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恒弹性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谐振传感器,恒弹性合金,频率温度系数,机械品质因数
恒弹性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辉,于一鹏[1](2018)在《谐振传感器用新型恒弹性合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型压力传感器振动筒用恒弹性合金变形量、热处理等对合金强度、硬度、机械品质因数和频率温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J71恒弹合金经60%变形量,在680℃时效后,强度可达1 505 MPa;降低变形量至36%,时效强度则降低至1 359 MPa;机械品质因数Q在650℃时效达到峰值24 000;在650~750℃时效,合金频率温度系数可达到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王豪放,邓圭玲,岳浩铭,苏文毅,鲁云鹏[2](2015)在《飞秒激光烧蚀加工恒弹性合金的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恒弹性合金的加工对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对恒弹合金的精密定量去除,本文探索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的加工新方法。首先,分析计算了在高强度飞秒激光辐照加工下,恒弹性合金材料的烧蚀阈值;其次,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能量和脉冲个数对该材料上烧蚀加工微坑的直径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弹性合金的飞秒激光烧蚀阈值为0.167J/cm2;可以通过增大脉冲能量来增大烧蚀坑直径,通过增大脉冲数来增大烧蚀坑深度。脉冲烧蚀坑直径上限为150.64μm,运用飞秒激光旋切加工方法,可获得直径为500μm的微孔,提高了飞秒激光烧蚀加工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5年11期)
李永友,李济林,孙威[3](2011)在《传感器用恒弹性合金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YC4P恒弹性合金的基础上,适当调整Ni、Co含量,采用比较合理的生产工艺及热处理工艺,使其既具有恒弹性合金的特点,同时具有更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在高磁感下有最佳的磁导率及可逆磁导率,使其达到软磁合金的特性,以此来满足振动筒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1-11-16)
李斌[4](2010)在《振动筒用恒弹性合金发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筒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工作温度范围宽、低功耗、抗震动、耐冲击等优良性能的绝对压力传感器。本文阐述了振动筒压力传感器原理和影响振动筒压力传感器精度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关键敏感材料-恒弹性合金的应用情况、发展状态以及未来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0年05期)
郭卫民,潘雄,王金太[5](2010)在《工艺参数对FeNi_(35)Co_(20)AlNbTi高温恒弹性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工艺因素对FeNi35Co20AlNbTi高温恒弹性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固溶工艺、冷形变工艺及时效工艺等因素对机械性能及频率温度系数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制度。(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0年08期)
刘艳[6](2006)在《恒弹性合金3J53内部裂纹的超声波探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实际探伤试样,总结出3J53棒材的几种典型裂纹缺陷及其对应的超声波形。(本文来源于《无损探伤》期刊2006年02期)
黄骅,张黎,刘杰[7](2005)在《恒弹性合金3J21扭簧真空时效处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用3J21(Co40CrNiMo)恒弹性合金制造扭簧零件时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途径,分析不同工艺途径对零件弹性性能的影响,对比各种工艺方案,提出合理的工艺途径,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金属热处理》期刊2005年04期)
郭卫民,谭军,黄水清[8](2005)在《FeNiCo高温恒弹性合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FeNiCo合金成分组织及性能的关系,探讨了加工工艺对弹性性能的影响。在-60~+185℃温度范围内,合金的频率温度系数fβ稳定在(-2.0~+3.0)×10-5/℃。(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5年08期)
