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以广州市河涌为例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以广州市河涌为例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水是一座城市起源、发展的环境条件,广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从古至今城市中便有着丰富的主珠江支流河涌,是城市的水源、防洪排涝要道,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广州,因此决定了广州具有开放、重商、潮流的多元风格。近半个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一方面追求自然、渴望回归自然,另一方面对自然要素破坏,导致一系列现代城市病的蔓延,直到21世纪人们又开始重新关注水环境对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以及人们生活的意义,成为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的热点。

关键词:广州;河涌滨水环境;城市发展

广州从古至今具有密布的水网系统,据2000年版《广州市志.内河航运志》,有大小河流324条流经辖区,总长1544.2km,分别汇入流溪河、白坭河已经珠江广州河段,主要分布在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这些河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肩负着防洪排涝、纳潮、灌溉与航运的任务,又与居民取水、出行、休闲娱乐等活动有关。广州河流常年水量充沛,对于城市建筑、景观、休闲娱乐等创造了独特环境,构筑了一道道风景走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

1、水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1水与村落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出几乎任何地区,村落依山傍水,这种分布有利于农耕和利用水资源。在我国众多的村落中,常以滨、港、沟、滩、浦、塘等为名,可见水资源与村落选址的密切关系。

因珠江水域辽宽阔,自南越王赵佗建成一来,广州城市一直沿珠江北岸发展,明清广州受风水思想的影响,城市建设结合山水自然环境,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空间结构形态,广州保留比较完整的有小洲村、黄埔村、茶塘村、塱头村、南湾村等几十座。

1.2水与防洪排涝

城市河道、沟渠是排洪系统的干渠,能把生活污水以及暴雨后的地表径流迅速排出,防止城市发生内涝,而且城市河流有一定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对暴雨或者雨后防止洪涝有一定的作用。

2000年考古学家在南越国都城南城墙发掘出的西汉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兼具防潮、排水和防御功能,表明广州防洪排涝的历史源远流长。宋代以后广州古城防洪排涝工程系统化建设,形成了一个集排洪、交通、防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系格局。

1.3水与交通运输

对于许多城市来说,水是重要的交通载体,即沟通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带动城市对外交流,又是内部重要的交通渠道,水系发达的城市方便出行、物品转移,在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前,广州许多河涌都能通航,起着交通运输作用。

1.4水与工商业发展

水使城市内外交通发达,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自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即成为全国性的经济都会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到宋元城内外贸易更加兴盛,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关闭泉州、明州两个外贸港口后,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发达的水运奠定了广州的工商业地位。

1.5水与生态景观

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自然因子,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对城市空气、增加城市湿度、减少热岛效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水也是城市环境的主要考虑因素,人们常用水体来组织空间,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

1.6水与休闲娱乐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人们主要是养殖和农业开发,后来城市化速度加快,人们追求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开始衍生出田园风光度假旅游,优美的环境可游、可赏,亦可供拍摄;养殖的水产品、种植的果蔬可让游人垂钓、采摘;河滨建设戏水、游泳、快艇等水上运动,增加参与性和趣味性,也可建设农家小舍,供游人住宿、新婚夫妇蜜月。比如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增添了生活乐趣,聚集了人气,提高了土地价值。

1.7水与文化

水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水文化在广州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包括建筑、艺术、文学、饮食等各个领域,例如建筑中的风水与水景营造,民间曲艺中的龙舟歌和咸水歌,饮食中的生猛海鲜、靓汤、凉茶、艇仔粥等,这些作为广州文化中一部分无不与水有着关联。

2、城市开发建设对河涌滨水环境的影响

2.1河涌滨水环境污染

上世纪末,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水环境污染成为最大的问题。水体表面漂浮垃圾,水质呈现黑色或者深绿色,有些甚至会散发出恶臭味,经过了解,造成河涌污染的主要原因便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河涌周围的工厂直接排放工厂污水,周边居民楼的生活污水或固体垃圾直接扔到河涌中,使河涌散发出臭味。近十多年来,广州政府着力对广州河涌进行整治,但仍收效甚微。

