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摆支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硫化钨,聚四氟乙烯,基本力学性能,摩擦摆支座
摩擦摆支座论文文献综述
洪迪甫,赵桂峰,马玉宏,朱震阳[1](2019)在《二硫化钨改性摩擦摆支座PTFE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摩擦摆支座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二硫化钨(WS_2)填充改性PTFE,开展了拉伸性能、硬度等相关试验来分析复合材料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随着微米级和纳米级WS_2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会减小,硬度和密度会增大,耐压缩变形能力会提高;WS_2含量的多少对复合材料密度影响较大,而粒径大小对其影响不大;采用微米级与纳米级含量为2%,4%,6%的WS_2填充改性PTFE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由于上部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压缩变形,提高了PTFE材料的耐磨性能,采用微米级含量为2%和纳米级含量为6%的WS_2来改善摩擦滑移材料,耐压缩变形能力会更好,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摩擦滑移材料磨耗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摩擦摆支座的性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杜修力,许紫刚,许成顺,蒋家卫[2](2019)在《摩擦摆支座在地下地铁车站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破坏模式与成灾机理,借鉴地面建筑结构的减隔震设计理念,提出在地铁车站中柱顶部设置摩擦摆支座形成新型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土-地下结构整体二维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摩擦摆支座不同滑道半径和不同摩擦系数工况下减震结构与原型结构在结构变形和截面内力等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柱端设置摩擦摆支座使得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水平变形呈现小幅增大趋势。当摩擦摆支座的滑道半径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时,中柱变形、剪力和弯矩值较原型结构均有大幅的减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庄鹏,刘沛,韩淼[3](2019)在《一种新型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的隔震控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弹性摩擦摆支座(superelasticity-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S-FPB),考察了其在考虑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减震控制性能。首先,结出了S-FPB的构造设计和理论模型,进而,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S-FPB的力学性能。随后,将上述新型隔震装置引入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基于ABAQUS建立了受控结构的分析模型。最后,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利用结构的动力特征响应指标,评估了受控和无控网壳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发的隔震系统有助于改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明尧,王少华,姚旦,李冰[4](2019)在《一种新型滑移式摩擦摆支座模型及耗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传统滑移隔震支座存在滑移量大且无法自回复的弊端,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自回复功能的滑移式摩擦摆支座。详细地介绍了支座的结构、隔震耗能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两种工况下的支座进行非线性静态接触分析,对支座进行了理论上的校核。重点研究分析了支座在简谐振动下摩擦耗能情况,得出该新型支座相较于传统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摩擦耗能性能,且有更小的位移量和自回复功能。同时也研究分析了支座参数拨叉间隙量d_0、摩擦系数μ分别对支座耗能的影响,得到了参数与耗能的关系曲线图。(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S1期)
李景宝[5](2019)在《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钢框架住宅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支座的新技术,支座的种类和功能很多,其中摩擦摆支座是目前最具前景的位移耗能型隔震装置之一,已在桥梁工程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钢框架住宅建筑方面鲜有研究。钢框架住宅楼具有自重轻、开间大和强度高的特点,在工程应用中日益受到设计者的青睐。为了保障钢框架住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与正常使用性能,研究摩擦摆支座应用在钢框架住宅结构中的隔震性能很有必要。本文选取某钢结构住宅为工程案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在叁条不同地震波的激励下,对采用普通支座和摩擦摆支座的两种结构模型在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基底剪力、位移、加速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采摩擦摆支座可以大幅延长结构低阶振型周期,并且减小低阶振型中的扭转分量,避免结构在低频段与地震作用产生共振,说明摩擦摆支座在地震低频段能量较为集中区域的钢结构建筑上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隔震效果。(2)采用摩擦摆隔震结构在前两层楼层位移大于非隔震结构,而在3~6层中,隔震结构的楼层位移要小于非隔震结构,总体位移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各层间位移的最大值基本相同,运动方式接近于“整体平动”,X向和Y向的位移时程曲线在形态上较为相似,有利于保障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3)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中,使用摩擦摆支座进行隔震可有效耗散能量,从而降低结构层间剪力与基底剪力,并使结构的加速度大幅度减小,从而使地震响应得到一定的削弱,使得结构受到的损坏减弱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沛[6](2019)在《多功能自适应复摩擦摆支座的滞回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摩擦摆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是一种球面滑动隔震装置,其较同尺寸的摩擦摆支座(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FPB)可输出较大的位移,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然而常规的DFPB尚存在抗震冗余度偏低、限位复位能力不足的缺点。