刘艳美,谭延昌,赵宗彦,韩家骅[9](2003)在《铁磁恒弹性合金性能时间稳定性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其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种不同时效组织结构的铁磁恒弹性合金 ,通过检测其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物性和内应力变化 ,发现 :低温长时 (5 0 0℃× 6h)时效组织结构最稳定 ,这与细小、弥散的γ’相和结构不均匀较大地抑制了畴壁可动性有关。稳定化处理 (4 0 0℃× 10h)使合金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向平衡态转变 ,ΔEλ 效应、内耗Q-1、内应力σi 减小 ,矫顽力Hc 增加 ,这是由于稳定化处理使杂质或缺陷 (γ’相和位错 )对畴壁的钉扎作用增强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03年06期)
侯利锋[10](2002)在《Fe-Ni基恒弹性合金效相变过程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透射电子显微术、X-射线衍射、拉伸实验及维氏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时效时间、温度和预变形等因素对Ni42CrTiAl合金的时效相变过程和性能的影响。 首先,利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得到Ni42CrTiAl合金发生调幅分解的温度为508℃,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该合金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时效后的X-射线衍射图上出现的“边带”现象,指出衍射峰的锯齿状“边带”是由于时效过程中Ti、Al原子分布不均匀所致;Ni42CrTiAl合金相分解时首先通过调幅分解机理形成贫富溶质区,然后在富溶质区发生溶质原子有序化,形成有序相γ′,指明溶质、溶剂原子尺寸差异较大是造成有序化和调幅分解共存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Ni42CrTiAl合金时效早期相变的基础上,对强化相γ′的形核长大进行了分析讨论。γ′相是成分不完全固定的有序相,它一方面可通过调幅分解+有序化均匀、弥散、细小地析出,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和合适的溶质浓度区,如晶界等,会发生不连续相变,通过形核-长大机理以胞状形式析出,这对材料的性能是不利的。 再次,考察了预变形对合金时效相变和性能的影响。预变形增加了材料的应变,提高位错密度,前者使相分解发生的驱动力增大,延缓了时效动力学过程;后者增加了析出相形核位置,并为析出相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预变形可能会造成位错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粗大的变形带,造成塑性降低。 对Ni42CrTIAI合金整个时效相变过程的研究发现,不论是早期形成的调幅波及其在富溶质区的有序化,还是峰时效时析出的Y‘相,都处于纳米尺度范围,而且长大非常缓慢。这是由于组成该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相差较大造成的,大的原子尺寸因子促进了合金中调幅分解和有序化的共同协调发生,同时形成的弹性应力场阻碍了强化组织和相的进一步长大。这些为块状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2-04-01)
恒弹性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恒弹性合金的加工对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对恒弹合金的精密定量去除,本文探索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的加工新方法。首先,分析计算了在高强度飞秒激光辐照加工下,恒弹性合金材料的烧蚀阈值;其次,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能量和脉冲个数对该材料上烧蚀加工微坑的直径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弹性合金的飞秒激光烧蚀阈值为0.167J/cm2;可以通过增大脉冲能量来增大烧蚀坑直径,通过增大脉冲数来增大烧蚀坑深度。脉冲烧蚀坑直径上限为150.64μm,运用飞秒激光旋切加工方法,可获得直径为500μm的微孔,提高了飞秒激光烧蚀加工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恒弹性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亚辉,于一鹏.谐振传感器用新型恒弹性合金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8
[2].王豪放,邓圭玲,岳浩铭,苏文毅,鲁云鹏.飞秒激光烧蚀加工恒弹性合金的规律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5
[3].李永友,李济林,孙威.传感器用恒弹性合金的研制[C].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叁卷).2011
[4].李斌.振动筒用恒弹性合金发展概述[J].金属功能材料.2010
[5].郭卫民,潘雄,王金太.工艺参数对FeNi_(35)Co_(20)AlNbTi高温恒弹性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J].功能材料.2010
[6].刘艳.恒弹性合金3J53内部裂纹的超声波探伤[J].无损探伤.2006
[7].黄骅,张黎,刘杰.恒弹性合金3J21扭簧真空时效处理工艺[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
[8].郭卫民,谭军,黄水清.FeNiCo高温恒弹性合金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5
[9].刘艳美,谭延昌,赵宗彦,韩家骅.铁磁恒弹性合金性能时间稳定性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其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03
[10].侯利锋.Fe-Ni基恒弹性合金效相变过程及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