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座,侧挡板,过滤网,阀门,集水口,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回流水管;所述收集筒为圆形筒腔结构,其通过底部所焊接的一排安装座安装在水渠坝堤墙壁外侧;所述收集筒的筒壁顶面位置坐落安装有高压水泵和马达,且高压水泵和马达与外部电源来源实现电性控制连接;因此碎渣式的水草废料掉入下游水域后,还可以被水生生活所吸收,实现环保处理,当然还有一部分水草类的废料被本装置向一侧推进排出,比起现有的一些栅栏式结构的水草拦截装置,在功能特性结构上有很大提高,实用性更强,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清理功能,安装了高压泵及水管,可对装置过滤喷水口进行喷射清理。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筒(1),排藻口(2),排水座(3),U形卡件(4),高压水泵(5),金属式喷水管(501),马达(6),螺旋推进器(7),安装座(8),侧挡板(9),过滤网(901),阀门(10),集水口(11),第一排水口(12),第二排水口(13)和回流水管(14);所述收集筒(1)为圆形筒腔结构,其通过底部所焊接的一排安装座(8)安装在水渠坝堤墙壁外侧;所述收集筒(1)的筒壁顶面位置坐落安装有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且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与外部电源来源实现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排藻口(2)上配有阀门(10),且配有阀门(10)的排藻口(2)位于收集筒(1)的左底侧位置处,并且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排水座(3)为长方形塑料块制成的喷孔座结构,其安装在收集筒(1)的前底侧位置处,并且其上面所开设的这些喷孔均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侧挡板(9)为收集筒(1)左侧的封口板件,且在此侧挡板(9)上自下向上贯穿配合有第二排水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且这两个排水口均为法兰接口结构;其中第一排水口(12)通过回流水管(14)与高压水泵(5)的进水口实现连接,并且回流水管(14)通过U形卡件(4)固定在收集筒(1)的外壁上;所述收集筒(1)的筒腔中通过左面侧挡板(9)内侧的轴承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螺旋推进器(7),且此螺旋推进器(7)的右侧通过带传动方式与马达(6)实现传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筒(1),排藻口(2),排水座(3),U形卡件(4),高压水泵(5),金属式喷水管(501),马达(6),螺旋推进器(7),安装座(8),侧挡板(9),过滤网(901),阀门(10),集水口(11),第一排水口(12),第二排水口(13)和回流水管(14);所述收集筒(1)为圆形筒腔结构,其通过底部所焊接的一排安装座(8)安装在水渠坝堤墙壁外侧;所述收集筒(1)的筒壁顶面位置坐落安装有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且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与外部电源来源实现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排藻口(2)上配有阀门(10),且配有阀门(10)的排藻口(2)位于收集筒(1)的左底侧位置处,并且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排水座(3)为长方形塑料块制成的喷孔座结构,其安装在收集筒(1)的前底侧位置处,并且其上面所开设的这些喷孔均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侧挡板(9)为收集筒(1)左侧的封口板件,且在此侧挡板(9)上自下向上贯穿配合有第二排水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且这两个排水口均为法兰接口结构;其中第一排水口(12)通过回流水管(14)与高压水泵(5)的进水口实现连接,并且回流水管(14)通过U形卡件(4)固定在收集筒(1)的外壁上;所述收集筒(1)的筒腔中通过左面侧挡板(9)内侧的轴承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螺旋推进器(7),且此螺旋推进器(7)的右侧通过带传动方式与马达(6)实现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9)的内侧面为内沉槽腔结构,且在其内沉腔中镶嵌有过滤网(901),此过滤网(901)与第一排水口(12)以及第二排水口(13)的右侧入水口形成入水空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