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_朱佳,戴彦,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周边环境,城市环境,多维,柳荫,环境,商业。

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朱佳,戴彦,唐龙[1](2019)在《我国大城市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空间协调性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概念与内涵及协调性作用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以西安叁大历史街区为例,结合空间的实地调研,通过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建构、评价,表明协调度差异的原因在于改造过程中文化表达方式、消费空间分异和周边空间包容性差异,因而必须深刻挖掘街区文化内涵,从文化延续、商业带动和空间优化叁个方面通过加强街区内外文化联系、商业互动效应和居民场所认同感起到历史资源纳入城市生活空间协同发展的良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肖鸿飞[2](2019)在《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整合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城市立体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种叁维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城市节点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解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交通转换和空间过渡问题。而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作为城市节点空间中的主要空间形式之一,如何处理好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市立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下沉式开放空间和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下沉式开放空间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对本文中整合设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空间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多个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各自优劣势,归纳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因缺乏整合而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整合设计特性和整合设计的作用两方面阐述了整合设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导向,分解周边环境作为整合设计要素,结合整合设计各空间要素提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模式。最后基于整合设计原则和整合模式总结相应的整合设计策略,并以实例进行论证。本文丰富了城市区域整合设计的理论基础,也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形成高效联动的整体关系提供了指导性策略。同时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城市节点空间在城市中重要性的意识,为之后对城市其他节点空间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松萍,聂浪[3](2019)在《城市会展场馆内部及其周边商业环境的空间区位分析——以广州琶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微区位理论,解释会展场馆周边商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动态性、分析其功能演化规律的适用性和复杂性,以期为优化城市会展场馆周边商业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笔者通过分析商业集聚程度的带别特化系数,发现商业网点在新港东路和会展南四路明显集聚;通过会展场馆周边各商业设施的消费人群与场馆展会的关联程度,发现会展场馆及其周围的商业设施间存在明显的共栖型关联和依附型关联关系。究其原因,导致广州琶洲会展商务区集聚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力牵引要素投入、市场力调动投资布局和社区力激发产业创新。(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4期)

王树强,孟娣[4](2019)在《雾霾空间溢出背景下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京津冀及周边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该区域的中南部城市为环境污染集聚区,两者验证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分析纳入空间溢出效应的必要性。据此,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量化产业转型水平,进而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综合测度了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该区域城市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顶点的左侧,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亟待协调;产业转型具有明显的环境改善正效应,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协调环境和经济关系的政策重点。(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陈栋[5](2018)在《大学校园对其周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工业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也在迅速发展,这期间引发了一系列更为严峻的问题,人口的快速膨胀、土地紧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用水用电紧张、能源供应紧张、工业垃圾污染、噪声污染。这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都是自然规律严重破坏的经济恶果。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空间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这需要全方位的因素来调节。其中,大学校园对于城市环境空间就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空间规划、建筑理论、建筑文化、艺术美学等方面论述大学校园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对于今后城市环境空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42期)

岳天琦,于博[6](2018)在《健康视角下对城市老街区人居环境空间的分析——以西城区柳荫街及周边民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空间形态将影响所在区域内人的健康状况,健康城市的概念在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推广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及周边民居地块的调研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老街区人居环境的健康程度以及带给地块内居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29期)

景高莉,张建军,程明芳,韩学语[7](2017)在《城市绿色空间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五环范围内的27处城市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探究城市绿色空间的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降温幅度与降温距离随着绿色空间面积与周长的增大而增加,随绿地形状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周围建设用地NDBI值的增大,降温幅度逐渐增加。针对影响降温幅度的各个因素,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2期)

牛景龙[8](2016)在《城市重大灾难型纪念空间周边环境圈层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国不断发生的重大灾难催生着各种类型的纪念空间。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对于灾难的纪念越来越重视。中国在2014年通过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其中包含一个灾难纪念日。虽然纪念空间设计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各国也都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是,对于纪念空间周边环境基本上没有太多关注。而周边环境恰恰对纪念空间的氛围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第一部分对文章题目中的纪念、空间、灾难、环境几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研究,作为论文后文的理论基础。明确了纪念的社会属性以及精神物质的两重性、纪念核心空间的要素、纪念灾难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影响环境质量的四个要素。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环境规划围绕的核心——灾难型纪念空间。通过梳理灾难型纪念空间的发展,将纪念空间根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分类,并讨论总结灾难型纪念空间的四个特点,由此得出灾难型纪念空间与城市环境的矛盾所在,并对主要的五个矛盾点进行展开讨论。第叁部分提出以灾难型纪念空间为核心的圈层环境规划概念。首先,研究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圈层划分方式,确定本文圈层划分为纪念核心空间、缓冲区和协调区叁个圈层。其次,明确各个圈层的定位与圈层规划的五个作用。最后根据物理环境的要求、人流疏导的要求与可操作性的要求提出圈层规模的划分方法。第四部分研究了环境要素的圈层控制方法。分别从景观、服务设施、交通疏导、空间、风貌五个要素对环境进行控制。缓冲区有五个环境控制要素,重点研究景观、服务设施与交通叁个方面的控制方法。协调区有四个控制要素,重点研究空间与风貌的控制方法。最后提出主动控制、动态控制与立体控制叁种控制方法以应对城市复杂的现实情况。最后一部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案例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3)

