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张丽云李勇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学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方法。以《中药学》课程目标分为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网络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并能够激发对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制剂;课程设计;工作过程导向;临床带教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和中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骨干学科,属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与方剂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的教学关系到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否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由于中药学涉及的中药种类繁多,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苦难。目前药物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科研竞争中的重点项目[1],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所谓的工作导向模式就是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出发,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各个模块序化,重点是将课程分为检验前准备、前处理技术、中药制剂理化鉴别、中药分析制剂分析综合技能训练等6个教学子模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2],注重专业核心能力考核,多种考核形式结合。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加强课程内容与临床工作的相关性,整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对中药学的认识。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中药学的内容繁多,学生难以抓住重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传统的授课法为主,但是必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看中药的彩色图谱,让学生对中药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也可以适当播放教学光盘,并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易懂、直观,比如在讲到煎药方法时,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煎药的经验,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以理解,可以适当的播放煎药的视频[3],学生对煎药的过程可以一目了然,在讲到具体的中药时,可以穿插关于该种中药的诗文典故,比如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功效为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这味药物功效及主治都比较多.纯粹照本宣科的讲解肯定枯燥乏味。笔者首先引入唐代虞世南的诗《蝉》:“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使知识系统化,并与功效相近的药物进行比较,做到可以灵活区别使用药物[4],为临床灵活应用打下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如谜语、笑话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能够增加学习兴趣。
2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可以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中药的植物,专门安排中草药园见习课,让学生亲眼目睹植物的真实形态,除了对所学的药物进行识别,还要让学生识别和比较名称与外形相似的药物,如茵陈和青蒿、苍术和白术等,还要了解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物,比如枸杞子和地骨皮.大青叶和板蓝根,木通和八月札,让学生记住具有大毒性的药物[5],比如雷公藤、乌头等,中毒性的药物如半夏、天南星等。小毒的药物如苍耳子、吴茱萸等,简要介绍中毒的症状和急救的措施,让学生能够使用肉眼观察植物的形态、闻植物的味道,如鱼腥草的叶片有明显的鱼腥味,比较容易识别,问是指向带教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带教老师的解答,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3在中药室认识中药材
见习课上,学生在中药室既可以认识中药材,又可以认识中药饮品,在讲到人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人参按产地分类包括园参、野山参,也可以按照加工方法进行分类,包括晒参、糖参、红参,将加工方法介绍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人参的质量、真伪等,在讲到中药饮片时,可以让学生口尝、手摸相结合,口尝是通过咀嚼、尝味依靠味感来鉴别中药的优劣,这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是中药性状鉴别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牛黄置舌尖即有甘凉感。稍加牙嚼,则甘凉气即可扩散到整个口腔,并带香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是京黄:置舌尖有甘苦味,牙嚼后出现甘凉气,可扩散到舌心。香气较少的是金山黄[6]:味苦带甘,牙嚼后甘凉气少。稍带土腥味的是印度黄。手摸是用手触感中药饮片的轻重、软硬、光滑度和干湿度,判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比如土茯苓有弹性等。
4利用动物实验证实中药的功效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中药的功效,可以开设中药学实验课,包括设计性试验、验证性试验,验证性试验室使学生掌握试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掌握不同重要的药理作用,设计性试验室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试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按利用网络补充更丰富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网络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想补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充实,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庆,沈发治,秦建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4):18-20.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3]梁生旺,王淑美,吴明侠.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育,2003,19(3):27.28.
[4]方肇勤.中医学综合实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12-3.
[5]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中医药信息,2008,25(2):76.
[6]吴红玲.实验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5,24(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