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一、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1](2021)在《子宫颈癌患者疲乏感、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及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探索疲乏感及心理一致感对生命质量的影响,验证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索积极心理干预措施是否会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带来积极影响,指导临床实践以及未来的心理干预研究。应用正念干预来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确定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患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于2016年1月-2020年10月间,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辽宁省肿瘤医院招募的符合标准的31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填写问卷,收集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1.6%。采用统一设计的基线调查表和自填式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社会心理指标。其中调查问卷包括癌症疲乏量表(CFS)、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生命质量量表(FACT-G)。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分析采用渐进-再抽样法。本研究定量综述部分采用Meta分析方法,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范围涵盖Pubmed,Embase和Psyc INPO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运用Review Manager 5.4合成数据,分析最终结果。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间,采用正念减压法对术后一周的宫颈癌患者实施移动医疗正念干预8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纳入宫颈癌患者55名,在结束第一次问卷调查8周后进行随访,完成第二次问卷调查共86人,随访率为78.2%。随访率符合本研究样本率计算设定。最终纳入分析T1阶段各变量分析的样本总数为110人,纳入分析T2阶段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的样本总数为86人,其中干预组51人,对照组35人。观察指标采用生命质量量表(FACT-Cx)、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来收集。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应用均值和标准差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各变量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横断面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的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的四个维度(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分别呈负相关(P<0.01)。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的四个维度(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分别呈正相关(P<0.01)。疲乏感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P<0.01)。疲乏感是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β=-0.592,P<0.01),占总变异量的31.7%。再加入心理一致感后,额外地增加12.0%的变异量,疲乏感(β=-0.361,P<0.01)、心理一致感(β=0.420,P<0.01)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显着,疲乏感的回归系数由-0.592降低到-0.36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581(95%CI[-0.813,-0.368]),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疲乏感是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生理状况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β=-0.568,P<0.01),占总变异量的31.0%。再加入心理一致感后,额外地增加3.0%的变异量,疲乏感(β=-0.454,P<0.01)、心理一致感(β=0.210,P<0.01)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生理状况维度的影响显着,疲乏感的回归系数由-0.568降低到-0.45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癌症患者疲乏感与生命质量的生理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23,95%CI(-0.198,-0.057),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疲乏感是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β=-0.183,P<0.01),占总变异量的3.0%。再加入心理一致感后,额外地增加8.3%的变异量,心理一致感(β=0.349,P<0.01)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的影响显着,疲乏感的回归系数由-0.183降低到-0.014且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社会/家庭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63,95%CI(-0.243,-0.090),c′效应值不显着(P>0.05),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疲乏感是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情感状况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β=-0.484,P<0.01),占总变异量的22.6%。再加入心理一致感后,额外地增加2.4%的变异量,疲乏感(β=-0.383,P<0.01)、心理一致感(β=0.188,P<0.01)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情感状况维度的影响显着,疲乏感的回归系数由-0.484降低到-0.38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情感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81,95%CI(-0.146,-0.017),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疲乏感是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功能状况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β=-0.279,P<0.01),占总变异量的7.0%。再加入心理一致感后,额外地增加8.0%的变异量,心理一致感(β=0.343,P<0.01)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功能状况维度的影响显着,疲乏感的回归系数由-0.279降低到-0.090且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功能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221,95%CI(-0.320,-0.133),c′效应值不显着(P>0.05),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第二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三个主要数据库(Pubmed,Embase,and Psyc INFO)进行检索,评价了系统的心理学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和压力情绪的影响。