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平衡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电离,射流,甲烷,机理,数值,反应物。
非平衡等离子体论文文献综述
喻明浩[1](2019)在《非平衡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流场与电磁场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航天领域中研究再入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风洞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场-电磁场-化学场-热力场-湍流场多场耦合求解研究ICP风洞流场与电磁场的分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数值模拟中,基于热化学非平衡等离子体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准确模拟了空气ICP的高频放电、焦耳加热、能量转化、粒子内能交换等过程,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拟得到了100 kW级ICP风洞内空气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粒子数密度、洛伦兹力、焦耳加热率、速度、压强、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感应线圈区靠近等离子体炬壁附近,等离子体流动处于热力学非平衡状态;洛伦兹力对感应线圈区空气粒子的动量传递和电子热运动起着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周思引,聂万胜,车学科,仝毅恒,郑体凯[2](2019)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甲烷–氧扩散火焰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主设计的等离子喷注器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式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首先利用纹影技术、热电偶、单点红外测温等多种诊断方法实验研究了纯氧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学特性、热效应及气动效应,然后通过可见光和化学自发辐射成像技术获得了火焰形态及特征参数,详细分析了等离子体对甲烷–纯氧扩散火焰形态和释热的影响,并计算了放电功率及费效比.结果表明,燃烧导致放电电流显着增大,其中电压幅值与氧气流速对放电电流大小的影响规律正好相反;与空气等离子体相比,相同流量与电压条件下氧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较高,但其发光强度明显较弱;氧等离子体热效应微弱,对燃烧的影响可以忽略,放电反应中释热过程主要由含氧组分决定;放电产生了具有3个速度分量的诱导射流,增大了氧射流角,且电压越大越显着.等离子体主要通过气动效应改变了燃料与氧化剂的掺混,使得一定条件下火焰变得更稳定、释热更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等离子体作用的费效比最低仅为2.2%,大流量、小混合比更有利.(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岚[3](2019)在《基于氧化湿法与非平衡等离子体干法的高效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硫(SO_2)和氮氧化物(NO_x)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合理控制SO_2、NO_x的排放对我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石灰石-石膏脱硫法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法(SCR)是主要的脱硫脱硝技术,但仍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运行条件苛刻、运行费用高、系统稳定性不高和二次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因此,寻求更简单、经济、环境友好的脱硫脱硝技术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湿式氧化法具有SO_2、NO_2脱除效率高的特点;非平衡等离子体法(NTP)则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可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等特点。因此湿式氧化法和NTP干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254 nm-UVC(短波紫外线)/过硫酸钠(Na_2S_2O_8)湿法、介质阻挡耦合负极脉冲电晕放电(DBD-NPC)干法以及Na_2S_2O_8联合DBD-NPC干湿结合法这叁种脱硫脱硝技术,在模拟烟气中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相关因素对SO_2和NO脱除的影响机制,并利用烟气分析仪、离子色谱和质谱仪对反应路径、机理和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_2S_2O_8联合DBD-NPC干湿结合法可实现SO_2和NO同时高效脱除,最后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副产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搭建了254 nm-UVC紫外光催化Na_2S_2O_8湿法脱硫脱硝系统,在常压下进行单独脱硝和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254 nm-UVC可以有效活化Na_2S_2O_8参与反应;紫外光辐照强度、Na_2S_2O_8浓度、溶液温度、O_2浓度、反应溶液高度都对NO脱除具有促进作用,紫外光辐照会减弱进气流量和NO初始浓度增加对NO脱除的负面作用;紫外同时脱硫脱硝时,SO_2脱除率可达95%以上,NO脱除率可达71%,SO_2对NO脱除具有促进作用;离子色谱分析表明,NO、SO_2分别转化为NO_3~-、SO_4~(2-),光催化反应后的SO_4~(2-)和NO_3~-浓度比没有光催化时高很多,离子浓度的计算值与检测值基本一致,脱除率数据可靠。(2)搭建了DBD-NPC干法脱硫脱硝系统,在常温常压下从放电反应系统、电极条件、反应条件、添加剂及能量密度这五个方面对脱硫脱硝工艺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反应路径、反应产物、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应用电流会促进NO的脱除,同时减少NO_2和N_2O的生成;增大NO浓度不仅会降低NO脱除率,还会降低NO_2生成率;O_2、CO_2、H_2O对NO脱除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递减顺序;添加甲醇、乙醇可使NO脱除率得到显着提高,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物CO和NO_2。