器(7)采用左细右粗的锥状推进器结构,并且推进器的螺旋叶片进行开刃设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泵(5)的出水口处,通过一段柔性管件连接有一根带有手柄结构的金属式喷水管(501),并且高压水泵(5)正位于排水座(3)的顶侧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座(3)的顶面还为略朝上的倾斜式面结构,即,它上面的喷孔同步略向上倾斜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域环保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水中常有大量水藻或水草出现,形成了一种固态废物,这些固态废物样式的水草由上游按批量式的直接流到下游,会使整个水域水质环境造成影响,湖面显得并不整洁,且易在堆积的水草上形成细菌,因此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在上游水域堤坝加设拦截装置,对水草或水藻进行拦截过滤,使得上游的河水流入到下游后,水质得到改善。
现有的上述所描述的这种水草拦截装置,多采用栅栏式的拦截结构,这种结构的水草拦截装置拦截后的水草不易快速清理,影响栅栏流水口的正常排水,并且水草处理方式多采用打捞处理的方式,不能实现同步碎切性的环保处理,因此本设计,设计出一款具有同步水草处理功能的水域水草类的固废处理装置以提高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述所描述的水栅式的这种水草拦截装置,多采用栅栏式的拦截结构,这种结构的水草拦截装置拦截后的水草不易快速清理,影响栅栏流水口的正常排水,并且水草处理方式多采用打捞处理的方式,不能实现同步碎切性的环保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筒,排藻口,排水座,U形卡件,高压水泵,金属式喷水管,马达,螺旋推进器,安装座,侧挡板,过滤网,阀门,集水口,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回流水管;所述收集筒为圆形筒腔结构,其通过底部所焊接的一排安装座安装在水渠坝堤墙壁外侧;所述收集筒的筒壁顶面位置坐落安装有高压水泵和马达,且高压水泵和马达与外部电源来源实现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排藻口上配有阀门,且配有阀门的排藻口位于收集筒的左底侧位置处,并且与收集筒实现贯通;所述排水座为长方形塑料块制成的喷孔座结构,其安装在收集筒的前底侧位置处,并且其上面所开设的这些喷孔均与收集筒实现贯通;所述侧挡板为收集筒左侧的封口板件,且在此侧挡板上自下向上贯穿配合有第二排水口和第一排水口,且这两个排水口均为法兰接口结构;其中第一排水口通过回流水管与高压水泵的进水口实现连接,并且回流水管通过U形卡件固定在收集筒的外壁上;所述收集筒的筒腔中通过左面侧挡板内侧的轴承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螺旋推进器,且此螺旋推进器的右侧通过带传动方式与马达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挡板的内侧面为内沉槽腔结构,且在其内沉腔中镶嵌有过滤网,此过滤网与第一排水口以及第二排水口的右侧入水口形成入水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推进器采用左细右粗的锥状推进器结构,并且推进器的螺旋叶片进行开刃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处,通过一段柔性管件连接有一根带有手柄结构的金属式喷水管,并且高压水泵正位于排水座的顶侧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座的顶面还为略朝上的倾斜式面结构,即,它上面的喷孔同步略向上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我们设计了一款电动式的拦截装置,将其安装在水域环境中的上游堤坝上,不但可以将水域中的水草拦截,而且还可以对它们进行自动出料,并且出料时还可以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搅碎处理,随着本装置出水口细小的碎渣就会被排出,由于水草本身对水域水质影响不大,因此碎渣式的水草废料掉入下游水域后,还可以被水生生活所吸收,实现环保处理,当然还有一部分水草类的废料被本装置向一侧推进排出,比起现有的一些栅栏式结构的水草拦截装置,在功能特性结构上有很大提高,实用性更强,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清理功能,安装了高压泵及水管,可对装置过滤喷水口进行喷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A部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挡板与两排水口安装关系以及侧挡板内过滤网、螺旋推进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收集筒;2、排藻口;3、排水座;4、U形卡件;5、高压水