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氨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工艺,硝化细菌,内酯,反应器,基质,废水处理。
厌氧氨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伍健伯,李旭光[1](2019)在《曝气频率及溶解氧对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匹配厌氧氨氧化型SBR工艺处理模拟废水,反应器在(28±1)℃,pH=7.5~8.0,曝气量为0.2~0.3 L·min-1条件下启动。通过静态试验考察在不同曝气频率(曝气5 min/停曝5 min、曝气15 min/停曝15 min、曝气30 min/停曝30 min及曝气45 min/停曝45 min)和溶解氧(DO=0.5 mg/L、1.0 mg/L、1.5 mg/L和2.0 mg/L)对反应器内部分亚硝化的迚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频率为曝气30 min/停曝30min、DO=1mg/L时,NO2-N积累率维持在90%以上。适中的间歇曝气能有效促迚亚硝化细菌富集,有利于积累高浓度的NO2-N。(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钱允致,马华继,苑宏英,池勇志,丁艳梅[2](2019)在《厌氧氨氧化工艺在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Anammox)具有节省曝气、剩余污泥产量小和无需外加碳源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高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但厌氧氨氧化菌世代周期长、低细胞产率、随出水流失以及一体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中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耦合难点阻碍了其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构建及其启动、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和活性强化。认为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有: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生物量停留时间的增强;新型填料的开发;生物膜系统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有效清除;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厌氧氨氧化的低温启动运行。(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范茂军[3](2019)在《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氨氮含量高、碳氮比低且难降解等特点,高效且低耗的处理渗滤液是十分困难的。近年来,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出现为处理此类废水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本文着重综述了几种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型方法,主要包括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SHARN-ANAMMOX)工艺、一体化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CANON)工艺、限氧自养硝化-厌氧反硝化(OLAND)工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NAMMOX)耦合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王嵘,姚亮,申慧彦,余丽,李卫华[4](2019)在《叁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并采用叁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解析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中的荧光组分,探究外加Fe(Ⅱ)与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Fe(Ⅱ)浓度从1. 84 mg/L升至5. 00 mg/L,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逐渐增加,表明增加进水Fe(Ⅱ)浓度可以提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率;随着Fe(Ⅱ)浓度的增加,厌氧氨氧化菌的数量亦显着增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的主要荧光组分是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物质,随着Fe(Ⅱ)浓度的增加,反应器出水的类蛋白质荧光强度显着增强,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投加Fe(Ⅱ)可以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叁维荧光光谱法可以反映投加Fe(Ⅱ)对厌氧氨氧化性能的影响,进而反映反应器实际运行状况。(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伟,闫文凯,李柏林,王恒,黄睿[5](2019)在《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运行影响及失稳恢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絮状混合污泥于SBR反应器中。通过调控pH值、温度等参数,实现厌氧氨氧化稳定运行,针对系统失稳现象采取合理策略使其快速恢复,并探究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功能菌胞外聚合物(EPS)和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阶段污泥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78 d平均出水NH~+_4-N,NO~-_2-N质量浓度仅为0.34,0.81 mg/L,总氮去除负荷(NRR)在0.25~0.33 (kg·N)/(m~3·d)之间,总氮去除率(NRE)稳定在94.5%以上,系统运行高效。并针对79~178 d系统运行出现的间断失稳现象,通过系统原位清洗、降低系统氮容积负荷(NLR)等策略,迅速恢复脱氮性能。在HRT缩短过程(179~222 d)中,功能菌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由197 d的1.35升至213 d的1.86,222 d达到2.08,有效促进污泥颗粒化。逐渐缩短HRT(12 h→8 h→6 h),当HRT值=6 h时,NRR平均值达到0.58 (kg·N)/(m~3·d),NRE均值维持在94.2%,脱氮性能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刘川续[6](2019)在《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废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些水质中氮磷元素严重超标,流入湖泊,河流中,造成水藻类植物疯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厌氧氨氧化工艺。本文针对目前主流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水进行讨论研究,并对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以为我国污水处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张亚超,张晶,侯爱月,周荣煊,梁东博[7](2019)在《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胞外聚合物(EPS)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分别向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投加30mg/L的总胞外聚合物(IN-EPS),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结果表明,3种EPS均可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活性.