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吴稚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稚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西斯,仕宦,蒋经国,武昌起义,鲁迅,国民政府,朱雀。

吴稚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文贵良[1](2019)在《吴稚晖:“游戏为文”与“自由的胡说”——以《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喜欢用"游戏"一词描述自己的文章以及写作的姿态。他的"游戏为文"观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精神与主体精神的张扬,可以名之曰"自由的胡说"。与晚清至"五四"时期的众多游戏文相比,吴稚晖这种"自由的胡说"式的文章,采用丛林语言造型而塑造瞎叁话四的文体,融汇脏话、方言、俗语、科技语以及庄言,活跃着富有勃勃生机的跟着时代向前走的现代主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沈治鹏[2](2019)在《吴稚晖当老师》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从18岁开始做教书先生,教过私塾,做过大学教授,当过大学校长。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最特别的是,曾受孙中山之托,在北京南小街创办海外补习学校,学生都是时任要员的子弟,约有20余人。在执教中,吴稚晖并没有因为这些学生是当时的显赫人物之子而缩手缩(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7-18)

王宏超[3](2019)在《人间无师问鬼神:民初国语运动中吴稚晖扶乩问音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年,主持"读音统一会"数年的吴稚晖,去上海灵学会下设之盛德坛参与扶乩问询音韵问题,得到"亡灵"陆德明、江永、李登的3篇论音韵乩文。此3文在上海灵学会的机关刊物《灵学丛志》上发表之后,一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吴稚晖公开重申其提倡科学、反对鬼神之立场,与扶乩活动完全划清界限。当时提倡科学最力的杂志《新青年》也刊发陈大齐、钱玄同等人数篇"辟灵学"的文章加以批驳。这一事件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科学与灵学论争的标志性事件,也开启了后来科玄论战之先声。(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羽戈[4](2018)在《蒋介石不骂吴稚晖与吴稚晖不骂蒋介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为何爱骂人】蒋介石好骂人,不过不是嘴上骂(其口头禅"娘希匹"属后人杜撰),而在日记里骂。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公开之后,学者纷纷前去查阅,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是先行者之一,据他说,一开始大家关注的问题是蒋介石骂了谁,后来发现他骂过的人实在太多了,只好把问题反转:蒋介石没有骂过谁?他的答案,一是蒋经国,二是吴稚晖。(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8年10期)

王兴国[5](2018)在《杨昌济四次致函吴稚晖》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昌济在英国留学时,于1911年至1912年间先后给吴稚晖写过几封信。这些信主要是围绕杨毓麟蹈海和辛亥革命胜利而展开的。昌济毓麟,亲如兄弟杨昌济(1871—1920),字华生;杨毓麟(1872—1911),字笃生。二者均为湖南长沙人。后者在年龄上比前者只小一岁,但在族中却小两辈,所以后者称前者为"叔祖"。辈分虽然不同,但却情同手足。他(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8年04期)