经过相关心理学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但压力未见明显变化。由于分析结果的异质性较高,本文根据人种、样本量、干预时间以及疾病种类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亚组间未见明显差异。此外,三个效应量的漏斗图提示,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发表偏倚。第三部分正念减压心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者经随机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T1(干预前)阶段两组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生命质量总分得分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2(干预后)阶段,观察组的生理状况维度、生命质量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2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疲乏感及心理一致感是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Meta分析表明心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命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对负性情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正念干预研究显示,8周团体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水平。

马翠[2](2021)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量性研究了解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质性研究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验证、补充量性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工作中提高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提供有效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1.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贵州省某3所三级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308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Ⅱ,FACESII-CV)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为研究工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涉及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某2所三级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16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访谈对象,以资料饱和为原则,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1)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即M(P25~P75)为186(159~202),十个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困境解读(77.43%)、亲密和谐(77.13%)、正向前瞻(75.77%)、问题解决(74.66%)、合作协调(74.08%)、秩序井然(72.75%)、清晰交流(72.34%)、情感分享(71.41%)、社会支持(70.63%)、生活卓越(68.47%)。(2)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回避型、屈服型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19(16~21)、17(15~19)、11(9.25~13)。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回避型应对方式(59.81%)、面对型应对方式(57.93%)、屈服型应对方式(54.89%)。(3)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的M(P25~P75)为82(73~100),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减压(63.31%)、自我决策(63.23%)、正性态度(59.84%)。(4)乳腺癌患者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68(63~72)、47(42~51.75)。(5)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的M(P25~P75)为40(36.25~45)。(6)单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宗教信仰、医保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类型以及疾病确诊时间在家庭复原力总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面对型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总分、正性态度、自我减压、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家庭复原力总分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61~0.620,P<0.01),回避型应对方式与家庭复原力总分及两个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373~-0.402,P<0.0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回避型应对方式、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总分、有宗教信仰、疾病确诊时间为≥12月,这些变量能解释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变异的65.1%。2.质性研究结果:(1)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方面,共提炼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疾病管理4个主题,15个亚主题,其中个人因素包括乐观、生活期望,家庭因素包括接受疾病、亲密性、灵活性、积极的沟通、家庭经历、家庭责任感,社会支持包括亲戚朋友支持、医护人员支持、病友支持、其他社会支持,疾病管理包括控制治疗副作用、按时返院治疗、定期复查。(2)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危险因素方面,共提炼出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缺乏沟通、家庭负担、疾病困扰5个主题。结论:1.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困境解读得分最高,生活卓越得分最低。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主要受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回避型应对方式、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总分、宗教信仰、疾病确诊时间的影响,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面对型应对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最大,即家庭亲密度越好、家庭适应性越强、对疾病越采用面对型的应对方式,其家庭复原力水平越高。3.医务人员应识别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疾病治疗层面来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家庭对疾病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张微云[3](2021)在《空心金纳米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性质的贵金属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金纳米结构。