NO_X(NO,NO_2)主要被还原为N_2。与脱除NO不同的是,O_2和H_2O对SO_2脱除起促进作用。SO_2和NO共存的系统中,两者的脱除存在竞争。(3)提出了甲醇辅助DBD-NPC与Na_2S_2O_8湿法相结合的方法,兼顾了两种方法的优点,使NO和SO_2都可得到高效脱除,同时对此方法的工业应用性进行探讨;最后,引入可循环使用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副产物硫酸钠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碳酸氢钠和硫酸铵,提高了整个工艺的绿色经济性。本研究可为高效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守发[4](2019)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着两大危机。一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CO2所带来的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二是对能源使用的增长及不科学使用,石油资源将日益枯竭,所带来的的石油危机。CH4和CO2作为最主要的两大温室气体,合理利用CH4和CO2获得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利用CH4和CO2重整反应制取烃类和合成气对缓解石油危机、减缓温室效应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CH4和CO2在通常条件下几乎难以发生反应。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可以使该反应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非平衡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重整CH4和CO2成为了研究热点。但采用纳秒脉冲电源研究非平衡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重整CH4和CO2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纳秒脉冲DBD(介质阻挡)的放电方式,考察了非平衡等离子体单独作用时,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和CH4与CO2的配比叁个参数对重整CH4/CO2过程的影响。选择性:烷烃>烯烃>炔烃,CO>C2>C3。在烃类中选择性最高的是C2H6,最容易生成。随着纳秒脉冲电源输入能量的增大(脉冲电压或脉冲频率增大),CO2以及CH4的转化率逐渐提高,CH4转化率最高达28.3%,CO2转化率最高达21.4%;H2和CO的产率逐渐提高,H2产率最高达9.9%,CO产率最高达11.7%。CH4比例较大时,更有利于烃类的生成,CH4比例较小时,更有利于提高CO2以及CH4转化率,更有利于1H2和CO的生成。(2)采用纳秒脉冲DBD(介质阻挡)的放电方式,考察了脉冲电压、脉冲频率、载体类型以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四个参数,对非平衡等离子体协同负载型Ni基催化剂催化CH4/CO2重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非平衡等离子体作用时相比,非平衡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产生的作用,能够提高CO2以及CH4转化率、H2和CO的选择性、主要产物H2和CO的产率,但同时烃类的选择性大幅下降。随着脉冲电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大,CH4和CO2转化率、主要产物H2和CO的产率逐渐升高。CH4转化率最高达73.6%、CO2转化率最高达64.3%、H2产率最高达51.8%、CO产率最高达52.6%。Ni基催化剂对提高H2和CO的选择性效果显着。催化剂载体活性顺序为:SiO2>Υ-Al203>4A分子筛。比表面积大的载体负载Ni基催化剂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歆羡[5](2018)在《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演化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由于可产生多种活性粒子、对环境友好、设备简单以及经济等优点,在生物医学、材料加工与制备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已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例如进行杀菌、促进伤口愈合以及癌症治疗等,是通过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影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来实现。电子是等离子体射流中的重要粒子,非单能而具有谱分布。研究表明,通过提高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数密度以及电子能量,可获得更多的活性粒子,能够使活性粒子更深地渗透到细胞表面的液体层中。因此,研究等离子体射流中电子能量谱分布(电子能谱)的演化及参数效应,对于深入理解射流的传播及其机理,对于研究射流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活性离子的传质以及活性离子对生物细胞的协同作用,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一个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空间一维和速度叁维(1D3v)的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粒子模拟(PIC-MCC)模型。使用建立的模型,对针-板型电极结构的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演化、参数效应及相应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和结果:1.详细描述了传统的一维PIC-MCC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velocity-Verlet方法求解牛顿运动方程,建立一个适用于针-板电极结构的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1D3v的PIC-MCC模型。2.