为克服上述不足,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拉索与DFPB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自适应复摩擦摆支座(Multifunctional and adaptive 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MADFPB),采用性能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MADFPB的滞回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分述如下:(1)将超弹性SMA拉索均匀布置在DFPB的底板和顶板之间,形成了新型MADFPB的构造设计方案。与单纯的DFPB相比,MADFPB可通过其内部的滑动摩擦实现隔震及耗能作用,同时还可利用滑块周边的SMA拉索进行有效的位移控制和附加耗能,以确保球面滑动隔震装置免遭强震损伤。(2)对SMA丝试件和SMA拉索试件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总结了加载次数、加载频率和位移幅值对SMA丝以及SMA拉索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MA丝和SMA拉索均可提供稳定的滞回曲线,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可用于DFPB的耗能控制当中。(3)设计加工了两种类型的MADFPB试件,分别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竖向压力、位移幅值、加载频率对MADFPB试件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MADFPB和DFPB的滞回性能。研究表明:MADFPB与DFPB均能提供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SMA拉索在MADFPB滑动过程中可发挥良好的超弹性控制作用,显着提高了DFPB的耗能能力与自适应性。(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上述MADFPB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与性能试验相同的工况。对MADFPB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实现了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的相互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何昊[7](2019)在《基于摩擦摆支座性能劣化及多级缓冲限位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作为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它代表了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也为以后跨海桥梁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且近海地区环境复杂,如何保证近海桥梁结构在突发大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及使用性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利用减隔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对结构的伤害。隔震桥梁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墩柱之间设置隔震层的方式,延长了桥梁的自振周期,减小了地震能量的输入,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危害。但是,隔震桥梁在遭受超出预期的大地震或近断层地震时,其隔震支座会发生位移超限的情况,导致隔震桥梁发生落梁、碰撞甚至倒塌。因此,面临极罕遇地震或近断层地震作用,如何在确保桥梁和隔震支座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地限制隔震层的位移是当前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旋转质量摩擦阻尼器的设计及理论公式推导:在总结现有隔震限位研究现状、阻尼器发展趋势和响应放大技术的优劣基础上,利用机械领域中常用的滚珠丝杠提出了一种新型旋转质量摩擦阻尼器(Rotational Mass Friction Damper,以下简称RMFD)。解释了RMFD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其恢复力的理论公式,建立了RMFD的恢复力模型,开展了RMFD伪静力试验研究。2、RMFD单自由度减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建立了RMFD单自由度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通过MATLAB分析程序对RMFD单自由度减震体系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针对等效摩擦力、等效惯性力进行了参数分析,并通过建立能量运动方程进行了RMFD耗能分析,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RMFD的主要耗能机制;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RMFD进行了恢复力模型模拟开发,并通过与MATLAB程序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3、附加RMFD限位的近海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利用SAP2000建立了隔震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桥梁隔震层布置RMFD作为消能限位装置,进行了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并讨论了不同控制参数下RMFD的限位效果。4、考虑多级缓冲限位的近海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分析:针对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级缓冲限位的思想:采用RMFD作为第一级限位装置,拉索作为第二级缓冲限位装置;考虑两种限位方案,分别分析了两种布置方案下隔震桥梁的地震响应。5、考虑支座性能劣化和多级缓冲限位的近海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分析:考虑复杂海洋环境对近海桥梁摩擦摆支座的腐蚀作用,利用摩擦摆支座干湿循环腐蚀试验得出的支座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在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考虑摩擦摆支座性能劣化的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并进行了考虑摩擦摆支座性能劣化与多级缓冲限位的隔震桥梁抗震性能分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29)