彭建东,许琴[9](2015)在《基于多维视觉影响的城市空间环境定量评价探索——以襄阳古城护城河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运用多维视觉影响技术评价城市空间环境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将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影响因素分解为城市空间通视程度、轮廓形态、空间层次3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影响评价体系,探讨其构成要素的定量研究方法。该评价体系适用于城市现有及规划方案或城市设计多方案对比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襄阳古城护城河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评价体系对现状及规划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邓若地[10](2013)在《西安高校校园入口空间对周边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校校园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广泛认同的今天,高校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力量,已将高等教育推广为一种普及教育,自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了连续叁年的大规模扩招,使高等教育的总规模翻了一番多,因而其成长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代高校在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复合、学科的细分、形式的多样以及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中以质和量的飞跃性发展对高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校园在城市中的社会职能,如何更合理的建设校园空间,成为了新的挑战。而作为现代城市中特色鲜明的校园空间,对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校园周边的城市区域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反之,城市环境对校园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巨大的影响通过校园与城市最直接的连接点,高校入口空间集中、具体地体现出来。高校校园入口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联系的通道,是对校园空间结构、高校文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如今校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日渐突出。本课题以西安高校的校园入口空间及周边城市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校园入口空间的概念、组成为基本概念,入口与周边城市关系的发展沿革为研究基础,对校园入口空间的功能、构成要素、形态进行归类总结,并重点结合周边城市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总结。从高校校园入口空间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商业、文化设施、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入口空间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具体影响,及其对校园的反馈,并通过对相关政策及优秀实例的分析,对当代高校校园入口空间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通过强调校园与城市的整体发展,将校园、城市进行统一分析,协调处理矛盾,达到整体的良性运作,发挥出各自的最佳发展潜力。通过对高校对入口空间周边城市影响的了解,更好的解决我们在今后在与高校校园入口及周边城市相关的设计实践、建设改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城市立体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种叁维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城市节点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解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交通转换和空间过渡问题。而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作为城市节点空间中的主要空间形式之一,如何处理好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市立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下沉式开放空间和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下沉式开放空间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对本文中整合设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空间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多个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各自优劣势,归纳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因缺乏整合而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整合设计特性和整合设计的作用两方面阐述了整合设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导向,分解周边环境作为整合设计要素,结合整合设计各空间要素提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模式。最后基于整合设计原则和整合模式总结相应的整合设计策略,并以实例进行论证。本文丰富了城市区域整合设计的理论基础,也为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形成高效联动的整体关系提供了指导性策略。同时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城市节点空间在城市中重要性的意识,为之后对城市其他节点空间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朱佳,戴彦,唐龙.我国大城市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空间协调性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肖鸿飞.城市下沉式开放空间与周边环境整合设计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刘松萍,聂浪.城市会展场馆内部及其周边商业环境的空间区位分析——以广州琶洲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4].王树强,孟娣.雾霾空间溢出背景下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9

[5].陈栋.大学校园对其周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

[6].岳天琦,于博.健康视角下对城市老街区人居环境空间的分析——以西城区柳荫街及周边民居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

[7].景高莉,张建军,程明芳,韩学语.城市绿色空间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

[8].牛景龙.城市重大灾难型纪念空间周边环境圈层规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彭建东,许琴.基于多维视觉影响的城市空间环境定量评价探索——以襄阳古城护城河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

[10].邓若地.西安高校校园入口空间对周边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尼姆加里艺术中心b基地周边城市一10城市公园改造前现状(资料来源:自摄...混合使用的城镇街区一9文化路绿化系统分析图紧靠火车站建设的住宅景色优美的庭院Beautifullandscapeof...

标签:;  ;  ;  ;  ;  ;  ;  

周边城市空间环境论文_朱佳,戴彦,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