研究了大气压非热平衡氩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时空演化特性,揭示了演化规律,提出了描述放电发展的电子能量守恒方程,使用该方程分析了相应的机理,获得如下结果:(1)大气压非热平衡氩气等离子体射流整个放电空间电子能谱(零维电子能谱,以下简称电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如下的规律:存在一个特征时间,在该时间之前,随着放电的发展,电子能谱的峰值降低,峰位向高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展宽;在特征时间之后,电子能谱的演化与特征时间之前的相反,即峰值升高,峰位向低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变窄(此后各研究内容的结论中,电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均指这一规律)。引起这样的演化特性,主要归因于放电发展过程中,电子向低电场方向移动,电子从总电场(外施电场与空间电荷场的迭加场)获得的能量与非弹性碰撞引起的电子能量损失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点。(2)大气压非热平衡氩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与其平均电子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二者存在对应关系、具有相同的特征时间。随着放电的发展,在特征时间之前,平均电子能量增加,而在之后平均电子能量减少,即平均电子能量在特征时间达到了它的最大值。(3)沿射流轴,在轴上不同的空间位置,单位长度相应的空间体积中电子能谱(称一维电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存在与零维电子能谱类似的演化规律。沿射流轴,各处电子能谱的特征时间随远离针尖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即靠近针尖处的电子能谱有小的特征时间。对给定时刻,沿射流轴各处的电子能谱,随着空间位置远离针尖,能谱峰值升高,峰位向低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变窄,电子的平均能量减小。3.研究了放电条件对大气压非热平衡氩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影响及机理。放电条件包括:外施电压幅值、放电气隙间距、针电极针尖半径、介质板厚度以及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对于不同的外施电压幅值,电子能谱随时间演化均呈现相同的规律。特征时间随外施电压幅值增大呈指数衰减,即大的电压幅值使电子能谱的特征时间较早出现。此外,在给定时刻,外施电压幅值的增加,电子的平均能量增大,电子能谱峰值降低、峰位向高能方向移动以及能谱分布展宽。因此,可通过改变外施电压幅值来调控电子的能量。(2)对于所考虑气隙间距,不同气隙间距下电子能谱随时间演化的规律相同。特征时间随气隙间距呈指数增加,小的气隙间距使放电发展较快、具有小的特征时间以及大的平均电子能量。因此,可通过调节气隙间距来调控射流的电子能量。在给定时刻,随气隙间距的增加,电子能谱峰值升高,峰位向低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变窄。(3)针尖半径对电子能谱的影响,可分为叁个时间段描述,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为不同的特性:在第一个时段,即放电的初始阶段,随着针尖半径的增大,电子能谱峰值减小,峰位向高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展宽;在第二个时段,针尖半径对电子能谱的影响是一个到第叁个时段的过渡,即存在一个特征针尖半径,小于这个半径,随针尖半径的增大,电子能谱峰值升高,峰位向低能方向移动,能谱分布变窄。大于这个半径,针尖半径对电子能谱的影响与之前的相反;在第叁个时段,随着针尖半径的增大,电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与第一个时段的相反。(4)在考虑的介质板厚度范围,介质板厚度略微影响电子的能谱。介质板厚度的增加使平均电子能量降低、电子能谱峰值升高,能谱分布变窄。(5)对于考虑的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几乎不影响电子的能谱。4.研究了气体组分对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影响及机理。气体包括纯氦气、纯氩气、氦氧混合气体、氩氧混合气体、氦空气混合气体和氩空气混合气体。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计算比较了氩气和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随时间演化的差异,不同时刻,与氩气相比,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峰值低,能谱分布宽。这是由氩和氦之间在激发碰撞阈值、电离碰撞阈值以及碰撞频率上的差异引起。(2)氧浓度对氦氧混合气体电子能谱的影响可以分叁个阶段来描述。在放电的初始阶段,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平均电子能量增加,电子能谱峰值减小,能谱分布展宽。在第二个阶段,随着放电的发展,氧浓度对电子能谱的影响变弱并向着放电的第叁阶段过渡。在第叁个阶段,氧浓度效应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氧浓度的升高,使电子能谱峰值升高、能谱分布变窄。(3)对于氩氧混合气体,电子能谱的氧浓度效应在整个放电发展过程中均相似,这就是,随着氧浓度的升高,电子能谱峰值增加,能谱分布变窄。与氦氧混合气体的氧浓度效应相比,对于氩氧混合气体,氧浓度效应要弱得多。(4)空气浓度对氦空气混合气体电子能谱的影响与氧浓度对氦氧混合气体的影响相似,同样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随着空气浓度的升高,电子能谱峰值减小而它的分布展宽。随着放电的发展,在第二阶段,电子向着低电场方向迁移,空气浓度对电子能谱的影响变弱并向着放电的第叁阶段过渡。在第叁阶段,空气浓度的升高,使平均电子能量减小、电子能谱峰值增加以及能谱分布变窄。(5)在本文考虑的空气浓度下,氩空气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射流的电子能谱空气浓度效应甚微,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11-22)
