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论文_焦乐芹,吴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亲社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动画片,幼儿,儿童,英文,中小学,幼儿教育。

亲社会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焦乐芹,吴成龙[1](2019)在《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熊出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产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和语言深受儿童喜爱,同时也成为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方面。如何有效缓解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需要政府、幼儿园与家庭各司其职、因势利导、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国产动画片在培养儿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9年12期)

龚天辰,李栋宁[2](2019)在《基于审美投射的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亲社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营造良好的游戏体验环境,利用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图景模式来认知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方法将多人对抗数字游戏(DigitalGame),置于审美投射的心理机制下进行考察,探究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原因及体验模式。结论心理定向、空白屏幕与审美知觉作为生成审美投射的叁个必要条件,已经得到艺术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在叁个条件的引导与制约下,玩家与角色之间、玩家与玩家之间,分别凸显出替代强化心理和情绪共鸣的现象,因此,游戏体验者形成了共情与移情两种心理体验状态。在无功利的游戏诉求下,多人对抗数字游戏呈现出鲜明的网络亲社会行为现象。在此现象下,对现实社会中的亲社会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李梦娜,李堃,陈穗清[3](2019)在《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出现了"独生""准二孩""二孩"叁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为探索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本研究以6岁幼儿作为被试,运用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分别考察来自"独生""准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儿在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的意向表现,结果发现6岁幼儿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处于他人需求取向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向整体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与分享;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不存在性别差异;来自"独生"和"准二孩"家庭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高于"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政府应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启动全方位的家庭服务支持策略;幼儿园应大力开展亲职教育和同胞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家庭角色地位,把握"准二孩"家庭结构过渡阶段的教育契机,提高长子女照料二孩的参与度,发挥幼儿同胞竞争意识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雪敏,周江,许磊[4](2019)在《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提出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对完善幼儿体育理论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芳君[5](2019)在《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片以其生动鲜艳的画面、夸张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动画情节深受幼儿喜爱。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极具特色,幼儿可以通过动画片中的情节开展、角色情绪变化和画面声音的变化发展想象力,增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看动画片感受到愉悦的情绪。然而,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怎么样?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概念界定1.动画片动画片又称之为"卡通"(Cartoon),即活动漫画。它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韩海飞[6](2019)在《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交的场合中,个体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和允许的有利于他人和集体的行为,与所有攻击性行为对立[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多少在一定层面上属于道德发展的问题,有关道德发展问题,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顺序和时间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其中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个体的道德发展具体(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9年05期)

夏晶晶[7](2019)在《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亲社会行为作为思想道德文化培育中的重要环节,成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根本核心内容,阐述了生活决定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与实际内容,为教育方法及政策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通过对培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总结与分析,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科学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79期)

柴淹,周翔,何军[8](2019)在《杜绝校园欺凌从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做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生的严重校园欺凌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因为严重影响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个体的行为模式在生命早期开始形成,从儿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对儿童性格形成和社会化有重大意义。培养亲社会行为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如下:教师、家长等为学生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家长对儿童进行移情训练,如角色表演。(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30期)

郑丹清[9](2019)在《英文绘本传播对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英文绘本的传播及其教育价值入手,分析英文绘本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基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理论,探索英文绘本传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英文绘本通过图书馆、绘本馆、学校或社区图书角、家庭亲子共读、课堂绘本教学以及新媒体平台等途径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对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6期)

韩娜,张野[10](2019)在《负性生活事件对寄宿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尊量表(SES)、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E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800名寄宿高中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探讨寄宿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自尊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会影响寄宿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自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亲社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营造良好的游戏体验环境,利用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图景模式来认知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方法将多人对抗数字游戏(DigitalGame),置于审美投射的心理机制下进行考察,探究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原因及体验模式。结论心理定向、空白屏幕与审美知觉作为生成审美投射的叁个必要条件,已经得到艺术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在叁个条件的引导与制约下,玩家与角色之间、玩家与玩家之间,分别凸显出替代强化心理和情绪共鸣的现象,因此,游戏体验者形成了共情与移情两种心理体验状态。在无功利的游戏诉求下,多人对抗数字游戏呈现出鲜明的网络亲社会行为现象。在此现象下,对现实社会中的亲社会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社会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焦乐芹,吴成龙.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熊出没》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19

[2].龚天辰,李栋宁.基于审美投射的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亲社会行为研究[J].包装工程.2019

[3].李梦娜,李堃,陈穗清.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9

[4].李雪敏,周江,许磊.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5].张芳君.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甘肃教育.2019

[6].韩海飞.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9

[7].夏晶晶.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J].考试周刊.2019

[8].柴淹,周翔,何军.杜绝校园欺凌从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做起[J].教育观察.2019

[9].郑丹清.英文绘本传播对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出版广角.2019

[10].韩娜,张野.负性生活事件对寄宿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1大学生“X生活应激—M亲社会行为2大学生“X生活应激—M亲社会行为总体测评图理解反应速度记忆能力空间运...实验组及控制组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移情在世故性与亲社会行为间的...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

标签:;  ;  ;  ;  ;  ;  ;  

亲社会行为论文_焦乐芹,吴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