对于添加了IN-EPS,LB-EPS和TB-EPS的实验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氨氮去除速率分别增加了6.68%,10.5%和19.29%,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速率分别增加了18.25%,21%,16.3%.叁维荧光光谱法分析发现3种EPS的组成基本相同,以芳香族蛋白质和可溶性微生物产物为主.对EPS中的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信号分子进行检测,发现EPS中含有3种信号分子,分别是C4-HSL,C6-HSL和C10-HSL,外源投加这3种AHLs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结果发现C4-HSL和C6-HSL可以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活性和生长速率,这是EPS可以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小宁,王华琴,王敦球,张文杰[8](2019)在《亚硝化细菌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固碳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亚硝化细菌(AOB)的固碳能力,在不同进水基质的条件下对亚硝化细菌进行模拟研究并确立优化运行条件,用~(13)C同位素示踪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亚硝化细菌的固碳路径。结果表明,NH_4~+_-N、HCO_3~-、Ca~(2+)、Mg~(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0、113、100 mg/L,微生物促进剂的体积分数1 ml/L时系统脱氮效果较好,亚硝酸盐积累率高达96.95%。~(13)C同位素示踪发现污泥中的~(13)C丰度明显增加,进水中投加的无机碳参与了微生物体内的碳代谢。实验确定了短程硝化细菌中存在遵循卡尔文循环固碳途径的功能基因,且该基因丰度对氮素的响应度比对其他基质大。(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吕露遥,杨永哲,张雷,苏光曦,邹俊轶[9](2019)在《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厌氧氨氧化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MVTF-CWs)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厌氧消化液(EAS-ADL),在低C/N条件下,研究MVTF-CWs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征及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行为,并利用FISH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主要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在原水COD/ρ(TN)为0.46的条件下,进水NH4+-N、T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002±71)、(1 003±7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7%和62.64%;进水COD为(456.4±57.7) mg/L,平均去除率为93.22%。MVTF-CWs中第3和第5级对TN的去除贡献最大。第3和第5级湿地单元中存在Anammox菌,相对丰度分别为7.77%和12.14%,而异养反硝化菌占比仅为2.22%和0.22%,表明第3和第5级湿地单元高TN去除主要通过厌氧氨氧化脱氮途径实现。(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马志洋[10](2019)在《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是在厌氧或者缺氧条件下使用NO2作为电子受体来进行反应的一个污水处理反应,实际使用这一工艺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反硝化反应是其他工艺中所没有的,且实际反应过程中不存在其他的有机碳源,因而不会有比较复杂的中间反应,也不会产生过度的污染。相比较常规的反硝化硝化工艺来说厌氧氨氮化的反应过程有着更少的反应污泥,能够排除的废水具有更高的氨氮含量,与此同时可以有效的处理低碳源的方法,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厌氧氨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厌氧氨氧化(Anammox)具有节省曝气、剩余污泥产量小和无需外加碳源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高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但厌氧氨氧化菌世代周期长、低细胞产率、随出水流失以及一体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中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耦合难点阻碍了其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构建及其启动、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和活性强化。认为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有: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生物量停留时间的增强;新型填料的开发;生物膜系统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有效清除;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厌氧氨氧化的低温启动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氨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伍健伯,李旭光.曝气频率及溶解氧对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反应的影响[J].辽宁化工.2019
[2].钱允致,马华继,苑宏英,池勇志,丁艳梅.厌氧氨氧化工艺在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应用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
[3].范茂军.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综述[J].广东化工.2019
[4].王嵘,姚亮,申慧彦,余丽,李卫华.叁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5].王伟,闫文凯,李柏林,王恒,黄睿.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运行影响及失稳恢复策略[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6].刘川续.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9
[7].张亚超,张晶,侯爱月,周荣煊,梁东博.胞外聚合物和信号分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刘小宁,王华琴,王敦球,张文杰.亚硝化细菌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固碳路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9].吕露遥,杨永哲,张雷,苏光曦,邹俊轶.多级垂直潮汐流人工湿地厌氧氨氧化脱氮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10].马志洋.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