张维,陈雷,封超,宋鹏,杨聪[6](2018)在《氩气电离非平衡等离子体气动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自主设计的助燃激励器结构,在5400V电压条件下对氩气电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电子密度、活性粒子浓度、气体运动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在放电开始阶段迅速增加,之后逐渐下降,电子密度消失的速度从电离区间的中部向着两极逐渐减缓,最后急剧减少; Ar+离子浓度在放电开始后急剧增加,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以每0. 01s降低一个量级的速度下降,当t=0. 35s时摩尔分数基本达到初始状态;等离子体对流场的扰动从放电开始的0. 005 m/s不断地波动式的减少,当总电场不能使放电继续产生时,等离子体的气动效应随即停止。(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和棒棒[7](2018)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放电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过程发生于大气环境中时,由于氮气(N2)、氧气(O2)以及水(H2O)的存在,在等离子体和液体界面处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生成大量的活性氧化物和氮化物(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species,RONS)。而正是这些物理化学过程和其生成的RONS,使得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系统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污水处理即其众多应用之一。本篇论文主要对反应中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在有机物分解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探究。利用导数光谱法,本文对等离子体和液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溶液中生成的双氧水(H2O2)、硝酸根离子(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的量进行了简单快速地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H2O2、NO2-和NO3-的生成和转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也考察了系统中影响H2O2产量的因素。实验发现H2O2的生成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等离子体和液体交界面处发生的溅射、水合离子的场致发射以及水溶液的蒸发等过程。因为反应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溶液中生成的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会导致溶液的pH值不断下降。为了实现对溶液pH值的控制,碳酸氢钠(NaHCO3)被用作酸碱缓冲液来调节溶液的pH变化。实验发现,等离子体的放电极性及溶液温度对NaHCO3的缓冲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甲基橙(MO)溶液模拟的有机废水。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作用于液体时产生的短寿命物质氢氧根自由基(OH)在MO的分解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产生的长寿命物质如H202等,不能直接分解溶液中的MO。但是,当溶液处于低pH值的酸性环境时,N02-和H202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过氧亚硝酸(ONOO-)和亚硝鎓离子(NO+),从而加速MO的分解。当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Fe2+)时,Fe2+会和溶液中生成的H2O2发生芬顿反应生成OH,加速MO的分解。(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邬倩倩[8](2018)在《非平衡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然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内燃机以其热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范围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国防军事等领域。然而,内燃机燃烧也给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影响,为改善内燃机经济性和排放问题,研究者围绕内燃机的核心问题——燃烧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近年来,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技术在改善内燃机燃烧性能、降低排放污染方面得到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化学动力学角度研究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是非平衡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过程中电离机理的构建和活性粒子对甲烷燃烧的影响研究。首先,研究等离子体电离机理,在电离机理文件编写过程中,进行了Arrhenius化学反应速率系数求解方法的研究,该方法基于碰撞截面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得到化学反应速率,再通过自定义函数拟合得到Arrhenius化学反应速率系数,该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求解出化学反应速率。本篇文章通过上述方法和查阅资料编写出一套等电离CH_4和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的电离机理。使用CHEMKIN软件对电离机理文件进行分析,得到电离后活性粒子特性、化学反应路径和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不同滞留时间、当量比对电离反应产生活性粒子的影响,发现滞留时间对电离反应影响较大,并直接决定电离过程的反应时间和活性离子的质量分数,而当量比在电离过程中决定着参与电离的反应物的量,仅影响生成的活性离子的量,对实质电离反应过程影响不大。本文最后还将电离反应得到的活性粒子加入到GRI3.0甲烷燃烧机理中,创造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机理。突出的活性粒子O_3被加入到GRI3.0中。研究结果表明,带O_3的燃烧机理燃烧速度明显比正常甲烷燃烧快。(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8)
