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溶剂,吸收,相变溶剂
化学吸收剂论文文献综述
安山龙,侯天锐,臧欣怡,郭纪森,张艺峰[1](2019)在《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烟气CO_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成熟的CO_2捕集技术。本文介绍了传统化学溶剂吸收法捕获CO_2的系统工艺及特点,综述了醇胺吸收剂、氨水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氨基酸盐吸收剂、相变类吸收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各吸收剂的优缺点及热门研究方向。对化学吸收剂研究趋势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余歌[2](2018)在《混合吸收剂的沼气CO_2化学吸收—再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天然气是指将沼气中的主要杂质CO_2脱除后,使CH_4含量提升至天然气标准的高品位可再生能源,其可在能源利用中实现CO_2的近零排放,若工业化规模利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需矛盾。生物天然气制备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低耗地分离沼气中的CO_2。在众多沼气CO_2分离技术中,化学吸收法具有高CO_2吸收速率、高CH_4纯度和低CH_4损失等优势,但投资大和运行成本较高一直是阻碍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筛选合适的吸收剂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吸收剂的研究重点在于筛选融合单一吸收剂优势而形成的混合吸收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混合吸收剂的复配方案和浓度筛选的角度出发,对沼气氛围下混合吸收剂的CO_2吸收-再生性能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沼气氛围下常规单一吸收剂和混合吸收剂的CO_2吸收饱和溶解度。以吸收剂的饱和CO_2负荷为指标,评价了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叁乙醇胺(TEA)、N,N-二乙基乙醇胺(DEEA)、哌嗪(PZ)、精氨酸钾(PA)、甘氨酸钾(PG)和TEA/MEA、TEA/PZ、TEA/PA、TEA/PG、DEEA/MEA、DEEA/PZ、DEEA/PA、DEEA/PG等吸收剂的沼气CO_2饱和溶解度,并探讨了沼气中CO_2体积分数f_(co) _2、吸收剂质量浓度W和吸收剂温度T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W、T和增大模拟沼气的f_(co) _2有助于提升吸收剂体系的CO_2饱和溶解度。单一吸收剂中,PZ和DEEA具有最高的CO_2饱和溶解度,PA、PG其次,MEA、DEA和TEA最低。与相同质量浓度的单一TEA溶液相比,TEA主体混合吸收体系的CO_2吸收饱和溶解度更高,其中16%TEA+4%PZ的CO_2饱和溶解度较单一TEA(W=20%)溶液提升约0.251 mol/mol,说明通过向TEA溶液中添加PZ等活化剂有助于提升其CO_2吸收能力。(2)在单一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和再生性能研究中,采用CO_2脱除效率η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_Ga_e来评价其CO_2综合吸收性能,采用吸收剂的再生程度x来评价其再生性能。模拟沼气氛围下,单一吸收剂的CO_2综合吸收性能排序为:PZ>MEA>PA>PG>DEA>TEA;再生性能排序为:TEA>PA>DEA>PG>PZ>MEA。同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MEA、DEA、PZ、PA和PG的K_Ga_e关于关键操作参数的计算经验公式,且K_Ga_e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4%。(3)基于单一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和再生试验,以TEA为主体吸收剂进行混合复配。对4种混合复配的吸收剂体系进行浓度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TEA+8%MEA、12%TEA+8%PA、12%TEA+8%PG和16%TEA+4%PZ等4组混合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较优,排序为:12%TEA+8%PA>12%TEA+8%PG>12%TEA+8%MEA>16%TEA+4%PZ。其中,12%TEA+8%PA吸收体系具备最高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4)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进行吸收剂富CO_2溶液再生试验,当微波加热温度T_M=100℃、初始负荷a_((15))(28)(15)(13)(20)mol/mol时,TEA的再生程度x(28)89.98%,与相同初始负荷下传统热再生的x(28)90.89%(T=120℃)基本持平。此外,PA、PG和PZ等吸收剂在微波作用下,30-40 min便可达到再生平衡,较传统热再生明显缩短。综上所述,吸收剂富液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具备更高的再生速率和更低的再生温度,进一步证明了微波再生的可行性。综上可知,筛选出的TEA/MEA、TEA/PA、TEA/PG和TEA/PZ等4种混合吸收剂均具有较优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具备替代TEA、MEA等单一吸收剂进行沼气提纯的潜力。且吸收剂富CO_2溶液的微波热再生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方梦祥,周旭萍,王涛,骆仲泱[3](2015)在《CO_2化学吸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吸收法是燃后CO_2捕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化学吸收法脱除CO_2的系统工艺及特点,综述了CO_2吸收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典型吸收剂:氨水吸收剂、氨基酸盐吸收剂、碳酸钾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吸收剂研究方向:混合胺吸收剂、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纳米流体吸收剂,CO_2开关型吸收剂和新型有机胺吸收剂,并分析比较了各种吸收剂的优缺点。分析表明混合胺和相变吸收剂节能潜力较大,较其他四种新型吸收剂更为成熟,因此具有一定的工业化潜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5年12期)
