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长,绒山羊,性状,山羊,因子,缺失,陕北。
生长绒山羊论文文献综述
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1](2019)在《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旭蕾,康颖,徐磊,陈先江,侯扶江[2](2019)在《不同紫花苜蓿添加比例对断奶绒山羊公羔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8只3月龄、初始体重在10~15 kg且相近的断奶绒山羊公羔,随机分成8组,每2组饲喂相同的日粮,以研究紫花苜蓿添加到日粮中对家畜个体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添加的适宜水平。4组日粮组合分别为:(1)8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2)10%紫花苜蓿干草,7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3)25%紫花苜蓿干草,55%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4)40%紫花苜蓿干草,4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饲喂日粮4和日粮3的断奶绒山羊幼公羊的个体日增重显着高于饲喂日粮2(P<0.05),饲喂日粮2较饲喂日粮1个体平均增重减少21.28%(P<0.05),饲喂日粮3和4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25%以上紫花苜蓿可明显提示绒山羊日增重。(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晔,张雪莲,赵林虎,张雨欣,闫玉清[3](2019)在《β-catenin基因26 bp插入/缺失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β-连环蛋白(CTNNB1)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并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生产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白绒山羊(n=848)为研究对象,PCR大样本扩增检测β-catenin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突变,并评估该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848只陕北白绒山羊中β-catenin基因的第10内含子上存在一个26 bp InDel的位点;该群体中共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II、ID和DD。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陕北白绒山羊胸深显着相关(P<0.05),其中杂合型ID为优势基因型。因此,β-catenin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为陕北白绒山羊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杨韩,张阳海,王敏,康雨欣,朱海鲸[4](2019)在《陕北白绒山羊POU1F1基因3'-UT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 POU1F1)是POU家族(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八聚体结合蛋白Oct-1和Oct-2及美丽新小杆线虫神经Unc-86)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OU1F1基因侧翼序列多态性对陕北白绒山羊(Sha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s, SBWC goats)(Capra hircus)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621只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POU1F1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POU1F1基因3'-UTR检测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NC_030808.1:g.34235967T>C),其位于3'-UTR第164位(c.876+164A>G)。该位点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94和0.106,有效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 Ne)为1.235,基因纯合度(homozygosity, Ho)为0.810,基因杂合度(heterozygosity, He)为0.19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为0.172,属于低度多态;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876+164A>G位点与山羊的体长和管围性状显着相关(P<0.05),且AG型个体在体长及管围方面显着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对其他体尺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当该位点突变时,可能会影响转录因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样基因1 (myelodysplasia syndrome 1/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1-like gene 1, MEL1)与POU1F1基因的正常结合,从而解除对POU1F1基因的抑制,促进该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综上,POU1F1基因c.876+164A>G位点对陕北白绒山羊体长和管围等生长性状有显着影响,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标记,为陕北白绒山羊的选育改良提供科学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薛玉华[5](2019)在《了解羊绒的生长特点 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山羊是人类早期驯化养殖的家畜之一,因其适应性强、饲养简单、管理粗放、产品多样、经济实惠而广泛养殖。从极地到赤道、从绿洲到荒漠,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山羊的分布存在。山羊业是畜牧业经济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产业。1品种与特性全世界约有山羊7.6亿只,我国约有山羊1.9亿只。山羊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产品:有被誉为软黄金的山羊绒;有被誉为保健产品的山羊(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3期)
朱海鲸,魏宇杰,康自红,姜雨汝,李陇平[6](2019)在《GDF9基因12-bp InDel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分化因子9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也称FecG基因,是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常染色体主效候选基因,此基因在性腺轴相关组织及内脏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shRNA下调GDF9基因的表达可能对动物生长轴的调控造成影响,因此,推测GDF9基因对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GDF9基因作为山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陕北白绒山羊(n=638)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已有报道利用DNA池检测GDF9基因的InDel位点,评估InDel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638只陕北白绒山羊GDF9基因3′调控区存在12-bp的插入缺失(InDel),群体共出现3种基因型(II,ID,DD),其中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1和0.539,优势基因型为杂合型(ID)频率为0.874。