虽然已有多种多样的金纳米结构被制备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但是由于金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与其尺寸、形貌有密切关系,目前只有极少数金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可以在可见-近红外区进行调节,而具有近红外二区窗口相应的金纳米材料则更为凤毛麟角。因此,设计合成具有近红外二区窗口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的金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使用碲纳米粒子作为模板,通过电置换取代反应制备出了空心金纳米棒,并对其在生物医学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主要内容如下所述:(1)长径比可调的空心金纳米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近红外二区诊疗的应用研究。设计新型的具有近红外二区响应的金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首先合成长径比可控的碲纳米棒,然后利用碲纳米棒作为化学模板与金前体进行反应,在半胱氨酸的作用下,成功制得空心金纳米棒,其长径比在1.96.0范围可调。由于空心结构的原因,它们只需要长径比为3即可将等表面离子体吸收峰调节到近红外二区。吸收峰在1064 nm左右的空心金纳米棒在对应激光波长下的光热转换效率为33%。细胞实验显示这种空心金纳米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空心金纳米棒不仅成功应用于小鼠的光热成像、CT成像、光声成像,而且在空心金纳米棒表面修饰抗癌药物时,它们展现了良好的化疗-光热联合抗肿瘤的效果。(2)空心金纳米棒嵌合肽纳米平台在近红外二区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用嵌合肽对空心金纳米棒进行修饰可以制备多功能的纳米诊疗平台。首先合成了含光敏剂与可被caspase-3定向切断多肽序列组成的嵌合肽,通过这种含光敏剂的嵌合肽对空心金纳米棒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能进行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以及实时凋亡诊断的纳米诊疗平台。其中光敏剂分子在释放前是被猝灭的,在对肿瘤组织进行光热治疗后,光敏剂分子在细胞凋亡产生的caspase-3酶作用下从空心金纳米棒表面释放并重新激活,可以对治疗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在细胞凋亡开启之后释放光敏剂,之后可以根据治疗效果使用光动力治疗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系统性的生物安全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避免光敏剂对皮肤的光毒性,在体外与活体的实验中通过光热与光动力联合治疗实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活体荧光成像实现了对凋亡的实时监测。(3)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在近红外二区诊断的应用研究。通过改进碲纳米棒的制备方法,获得了长度约为46 nm的碲硒纳米棒模板。再利用银辅助的合成方法调控电置换取代反应,成功制得了小型化的空心金纳米棒。它们在近红外二区具有较高的吸收,而且在1064 nm处的光热转换效率为34%。研究显示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小鼠活体研究中,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相比大的空心金纳米棒在肿瘤处具有更好的蓄积效果,而且在修饰靶向分子和荧光分子之后,在荧光成像中显示的区别更大。在1064 nm光照下,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相比大的空心金棒,显示了更优良的光声成像造影效果。

王璇[4](2020)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根据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调查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改善治疗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辽宁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收治住院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 Global Assessment,PG-SGA)、数字疼痛评分表(Numberical Rating Scale,NRS)、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多维疲劳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core 30 questionnaire,QLQ-C30)。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管理,应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Kruskal-Wallis H检验、Ridit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202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PG-SGA得分为(7.37±4.96)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22例(10.9%),可疑或轻度营养不良107例(53.0%),重度营养不良73例(36.1%)。2.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单因素分析:职业、手术治疗情况、是否合并化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病理分期、放射治疗次数、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10个因素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1)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243,P<0.01);(2)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疲劳程度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228,P<0.01);(3)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疼痛程度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295,P<0.01);(4)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588,P<0.01),其中总健康状况和五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与营养状况均呈负相关(r=-0.551~-0.161,P<0.05),症状领域中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113~0.472,P<0.01)。4.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病理分期、心理痛苦程度、疲劳程度、疼痛程度、便秘、经济困难7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b=0.771,b=0.607,b=0.439,b=-0.185,b=0.637,b=0.076,b=0.058,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一半以上处于可疑或轻度营养不良水平,超过三分之一处于重度营养不良水平。