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麻醉科210015
【摘要】目的:对依托咪酯应用于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常规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等量的依托咪酯。对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MAP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差异较大,P<0.05,SPO2及HR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应用依托咪酯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可更好地维持心血管病患者全身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依托咪酯;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
【中图分类号】R5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83-02
心血管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年龄大于55岁,此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受到手术创伤应激、气管插管刺激,导致机体内儿茶酚胺等应激物质分泌的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阻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上一直致力于维持心血管病患者麻醉期平稳药物应用的研究,依托咪酯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被用于心血管病患者麻醉方面的研究[1]。本研究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依托咪酯应用于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实验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需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介于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4.45)岁;常规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介于4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8±4.29)岁。纳入标准:①临床上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心功能分级为II或Ⅲ级的需要行全麻手术的心血管病患者;②患者的年龄介于40~70岁之间;③除心血管外没有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合并症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2]
术前半小时所有患者均肌肉注射9mg吗啡,0.4mg东莨菪碱。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其基本生命体征(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并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
常规组在为患者麻醉诱导时即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剂量控制在0.35mg/kg,然后依次静脉注射0.15mg/kg力月西、0.15mg/kg哌库溴铵、6ug/kg芬太尼,诱导后5分钟行气管内插管。
实验组患者先静脉注射0.15mg/kg力月西、0.15mg/kg哌库溴铵、6ug/kg芬太尼,5分钟后再静脉注射0.35mg/kg依托咪酯,同样于诱导后5分钟行气管内插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以t检验或χ2检验来表示,如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SPO2及HR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x±s)
3讨论
依托咪酯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全身静脉麻醉药,其药效强,代谢快,无明显蓄积,对血管刺激小,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所以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3]。
麻醉诱导过程的平稳是保证心血管手术成功的关键,其在心血管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身麻醉药依托咪酯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4]。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较强,消除半衰期短,代谢较快,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5]。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在不同时间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依托咪酯临床效果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依托咪酯可以使麻醉过程更平稳。王嵘学者在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得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等量的依托咪酯相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本试验结果为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SPO2及HR比较差异不大,P>0.05,与王嵘学者研究试验的结果大体一致[6]。
根据本研究数据得,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麻醉诱导后实验组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SPO2及HR比较差异不大,P>0.05。
综上所述,麻醉诱导后应用依托咪酯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可更好地维持心血管病患者全身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林.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9:29-30.
[2]孙志超.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386-387.
[3]王功.范光文.隋海涛.依托咪酯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9:67-68.
[4]邢书生.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224.
[5]肖运珠.张玫.依托咪酯与咪达唑仑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8(9):31.
[6]王嵘.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