泵;501、金属式喷水管;6、马达;7、螺旋推进器;8、安装座;9、侧挡板;901、过滤网;10、阀门;11、集水口;12、第一排水口;13、第二排水口;14、回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保护用的固废处理装置,包括有:收集筒1,排藻口2,排水座3,U形卡件4,高压水泵5,金属式喷水管501,马达6,螺旋推进器7,安装座8,侧挡板9,过滤网901,阀门10,集水口11,第一排水口12,第二排水口13和回流水管14;所述收集筒1为圆形筒腔结构,其通过底部所焊接的一排安装座8安装在水渠坝堤墙壁外侧;所述收集筒1的筒壁顶面位置坐落安装有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且高压水泵5和马达6与外部电源来源实现电性控制连接;所述排藻口2上配有阀门10,且配有阀门10的排藻口2位于收集筒1的左底侧位置处,并且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排水座3为长方形塑料块制成的喷孔座结构,其安装在收集筒1的前底侧位置处,并且其上面所开设的这些喷孔均与收集筒1实现贯通;所述侧挡板9为收集筒1左侧的封口板件,且在此侧挡板9上自下向上贯穿配合有第二排水口13和第一排水口12,且这两个排水口均为法兰接口结构;其中第一排水口12通过回流水管14与高压水泵5的进水口实现连接,并且回流水管14通过U形卡件4固定在收集筒1的外壁上;所述收集筒1的筒腔中通过左面侧挡板9内侧的轴承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螺旋推进器7,且此螺旋推进器7的右侧通过带传动方式与马达6实现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侧挡板9的内侧面为内沉槽腔结构,且在其内沉腔中镶嵌有过滤网901,此过滤网901与第一排水口12以及第二排水口13的右侧入水口形成入水空腔,描述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排水口12和第二排水口13平常使用时,可使收集筒1内收集的大量水体一部分向侧面排出,将这两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时,可便于周边作物的灌溉,同时,也对收集筒1内的水体起到快速泄洪的作用。
其中:所述螺旋推进器7采用左细右粗的锥状推进器结构,并且推进器的螺旋叶片进行开刃设计,这一描述方位如图1,图4所示,由此可以看出,马达6通电工作时,可使螺旋推进器7同步旋转动作,将收集筒1内积存的水草进向左推进,打开阀门10时,使水草从排藻口2向外排出,并且由于螺旋推进器7上的推进器叶片可作用开刃式的,因此可对推进过程中的水草进行一定的切碎处理,由于水草本身对水域水质影响不大,因此碎渣式的水草废料掉入下游水域后,还可以被水生生活所吸收,实现环保处理,当然还有一部分水草类的废料被本装置向一侧推进排出。
其中:所述高压水泵5的出水口处,通过一段柔性管件连接有一根带有手柄结构的金属式喷水管501,并且高压水泵5正位于排水座3的顶侧位置处,高压水泵5将一侧吸入的水流,利用喷水管501向外排出,可对排水座3的顶面进行定期冲洗,防止排水座3的出水口发生堵塞,因此还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特性。
其中:所述排水座3的顶面还为略朝上的倾斜式面结构,即,它上面的喷孔同步略向上倾斜设置,如图3的所示,利于人工手握喷水管501站在本装置所安装的坝堤上,对排水座3喷水口喷射清理时,喷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在不影响正常排水的状态下,还便于其喷水口的定期清理,排水座3喷水面设计合理。
使用时:将本装置利用安装座8上的安装孔安装在上游水域的堤坝上,上游水域的水流由集水口11进入收集筒1内后,就会被过滤特性的收集筒1进行过滤,水草位于收集筒1中暂存,水流经排水座3的喷水口向外排出,进入下一级水坝内,与此同时,爱现有技术的外部电源及控制装置控制的马达6通电工作时,可使螺旋推进器7同步旋转动作,将收集筒1内积存的水草进向左推进,打开阀门10时,使水草从排藻口2向外排出,并且由于螺旋推进器7上的推进器叶片可作用开刃式的,因此可对推进过程中的水草进行一定的切碎处理,由于水草本身对水域水质影响不大,因此碎渣式的水草废料掉入下游水域后,还可以被水生生活所吸收,实现环保处理,当然还有一部分水草类的废料被本装置向一侧推进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985.8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1996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E02B 8/02
专利分类号:E02B8/02;A01F29/00;A01F29/06
范畴分类:36B;36E;
申请人:吕梁学院
第一申请人:吕梁学院
申请人地址:033001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发明人:张婷瑜
第一发明人:张婷瑜
当前权利人:吕梁学院
代理人:张焱
代理机构:117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