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级别越高、病理分期越高、心理痛苦程度越严重、疲劳程度越严重、疼痛程度越严重、便秘程度越严重和经济越困难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黄萍,郭骏成,李由,郭敏,王春茹[5](2019)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是放松训练的一种,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当中,本文就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化疗的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钟锦潮[6](2014)在《生物活性肽HP7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白血病是一类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所引发的全身性血液疾病,它是由于大量增殖的未成熟白细胞经血液循环系统浸润体内多个组织器官所引发的机体组织病变。目前恶性血液疾病中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急性白血病致死率较高,在儿童及青少年所患恶性肿瘤的致死率中居于首位。现今临床上除骨髓移植以外,尚没有发现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物,临床上的常规化疗药物均存在毒性较大,易引发不良反应,药物容易产生抗性等问题,这使得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来治愈白血病。小分子多肽由于其结构简单且特异性强,因而可以针对特定目标产生作用且不会有太大副作用,现在正逐渐成为白血病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所研究的小分子七肽,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具有特定作用的氨基酸序列,经化学合成所获得。通过体外细胞的活性验证以及对体内动物模型的效果分析,综合评价HP7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体外研究结果显示,HP7浓度范围在0.01-100μM时对HL-60细胞的抑制效果较为显着,当浓度为0.01-10μM时该多肽对HL-60细胞的抑制呈现时间与剂量的依赖性,当HP7浓度为10μM、作用时间为72 h时其抑制率最高为59.6%,HP7作用72 h的IC50值为1.35μM。进一步缩减浓度范围研究发现其最佳抑制浓度为8μM,且抑制率达到了64.6%。HP7对于Hep G2细胞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并不明显,最高抑制率为27.65%。而对于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则没有什么影响,各试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体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HP7能延长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效果要优于腹腔注射,最长能延长小鼠生存期1.37天(HP7浓度为10 mg/kg),其治疗效果要优于As203治疗组。通过进一步病理分析发现HP7能够明显减少白血病细胞对EL9611小鼠肝脏和脾脏的浸润。本论文研究的生物活性肽HP7,以其卓越的体内外功效试验结果,为开创新一代治疗白血病药物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张璐[7](2014)在《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对观察结果进行评估,试图通过该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以启发进一步探索合理优化的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研究方案。方法:将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隔姜灸组)29例和对照组(药物组)28例。治疗1个疗程,选用消化道毒副反应症状WHO分级评判标准评价其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消化道毒副作用症状恶心呕吐症状、腹泻、便秘,以及消化道毒副作用指标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观察者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消化道毒副作用选项,并进行评价。成果: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患者性别、病程长短、发病节气、化疗次数、恶性肿瘤病种等多个因素进行比较,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治疗组治愈6例(20.67%),显效14例(48.28%),有效9例(31.05%),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2治愈例(7.14%),显效10例(35.71%),有效15例(53.57%),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经秩和检验,P=0.028<0.05,显示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治疗后两组消化道毒副反应症状WHO分级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症状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便秘症状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消化道毒副作用指标均有降低,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指标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隔姜灸和药物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均有疗效,均能减少胃肠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选取隔姜灸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隔姜灸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疗效更佳。

白佳利[8](2013)在《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辐射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辐射损伤一直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辐射防护剂一方面预防以减轻辐射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对损伤后放射病的有效治疗。早期曾有报道,桂皮酸衍生物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激活细胞免疫的作用,以及桂皮酸衍生物具有抗辐射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文献调研表明,天然酚类成分——丹皮酚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活性。丹皮酚还具有免疫增强活性,能明显增强中性粒细胞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功能。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物室合成的新药对甲桂皮单酚酯(4a)是一种丙酯类化合物,初步实验已显示其细胞毒性低,且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并为辐射防护药的研究提供了新靶点。核因子κB (NF-κB)是最先在B细胞中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因其在人体免疫、炎症、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成为近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放射线照射造成DNA双链损伤后,NF-κ B可被激活,由细胞质转移至胞核而引起靶基因的表达,保护细胞免遭DNA双链断裂等因素的损害而发挥其重要作用。目前辐射损伤和NF-K B的相关性研究甚少,也不明确辐射防护药的保护作用是否和NF-κ B的表达相关。本论文以ICR辐射损伤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以30d存活率、WBC、PLT、 BMNC、DNA含量、脏器系数及肝肺组织中SOD、MDA含量为指标考察对甲基桂皮丹酚酯的抗辐射活性,并研究了其抗辐射活性是否与NF-K B的表达相关,结果显示对甲基桂皮丹酚酯可以增加肺、肝组织中SOD和降低MDA的含量,同时可以刺激NF-K B的表达。对甲基桂皮丹酚酯的抗辐射活性可能与其抗氧化自由及损伤及激活NF-K B相关。通过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抗辐射活性的研究发现,紫檀芪的抗辐射效果优于白藜芦醇,可能与其甲基化增加生物利用度相关,并为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上述研究合成了桂皮酸紫檀酯新型化合物并通过HPLC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通过酰氯合成桂皮酸紫檀酯的方法可靠,含量高。

