境功能、智能化社会支持功能,解决"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冲突,提出了适用于"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学习环境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慧颖[8](2019)在《试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微课设计首先要适应移动学习环境的需求,做到形制短小、单一内容、直观生动;其次要兼顾课程知识体系,将孤立的微课转变为知识体系化的系列微课程;第叁要依托合适的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微课应用监管。(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4期)

热哈提·加尔拜[9](2019)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情境、问题等叁方面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任务的真实性与设计方式、情境与真实情境、意义以及作用、问题的类型与特点等几方面概念。希望在构建学习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从任务、情境、问题等因素进行全面解析,要结合理论基础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学习人员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应珺,陈俊梅[10](2019)在《合理设计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高校商务英语课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校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屡屡下降,传统的教学环境早已显得力不从心。本文通过对学习者中心和评价中心两个学习环境的理论综述和对教学中的实践范例的描述,给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理论依据和部分具体做法,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愿意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习预警是提升混合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何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学习预警,是混合学习领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由核心目标层、工具层、内容层、技术层和结果层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学习预警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并在总体设计框架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预警系统模型和干预机制过程模型。最后,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搭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习预警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为教学者实现个性化指导和精准教学搭建技术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月,王利,李营.党员数字教育平台的学习环境设计对用户参与度的影响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

[2].黄庆双.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预警系统设计与分析[J].软件.2019

[3].臧海翔.创新型体育学习环境的设计——基于OECD“7+3”学习环境框架理论的启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朱春烟.关注需要指向生活——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的小学应用文教学例谈[J].新教师.2019

[5].王丽娟.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工作流的网络教学云平台设计与实现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6].聂巍.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9

[7].逯行,沈阳.基于智能技术的“新工科”研究生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

[8].王慧颖.试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

[9].热哈提·加尔拜.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解析[J].数码世界.2019

[10].应珺,陈俊梅.合理设计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高校商务英语课堂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标签:;  ;  ;  

学习环境的设计论文-刘明月,王利,李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