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团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稳定性,光谱,原理,结合能,构型,氢化。
团簇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岳莉,吴位巍,张颂[1](2019)在《Ti_nC(n=1~12)掺杂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TinC(n=1~12)掺杂团簇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后发现,不仅该掺杂团簇几何结构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对称性,而且随着钛原子总数的增加,团簇的平均束缚能呈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且Ti8C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另外,碳原子所获电子呈先增加后减少行为,且TinC掺杂团簇中碳原子获得电子最多,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还有,该掺杂团簇的能隙和绝热电离能在大尺寸时表现出相似规律(呈现金属性,容易失去电子).(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凤丽,胡纪平[2](2019)在《XLu_m(X=Ag,Au;m=1-3)小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XLu_m(X=Ag,Au; m=1-3)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gLu_m(m=1-3)和AuLu_2体系的稳定构型,计算出XLu_m(X=Ag,Au; m=1-3)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含Au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均比对应的含Ag体系的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系的能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尤静林,王敏,王建,马楠,吴志东[3](2019)在《无机玻璃及其高温熔体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定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物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化合物或混和物,其赋存形态为晶体、玻璃和高温熔体,涉及许多领域,分布和用途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尽管物质微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很多,但对于非晶态以及熔融态的无机物而言,可用的方法则极少,而且也存在难度和挑战,不仅是实验技术还包括光谱解析技术的不完善。核磁共振技术在常规条件下结构分析优势明显,尤其是其强度与含量直接成正比的特点,但对于高温熔体则无法获取直接有用的结构信息。而拉曼光谱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常温和高温的玻璃和熔体检测中,但由于内部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活性的差异,却成为定量分析的障碍。本工作旨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理论解析内部团簇结构的光谱活性,并结合其它如核磁共振方法等,实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到高温无机物熔体的结构解析。通过构建系列无机物玻璃和熔体中存在的团簇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模拟团簇的振动波数和拉曼活性,获取拉曼光谱散射截面函数。结果表明,开发的拉曼光谱定量方法在无机物玻璃和熔体的结构解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独特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李晓,李晓明[4](2019)在《苯酚-水团簇C_6H_5OH(H_2O)_n(n=1~5)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上对苯酚-水混合团簇C_6H_5OH(H_2O)_n(n=1~5)的可能构型进行了优化计算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团簇的能量最低构型,计算结果显示,团簇C_6H_5OH(H_2O)_n(n=2~5)的最稳定结构均为环状平面结构;分析讨论了苯酚-水混合团簇的红外振动光谱和拉曼光谱,对较强的谱峰进行了指认。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振动强度较大的谱峰主要分布在高频(3 000 cm-1~3 500cm~(-1))区域,团簇C_6H_5OH(H_2O)_n(n=1~5)中振动强度最大的谱峰均归属为氢键O—H…O中的氢原子的伸缩振动;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团簇C_6H_5OH(H_2O)_n(n=1~5)的拉曼活性在较高频段内表现较好,团簇C_6H_5OH(H_2O)_n(n=1~3,5)的拉曼最强振动峰均归属于苯酚环上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团簇C_6H_5OH(H_2O)_4的拉曼最强振动峰均归属于团簇中的氢键O—H…O的对称伸缩振动。(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小军,毛俊,任宏江[5](2019)在《锌掺杂硅团簇ZnSi_n(n=2~8)及其氢化物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ZnSi_n(n=2~8)及其氢化H_mZnSi_n(m=1~2,n=2~8)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锌掺杂和氢化团簇的基态结构和几种低能异构体。研究结果发现:掺杂ZnSi_n团簇的大部分结构都是立体构型。当在团簇表面吸附1H和2H时,其结构骨架与ZnSi_n团簇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氢原子优先吸附在团簇表面的硅原子上。平均键能的分析揭示了H_1ZnSi_n团簇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根据解离能计算表明,H_2ZnSi_n团簇的脱2H解离能(D_e~4(n)=E(ZnSi_n)+2E(H)-E(H_2ZnSi_n))最大,说明其在团簇表面吸附2H原子能够提高团簇的化学稳定性。