余丽亚[9](2013)在《全程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测评鼻咽癌患者放疗时及放疗后精神症状、生活质量,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湖南省脑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确诊为12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干预组79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组采用全程干预,干预的顺序为预防性干预、早期干预、恢复期干预、支持性干预、姑息性干预进行全程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合理的应用群体效益,保证有效的休息时间,建立患者和谐的共处环境。两组均随访1个月~1年并在诊断前、诊断后、放疗15次、放疗25次、出院前、出院后1月、3月、6月、1年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oale,SDS)焦虑测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QOL)2]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及QOL无明显差异。根据我国癌症患者常模结果焦虑标准分均值为42.98±9.94,抑郁(SnS)标准分均值为41.88±1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的焦虑抑郁状态;(2)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分值在诊断以后测得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但出院的1个月到3个月之间焦虑评分出现了一定的波动;(3)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分值在放疗15次后测得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放疗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出院后评分都获得了提高,其中干预组各时期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5)患者出院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所获得的焦虑、抑郁侧评分差异变小,且两组评分较患者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恢复,干预组基本恢复到诊断前,但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优势。[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心理状态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

李正香[10](2012)在《中西医结合护理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副作用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副作用的护理。方法:2009—06至2010-06,笔者对肿瘤科210例放化疗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有效地缓解了放疗的副作用,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命。结论: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病人可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二、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颈癌患者疲乏感、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及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宫颈癌患者疲乏感及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内容及方法
        2.2.1 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2.2.2 生命质量的测量
        2.2.3 疲乏感的测量
        2.2.4 心理一致感的测量
        2.2.5 质量控制
        2.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3.2 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3.3 宫颈癌患者疲乏感、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3.4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3.4.1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命质量总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2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生理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3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社会/家庭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4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情感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5 宫颈癌患者心理一致感在疲乏感与功能状况维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生命质量与不同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4.2 生命质量与疲乏感、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心理障碍有效性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方法
        2.1.1 检索策略
        2.1.2 文章选择
        2.1.3 数据管理和质量评价
        2.1.4 Meta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的选择过程
        3.2 纳入文献特点
        3.3 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干预措施特征
        3.5 抑郁
        3.6 焦虑
        3.7 压力
        3.8 亚组分析
        3.9 发表偏倚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心理干预策略的实证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2.2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2.3 伦理考虑
        2.4 干预内容及方法
        2.5 结局指标的测量
        2.5.1 生命质量的测量
        2.5.2 抑郁症状的测量
        2.5.3 焦虑症状的测量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流失率
        3.2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3.3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症状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积极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4.2 积极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量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对策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症患者家庭复原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空心金纳米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修饰
