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夏海燕邓玉玲莫昆(贵州省水城矿业总医院儿科贵州六盘水553001)

【中图分类号】R47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221-02

【摘要】对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循环功能稳定,注意保暖,控制惊厥,预防感染,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等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本文总结了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出生后发病时间1天15例,2-3天10例,3-7天5例。其中,脐带绕颈7例,宫内窒息5例,异常分娩18例(助产,臀位)。

1.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体温不升、频发性呼吸暂停、昏迷、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各种原始反射异常。根据头颅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现将患儿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3例,合并吸入综合症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心肌损伤3例。

2结果

治愈20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4例。

3病情观察及护理

3.1迅速纠正缺氧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SPO2)在90%-95%之间,氧分压(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3kPa(40mmHg)以下,持续吸氧一般不超过3天。一般足月儿的氧流量为0.5-1.0L/min,氧浓度为30%~40%,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氧流量为0.3-0.5L/min,氧浓度为25%~30%为宜。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3.2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适宜的体温可使患儿的机体耗氧和代谢率降低,蒸发量减少,硬肿症的发生几率降低,急救时,可将患儿放入暖箱保温,根据患儿的体重、月龄调节箱温在28℃-32℃之间,相对湿度50%-60%,保持患儿体温在36℃左右,为使温度恒定,室温应控制在22℃-24℃,不宜有对流风,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窗的次数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3.1颅内高压的病情观察与护理颅内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前囟紧张、隆起,颅缝增宽,患儿嗜睡,易激惹,喷射性呕吐,脑性尖叫,肌张力增高后降低,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抽搐昏迷。应及时应用脱水剂,静脉注射甘露醇时,要防止药液外渗。

3.3.2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推迟喂奶48h,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不要随意搬动患儿头部,主张头部取中心位,反对头侧位,凡需头侧位时,整个躯体也取同向侧位,以免压迫颈动脉。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轻柔,技术娴熟,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

3.3.3惊厥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如患儿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止惊,避免频繁抽搐加重脑细胞损伤。

3.3.4呼吸功能的观察与护理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发现患儿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变化不明显,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在观察中要特别注意,如患儿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心率增快应立即吸氧,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通知医生抢救,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缺氧对脑细胞的损害。

3.3.5心功能的观察与护理患儿病情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喜倚肩竖抱、喂养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或发灰、四肢湿冷、双下肢水肿或体位性水肿时,多为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患儿心率多数增多,但有的反而减慢,应注意观察,可予以心电监护,患儿取半卧位,持续吸氧,保持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限制液体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3.3.6肾功能的观察与护理肾功能损害时可表现为少尿、血尿。如果尿量少于1ml/(kg·h),可能合并肾功能衰竭,生后48h尿量少于0.5ml/(kg·h),多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及小便颜色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3.3.7消化道的观察及护理窒息缺氧可致使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即应激性溃疡。患儿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呕吐鲜血。应立即置患儿侧卧,暂禁食,并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完毕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胃内保留,留置胃管。

3.4静脉输液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好输液量及输液的速度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应合理安排好药物输入的顺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在加药后或注入药物后应重新调节滴速,保证每天液体量按3ml/kg/h的速度均匀输入。新生儿用药量小,要细心准确计算药量。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少尿或无尿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3.5营养的护理此类患儿都有胃肠道的缺氧缺血过程,不宜早哺乳,一般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按需哺乳。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应激性溃疡患儿暂禁食,予以静脉营养。待缺氧症状改善,颅内出血控制后可逐渐喂奶,应由少至多,逐日增加,逐渐减少静脉营养液,喂奶后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的变化以及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情况等。

3.6加强基础护理新生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容易并发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换气,使用温箱时应密切注意温湿度的变化,保持环境安静。重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静卧3天,免洗澡,减少震动,抬高床头15~30°,尽量少搬动头部,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刺激。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干净臀部,及时更换尿布;每天用盐水棉签清洁口腔2次;每天清洁脐部2次;蓝光治疗时,注意眼睛的清洁和保护,补充足够的水分,病情稳定后每天洗澡更衣,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新生儿臀红、鹅口疮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7特殊护理

3.7.1生后3天内的护理在护理上除需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气分析外,还应控制惊厥,将后遗症降低到最低程度。

3.7.24~10天护理此阶段患儿除需注意喂养等外,干预疗法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适时提供一些良性刺激,以满足患儿心理需求。根据NBNA评分对个体给予不同干预方法,主要对感觉加以刺激以及环境变更的刺激:(1)视觉刺激法。(2)听觉刺激法。(3)触觉刺激。(4)前庭运动刺激。(5)动作。(6)水疗法。(7)给予家长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增添其希望和信心,指导并教会家长早期干预的方法,让其父母参与制定康复计划。

3.7.310天后的护理继续进行干预,针对病人病情进行功能训练和婴儿体操,对不能吞咽的患儿可做口腔按摩。

4护理体会

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无有效的药物和特殊的治疗方法,要想做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不仅要具有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应熟知该病的基础护理知识、早期个体化干预的护理技巧,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应分别实施特别护理。另外,护士更要将自身所应该具有的耐心、细心、责任心与以上这一系列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笃铭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综述.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

[2]梁西凤,王兆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7.

标签:;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