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论文_张乐潼,刘世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课程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现代,课程,普尔,美术,后现代主义,思辨,范式。

后现代课程观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潼,刘世玉[1](2019)在《阿普尔知识观和批判课程观对现代课程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普尔提出的知识价值问题揭示了知识背后的意识形态特质。基于其知识观,阿普尔又提出课程作为意识形态渗透工具的批判课程观。阿普尔的知识观和批判课程观对现代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和评价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教师在学习探讨阿普尔理论观点时,应既保持批判态度,又继承其合理成分,致力于将其理论转化为实践,真正推动现代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梁燕妮[2](2019)在《从后现代课程理论审视法学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课程主体等方面阐述了其对法学课程改革的可能贡献,并分析了现代课程理论与后现代课程理论碰撞交错的现状,希冀把这两种理论通过相互渗透消解双方的局限性,在法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双方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8期)

王军平[3](2019)在《将后现代课程观引入高校书法通识课教育的适切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许多高校的书法通识课教育奉行的是受"泰勒模式"影响下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性、可预知性、封闭性的教学严重限制了学习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后现代课程观则建立了一种能动机制和交流机制,具有丰富性、体验性、生成性等特点。将后现代课程观引入我国高等书法通识课教育具有适切性,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我国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和探索路径。(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9期)

