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滨海新区角斜镇卫生院226600
摘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病症就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减缓患者病情恶化、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是相关医务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围绕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因和病理病机和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患者早日缓解病情或者获得康复。
关键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因;病理病机;中西医治疗方法
引言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由急剧或者暂时性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中医和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许多临床医师选择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本文便结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病机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论述。
一、病因和病理病机
(一)病因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或阻塞,供血量或供氧量不足时,便会引发心绞痛。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吸烟等因素也会致使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此外,中医认为,先天性不足、年老体弱、后天膏粱厚味和七情过激等原因会导致脏腑损伤、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
(二)病理病机
在临床医学上,通常来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和它的分支部分粥样硬化,病情逐渐深化,从而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慢性心肌缺血;不稳定斑块。此外,体内凝血活性增高、心脏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和冠状动脉舒缩功能的异常等因素也会导致心肌缺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在出现心绞痛之前首先出现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然后缓慢发展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的患者在发生冠脉轻中度狭窄之后就会突发血管阻塞,血管阻塞又分为完全性或次全性阻塞,进而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症状,此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处不稳定斑块破裂并且形成急性血栓。中医理论认为,“胸痹心痛”发病是由气虚、络阻、痰浊、心脉不通、全身气血失调引起的。中医使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胸痛,改善气虚、血瘀、乏力等的症状,调节阴阳平衡。
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
(一)预防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与β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具有选择性,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发生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是能够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预防治疗。
2.硝酸酯类
普通硝酸甘油的发挥药性的时间较短,而长效硝酸酯则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在患者可能发病的时间之前服用,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强度或者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从原则上来说,在保证患者不出现耐药性的基础上,可以长时间持续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但此类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患者的疾病,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有的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3.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也叫钙拮抗剂,能够阻断心血管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改善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的药物。它能够使冠状动脉得以扩张,减少心肌的耗氧,具有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当β阻滞剂不能对患者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或患者不能耐受β阻滞剂的药性时,医务人员可以考虑选择钙通道阻滞剂作为治疗药物或者辅助药物。
4.其它西药
其他一些西药,例如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等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曲美他嗪还可以和β阻滞剂联用,缓解患者心绞痛;尼可地尔与硝酸酯类药物药理性质极为相似,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5.中医中药
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药治疗胸痹胸痛也有很久远的历史。据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较硝酸酯或钙通道阻滞剂等西药来说更为显著,且极少出现头晕、低血压、头痛等不适感受。
(二)缓解发病症状
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酯)可用于缓解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时的痛疼,舌下含服或口腔喷雾都可以在二至三分钟内有效缓解胸痛症状。口腔粘膜能够迅速吸收硝酸甘油并直接进入血液,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且使其消耗氧气的量大大减少,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含服硝酸甘油也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后,胸痛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患者感到更为不适,则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三、改善预后
严重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可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通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有效改善远期预后,减少患者意外的发生。
(一)控制危险因素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及时发现所有能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吸烟酗酒、减少心理压力、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尽量减少不良习惯对患者的刺激,降低患者发病的概率。
(二)西药改善
临床证明,氯吡格雷、β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都可以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出现发病死亡的概率。
(三)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强调的是对患者整体阴阳平衡的调节和治本。相关研究发现,长期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多靶点的长期保护,可以使患者的内皮功能得到改善、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血液凝固性,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以此引发的死亡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甚至有致命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虽然中西医方法各有利弊,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预防、缓解患者的发病,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减少心绞痛所引发的死亡事故。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2):10-12.
[2].赵坚,贾雪莲,车爱芳,等.心脑舒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8):672-673.
[3].邓悦,吴宗贵,陈颖,等.痰瘀伏络是心血管疾病链的主要机制[J].中医飞杂志,2011.52(20):1733-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