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陕北白绒山羊体高显着相关(P<0.01),同时显着影响十字部高性状(P<0.05)。其他性状虽然没有显着的相关性,但是其体重、体长等重要生长性状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因此,GDF9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为陕北白绒山羊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张驹,王玮,王珂,杨楠,马建飞[7](2019)在《组织特异过表达FST基因促进阿尔巴斯绒山羊肌肉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产优质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是家畜育种的工作目标之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新品种家畜的培育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新方式.本研究将骨骼肌特异表达卵泡抑制素(Follistatin,FST)的pCDsRed2-SP-FST重组质粒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供体细胞系,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获得FST基因编辑重构胚胎425个,胚胎移植到59个受体母羊,出生羔羊4只,其中1只羔羊存活至今.利用PCR、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qPCR等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鉴定该羊羔,发现FST基因被成功插入到山羊基因组中并可在肌肉组织中过表达,而且FST基因的过表达可使肌肉标志基因MSTN和BMP4的表达增强.羔羊健康分析表明转FST基因绒山羊各项生理指标与野生型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FST基因的过表达增加了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该FST基因过表达绒山羊的成功获得为高产优质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范一星[8](2019)在《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绒山羊是一种以产绒为主的绒肉兼用型山羊,所产山羊绒因纤维柔软、光泽度好,制品保暖轻便舒适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课题组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生产性能记录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长对内蒙古绒山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均存在极显着(P<0.01)的影响,并总结出内蒙古绒山羊按其毛长可分为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叁种毛被类型;将长毛型个体留作种用,可以加快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而实现毛长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间接选种的目的。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长毛型与短毛型个体,从绒毛生长长度等表型性状水平,以及组织形态学、转录组学等水平对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的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各月份绒毛生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表明羊毛与羊绒在一年中3-5月份停止生长;5月份抓绒,旧绒脱落,6月份羊毛开始生长,7月份羊绒重新长出体表;9月份是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生长长度最长的月份,且两者之间在该月份的差异也最大,推测9月份是影响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长度差异的重要时期;11-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短毛型绒山羊在 11 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长毛型在 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2.制作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12个月份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Sacpic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叁个阶段:生长期(4-11月份)、退行期(12月份到翌年1月份)和休止期(2-3月份)。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的皮肤组织结构及组成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在生长期的8-10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活性初级毛囊/次级毛囊)显着低于短毛型;11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显着高于短毛型;长毛型绒山羊个体在生长期的8-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显着高于短毛型。遗传是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主要因素。3.提取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12个月的皮肤组织总RNA并在Illumina X Ten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550.73G的过滤碱基,注释到31379个转录本。其中比较12个月长、短毛型绒山羊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448个,重复出现的DEGs有108个。4.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蛋白质导入细胞核、蛋白质靶向细胞核、核蛋白定位和脂质代谢过程等;富集到的细胞组分主要有中间丝、中间丝细胞骨架和细胞骨架部分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动力蛋白结合、蛋白质同二聚体活性和相同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这四个通路中。5.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相关的DEGs: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2、Novel02382 和 SCD。经过 qRT-PCR 相对定量检测确定,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和Novel02382在各月份短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而在长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差异较明显。由此推断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Novel02382 和 SCD是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重要影响因子。6.对SCD翻译出的蛋白SCD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确定其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位置。