2.2城市过度开发,水体空间缺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水资源并没有规划为城市的公共开阔空间或者延续其自然形态形成优美的景观,为大众提供休闲服务,而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大肆开发,有的用来建设城市道路、桥梁等,有的被各高档住宅小区所占有,还有的被村庄的扩展所吞噬。

荔湾涌是一条古老的河涌,曾经风景秀丽,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盛名。随着城市的建设,将其进行掩埋变为荔枝湾路,路两侧被住宅和商铺围住,成为脏乱臭的典型。直到2010年广州市开始对荔枝湾路实行“揭盖复涌”工程,要重建荔湾涌。

2.3追求形式,河涌缺乏特色

当今城市规划充斥着形式主义,讲排场重形式,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而忽视了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切断城市文脉,于是我们看到了千河一面,万城一象的面貌,到处可见大广场、大公园,河涌的景观特色丧失殆尽。

2.4河岸固化,河道拓宽,生态失衡

很多河岸都采用石块、混凝土砌成的砖石驳岸及拓宽河道来应对洪涝等灾难,但是破坏了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固化的驳岸使一些水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场所,打破了生态平衡,而且拓宽的河道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导致下游泥沙沉积,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减弱。

3、滨水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中的改善建议

3.1疏通河道,控制和治理沿岸水污染

随着近年广州治水力度加大,部分河涌截污、清淤,效果甚微。唯有流水才不腐,唯有活水可清渠,河涌容量小,自净能力远低于江河,生态破坏后恢复缓慢,截污之后如果仍是污水,其水质仍无法改善,应打通水系为河涌引来活水,形成水循环系统,同时,在规划中应严格控制两岸污水的达标排放,保证河段空气清新,河水水质清洁,为沿岸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

3.2促进生态恢复

大规模的河道整治破坏了自然河道,打破了河道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在驳岸的处理上应该鼓励采用自然河岸代替混凝土或者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并增加河涌的完整性和亲水性,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促进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形成具有活力、环境优美、人气旺、繁华的地段。

3.3规划应留有弹性,保留充足的公共空间、娱乐场地及绿地

目前,各河涌岸段大量占据水面空间,建设高架桥,部分村庄吞噬河涌,完全破坏了水空间的完整与优美,对于违章违规建筑应拆除,绝不能因为城市建设侵蚀滨水空间。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均喜欢晚上去珠江两岸漫步游览,当两岸亮起来、舟艇动起来,浪漫唯美的风光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成为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的最佳选择,因而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

3.4河涌滨水景观的层次性与地域性

在河涌等滨水景观区域,应根据其功能特点确定规划项目。首先,视觉上要求视线宽阔,建筑、景观富有层次感和整体感。比如珠江沿岸不宜有突兀的建筑、摩天大楼等隔离、断开视线,观赏岸线应该连续统一。其次,河涌水系沿岸规划不能随意,也不能统一规划为公园或绿地,失去必要的土地经济价值,而应根据其特点,结合生态、文化、人居要求,以人为本,发挥土地价值。东濠涌是广州比较古老的一条河涌,过去承担着防御、防洪泄污、交通运输等功能,因其污染严重,河涌两侧树木较少导致水患不断,后来整治为市民提供了开放的滨水公共绿地,但拆除了河涌两侧的民居,邻里关系和市井生活气息也一并消失,反倒缺少了生命力。

4、结语

广州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城,水网参差,河道如巷,广州因水而兴,对于广州的河涌环境问题,不仅要解决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等的技术难题,还要真正为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家园,修护城与河、人与水的关系,弥补水文化历史,重塑岭南水乡特色。

参考文献:

[1]黄红.科技创新,打造和谐广州水环境——广州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创新篇[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2:1-5+8.

[2]徐红罡,崔芳芳.广州城市水文化遗产及保护利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5:59-64.

[3]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3(2):50-55.

标签:;  ;  ;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以广州市河涌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