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洲地区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义,亚洲,地区,东盟,亚洲地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
亚洲地区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耿协峰[1](2018)在《重塑亚洲观念:新地区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地区主义研究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度形成热潮,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其理论和实践前景也颇受质疑,甚至有人提出"衰落"之说。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研究热的兴起,重新认识"亚洲观念"已是迫切之需。本文借鉴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提出重塑亚洲观念的学术命题,希望对中国视角下的新地区主义研究有所促动。概言之,新地区主义对亚洲观念的历史性塑造体现在叁个方面:地区利益聚合和整合的发动机,地区权力分布和演化的平衡器,构建地区认同意识和地区共同体观念之光的灯塔。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后,亚洲观念面临新的反思和重塑。未来的亚洲将始终是一个多元和多样化的亚洲,不会形成一个"单一的亚洲"。亚洲观念并不构成任何一种理想的文化类型,而是深刻反映着亚洲地区的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互动。地区共同体建设作为亚洲观念的核心,将建立在完成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亚洲观念的重塑主要是一个学术命题,应当纳入全球学或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学科领域加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赵洁袆[2](2015)在《地区主义与亚洲区域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时代亚洲地区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开放的多边主义指导下亚洲区域内各国开始更加重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共同的问题,实现共同的利益。这既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反应,也是更好处理不断变化的区域体系的方法。加深亚洲认同,推进合作制度化建设,构筑"大国协调"模式已成为这一区域正在崛起的国家间的共识。(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5年02期)
何包钢,张建[3](2015)在《亚洲的大国协调与复合地区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10年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势头渐起,并且在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休·怀特提出了亚洲大国协调的提议。然而,怀特的想法在亚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亚洲不认真对待,那么这一提议可能无法实现。本文旨在研究该提议内一些存在问题的假设,并认为,其提议应该将东盟的重要角色纳入考虑,毕竟东盟在当前亚洲举足轻重。本文力主将"大国协调"的概念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区主义的概念,旨在阐明复合地区主义的组成要素,并讨论其将如何缓和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5年02期)
苗吉,李福建[4](2015)在《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中间形态,是当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选项。地区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超越国家层面,以地区的视角、思维、方式解决地区层面的公共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以及因海上争端而致局势紧张的东亚所代表的东、西两大地区主义进程均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地区主义远未过时。相反,它正从短暂的退潮中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推动这轮地区主义浪潮及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的崛起,从而使这一波地区主义"浪潮"具有明显的亚洲特色,被称为"亚洲地区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应具备地区思维,并以地区主义视角解决周边外交中的矛盾,以地区为平台担负起大国责任,以地区治理为切入点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5年02期)
孙国东[5](2010)在《“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7月26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亚欧基金会、联合国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清华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0年10期)
杨芳[6](2009)在《人民币在自贸区中将如何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启已经近在眼前,在双边关系方面,不论是农业合作还是贸易往来都离不开货币,因此金融问题便显得尤为引人瞩目。日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的“21世纪亚洲区域主义机制”国际研讨会热议了危机后的区域和合作,来自各国的智库就目前(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09-12-08)
海超[7](2009)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主义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多边主义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似乎在环境复杂的亚太地区①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似乎表明其在该地区更乐意奉行双边主义。然而事实上,由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并没有放弃多边主义,并在20世纪50、60年代积极进行多边主义的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主义实践是一条从亚太地区安全结盟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对美国以后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形成了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布局。(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9年08期)
任晓[8](2008)在《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一个制度化、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欧洲来说,传统的亚洲是制度上欠发达的。然而,近来亚洲正在发生变化,且已经历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成长、发展和区域合作的过程。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的区域合作获得了动力和活力,且已成为整个地区转(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08年11期)
戴超武[9](2006)在《建立“亚洲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堡垒”——来自《战略情报局和国务院情报研究报告》中有关冷战初期美国对南亚地区的档案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对南亚地区实行所谓的"英联邦战略",其政策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1号文件和第48/2号文件中,即依靠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承担南亚地区的安全义务,解决印巴争端,防止苏联干预,限制美国的卷入。因此在印巴分治后,美国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本文来源于《冷战国际史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邓显超,徐德荣[10](2005)在《论中国亚洲地区主义战略的构建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构建要着重注意叁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叁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叁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亚洲地区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后时代亚洲地区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开放的多边主义指导下亚洲区域内各国开始更加重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共同的问题,实现共同的利益。这既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反应,也是更好处理不断变化的区域体系的方法。加深亚洲认同,推进合作制度化建设,构筑"大国协调"模式已成为这一区域正在崛起的国家间的共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洲地区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耿协峰.重塑亚洲观念:新地区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
[2].赵洁袆.地区主义与亚洲区域合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3].何包钢,张建.亚洲的大国协调与复合地区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5
[4].苗吉,李福建.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5
[5].孙国东.“欧盟与亚洲:地区间主义与亚欧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J].学术界.2010
[6].杨芳.人民币在自贸区中将如何定位[N].国际商报.2009
[7].海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主义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J].理论月刊.2009
[8].任晓.中国与亚洲地区主义[J].东南亚纵横.2008
[9].戴超武.建立“亚洲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堡垒”——来自《战略情报局和国务院情报研究报告》中有关冷战初期美国对南亚地区的档案文献[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
[10].邓显超,徐德荣.论中国亚洲地区主义战略的构建及影响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