        2.1 金纳米粒子制备
        2.1.1 金纳米球的制备
        2.1.2 金纳米棒的制备
        2.1.3 金纳米壳的制备
        2.1.4 金纳米笼/框架的制备
        2.1.5 空心金纳米球的制备
        2.2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2.2.1 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的机制
        2.2.2 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表面修饰
    3 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3.1 金纳米粒子在成像中的应用
        3.1.1 光散射成像
        3.1.2 荧光成像
        3.1.3 光热成像与光声成像
        3.1.4 CT成像
        3.2 金纳米粒子在治疗中的应用
        3.2.1 金纳米粒子本身作为治疗试剂
        3.2.2 金纳米粒子作为光热治疗试剂
        3.2.3 金纳米粒子作为递送载体
        3.3 金纳米粒子的毒性
        3.3.1 金纳米粒子的体外毒性与细胞摄取
        3.3.2 金纳米粒子的体内毒性与药代动力学
        3.3.3 金纳米粒子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3.4 近红外二区响应的金纳米粒子
        3.4.1 近红外二区诊疗的优势
        3.4.2 近红外二区响应的金纳米粒子研究现状
    4 课题研究思路和意义
第二章 长径比可调的空心金纳米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近红外二区的诊疗应用研究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空心金纳米棒的合成
        2.3.2 细胞实验
        2.3.3 药物负载与释放
        2.3.4 荷瘤裸鼠模型
        2.3.5 体内抗肿瘤研究
        2.3.6 多模态成像
        2.3.7 光热转换效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碲纳米棒的结构表征
        3.2 空心金纳米棒的结构表征
        3.3 空心金纳米棒的光热性质、载药及成像研究
        3.4 空心金纳米棒的抗肿瘤研究
    4 结论
第三章 空心金纳米棒嵌合肽纳米平台在近红外二区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空心金纳米棒制备
        2.3.2 嵌合肽Pp IX-PEG8-GGK(TPP)GRDEVDGC合成
        2.3.3 !制备Au HNRs-DTPP纳米平台
        2.3.4 Caspase-3 重新激活光敏剂
        2.3.5 DTPP从 Au HNRs-DTPP上的释放
        2.3.6 细胞培养
        2.3.7 体外凋亡成像与ROS成像检测
        2.3.8 细胞毒性检测
        2.3.9 药代动力学
        2.3.10 活体光热和荧光成像
        2.3.11 活体肿瘤治疗
    3 结果与讨论
        3.1 Au HNRs-DTPP的表征
        3.2 Au HNRs-DTPP的体外性能研究
        3.3 Au HNRs-DTPP的体内性能研究
    4 结论
第四章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在近红外二区诊断的应用研究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制备
        2.3.2 细胞实验
        2.3.3 荷瘤裸鼠模型
        2.3.4 多模态成像
        2.3.5 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
        2.3.6 光热转换效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制备
        3.2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光热性质和光声性质
        3.3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生物相容性
        3.4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活体荧光成像
        3.5 小型化空心金纳米棒的活体光声成像
    4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1 全文总结
    2 本文创新点
    3 本文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作者简介
    2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4)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概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抽样方法
        2.2.4 样本量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3.2 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
        2.3.3 心理痛苦温度计
        2.3.4 多维疲劳量表
        2.3.5 数字疼痛评分表
        2.3.6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2.3.7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诊断及分级标准
        2.3.8 技术路线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方法
        2.5.1 研究设计阶段
        2.5.2 资料收集阶段
        2.5.3 数据录入、分析阶段
    2.6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统计学描述
        3.1.1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
        3.1.2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3.1.3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心理痛苦、疲劳、疼痛得分情况
        3.1.4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3.2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描述
    3.3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3.3.1 一般资料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3.3.2 疾病资料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3.3.3 心理痛苦程度、疲劳程度及疼痛程度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3.3.4 生活质量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3.4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4.1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疲劳程度及疼痛程度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3.4.2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3.5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现状
    4.2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
        4.2.2 病理分期
        4.2.3 心理痛苦程度
        4.2.4 疲劳程度
        4.2.5 疼痛程度
        4.2.6 便秘程度
        4.2.7 经济困难
