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_仲红俐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共同体,社区,农村,路径,主导,美丽,社会。

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文献综述

仲红俐[1](2019)在《共同体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所在。推展农村社区教育,不仅要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建设,还要引导农村居民进行一种共同体化的现代社区生活。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需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的一般模式、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建构农村社区教育民主管理机制、提升农村社区教育自组织能力、改进社区教育的形式、发展农村的居民(村民)学校。(本文来源于《云南开放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先军,吴俊峰[2](2019)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农村(社区)内的成年农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基于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着力构建和培育服务美丽乡村的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建构协同机制合力助推,完善四级协同培育机制、成校孵化培育、借力搭台丰富学共体展演舞台等实践举措,县域14个乡镇(街道)整体推进,扶持培育了一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成人学共体,满足农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农村文化礼堂的项目推进、成人学校对学共体的培育等,使桐庐乡村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刘智勇,贾先文[3](2018)在《重塑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基于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建设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第叁次革命"。重塑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红利"释放接近尾声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在社区生存、繁衍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重塑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初期,应合理利用社区社会资本这一内源性资源,尤其是有效利用社区信任,并不断的突破身份信任与血缘信任,向社会信任转化,协同推动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摆脱传统血缘组织缺陷,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稳定发展。同时,创新运作机制,正确处理政经分离、村经分离和家经分离,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有效运作。(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钟卓良[4](2018)在《提升农村社区共同体治理水平的新模式——基于广西河池市“党支部+理事会+理事小组”自治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村民自治发源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实施的以"党支部+理事会+理事小组"为自治主体的农村社区自治模式,采取党支部、理事会、理事小组、党员、村民多方多轮协商的议事机制,是村民自治向农村社区延伸的有效探索,形成了有效的"治理单元"。然而,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农村社区,急需将农村社区自治纳入法律调控的范围,突破现行的农村区划设置,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的自治主体地位,建设社区治理平台。(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郑洁[5](2018)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村社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居民获取生存技能、释放生命价值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经济获得很快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却依然相对滞后,亟需通过建立教育共同体来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政府、学校以及社区等教育主体为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保留传统文化特色,通过沟通与合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育活动任务而形成的教育联合体。它具有整体性、多元性、联动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它对人的意义是提高生存技能水平,提升生命价值意识;对社会的意义是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流动、加强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建设。本文在对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主要有叁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自主生长型。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社区教育类型;具有提供教育资金支持和明确教育政策方向的职能;具有引导现代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仰、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和监督与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也存在政策缺乏张力和容易致使社区教育系统可能演变为政治机构的附属品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完善法律的监督和保障。学校主导型是一种以农村小学为教育基地和教育主导的类型;具有满足所有社区成员学习愿望,尊重个体发展的自由和系统性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必要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根基,乡村教师数量与质量欠缺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农村教师骨干和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自主生长型是在一定乡土文化土壤与氛围中,基于个体与基层自主发展的学习需要,而自发生长的、能动选择的社会生态学教育类型;具有自主发起教育活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职能;具有充分发挥居民情感智慧,加强社区成员之间平等对话的优势;同时存在缺乏文化教育机构,适用人群不多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挖掘社会资源,整合文化机构,强化公平意识。在对以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均衡教育主体的发展力量,建立“自主—学校—政府”整合型的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它具有关注个体与世界的契合性,缩小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的差别,兼顾差异性与相似性的优势,在实践上建议立足基层、尊重乡土,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区内所有资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1)

武斌[6](2018)在《培育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闫文秀,李善峰[7](2017)在《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十年反思与展望(2006—2016)》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2006年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十年来,该项政策的实施在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打造宜居乡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打造富裕乡村;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打造和谐乡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行动,打造特色乡村以及加强服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显示出社区建设动力衰减、社区公共性不足以及社区建设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等问题。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要在农村社区层面上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市场与村庄的关系,使其实现有效衔接并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强化共同的利益与情感建设,扩大社区的自治空间,积极培育符合时代和现实需要的新型社区共同体意识。(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曹海林,石方军[8](2017)在《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的重塑与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认同感不强等问题,社区建设陷入了"共同体困境"。农村社区建设要突破"共同体困境",关键在于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实现自治"则是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重塑的内生动力。以自治空间重组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纽带、以集体产权发展壮大为引擎、以协同共治为主旨构成了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培育的社会根基。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再造必须通过重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社区政策体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壮大集体经济产权、培育社区组织、充实社区发展资源、开创协同共治格局等路径全方位展开。(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戴桂斌[9](2017)在《以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通过撤村并村,各地出现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陌生化、原子化和碎片化,导致传统乡村社会解体、失序,不利于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乡村社会治理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农民民间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汇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促进居民融合、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起着其他组织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在新型农村社区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性互益性社区社会组织等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实际的农村社会组织,以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重建。(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刘奎[10](2017)在《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依据我国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农村经济并逐步完善农村在各方面的建设,逐步将农村建设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将逐步“原子化”的农民重新“聚合”于社区中,重构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社区以及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重构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剖析了我国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演变及其解体原因。第叁部分,分析了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含义及其必然性。第四部分,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中的作用。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有的农村生活共同体的发展逻辑。由于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经历了传统血缘共同体时期、政治共同体时期,现在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正在积极重构中。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并不是对原有生活共同体的简单“复归”,而是在遵循共同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对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创新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需要稳定的农村社会和繁荣的农村经济作为支撑,农民也需要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和对农村社区的认同,国家与农民的需求构成了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必要性。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而且其基本的构成要件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民的精神需要更加紧迫,而农村社区建设满足了农民的各项需求,这提供了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可能性。通过对浙江省几市的调研发现,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庄的凝聚力明显提高、村民对公共事务参与度提高、邻里和家庭关系更加和睦、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村民对村干部更加认同。村民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更积极地“聚合”于社区中,体现了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加速重构的趋势。通过以上各项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重构具有紧密地相关性。新农村建设中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对农村社区的满意度提高。整治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对社区的认可度。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缓和了农民家庭矛盾、发展了农村和谐的风气。加强了农村社区治安和农村社区文化,提高了农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了农村经济实力,稳定了农村社会环境,繁荣了农村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创新重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6-03)

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农村(社区)内的成年农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基于县域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着力构建和培育服务美丽乡村的农村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通过分类建构协同机制合力助推,完善四级协同培育机制、成校孵化培育、借力搭台丰富学共体展演舞台等实践举措,县域14个乡镇(街道)整体推进,扶持培育了一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成人学共体,满足农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农村文化礼堂的项目推进、成人学校对学共体的培育等,使桐庐乡村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参考文献

[1].仲红俐.共同体视角下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研[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9

[2].王先军,吴俊峰.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

[3].刘智勇,贾先文.重塑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基于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8

[4].钟卓良.提升农村社区共同体治理水平的新模式——基于广西河池市“党支部+理事会+理事小组”自治模式的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郑洁.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武斌.培育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8

[7].闫文秀,李善峰.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十年反思与展望(2006—2016)[J].山东社会科学.2017

[8].曹海林,石方军.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的重塑与再造[J].社会科学研究.2017

[9].戴桂斌.以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重建[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10].刘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创新重构的意义[D].浙江农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磁器口镇形态传统原型要素的现代意义...)(资料来源:杭州市西湖区双桥区块新农...内容包括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生态学习共同体项目除...一11彭州市小鱼洞镇新型社区选址(作者拍...)统的中国农村社区是一个自然的小社

标签:;  ;  ;  ;  ;  ;  ;  

农村社区共同体论文_仲红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