孙进桃,陈琪,郭元伟[9](2018)在《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甲烷的动力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甲烷的动力学过程,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了低温下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甲烷的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与实验结果相比,该动力学机理可准确预测甲烷重整反应中甲烷转化率及各产物选择性的变化趋势.通过模拟研究了甲烷的放电特性,根据建立的机理研究获得反应路径并对积碳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甲烷重整反应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梁建汶[10](2018)在《大气压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手术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是指等离子体中电子的温度远高于其它粒子温度,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平衡性。本论文设计的射流手术刀产生的射流正是这样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此射流温度接近于室温。这种手术刀不仅仅能在细小的间隙内放电,而且还可以在开放的空间中产生等离子体。该射流手术刀可以进行止血、消融以及坏死组织的切割。相较于传统的医疗器械,等离子射流手术刀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并且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因此低温等离子手术刀的研究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本论文设计并研究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刀,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本论文设计大尺寸(厘米量级)和小尺寸(毫米量级)的射流刀:大尺寸射流刀在等离子体通道中靠近等离子体出口处放置了静电透镜,使得本论文研究的射流刀不同于目前学者研究的射流刀。小尺寸射流刀则在同样的位置放置了若干个调节电极。本论文设计的两种不同尺寸的大气压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刀的目的在于不同大小的射流刀可以满足不同组织与部位的手术要求。放置静电透镜和调节电极是为了能使得更多的离子通过等离子体通道。(2)本论文使用CST软件进行仿真,建立大尺寸和小尺寸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刀的等效模型。我们对大尺寸射流刀的各个部分的加载电压、隔绝陶瓷的厚度、静电透镜的形状与厚度、等离子体放电室的大小等参数进行了仿真;而小尺寸射流刀对各部分的加载电压、调节电极的个数,调节电极之间的间距、调节电极之间的绝缘陶瓷厚度、等离子体放电室大小等参数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以上参数的仿真寻找一个最优的组合使得激发的离子能够最大限度的通过等离子体通道。(3)本论文分别对大尺寸和小尺寸射流刀进行了机械加工,加工出两套射流刀模型。另外搭建了两套实验系统。实验验证工作气体的流速、加载电压对大尺寸和小尺寸射流刀激发等离子体的影响。另外针对于小尺寸射流刀还进行了调节电极个数的实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非平衡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自主设计的等离子喷注器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式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首先利用纹影技术、热电偶、单点红外测温等多种诊断方法实验研究了纯氧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学特性、热效应及气动效应,然后通过可见光和化学自发辐射成像技术获得了火焰形态及特征参数,详细分析了等离子体对甲烷–纯氧扩散火焰形态和释热的影响,并计算了放电功率及费效比.结果表明,燃烧导致放电电流显着增大,其中电压幅值与氧气流速对放电电流大小的影响规律正好相反;与空气等离子体相比,相同流量与电压条件下氧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较高,但其发光强度明显较弱;氧等离子体热效应微弱,对燃烧的影响可以忽略,放电反应中释热过程主要由含氧组分决定;放电产生了具有3个速度分量的诱导射流,增大了氧射流角,且电压越大越显着.等离子体主要通过气动效应改变了燃料与氧化剂的掺混,使得一定条件下火焰变得更稳定、释热更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等离子体作用的费效比最低仅为2.2%,大流量、小混合比更有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平衡等离子体论文参考文献
[1].喻明浩.非平衡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流场与电磁场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19
[2].周思引,聂万胜,车学科,仝毅恒,郑体凯.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甲烷–氧扩散火焰影响的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19
[3].杨岚.基于氧化湿法与非平衡等离子体干法的高效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黄守发.非平衡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陈歆羡.大气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射流电子能谱的演化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
[6].张维,陈雷,封超,宋鹏,杨聪.氩气电离非平衡等离子体气动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7].和棒棒.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
[8].邬倩倩.非平衡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燃烧的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孙进桃,陈琪,郭元伟.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甲烷的动力学机理[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8
[10].梁建汶.大气压非平衡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手术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