    4.3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其他一般性资料分析
        4.3.1 职业
        4.3.2 手术治疗情况
        4.3.3 合并化疗
        4.3.4 放射治疗次数
        4.3.5 生化指标
        4.3.6 功能领域
        4.3.7 症状领域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5)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MRT概述
    1.1 相关概念
    1.2 PMRT作用机制
    1.3 PMRT实施方法
2 PMRT在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2.1 PMRT在癌症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应用
    2.2 PMRT在化疗中的应用
    2.3 PMRT在放疗中的应用
3 小结

(6)生物活性肽HP7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白血病概述
        1.1.1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
        1.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1.3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
    1.2 目前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1.2.1 化学药物治疗
        1.2.2 激素治疗
        1.2.3 放射治疗
        1.2.4 中医疗法
        1.2.5 骨髓移植
        1.2.6 免疫治疗
        1.2.6.1 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
        1.2.6.2 免疫疫苗治疗
        1.2.6.3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1.2.6.4 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试剂治疗
    1.3 白血病药物研究进展
        1.3.1 临床常见药物
        1.3.1.1 烷化剂
        1.3.1.2 抗代谢药
        1.3.1.3 蒽环类抗生素
        1.3.1.4 天然提取药物
        1.3.1.5 激素类
        1.3.1.6 其它药物
        1.3.2 临床新药研发进展
        1.3.2.1 FLT3抑制剂
        1.3.2.2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
        1.3.2.3 细胞周期抑制剂
        1.3.2.4 新化疗药物
        1.3.2.5 免疫/单克隆抗体疗法
        1.3.3 多肽类药物研究进展
        1.3.3.1 细胞穿透肽药物Pep2
        1.3.3.2 Bcl-2功能转变多肽NuBCP-9
        1.3.3.3 抗菌肽天蚕素A
        1.3.3.4 蝎毒抗癌多肽APBMV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3.1 RPMI 1640培养基
        2.2.3.2 EDTA-胰蛋白酶溶液
        2.2.3.3 三联溶解液
        2.2.3.4 苦味酸溶液
        2.2.3.5 瑞氏染液
        2.2.3.6 组织固定液
        2.2.3.7 PBS缓冲液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2.3.1.1 细胞传代方法
        2.3.1.2 细胞冻存方法
        2.3.1.3 细胞复苏方法
        2.3.1.4 细胞计数方法
        2.3.2 细胞接板方法
        2.3.3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2.3.3.1 悬浮细胞
        2.3.3.2 贴壁细胞
        2.3.4 动物模型的建立
        2.3.4.1 实验动物
        2.3.4.2 建模接种的白血病细胞系
        2.3.4.3 操作步骤
        2.3.5 血涂片制备及染色
        2.3.5.1 实验原理
        2.3.5.2 操作步骤
        2.3.6 HP7对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影响实验
        2.3.6.1 体内药物试验
        2.3.6.2 病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肽HP7体外抑制细胞作用效果分析
        3.1.1 肽HP7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作用效果分析
        3.1.1.1 HL-60细胞的生长特性
        3.1.1.2 HL-60细胞接种数量的确定
        3.1.1.3 HP7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
        3.1.2 肽HP7对肝细胞L02的作用效果分析
        3.1.2.1 L02细胞的生长特性
        3.1.2.2 HP7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
        3.1.3 肽HP7对肝癌细胞Hep G2的作用效果分析
        3.1.3.1 Hep G2细胞的生长特性
        3.1.3.2 Hep G2细胞接种数量的确定
        3.1.3.3 HP7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
        3.1.4 肽HP7体外作用小结
    3.2 肽HP7对白血病细胞体内作用分析
        3.2.1 肽HP7对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3.2.1.1 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3.2.1.2 腹腔注射HP7对EL9611小鼠的影响
        3.2.1.3 尾静脉注射HP7对EL9611小鼠的影响
        3.2.2 肽HP7对EL9611小鼠作用效果的病理分析
        3.2.2.1 肝脏
        3.2.2.2 脾脏
        3.2.2.3 心脏
        3.2.2.4 肾脏
        3.2.2.5 胃
        3.2.3 肽HP7体内作用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7)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病因机制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研究
        1.1.1 外邪内侵
        1.1.2 脾胃虚弱
        1.1.3 肝肾亏损
        1.1.4 气阴两伤
        1.1.5 湿热内郁
        1.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研究
        1.2.1 中枢作用
        1.2.2 外周作用
    第二节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方法认识和研究
        1.3 祖国医学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方法认识和研究
        1.3.1 中药治疗
        1.3.2 针灸治疗
        1.4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方法认识和研究
        1.4.1 临床研究
        1.4.2 实验室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1.7 意外情况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随机化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主要指标观察
        2.2.4 观察方法
        2.2.5 疗效评定
    2.3 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治疗组
        3.1.2 对照组
    3.2 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3.2.1 一般指标比较