杨振凯,邓春红[4](2019)在《后现代课程观与“金课”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课"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本文提出"金课"建设需要做到:外设的课程目标转向内部生成;开放的系统取代封闭课程;单向灌输让位于对话与交流;等级评价转向关注发展的评价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刘芳丽[5](2019)在《后现代课程观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趋势,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今天,各级学校仍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模式。其中,课程模式在学术界获得了更多的共识。在这里,为了在课程建设中获得更积极和建设性的经验,我们从后现代课程范式的力量来考察和考虑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耿心妍[6](2019)在《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的提出转变了美术课程的诸多方面,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原来单向、线性的课程转化为多元、开放的课程,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等,同时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课程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为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美术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内容繁多缺乏关联性、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易建立知识架构等。探讨一种合适的课程模,实为当下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模在现代主义课程观基础上,提出了“4R”模式——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并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理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建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是美术教学改革研究借鉴的形式之一。本论文以桓台县陈庄中学为例,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应用于美术教学,对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对后现代课程观产生的背景和其他课程流派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多尔理论的分析,了解它的来源、内涵、特点等;然后,进行教学的设计,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反思、知识的转换、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引起学生的“不平衡”,怎样设计教学中目标的生成,怎样引起课程的不稳定以达到“自组织”,怎样的对话会启发学生思考等等;最后,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和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研究的结论,看到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赫诗涵[7](2019)在《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新课改的出台,语文教学越发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更关注育人目的,在作文教学方面具体表现为,由之前的接受式作文教学转变为功能性作文教学。即强化能力立意,倡导学生用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填补确定材料的空白未定点。这一灵活的培养目标设置,要求学生写作文章要“回归理性,看重思辨”,这是基于学生写作学习的需求,更是对学生终身品格发展的积极探索,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以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视阈来研究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其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思辨性论证说理能力。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及价值、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叁部分内容。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是本研究的理论背景。以后现代课程观的“4R”设计标准为基础,创新“思辨性作文”的写作教学策略,包含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研究价值两方面。之后对思辨性作文、后现代课程观及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除却绪论与结尾部分,全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即后现代课程观及“思辨性作文”进行界定,接下来对支撑本文研究的理论进行分析阐述。第二部分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这一章节通过分析课堂案例与调查问卷,总结出当前“思辨性作文”的写作教学中,存在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深层来看,是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定位不清和学生自身思维发展存在局限两方面造成的。第叁部分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其中又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制定的基础加以阐述。第二部分,针对前章节中分析出的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写作训练的基本内容,以后现代课程观的“4R”课程设计标准即丰富性、关联性、回归性与严密性为策略制定维度,对“思辨性作文”的写作素材提取、写作过程论证、写作后期评改叁个方面,提出教学指导策略。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的策略提出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在“扬弃”与“对话”中,思考后现代课程观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写作实施过程的适切性,创新“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总而言之,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为“思辨性作文”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与思维方式,我们要从中吸取有益启示,针对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发出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孙东晗[8](2019)在《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的影响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十一世纪初期起,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年,我国课程研究也逐渐完善。但是课程理论的发展也在不断的遭受课程实践的质疑。追根溯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路径发展势在必行,构建本民族的课程论愈来愈成为理性诉求。论文的论域是对我国课程论发展在后现代课程观影响前、中、后发展的形成理路及未来我国课程论建构理路的方向研究。论文使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后现代课程观影响我国课程理论在不同维度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和比较反思。第一章是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背景、基本特征和相关分析评价的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作为一种与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观相反的新的课程理念传入我国,虽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理念,但同时也受到较多质疑,仍需要理性看待其产生的影响。第二章是我国课程理论受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影响之前,即泰勒的现代课程研究范式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在知识观、课程观和师生观方面产生影响的具体现状,总结出泰勒原理在我国理论传播的地域影响不平衡、理论基础不扎实的诊断性问题,发现了我国课程实践中的学校教育都存在机械化效率化的问题,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叁章是以课程话语、学术会议活动、课程论教材编写、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建设、学术论文和专着以及学术期刊杂志研究维度分析我国课程理论受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影响过程中在各维度的具体表现,对比分析得出我国课程理论受影响路径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影响的滞后性和不平衡性、酝酿不足导致普适性低等特点,导致我国当前课程理论的发展处在现代课程观和后现代课程观“选择两难”的尴尬境地。第四章是梳理了我国课程理论发展基于泰勒原理框架下的后现代课程观影响后转变的理路和成就,即从课程观、课程研究范式、后现代课程流派以及课程话语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课程理论发展蕴含从机械、单一的理念向开放、多元的理念转变,有很明显的后现代课程观理念的痕迹,说明我国课程理论发展深受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第五章在前述基础上评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分析得出我国课程理论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地域影响不平衡、课程论本土化研究视角狭隘、课程实践认可度低。并且笔者从课程理论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拿来主义和拿去主义、国际化和本土化两对关系的处理,促使新时代发展下努力使我国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方案走出国门,为其他国家课程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范玉洁,白云[9](2019)在《后现代课程标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现有现代主义范式时间—管理模式,后现代范式的课程标准以后现代范式开放性、自组织性、反思性为导向,表现为"4R"原则,分别为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现有课程体系的评价系统向后现代范式所要求的开放性、多质性评价体系转变,对我国现有课程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宁凯,孙丽颖,马洪丽[10](2019)在《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高校课程文化转型研究——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课程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方法论等方面实现了对前现代和现代课程的批判和超越,创建了自身具有人性化、反思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构架,其合理及建设性思想对当前高校课程文化本质、课程文化价值、课程文化主体关系及课程文化内容的建构等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后现代课程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课程主体等方面阐述了其对法学课程改革的可能贡献,并分析了现代课程理论与后现代课程理论碰撞交错的现状,希冀把这两种理论通过相互渗透消解双方的局限性,在法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双方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课程观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乐潼,刘世玉.阿普尔知识观和批判课程观对现代课程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9

[2].梁燕妮.从后现代课程理论审视法学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

[3].王军平.将后现代课程观引入高校书法通识课教育的适切性分析[J].福建茶叶.2019

[4].杨振凯,邓春红.后现代课程观与“金课”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5].刘芳丽.后现代课程观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建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6].耿心妍.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7].赫诗涵.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8].孙东晗.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的影响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9].范玉洁,白云.后现代课程标准与评价[J].美术教育研究.2019

[10].宁凯,孙丽颖,马洪丽.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高校课程文化转型研究——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1)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0)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6)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师范大学鉴定验收项目(9)

标签:;  ;  ;  ;  ;  ;  ;  

后现代课程观论文_张乐潼,刘世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