任增泉,李玉星,席红君[4](2015)在《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化学吸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油田强化采油所需的CO2来源以及减少电厂烟气CO2排放污染,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发电厂烟气进行CO2捕集。为了筛选出最佳化学吸收溶液以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采用室内实验研究方法优选了基础吸收液,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类不同配比的复合有机胺溶液对CO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最终优选出0.70mo L/l MEA-0.30mo L/l AMP作为较优的复合吸收液。(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21期)
张蕾[5](2015)在《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处理烟气中NO_x~-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吸收剂损耗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新标准的发布以及常用工业锅炉烟气脱硝技术的限制性,研发出经济、高效的工业锅炉烟气脱硝技术迫在眉睫。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技术(CABR)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将会在工业锅炉烟气脱硝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往CABR体系采用的是纯种培养的方式建立的,而本文采用了混合培养的方式驯化培养高效还原菌,建立了CABR新体系,并针对我国工业锅炉烟气,探究了烟气参数和工艺参数(02,SO2, NO,进气量,液体流量)对新CABR体系运行的影响,以确定混合培养建立的CABR的工业应用性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氧气条件下的体系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新CABR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氧气对群落分布的影响。此外,吸收剂的循环利用是CABR体系的一大优点,也是工业应用性能的主要考察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以铁元素的流失形态入手,探究了吸收剂的损耗规律,初步设定了减少吸收剂损耗的方向及方法。论文获得以下结论:(1)与纯种培养相比,混合培养建立CABR体系的挂膜过程缩短了25天,集成系统抗O2冲击和处理烟气量的能力均显着高于纯种培养挂膜而来的体系。(2)通过混合培养建立CABR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以往纯种培养建立的体系有很大不同,主要菌属依次为Petrimonas、Enterococcus、Cupriavidus、 Chelatococcu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Bacillus等,生物多样性也显着高于纯种培养建立的体系,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使体系更稳定,抗外界冲击的能力也更强。其中,Petrimonas、Cupriavidus、Chelatococcus、Bacillus、Enterococcus是具有脱氮功能的菌群,上述主要脱氮菌菌群约占总数的63.27%。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Bacillus则是具有铁还原功能的菌群,上述主要铁还原菌菌群约占总数的2.42%。这说明在混合培养体系中,与铁还原菌相比,脱氮菌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与以往纯种培养体系不同。(3)在氧气浓度为6%的条件下,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是厌氧脱氮菌Petrimonas,分布比例高达51.48%。根据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氧气浓度为0%和10%的菌群分布较类似,而氧气浓度为6%的菌群分布与其他条件下差异性较大。通过物种丰度、多样性及样本聚类,分析了各个氧气浓度下生物塔填料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确定了该组实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氧气浓度。(4)通过理论计算、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叁个方面探究铁元素的流失形态,体系运行过程中,铁元素基本是以Fe(OH)3的形式流失损耗的。铁元素的流失是由于EDTA的不断损耗而引起的,具有可逆性,而EDTA的损耗则是不可逆的,补充吸收剂的关键因素在于补充EDTA.(5)通过考察吸收剂损耗速率和单位吸收剂损耗NO处理负荷,确定进气量、初始Fe(III)EDTA浓度和氧气浓度对CABR体系吸收剂损耗的影响。当初始Fe(III)EDTA浓度较低时,吸收剂损耗缓慢,体系仍可长期保持较高的NO脱除效率,但波动性较大。此时,影响NO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是EDTA,总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1)