郑天皓[6](2018)在《民国创立时期吴稚晖政治取向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的人生几乎与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相重迭,历经该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及晚清到民国承接期的诸多历史转折点,最终去往台湾,是一位复杂而独特的历史人物。他的人生历经晚清、民国,对这期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党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统一全国、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的最终较量、蒋介石败退台湾等等,都不仅仅是经历,而是亲自参与,在有些事件中。吴稚晖还是其中极为核心的人物。这些事件扑朔在时间的尘霭里,需要各种图标和向导才能更真切地走近,如吴稚晖这样曾亲历过这一切的历史人物,他的言行、态度、立场、取向,不仅是我们对现代和民国史进行正确解读的路径和钥匙,也是真切、准确认识、评价吴稚晖的主要依据。本文在有关吴稚晖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对吴稚晖的政治解读,针对国民党官方对他的政治评价,特别选取了民国创立时期吴稚晖的种种表现作为解读其政治态度的言说点。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叁个重要的时刻,第一个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第二个是1925年在孙中山所建广州大元帅府的基础上的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第叁个则是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其后“宁汉合流”、东北易帜等的完成。这叁次国民政府的建立主体不同,宗旨不同,目标也不尽相同,而与这些不同相对应,吴稚晖在这叁个节点上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国民党官方和港台某些学者的眼里,吴稚晖被视为“党国元老”、“开国元勋”与民国“师保”。其实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可以说只是一个冷眼旁观者,对孙中山在广州叁次组建政府与广州国民政府也表现得颇为淡漠,与上述称谓都有距离。不过,其对蒋介石主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后的“宁汉合流”,倒是全力支持、全程保驾护航,因此,吴氏对于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居于“师保”之地位当没有疑义。吴氏对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国民政府的冷眼旁观与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介入形成鲜明对照。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认为吴氏的这种政治取向是有一定逻辑的,盖为其基于一定的政治态度所做出的立场选择。(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熊权[7](2018)在《左翼文学发生语境下的鲁迅批判吴稚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何以"左倾",原因多且复杂。在已有研究中,鲁迅对吴稚晖从认同到批判的变化,是一个尚未说得清楚、充分的问题,它影响并塑造了"左翼鲁迅"。本文从鲁迅批判吴稚晖说开去,考察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无政府主义、叁民主义、共产主义等多重思潮的交锋和对话,还原左翼文学发生时的历史语境。对照相关研究已成典范的"影响研究"思路,本文强调一个不同于单一主潮演化的"网状"左翼文学图景,它的突出特征是对话他者、多元竞发。(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吴宇华[8](2018)在《吴稚晖的仕宦经历与任诞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言行狂怪的政坛另类人物,可谓集民国元老、杏坛耆宿、翰墨名家、任诞狂士于一身。中国古代任诞士风的熏陶,民国文人习气的影响,个人成长环境及政治资历的孳育,这几重因素的交互作用,终于催生出民国时期的这样一位既进步又反动的政坛怪人。吴稚晖的黑白混杂,斑驳多彩,反过来又为民国时期文人政客群体的复杂脸面,增添了更为复杂的色彩,以致长期来让学术界难以置评。(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琳,蒋梦麟[9](2017)在《吴稚晖谈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稚晖,江苏省武进县雪堰桥乡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曾参与《苏报》工作。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他的许多学生都是当时国民党高官子弟,蒋经国就是其中之一。据蒋经国回忆,有一(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7年11期)

徐霞梅[10](2017)在《催生抗战文化的吴稚晖》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历史深处,追溯战争苦难,探索抗战文化的成因,从民族大义出发,尊重史实,客观公正地研究和评述抗战文化,是对所有催生抗战文化,奉献爱国热忱、奉献智慧、奉献知识、奉献力量,乃至奉献生命的爱国文化人士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纪念。1931年9月18日,日本袭击沈阳,炮制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吴稚晖和于右任、戴季陶、丁惟汾、朱培德等人,立即向正在(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17年05期)

吴稚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吴稚晖从18岁开始做教书先生,教过私塾,做过大学教授,当过大学校长。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最特别的是,曾受孙中山之托,在北京南小街创办海外补习学校,学生都是时任要员的子弟,约有20余人。在执教中,吴稚晖并没有因为这些学生是当时的显赫人物之子而缩手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稚晖论文参考文献

[1].文贵良.吴稚晖:“游戏为文”与“自由的胡说”——以《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19

[2].沈治鹏.吴稚晖当老师[N].人民政协报.2019

[3].王宏超.人间无师问鬼神:民初国语运动中吴稚晖扶乩问音韵考[J].上海文化.2019

[4].羽戈.蒋介石不骂吴稚晖与吴稚晖不骂蒋介石[J].同舟共进.2018

[5].王兴国.杨昌济四次致函吴稚晖[J].世纪.2018

[6].郑天皓.民国创立时期吴稚晖政治取向论析[D].鲁东大学.2018

[7].熊权.左翼文学发生语境下的鲁迅批判吴稚晖问题[J].文学评论.2018

[8].吴宇华.吴稚晖的仕宦经历与任诞成因[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杨琳,蒋梦麟.吴稚晖谈生活[J].百年潮.2017

[10].徐霞梅.催生抗战文化的吴稚晖[J].钟山风雨.2017

标签:;  ;  ;  ;  ;  ;  ;  

吴稚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