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判决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课外体育运动,伤害,司法裁判
民事判决书论文文献综述
霍丁鹏[1](2019)在《校园课外运动伤害司法裁判的思考——基于两份民事判决书的法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中国背景下,对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问题进行法理审视显得格外重要。对两份民事判决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起课外青少年校园运动伤害案,案情相似且两地法院均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却出现不同的判罚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法理探析:当冲突发生后,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理应得到人们的尊崇,然而法官如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博弈困境中得到妥善平衡,则需要一个明确的价值尺度和更为先进的法律制度来划定界限。对此,呼吁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下努力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案例纳入"指导性案例"。(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必佼,肖志锋[2](2019)在《植物新品种侵权的认定及损害赔偿分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新品种大量涌现,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维护品种权人的权利,以及被侵权后如何认定相应的赔偿,法院在证据保全过程中又应尽到什么责任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引人深思,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深入解析由植物新品种侵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马春娟,李明[3](2019)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思考——以H省2018年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新诉讼类型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目前在司法实践运行中存在对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认定不明;受案范围存在争议;法院裁判适用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等问题。应通过明确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科学合理把握受案范围;统一法院裁判适用的法律依据;明确食药品领域案件能够适用惩罚性赔偿;明确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的判决结果以保障执行效果等措施,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虎[4](2019)在《两大法系民事判决书体例风格之比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各个国家的司法传统、司法体制、价值理念不同,其民事判决书的风格和体例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就裁判的风格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以法国为代表的简单概要和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开放、充满个性的风格。而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等在吸收、融合英美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理论深厚、论证缜密的"学理型"风格。本文对两大法系的民事判决书的不同风格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民事判决书的风格和体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3期)
陈朝毅,朱嘉蹊[5](2019)在《法常变而道不变:电子证据审查与认定规则研究——以200篇民事判决书为分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电子证据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证据类型,但我国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比较零散,仍停留在概念性、原则性规定层面。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特性使得对其审查与认定不能沿用传统证据的审查方法与标准,可操作性规则的缺失导致审判实践中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不一。因此,对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我国来说,对电子证据的审查与认定规则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一、实践检讨:电子证据司法适用的现状和问题笔者随机选取了200篇民事判决书作为分析样本,~①排名前五位的案由情况及样本(本文来源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期刊2019-06-20)
蒋月[6](2019)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评析——以2016—2018年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6—2018年间400份涉家庭暴力的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评判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效果,研究发现:施暴者与受害人之间性别关系十分突出,妇女指控男性实施暴力的占九成多;家庭暴力类型中,身体暴力占七成以上,其余是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性暴力;法院确认构成家庭暴力的比例低,家暴取证难、举证难的状况无大改变;人身安全保护令知晓度与核准率均比较低;家庭暴力受害人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申请率和获准率较低,获赔金额小。为改善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建议统一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提升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能力,更有效地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作用;法院应公平分配家暴举证责任,凡确认存在家暴的判决书均应引用反家庭暴力法;改善家暴导致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判决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归属时应充分考虑家暴事实;对法律职业人进行反家庭暴力法培训。(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姣姣[7](2019)在《(2016)粤0391民初611号民事判决书的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是一份中国民事判决书的翻译报告,涉及一起涉港金融借贷纠纷。原文本语言专业、正式,但由于语言本身的不完备性以及对于语境的依赖性的结果,话语的语义表征模糊性时常存在。在处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时,单纯的忠实原文不能完整传递出原文意图或实现原文同等的法律效果。语用充实,即对自然话语中发现的模糊性加以充实,从而实现充分确定的思想。在翻译原文本时,译者在词法、句法及语篇叁个文本层面,分别遇到了诸如中国特有法律概念、指示语的模糊性、无主句、缺少逻辑词、语篇连贯性不强等问题。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差异,译者在语用充实的指导下,采用了直译加注、解释性翻译、添加主语和逻辑词等策略,试图传达原文的完整法律意图,避免译文的模糊性。本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绍了此次翻译任务的原文本及其文体特点。第二部分是作者开展翻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语用充实的相关研究。在第叁部分,译者在语用充实理论指导下,对此次翻译任务中采取的策略展开案例研究。最后一部分中,译者对此次报告作出思考,对相关翻译策略做出总结并提出报告的不足。当前对于民事判决书翻译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有限,该报告旨在为未来此方面的翻译实践提供经验,并为语用学角度下的民事判决书翻译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马啸驰[8](2019)在《论我国民事判决书结构重塑与说理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判决书是法院运用法律定止纷争得出结论的重要载体,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份好的判决书需要健康完整的骨架来搭建,判决书的结构确定了判决书的基本框架,也明确了内部的基本要素,科学的判决书结构能够清晰显现判决书内在的说理逻辑。理由是法官对结论的论证与说明,是判决书的灵魂。理由充分且逻辑清晰的判决书不仅直接反映了法官的综合素质,更关系到其平判息讼等社会功能的实现。重塑判决书的结构,能够为法官创造良好的说理环境,搭建逻辑顺畅的撰写思路;完善判决书说理实现方式,能够解放束缚法官进行说理时的工具性限制,并能够辅助法官进一步提升判决书的说服性,实现说理的社会功能。近年来,我国诉讼法改革持续推进,适逢新的诉讼法和诉讼文书样式等诸多重要的法律、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使本论文的研究拥有了最新的诉讼法律制度、司法解释和文书样式等坚实的法律根据,特别是201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更是为判决书说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文章通过剖析民事判决书结构及论述说理实现方法,从判决书的共性及个性两方面同时着手,为我国民事判决书改革建言献策。(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玉峰[9](2019)在《抵押优先受偿金额的实践交锋——以(2018)苏民再170号再审民事判决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抵押权作为担保物权制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体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鉴于登记制度的不完善性,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金额该如何确定,法院是否有权推翻抵押登记时的数额,等等之类的问题成为法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钱修平[10](2019)在《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法律适用——以上海市118件一审民事判决书为评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机构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社会制度配套建设不足,法律不敷使用的情况,也存在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存有偏差的问题,从而导致人民法院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突出,判决释法说理牵强,普遍对教育机构课以过高的责任等情形,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健康全面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上海市118件一审民事判决书,对教育机构责任纠纷的司法实践状况进行考察,对判决反映出的损失分担规则的适用、监护人责任的认定和教育管理职责的界定等叁个重点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3期)
民事判决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新品种大量涌现,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维护品种权人的权利,以及被侵权后如何认定相应的赔偿,法院在证据保全过程中又应尽到什么责任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引人深思,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深入解析由植物新品种侵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判决书论文参考文献
[1].霍丁鹏.校园课外运动伤害司法裁判的思考——基于两份民事判决书的法理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
[2].王必佼,肖志锋.植物新品种侵权的认定及损害赔偿分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的分析[J].种子.2019
[3].马春娟,李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思考——以H省2018年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为切入点[J].菏泽学院学报.2019
[4].王永虎.两大法系民事判决书体例风格之比较探析[J].法制博览.2019
[5].陈朝毅,朱嘉蹊.法常变而道不变:电子证据审查与认定规则研究——以200篇民事判决书为分析样本[C].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2019
[6].蒋月.我国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评析——以2016—2018年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为样本[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7].杨姣姣.(2016)粤0391民初611号民事判决书的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8].马啸驰.论我国民事判决书结构重塑与说理实现[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9].李玉峰.抵押优先受偿金额的实践交锋——以(2018)苏民再170号再审民事判决书为例[J].金融经济.2019
[10].钱修平.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法律适用——以上海市118件一审民事判决书为评析样本[J].法制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