李建,陈庆生,孙永,龚盛昭[6](2014)在《一种微囊包裹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全波段防晒效果,防晒产品中通常需要添加物理型和化学型2类紫外吸收剂。其中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潜在风险,因此降低化学紫外线吸收剂与肌肤接触浓度可以获得更温和的防晒产品。通过用聚甲基倍半硅氧烷和环糊精微囊包覆技术,可以获得一种微囊包裹化学紫外吸收剂。在防晒霜中应用该微囊包裹技术,膏体中因光照吸收能量消耗的化学型紫外线吸收剂可通过微囊缓释不断补充而保持其浓度均衡有效,可以大大降低膏体中化学型紫外吸收剂与肌肤接触浓度,减少了化学紫外线吸收剂对肌肤的刺激。(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刘炳成,史澄辉,李庆领,张建[7](2012)在《电厂CO_2捕集系统DEA化学吸收剂性能与能耗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2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而CO2捕集系统吸收剂的性能与能耗制约着电厂烟气脱碳减排的大规模推广.利用搭建的室内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1)增大吸收剂浓度有利于提高二乙醇胺DEA的CO2吸收性能和吸收总量;2)90℃时DEA吸收剂的解吸速率较高,且解吸速率随吸收剂浓度的增大而显着提高;3)15wt%的DEA吸收剂具有较高的解吸速率和较低的解吸能耗,溶液再生度可达80%,综合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邬剑明,于丽雅,晏泓[8](2012)在《高温CO_2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各国科学家都开始了CO2减排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大多数的常规吸附剂都是物理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附量会逐渐减小,这一特性限制了它在高温下的使用,因此CO2高温吸收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已经对高温CO2吸收剂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高温下CO2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2年01期)
吕忠[9](2011)在《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在众多温室气体中,C0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超过了60%。因此,我们必须控制C02的排放,特别是燃煤电厂C02的排放。目前,电厂烟气脱碳技术有很多种,包括燃烧前分离、燃烧后分离和富氧燃烧,而在众多的技术路线中,化学吸收法无疑是最成熟也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种。然而,目前化学吸收法中普遍使用的MEA吸收剂不仅再生能耗高,而且存在着腐蚀、易降解等问题,导致化学吸收法的成本偏高,因此本文从氨水和混合胺两个方向出发,研究开发新型的高效、低能耗吸收剂。主要结论如下:与MEA相比,氨水具有更好的吸收和再生性能。氨水的吸收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吸收温度越高、氨水浓度越大,脱除率越高;在再生过程中,当负荷低于0.4 mol CO2/mol NH3时,再生较为困难,在负荷高于0.4 mol CO2/mol NH3时,富液的再生程度随负荷的上升呈线性上升;负荷为0.6 mol CO2/mol NH3的氨水富液已经基本丧失了脱碳能力,通过加热再生后的再生液吸收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氨水的挥发性较强,且温度越高、浓度越大,氨水的挥发性越强。同等条件下,40℃时氨水的挥发性是O℃时的6.7倍,15%氨水的挥发性则是5%氨水的2倍左右。添加’THAM、AEPD等空间位阻胺对降低氨水的挥发有一定的作用,在添加1%的浓度之后,氨水的挥发量降低了28%-33%,且吸收性能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体现了很好的效果。在混合胺试验中,从不同的思路出发,试验了多种不同配方的混合吸收剂的吸收、再生性能,并对其作出了量化的评价。研究表明,在以一级胺为主体的吸收剂中,加入叁级胺,能在保持较高吸收速率的同时改善溶液的再生性能;而在叁级胺为主体的溶液中,加入PZ、DETA等活化剂则可以大幅改善溶液的吸收性能,但再生性能略有下降。因此,吸收剂的选择必需要综合考虑吸收与再生两方面的因素。在对混合胺吸收剂的综合评价和相对能耗估算中,通过对不同吸收剂综合性能的评估打分,来寻找综合表现佳的吸收剂。通过对比发现,15%MEA+15%MDEA等9种吸收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值得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1-01)
叶立红,吴金花,陈芳,段德鉴[10](2010)在《HPLC法测“派莎”防晒霜中叁种化学吸收剂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派莎"防晒霜中叁种化学吸光剂Parsol 1789(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ParsolMCX(甲氧基肉桂酸辛酯)、Parsol 5000(3,4-甲基亚苄基-樟脑)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monsil C_(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高氯酸(60∶100∶80∶0.0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10,357 nm;柱温:25℃。结果:叁种化学吸收剂分离度好,不受基质干扰,Parsol 1789在0.0016~0.020l mg·ml~(-1),Parsol MCX在0.754 0~0.769 0 mg·ml~(-1),Parsol 5000在0.179 0~0.188 9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8,0.9997,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3%,99.81%,99.41%,RSD分别为1.68%,0.17%,0.22%。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可靠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派莎"防晒霜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0年07期)