结果表明,在9月份次级毛囊生长期的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皮肤组织中,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皮下脂肪组织和真皮乳头层中表达,初级毛囊的连接组织鞘中有少量表达;在12月份次级毛囊的退行期,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中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以及皮下脂肪组织上表达,而真皮乳头层中未见明显的表达阳性信号;3月份在次级毛囊休止期时,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个体中的SCD1蛋白主要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部位,在初级毛囊内根鞘、连接组织鞘以及次级毛囊毛干等部位有少量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永伟,郝斐,刘东军,祁智[9](2019)在《内蒙古绒山羊钙铁锌蛋白在毛发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毛发发育过程中的生长期和静息期的背部、体侧及腹部皮肤的转录组测序数据的钙、铁、锌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期背部、体侧及腹部皮肤细胞中筛选到差异表达的钙、铁和锌相关蛋白基因分别为141、24和922个.生长期和静息期的背部和体侧钙、铁和锌相关蛋白基因差异表达的个数分别为139、41和960个,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基因表现为时间和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模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也[10](2019)在《FGF5处理辽宁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后LncRNA对其绒毛生长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绒山羊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珍稀品种,其具有产绒量高,羊绒品质上乘,培育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喜爱。虽然人们在二十世纪末就已开始培育此品种,但对其羊绒生长的作用调控机理还知之甚少,所以本论文致力于对辽宁绒山羊的绒毛生长相关功能进行研究。FGF5是调控辽宁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的重要因子,LncRNA能够调节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通过实验室前期结果筛选得到了在FGF5处理下与绒毛生长发育相关的LncRNA(XLOC_011424),本实验首先对辽宁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FGF5药物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处理后角蛋白K26和角蛋白关联蛋白KAP26.1、KAP11.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然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本实验所研究的目标LncRNA进行细胞核内外的定位研究。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构建出LncRN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使目标LncRNA的表达量增加,利用qPCR技术检测靶基因CBS、CTH,角蛋白K26和角蛋白关联蛋白KAP26.1、KAP11.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利用慢病毒干扰技术,构建Lnc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使目标LncRNA的表达量下降,然后对皮肤细胞进行感染,利用qPCR技术测得CBS、CTH和K26、KAP26.1、KAP11.1的表达量变化。本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1)对羊皮肤细胞进行FGF5处理,采用qPCR技术检测发现药物处理后K26、KAP26.1、KAP11.1的表达量上调。(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在FGF5处理前,LncRNA在羊皮肤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在FGF5处理之后,发现LncRNA有出核现象,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LncRNA存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且根据荧光强度可知LncRNA在FGF5处理后表达量下调。(3)构建目标LncRNA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使LncRNA的表达量增加,FGF5药物处理皮肤细胞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发现靶基因CBS和CTH的表达量均增大,K26、KAP26.1和KAP11.1的表达量均减少。(4)构建目标LncRNA的干扰慢病毒载体,使LncRNA的表达量下调,利用qPCR技术检测发现靶基因CBS表达量无明显变化,靶基因CTH的表达量下调,K26、KAP26.1、KAP11.1的表达量均上调。本实验结果表明FGF5和LncRNA能参与辽宁绒山羊绒毛的相关生长和发育过程,且两者存在紧密关系,FGF5通过调节LncRNA从而激活相关靶基因CBS、CTH并调节K26、KAP26.1、KAP11.1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生长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48只3月龄、初始体重在10~15 kg且相近的断奶绒山羊公羔,随机分成8组,每2组饲喂相同的日粮,以研究紫花苜蓿添加到日粮中对家畜个体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添加的适宜水平。4组日粮组合分别为:(1)8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2)10%紫花苜蓿干草,7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3)25%紫花苜蓿干草,55%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4)40%紫花苜蓿干草,40%玉米秸秆,20%玉米颗粒。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饲喂日粮4和日粮3的断奶绒山羊幼公羊的个体日增重显着高于饲喂日粮2(P<0.05),饲喂日粮2较饲喂日粮1个体平均增重减少21.28%(P<0.05),饲喂日粮3和4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25%以上紫花苜蓿可明显提示绒山羊日增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绒山羊论文参考文献
[1].丽春,李金泉,张文广,王思珍,王国富.外源褪黑激素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2].刘旭蕾,康颖,徐磊,陈先江,侯扶江.不同紫花苜蓿添加比例对断奶绒山羊公羔生长性能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9
[3].高晔,张雪莲,赵林虎,张雨欣,闫玉清.β-catenin基因26bp插入/缺失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9
[4].杨韩,张阳海,王敏,康雨欣,朱海鲸.陕北白绒山羊POU1F1基因3'-UT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5].薛玉华.了解羊绒的生长特点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J].江西饲料.2019
[6].朱海鲸,魏宇杰,康自红,姜雨汝,李陇平.GDF9基因12-bpInDel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关联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9
[7].张驹,王玮,王珂,杨楠,马建飞.组织特异过表达FST基因促进阿尔巴斯绒山羊肌肉生长[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范一星.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9].孙永伟,郝斐,刘东军,祁智.内蒙古绒山羊钙铁锌蛋白在毛发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也.FGF5处理辽宁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后LncRNA对其绒毛生长作用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