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收集实验相关器材,分成3组实验,对治疗环境、净化工作台不同操作中药物加入前及加入后,针头型号等对微粒、橡胶微粒情况的影响。统计统计注射液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中微粒数,治疗室、净化工作台对微粒影响,穿刺角度、针头型号不同产生橡胶微粒的影响。结果B1组微粒情况较比B2组微粒情况显示较严重,具有一定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3组橡胶微粒发生率为44.17%,较比其他3组发生率显著的增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2组注射液中微粒不容情况较比A1、A3组情况较严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中配药技术是降低、避免微粒发生的重要环节,加强对配药中心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提高,加强药品的管理,药品的选进应保证质量;同时穿刺针头的型号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且以斜刺进入,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橡胶微粒。
关键词:配药技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影响
临床医学中微粒是指不具有溶解性的直径在50μm以下的杂质颗粒,无法用右眼进行观察。在静脉输液中,配药过程中微粒不可避免的存在,可能对身体造成持久性的伤害,如何降低微粒存在,提高临床配药的安全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实验,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材料
20ml无菌注射器,浓度为0.9%的250ml的氯化钠溶液,青霉素粉剂,无菌模拟空灌装的西林瓶,9号、12号针头等若干。以上材料均为正规厂家出场,保证过期、劣质产品。
1.2方法
A组实验,共分为3组,每组为40瓶浓度为0.9%的250m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A1组净化环境,然后将常规将一次性的无菌输液器刺入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吸出30ml进行输液器的冲洗,然后在吸出100ml进行实验,放置检测杯中。A2组采用9号针头垂直刺穿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吸出4ml,然后对青霉素粉刺进行溶解,充分溶解后将青霉素加入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吸出30ml对输液器充分冲洗,然后吸出100ml进行检测。A3组首先采用9号针头垂直刺穿无菌氯化钠溶液,然后在将西林瓶进行刺穿,然后再刺穿氯化钠溶液进行留取,方法同A1组。将3组检测溶液采用用ZWF-J6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和显微放大镜下检测≥10μm及≥25μm的微粒数。
B组实验,分为两组,每组40瓶浓度为0.9%的250m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B1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操作,采用采用9号针头垂直刺穿无菌西林瓶,然后再直刺穿无菌氯化钠溶液,然后同A1组留取方式相同留置100ml溶液至检测杯。B2组在净化工作台进行以上操作,留置方法同A1组留取方式相同。
C组实验每组120瓶浓度为0.9%的250m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C1组采用9号无菌针头穿刺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瓶塞,然后留取同A1组操作一样留置100ml。C2组同样采用9号无菌针头,斜45°穿刺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瓶塞,然后留取同A1组操作一样留置100ml。C3组采用12号无菌针头穿刺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瓶塞,然后留取同A1组操作一样留置100ml。C4组采用12号无菌针头斜45°穿刺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瓶塞,然后留取同A1组操作一样留置100ml。C组所有实验不实用其他任何药品,每次针头刺入瓶中后,将瓶倒立并摇动,使针体上的橡胶微粒摇入液体中。
统计以上3组实验注射液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微粒数,治疗室、净化工作台对微粒影响,穿刺角度、针头型号不同产生橡胶微粒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统计分析
注射液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中微粒数比较A2组注射液中微粒不容情况较比A1、A3组情况较严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注射液净化环境加药与不加药中微粒数比较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1组微粒情况较比B2组微粒情况显示较严重,具有一定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配药环境对微粒具有一定的影响,净化工作台由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将颗粒等污染将至最低,所以微粒污染情况较轻。日常的静脉输液配药中应减少在治疗环境以及普通环境中配药,尽量在净化工作台或专门配药中心进行操作。C3组橡胶微粒发生率为44.17%,较比其他3组发生率显著的增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穿刺的角度与针头型号的选择对微粒污染具有一定的关系,大号针头直刺造成为微粒污染较严重,日常配药中应尽量选择小型号的针头且以斜45°的穿刺进行,接触面积小,橡胶微粒的污染也可将至最低。A2组注射液中微粒不容情况较比A1、A3组情况较严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药品的加入使微粒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与溶媒的选择,溶解充分性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数量等均具有一定的关系,这涉及到药品厂家对药物的质量管理,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溶媒的重点并充分混合,对加入药品的种类及数量做好严格的监控。本次研究说明静脉输液中配药技术是降低、避免微粒发生的重要环节,加强对配药中心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提高,加强药品的管理,药品的选进应保证质量;同时穿刺针头的型号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且以斜刺进入,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橡胶微粒。
参考文献
[1]刘玲,陈玉平.2种一次性输液器对输液中微粒滤过作用的比较[J].现代护理,2007,13(23):2159.
[2]朱相格,张红,沈倩,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注射液静脉输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1):1361.
[3]袁宏霞,刘云,徐新.配液与输液液体微粒污染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65.
[4]范玲.治疗室加药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2.
[5]李运密,刘建华.小容量注射剂与输液配伍不溶性微粒变化[J].中国药师,2003,6(7):419-420.
[6]王德才,张玲.植物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58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事,2002,16(7):446-448.
[7]练英莲.层流病房管理标准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03.
[8]毛璐,甄健存,陈志刚.塑料及玻璃安瓿开启方法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5,19(11):6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