化学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天然气是指将沼气中的主要杂质CO_2脱除后,使CH_4含量提升至天然气标准的高品位可再生能源,其可在能源利用中实现CO_2的近零排放,若工业化规模利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需矛盾。生物天然气制备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低耗地分离沼气中的CO_2。在众多沼气CO_2分离技术中,化学吸收法具有高CO_2吸收速率、高CH_4纯度和低CH_4损失等优势,但投资大和运行成本较高一直是阻碍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筛选合适的吸收剂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吸收剂的研究重点在于筛选融合单一吸收剂优势而形成的混合吸收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混合吸收剂的复配方案和浓度筛选的角度出发,对沼气氛围下混合吸收剂的CO_2吸收-再生性能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沼气氛围下常规单一吸收剂和混合吸收剂的CO_2吸收饱和溶解度。以吸收剂的饱和CO_2负荷为指标,评价了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叁乙醇胺(TEA)、N,N-二乙基乙醇胺(DEEA)、哌嗪(PZ)、精氨酸钾(PA)、甘氨酸钾(PG)和TEA/MEA、TEA/PZ、TEA/PA、TEA/PG、DEEA/MEA、DEEA/PZ、DEEA/PA、DEEA/PG等吸收剂的沼气CO_2饱和溶解度,并探讨了沼气中CO_2体积分数f_(co) _2、吸收剂质量浓度W和吸收剂温度T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W、T和增大模拟沼气的f_(co) _2有助于提升吸收剂体系的CO_2饱和溶解度。单一吸收剂中,PZ和DEEA具有最高的CO_2饱和溶解度,PA、PG其次,MEA、DEA和TEA最低。与相同质量浓度的单一TEA溶液相比,TEA主体混合吸收体系的CO_2吸收饱和溶解度更高,其中16%TEA+4%PZ的CO_2饱和溶解度较单一TEA(W=20%)溶液提升约0.251 mol/mol,说明通过向TEA溶液中添加PZ等活化剂有助于提升其CO_2吸收能力。(2)在单一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和再生性能研究中,采用CO_2脱除效率η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_Ga_e来评价其CO_2综合吸收性能,采用吸收剂的再生程度x来评价其再生性能。模拟沼气氛围下,单一吸收剂的CO_2综合吸收性能排序为:PZ>MEA>PA>PG>DEA>TEA;再生性能排序为:TEA>PA>DEA>PG>PZ>MEA。同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MEA、DEA、PZ、PA和PG的K_Ga_e关于关键操作参数的计算经验公式,且K_Ga_e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4%。(3)基于单一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和再生试验,以TEA为主体吸收剂进行混合复配。对4种混合复配的吸收剂体系进行浓度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TEA+8%MEA、12%TEA+8%PA、12%TEA+8%PG和16%TEA+4%PZ等4组混合吸收剂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较优,排序为:12%TEA+8%PA>12%TEA+8%PG>12%TEA+8%MEA>16%TEA+4%PZ。其中,12%TEA+8%PA吸收体系具备最高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4)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进行吸收剂富CO_2溶液再生试验,当微波加热温度T_M=100℃、初始负荷a_((15))(28)(15)(13)(20)mol/mol时,TEA的再生程度x(28)89.98%,与相同初始负荷下传统热再生的x(28)90.89%(T=120℃)基本持平。此外,PA、PG和PZ等吸收剂在微波作用下,30-40 min便可达到再生平衡,较传统热再生明显缩短。综上所述,吸收剂富液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具备更高的再生速率和更低的再生温度,进一步证明了微波再生的可行性。综上可知,筛选出的TEA/MEA、TEA/PA、TEA/PG和TEA/PZ等4种混合吸收剂均具有较优的沼气CO_2吸收-再生综合性能,具备替代TEA、MEA等单一吸收剂进行沼气提纯的潜力。且吸收剂富CO_2溶液的微波热再生具有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吸收剂论文参考文献
[1].安山龙,侯天锐,臧欣怡,郭纪森,张艺峰.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
[2].余歌.混合吸收剂的沼气CO_2化学吸收—再生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方梦祥,周旭萍,王涛,骆仲泱.CO_2化学吸收剂[J].化学进展.2015
[4].任增泉,李玉星,席红君.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化学吸收剂研究[J].化工管理.2015
[5].张蕾.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处理烟气中NO_x~-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吸收剂损耗规律[D].浙江大学.2015
[6].李建,陈庆生,孙永,龚盛昭.一种微囊包裹化学型紫外吸收剂技术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4
[7].刘炳成,史澄辉,李庆领,张建.电厂CO_2捕集系统DEA化学吸收剂性能与能耗实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
[8].邬剑明,于丽雅,晏泓.高温CO_2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2
[9].吕忠.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0].叶立红,吴金花,陈芳,段德鉴.HPLC法测“派莎”防晒霜中叁种化学吸收剂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