何宇森[8](2019)在《基于摩擦摆支座的城市高架桥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加重,高架桥的大规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城市高架桥已逐渐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性项目。为了保障高架桥在强震作用下的使用性能,研究摩擦摆隔震支座应用于城市高架桥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郑州市某联高架连续梁桥为例,开展了摩擦摆支座对城市高架桥的隔震性能研究,基于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桥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开展了不同隔震方案下城市高架桥地震作用效应研究,得到了桥梁最优隔震方案的摩擦摆支座布置方式;同时研究摩擦摆支座的设计参数、墩高、跨度等因数以及双向地震作用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摩擦摆支座可以延长城市高架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主要参振模态的自振周期,降低桥墩的动力响应幅值;当摩擦摆支座与不同数量的盆式橡胶支座混用时,摩擦耗能能力不能完全发挥,隔震性能差异较大。(2)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性能随着动摩擦系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存在最优的动摩擦系数0.04,随着滑道半径增大,隔震性能先增大后基本趋于稳定。为了能够最有效地发挥摩擦摆支座的隔震耗能能力,滑道半径取3m时综合效益最高。(3)桥墩高度对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桥墩设计高度过大时,摩擦摆支座摩擦耗能的能力完全失效。桥梁跨度的增大时,桥梁自振周期和地震响应幅值基本保持稳定。(4)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桥墩与摩擦摆支座的地震响应幅值较单向地震偏高,若不考虑双向地震影响,摩擦摆支座的隔震性能将被高估。(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丽军,胡宁,刘勇[9](2019)在《摩擦摆支座桥梁减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桥梁工程为背景,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桥梁结构在有无减隔震措施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未采取减隔震措施时,该桥桥墩会发生强度破坏;而采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后,该桥桥墩的强度、变形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该计算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结构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传坤,杨孟刚[10](2019)在《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铁路桥梁的横向抗震性能,以高速铁路叁跨连续梁桥为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横向碰撞有限元模型,开展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研究。模型中考虑轨道系统(CRTSⅡ型)约束作用、支座非线性、墩柱弹塑性及桥梁两侧简支梁和路基段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分析轨道系统约束作用对桥梁结构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探讨挡块-垫石间距及摩擦因数和球面半径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并比较2种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系统约束作用会改变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放大墩底剪力横向分配的不均匀性;适当增大挡块-垫石设计间距,可确保摩擦摆支座充分发挥隔震性能;结构横向地震响应对摩擦摆支座摩擦因数的变化较其球面半径变化敏感,且摩擦因数取用0.03~0.04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摩擦摆支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破坏模式与成灾机理,借鉴地面建筑结构的减隔震设计理念,提出在地铁车站中柱顶部设置摩擦摆支座形成新型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土-地下结构整体二维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摩擦摆支座不同滑道半径和不同摩擦系数工况下减震结构与原型结构在结构变形和截面内力等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柱端设置摩擦摆支座使得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水平变形呈现小幅增大趋势。当摩擦摆支座的滑道半径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时,中柱变形、剪力和弯矩值较原型结构均有大幅的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摆支座论文参考文献
[1].洪迪甫,赵桂峰,马玉宏,朱震阳.二硫化钨改性摩擦摆支座PTFE材料的力学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杜修力,许紫刚,许成顺,蒋家卫.摩擦摆支座在地下地铁车站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庄鹏,刘沛,韩淼.一种新型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的隔震控制效应[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张明尧,王少华,姚旦,李冰.一种新型滑移式摩擦摆支座模型及耗能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5].李景宝.采用摩擦摆支座的钢框架住宅隔震性能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6].刘沛.多功能自适应复摩擦摆支座的滞回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7].何昊.基于摩擦摆支座性能劣化及多级缓冲限位的近海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
[8].何宇森.基于摩擦摆支座的城市高架桥隔震性能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9].陈丽军,胡宁,刘勇.摩擦摆支座桥梁减隔震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10].王传坤,杨孟刚.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