此外,HOMO-LUMO能隙(GAP)计算结果也发现,当3≤n≤6时,计算得到GAP(H_2ZnSi_n)>GAP(H_1ZnSi_n)>GAP(ZnSi_n),表明H_2ZnSi_n团簇具有较大的HOMO-LUMO能隙,其化学稳定性更高,该结果与H_2ZnSi_n团簇的脱2H解离能相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雪,张跃,陈振群[6](2019)在《简单酮类分子团簇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两个简单的酮类分子(丙酮和丁酮)团簇(CH_3COCH_3)_n和(CH_3COC_2H_5)_n的结构进行讨论。通过密度泛函B3LYP方法优化了(CH_3COCH_3)_n和(CH_3COC_2H_5)_n的稳定几何结构,分析这些团簇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发现丙酮团簇和丁酮团簇皆是从n=3开始以单环存在的结构最为稳定;随着团簇尺寸的进一步增加,双环结构的稳定性上升;丙酮团簇的双环最稳定结构比丁酮团簇出现的早。(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4期)
梁文娟,刘永文,荆补琴,卢珍[7](2019)在《TM_(1~2)Mn@(BN)_(48)笼团簇的结构与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密度泛函理论BPW91/LanL2DZ计算水平下,对TM_(1~2)Mn (TM=Fe, Co, Ni)笼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n掺杂金属小团簇TM1~2,磁性发生显着增强。同时,TM_(1~2)Mn@(BN)_(48)团簇的包含能均为负,与自由态合金团簇比较,笼中的TM_(1~2)Mn合金团簇键能明显增加,表明磁性合金团簇与笼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TM_(1~2)Mn@(BN)48包含物足够稳定。稳定态的TM_(1~2)Mn@(BN)_(48)表明,被包含的合金团簇偏离(BN)_(48)笼中心靠近六元环。CoMn和NiMn合金团簇在包含前后磁性保持不变;其他的合金团簇被包含后,磁性均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颂,岳莉[8](2019)在《Al_nN(n=1~10)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Al_nN(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比较系统的计算,结果显示,混合团簇变现出与纯铝团簇相似的结构演化趋势,在总原子数为6时,团簇结构由二维平面向叁维立体转变.N原子的掺杂不仅增加部分纯铝团簇的稳定性,还保持纯铝团簇的幻数,但却降低5原子铝团簇的稳定性.对磁性而言,除团簇AlN和Al_2N的总磁矩分别为1.993μ_B和0.528μ_B外,其余团簇的总磁矩均为零.(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润[9](2019)在《基于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用于大尺寸合金团簇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金团簇具有独特的催化、电子和光学性质,引起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兴趣。研究发现团簇特殊的性质与团簇的几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确定其稳定几何构型是研究特殊性质的首要条件。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使用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对Cu_nAu_(61-n)(n=1-60)和原子数为79的Cu_nAu_(79-n)(n=1-78)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应用多体Gupta势描述原子间作用。讨论了Cu-Au团簇结构特征、团簇的稳定性和其中原子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61原子Cu-Au团簇的主要构型为二十面体结构。此外,还发现了由叁个双二十面体面面连接构成的环状结构。79原子Cu-Au合金团簇结构类型可分为五类,分别为双面心立方结构、具有堆积缺陷的面心立方结构、十面体、二十面体以及由四个双二十面体面面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2、为了研究Ag和Cu掺杂对Au团簇稳定结构的影响,对高达108个原子的Ag-Au和Cu-Au团簇的最稳定结构进行了比较。原子比为1:1、1:3和3:1的原子团簇的稳定结构是利用AIOA的修正算法(称为AIOA-IC算法)确定的。研究了它们在M-Au(M=Cu和Ag)团簇中的结构特征和原子分布。此外,还分析了Ag和Cu原子比例对Au基团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Ag-Au团簇和Cu-Au团簇的主要构型分别为十面体和二十面体。而在Ag_(3n)Au_n团簇中,即富含Ag的含量时,发现二十面体的数量多于Ag_nAu_n和Ag_nAu_(3n)团簇中二十面体的数量。在Cu_(3n)Au_n团簇中,即富Cu含量时,存在着几个十面体结构。3、使用自适应免疫优化方法优化了Pt_N(N=10-120)团簇最稳定结构,采用引进了模拟退火思想的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优化了二元Ag-Pt、Au-Pt以及原子数目达到147的叁元Ag-Au-Pt团簇稳定结构。通过序列参数分析了团簇结构中各种原子的分布情况并加以解释。结果表明Ag和Au原子易于分布在Ag-Pt、Au-Pt以及Ag-Au-Pt团簇结构的外层,而Pt原子则始终位于内层。(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霍晋荣[10](2019)在《贵金属基纳米团簇及表面/界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的化石燃料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于能源高效利用的渴求变得越来越急切,寻找合适的能源反应的催化剂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合金纳米团簇以及核壳结构纳米团簇由于其集合了两种及以上成分的优点,而且结构更为的稳定,获得了更大的关注。不论是做为化学反应催化剂还是其他结构功能材料,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毒化性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前提下,适应化学反应复杂的反应环境并且防止多种中间产物的毒害影响,成为了实验探究和计算模拟的主要研究方向。传统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多采用多负载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甚至是纯贵金属材料,具有高昂的制造成本,而新型的催化剂材料通过非贵金属与贵金属的合金化来减低催化剂制造成本,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抗毒化性。