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德,自我意识,费希特,唯心论,外感,活动性,形而上。

先验自我意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姚宇臣[1](2014)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演绎中的“自我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意识”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重要概念,在其进行第二版范畴先验演绎时,康德着重突出了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回应第一版先验演绎时受到的“心理主义”的指责,奠定自己批判哲学寻找知识先天依据的先验基础。本文的方法主要是先采用分析哲学家来对康德的论证进行分析,然后用大陆哲学家的观点对于康德的“自我意识”进行辩护、指出其合理性。本文分为叁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自我意识”的缘起,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自我意识”提出的背景、即自我意识是在康德是对经验主义者等如休谟的回应,第二,自我意识本身具有的矛盾性质,即其究竟是一种实存还是一种能力,自我意识在第二版语境下和范畴的矛盾关系。第二部分参考拉特克的词汇手册,对“自我意识”、“先验统觉”和“我思”进行术语辨析,试图通过康德对于这叁个术语的用法指出康德不同的侧重点以及由此得出的康德理论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是集中处理围绕“自我意识”的问题,首先采用分析哲学家盖耶的解读对范畴和“自我意识”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指出“自我意识”在分裂出自我和对象表象过程中的不清晰之处,其次引出凯勒的观点对于“自我意识”的性质在其和范畴的矛盾关系中进行辩护。接着过渡到亨里希、文德尔班和亨什等大陆哲学家对于“自我意识”性质的解读,大陆哲学家指出了“自我意识”在形而上层面的自明性。最后一部分介绍“自我意识”在德意志唯心主义中的发展,点出其作为理论起点的地位。结语部分简要总结自我意识的性质特点,同时参考卡西尔和海德格尔关于康德的争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即“自我意识”这个概念的论证在认识论上不能算是完满的,但是其的形而上的性质,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4-06-01)

薛小花[2](2014)在《先验唯心论体系里的自我意识——谢林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意识是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支柱,是解读这个体系的关键概念。谢林把这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称作"最完美的唯心论"、"最完美的实在论"。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级次,把自我建立起来。自我的级次通过谢林规划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叁个时期完成,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自我意识发展的第叁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谢林关于自我意识的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其中的重视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4年05期)

车辕[3](2014)在《先验自我意识在知识统一性实现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的本质在于其客观性,因此,"为知识寻找普遍有效性的保障"成为康德的理论理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康德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休谟的怀疑论。在休谟之前,知识的客观性是有保证的,知识体系的本质和支撑就在于"形而上学"。休谟则把独断的形而上学拉入认识论的考察之中,得出了"形而(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4年03期)

司强[4](2011)在《康德哲学中的“先验自我意识”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通过对笛卡尔的"我思"概念的反思和批判,提出"先验自我意识"的概念,这一概念具有统一性、活动性、空无性和反思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概念与笛卡尔的"我思"概念区分开来,并为康德之后的德国观念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揭示了康德哲学的特征,使它与之后的德国唯心主义区别开来。(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田方林[5](2002)在《论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以其全新的知识论和独特的伦理学与美学思想,而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哲学巨匠。康德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因其隐藏于迂腐晦涩、笨拙枯燥的言辞里,故可信而不可爱,也使得人们难以对之予以准确地把握。本文试图以先验自我意识理论为线索对康德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 我们认为,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于不同领域表现出人类的主体作用:在认知领域中,先验自我意识以其先验综合来将纯粹时空形式、知性范畴等先天因素渗透于经验之中,为自然立法,而使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同时以理性理念范导知性活动,使知识系统化、最大化,以追求“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先验自我意识设定先天道德律,为人自身立法,以指导人之行动来实现“善”;在审美活动中,先验自我意识以反思判断力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立法,以获得“美”。先验自我意识理论是康德哲学思想的核心,康德哲学正是通过先验自我意识的多种功能来展现其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关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4-25)

陈也奔[6](2000)在《康德与费希特——从先验统觉向自我意识的过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自我意识原则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被创立起来,是由康德完成的。在康德那个时代,如下的思维规定已经形成了:第一,沃尔夫已经发现了知识是在范畴中存在;第二,耶可比发现了范畴乃是主体中的范畴,因而不可能认识到自在之物;第叁,通过休谟,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0年06期)

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意识是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支柱,是解读这个体系的关键概念。谢林把这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称作"最完美的唯心论"、"最完美的实在论"。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级次,把自我建立起来。自我的级次通过谢林规划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叁个时期完成,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自我意识发展的第叁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谢林关于自我意识的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其中的重视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姚宇臣.《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演绎中的“自我意识”[D].中共中央党校.2014

[2].薛小花.先验唯心论体系里的自我意识——谢林哲学思想研究[J].社科纵横.2014

[3].车辕.先验自我意识在知识统一性实现过程中的运作机制[J].哲学动态.2014

[4].司强.康德哲学中的“先验自我意识”概念[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田方林.论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D].四川大学.2002

[6].陈也奔.康德与费希特——从先验统觉向自我意识的过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

标签:;  ;  ;  ;  ;  ;  ;  

先验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