        3.2.2 疗效性指标
    3.3 疗效判断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隔姜灸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理论基础研究
        4.1.1 灸法的相关研究
        4.1.2 隔姜灸的相关研究
    4.2 选穴依据
        4.2.1 中脘取穴依据
        4.2.2 足三里取穴依据
        4.2.3 天枢取穴依据
        4.2.4 神阙取穴依据
        4.2.5 上巨虚取穴依据
    4.3 治疗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辐射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甲基桂皮丹酚酯抗辐射活性的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内容
        2.2.1 30d存活率实验研究
        2.2.2 体内抗辐射活性实验
        2.2.3 体内抗辐射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2.2.4 4a体内抗辐射氧化损伤作用与NF-κB关系的研究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30d存活率实验
        2.3.2 对甲基体内抗辐射活性研究结果
        2.3.3 4a体内抗辐射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
    2.4 讨论
        2.4.1 辐射防护剂研究的意义
        2.4.2 对甲基桂皮丹酚酯(4a)的抗辐射活性研究
        2.4.3 辐射损伤机体中检测NF-κB的意义
第三章 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抗辐射活性
    3.1 实验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从脏器指数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辐射防护活性
        3.4.2 从造血系统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辐射防护活性(1)
        3.4.3 从造血系统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辐射防护活性(2)
        3.4.4 对比评价紫檀芪和白藜芦醇对辐射损伤小鼠SOD的影响
        3.4.5 对比评价紫檀蔑和白藜卢醇对辐射损伤小鼠MDA的影响
    3.5 讨论
        3.5.1 紫檀芪和白藜芦醇的比较
    3.6 展望
第四章 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合成路线及实验步骤
        4.2.1 对甲基桂皮丹酚酯(4a)合成工艺的优化
        4.2.2 对氟桂皮丹酚酯(5a)合成工艺的优化
        4.2.3 对甲基桂皮紫檀酯(12-001)合成
        4.2.4 对氟桂皮紫檀酯(12-002)合成
        4.2.5 对甲基桂皮半胱氨酸硫醚的合成(12-003)
        4.2.6 对甲基桂皮酸半胱氨酸硫酯(012-004)的合成
        4.2.7 对氟桂皮酸半胱氨酸硫酯(012-005)的合成
        4.2.8 对甲基桂皮酸异戊烯半胱氨酸酰胺(012-006)的合成
        4.2.9 对氟桂皮酸异戊烯半胱氨酸酰胺(012-007)的合成
    4.3 讨论
        4.3.1 对甲基桂皮酰氯和对甲基桂皮丹酚酯(4a)的合成实验
        4.3.2 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介导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4.3.3 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五章 桂皮酸衍生物的含量测定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色谱条件
    5.3 操作方法
    5.4 实验结果(见表1)
    5.5 讨论
        5.5.1 色谱的基本原理
        5.5.2 影响组分分离效果的因素
参考文献
附图
结论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9)全程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 鼻咽癌患者心理变化的原因及其危害
        1.1 鼻咽癌患者心理变化的原因
        1.2 鼻咽癌患者产生心理变化的危害
    2. 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的现状
        2.1 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
        2.2 鼻咽癌患者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
    3. 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3.1 生活质量(QOL)及我国在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现状
        3.2 放疗鼻咽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放疗方法
        2.2 心理干预方法
        2.3 问卷调查
    3. 实验方案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观测指标
        3.4 表格的设计及填写
    4.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及QOL评分
    3. 诊断后两组患者各时期SAS评分比较
    4. 诊断后两组患者各时期SDS评分比较
    5. 诊断后两组患者各时期QOL评分比较
    6. 两组诊断前及出院后1年各表评分比较
四、讨论
五、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1. 抑郁自评量表(SDS)
    2 焦虑自评量表(SAS)
    3. 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颈癌患者疲乏感、心理一致感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及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D]. 李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2]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马翠.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空心金纳米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 张微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4]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璇.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J]. 黄萍,郭骏成,李由,郭敏,王春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5)
  • [6]生物活性肽HP7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D]. 钟锦潮. 福州大学, 2014(10)
  • [7]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D]. 张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辐射活性的研究[D]. 白佳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S2)
  • [9]全程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余丽亚.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10]中西医结合护理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副作用的体会[A]. 李正香. 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

标签:;  ;  ;  ;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