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玲(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急诊抢救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小时后对疗效评价可知,HR、RR、PaO2、PaCO2皆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终死亡1例,对照组则死亡6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抢救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他们的临床症状,并且能降低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56-02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比较常见,是一种发生在气道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涉及的炎症细胞很多[1]。临床治疗要根据病情严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基本上以抗生素、β2激动剂及皮质类激素等药物处理为主[2]。为了进一步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我院对接诊的患者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接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重症哮喘诊断标准(2006年GINA哮喘指南),表现至少有以下其中一项:1)猝死;2)高碳酸血症;3)需要加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4)呼吸骤停;5)呼吸性酸中毒。本次研究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3例,男患32例、女患21例;年龄51~69岁,均值59.1±5.8岁;病程1~6年,均值2.1±0.8岁。对照组:50例,男患30例、女患20例;年龄51~70岁,均值59.3±5.5岁;病程1~5年,均值2.2±0.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补液、解痉、抗炎、祛痰、吸氧,以及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处理。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给予急诊抢救治疗,包括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具体为:选取同步间歇指令(SIMV)的通气模式,呼吸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2~20次,呼吸比则设定为1.5/1.0~2.0/1.0,而容量控制的通气则选择为加压支持通气模式,同时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参数设定为容量控制的通气在10~20cmH2O,而呼气末正压通气在3~8cmH2O,加压支持通气在6~8mL/kg,通气时间选定的范围为2~104小时。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PaCO2、PaO2、PH值,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4小时的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及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病死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4小时后对疗效评价可知,HR、RR、PaO2、PaCO2皆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对比(x-±s)组别治疗时间HR
组别治疗时间HR(次/min)RR(次/min)PaO2(mmHg)PaCO2(mmHg)PH研究组(n=53)治疗前133.29±7.2132.64±6.1555.86±9.8268.79±9.867.28±0.07治疗后113.34±13.64*#26.25±4.33*#72.46±7.92*#55.84±8.80*#7.33±0.06对照组(n=50)治疗前133.95±10.7532.62±8.2555.33±7.3469.34±10.257.29±0.07治疗后134.56±11.2730.78±6.5968.61±6.48*68.75±11.397.30±0.08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病死率
研究组最终死亡1例,百分比1.89%,对照组则死亡6例,百分比12.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通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症状,从而引发反复发作的气促、喘息、胸闷等[3],大部分在夜间或者凌晨发生,此外还有可能伴发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通过治疗或者自行逆转。总的来说,哮喘属于复杂性症状的多基因遗传倾向性疾病,特征包括遗传异质化、外显不全、协同作用及多基因遗传等。从我院近几年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来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重症哮喘患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比如说抗生素、β2激动剂及皮质类激素等药物处理。但是,临床接诊的重症哮喘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几率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越来越深入,临床采取常治疗联合急诊抢救(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接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3例,其中对照组50例、研究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急诊抢救治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有明显改善,并且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病死率来看,研究组仅有1例死亡,而对照组出现6例,组间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研究组治疗取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就是急诊抢救治疗要明显比常规治疗效果更显著。
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似,皆表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急诊抢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在于机械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组织供氧情况,同时促使病情往良性方向循环发展[4]。此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对于气道痉挛或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能最大化抢救患者生命,从而为进一步对症治疗争取宝贵时间[5]。当然,机械通气属于急诊常用辅助性手段,在整个治疗中都会涉及,为此相关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同时要把握好撤机的最佳条件,对患者的肺部及其肺外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全面评估[6],最大化恢复他们脏器的功能,并维持机体内部的环境,使得病情好转,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抢救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他们的临床症状,并且能降低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宋文东.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抢救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8):887-889.
[2]王宇.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41-42.
[3]杨邦好.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9-100.
[4]尹向辉,姜花,韩明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23例院前急诊抢救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7):21-22.
[5]肖岳,刘勇,李军等.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3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71-273.
[6]Lemyze,M.,Mallat,J.,Nigeon,O.etal.Rescuetherapybyswitchingtototalfacemaskafterfailureoffacemask-deliverednoninvasiveventilationindo-not-intubatepatientsinacuterespiratoryfailure[J].Criticalcaremedicine,2013,41(2):48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