氢氧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控制着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以及能量的利用率,目前商业化的,效率最高的催化材料是附着在无定形高比表面积的碳(C)上的Pt纳米粒子。由于Pt含量的稀缺度以及昂贵的价格,能否在减低Pt含量的前提下提高催化活性,成为了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过渡金属以及主族金属与Pt原子形成的核-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和高效的催化活性,成为了最有希望的Pt催化剂替代材料。实验和计算表明,W元素与Pt元素能够形成稳定的合金化合物。本文中我们研究了 W13@Pt42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探究了它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作机理。优良的磁性纳米颗粒,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由于Fe、Co原子较大的磁矩,Fe@FeCo核-壳结构自然成为了良好的磁性纳米颗粒。利用这些特性磁性纳米粒子被应用于药物载体、细胞分离纯化、磁电转染,恶性肿瘤的热疗等方面。然而,医学应用场景的富氧特性,使得外层Fe及Co原子易被氧化的特征会减低核壳结构的磁性,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用途。既要保证纳米颗粒的磁矩不被破坏,又要保证无毒无害性和生物相容性,成为了医用磁性材料的基本要求。研究表明,在Fe@FeCo核壳结构外层包覆Au层,在稳定核-壳结构的同时,能大大减低被氧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Au原子层包裹Fe@FeCo核壳结构,在保护Fe@FeCo核壳结构的磁矩,同时增强核-壳结构的光学特性。本文通过Fe@FeCo与Fe@FeCo@Au纳米颗粒与O2结合强度以及被氧化后的磁矩变化的对比,来证明Au层覆盖Fe@FeCo核壳结构是理想的选择。随着汽车工业以及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的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尾气及废气的中的CO为例,处理CO的最好方法为将CO氧化为无毒无害的CO2以及其他无毒无害的有机物。在多数的催化剂中,贵金属@半导体(如Au@ZnO)的核-壳结构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ZnO笼状结构包裹Au团簇内核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激发ZnO结构的催化能力,而内核的Au原子团簇又起到了很好的结构支撑作用,保证了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在获得稳定的Au@ZnO核-壳结构后,计算模拟并分析了其做为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通常来说,表面/界面结构同样可以做为良好的催化剂材料,做为对照,我们同样计算了Au/ZnO界面结构催化CO氧化反应的反应过程。由于ZnO材料特殊的能带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而笼状ZnO包裹Au原子团簇的结构同样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在计算了核-壳结构和Au/ZnO界面结构的催化活性后,进一步的计算了它们的光学性质。计算表明,Au@ZnO核壳结构对可见光区有着强烈的吸收,这会大大拓展它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类似地,通过构造Au/ZnO界面结构同样能够调节ZnO的光学带隙,促进对于可见光的吸收。计算表明Au/ZnO界面结构随着Au层和ZnO层厚度的变化,会表现出对可见光区不同的吸收强度。(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4)
团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XLu_m(X=Ag,Au; m=1-3)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gLu_m(m=1-3)和AuLu_2体系的稳定构型,计算出XLu_m(X=Ag,Au; m=1-3)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含Au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均比对应的含Ag体系的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系的能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团簇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岳莉,吴位巍,张颂.Ti_nC(n=1~12)掺杂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9
[2].刘凤丽,胡纪平.XLu_m(X=Ag,Au;m=1-3)小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
[3].尤静林,王敏,王建,马楠,吴志东.无机玻璃及其高温熔体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定量解析[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4].李晓,李晓明.苯酚-水团簇C_6H_5OH(H_2O)_n(n=1~5)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激光杂志.2019
[5].李小军,毛俊,任宏江.锌掺杂硅团簇ZnSi_n(n=2~8)及其氢化物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杨雪,张跃,陈振群.简单酮类分子团簇结构的理论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9
[7].梁文娟,刘永文,荆补琴,卢珍.TM_(1~2)Mn@(BN)_(48)笼团簇的结构与磁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颂,岳莉.Al_nN(n=1~10)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9
[9].陈润.基于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用于大尺寸合金团簇结构优化[D].安庆师范大学.2019
[10].霍晋荣.贵金属基纳米团簇及表面/界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